第398章 天下作局
下朝以后,皇帝回到天闕宮中。金鑾殿上,凌真拒絕了他的所有賞賜,甚至不愿意張揚,不想讓旁人知道,他會在何時離開京城。
皇城之內的每一處景物,對皇帝而言都那樣清晰。他從小在皇宮里長大,熟悉自己走過的路,知道御花園里的花何時會開,見慣了滿目堆砌的繁華。歷代帝皇花了無數人力物力,將皇宮描畫成天下間最奢侈的一幅畫。
他記得很多事情。
比如與自己的妹妹玩捉迷藏,如今聰慧的康樂公主,那時候只是一個笨笨的小姑娘。人的出生環境決定了閱歷,康樂公主出身皇室,見慣的是父皇母后,還有作為太子的皇兄——他們都是天之驕子,是條件比普通人優秀許多的人才。
抑或,就是那些嘮嘮叨叨的先生們,講起話來那樣流暢而文采斐然,語序清晰從無錯漏,所言莫不是家國大事——他們是在全國之中篩選出來的,最有才學的那一批人。
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之下,他和妹妹都一直以為自己很笨,夠不上成年人們。他好歹還有一個妹妹墊底,康樂公主卻一直覺得自己不算聰明。
就像一顆特別甜美新鮮的果子,垂在一棵枝葉茂盛的樹上,其他的果子都要比這兩顆果子好看好吃一些;那么果子自己,自然也就以為,自己不是什么聰明人,也并不特別優秀。
沒有人會刻意反駁他們內心的習慣性想法,甚至沒有人察覺到,康樂公主是那樣想的。
直到后來,見到其他人了,方才警覺自己似乎比他們要聰明。可是幼年建立起來的想法,不管后來怎樣努力,都磨滅不掉。康樂公主就一直沒有。
但他還記得,他還算會遵守捉迷藏的規矩,但妹妹很狡猾,總是找了離御花園最近的一個宮殿躲起來,等他找到她的時候,她則多半是在喝茶吃點心。當找到了,她就不提先前的事,說要去蕩秋千。
皇帝看了一眼秋千,他已經不覺得它好玩了,卻突然有點想知道,坐上去是什么感覺。那么多年,他一直是推秋千的那一個。
成年了還愛蕩秋千的人,不是沒長大,就是懷念童年。
但他沒有讓儀仗停下。如今他的妹妹已經走了……也不能說是很難過,他早已習慣這樣的生活。
他一路回到天闕宮,接下來叫人擺了畫具。
皇帝從來不是不會畫畫,只是他畫的機會實在太少。許多才藝,都因為政務耽擱下來,但他從未重視過那些只能算是興趣的不正當玩意兒。他鋪開畫紙,準備畫一幅畫。
不需要人坐在那里,他記得。
全都記得。
皇帝和凌真的相識,始于微時。那時候,太子年少不懂事,被父皇攆到邊關,去感受所謂的軍旅生活。在軍隊里,他認識了凌真。那時候的凌真,不過是個窮小子,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就跑來從軍。
即使是天才,也從來沒有馬上就發跡的說法。
沒有人會理會一個小兵對整場戰事的看法,也不會有人在意他們是否能在下一場戰役里活下來。本來悶悶不得志的太子,很快就明白了凌真的才華是什么。——同類相吸,他們是一樣的人。
康樂公主也曾經說過,能夠讓她計劃失敗的,滿京城里也不過是皇兄與凌真將軍二人。她到底是公主,一個不在朝堂上的公主所言,顯然是不能深究的,但可以想象,曾經的太子和凌真,是有多相像。
沒有棋盤,沒有棋子,他們就在地上有樹枝畫出棋盤,少年太子在廣闊又狹窄的一片天空下大笑,說這是以萬物為棋,天下作局。
多么張揚而傲氣。
但是已經過去了。
皇帝這一幅畫,畫了三天。余暇時間之中,他終于畫完了這一幅畫。那是一幅工筆畫,畫的是一個人的側臉。
他畫完了。
皇帝正想命人將這樣一幅畫掛進來,卻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喚來人,囑咐道:“將這畫卷起,朕要出宮。”
妃嬪宮人出宮都難,可皇帝要離開,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當他在宮外一處私宅,見到袁葉離的時候,他正盯著畫看。一個畫者,初初畫完的時候,總是會顯得有點自滿,因為初畫好的畫,看起來總是好的。
他沒有回頭。
半響,才聽見少女行禮的聲音:“民女見過陛下。”
不知是否他的錯覺,少女的聲音顯而易見的有點抖。他微笑,眉宇間彎起來是渾然天成的好看:“你來了。”
也不回頭去看人,皇帝靜靜的說著:“你是否聽見了,凌真將軍的消息?”
聽不見回答。
在寂靜的陋室之中,能夠瞧見窗欞里漏下來的半寸日光,柔和不刺眼,瞧得見室內掛著的半匹紗簾,一張黃花木桌,雕刻精致,打磨光滑。卻連一個花瓶都不曾有。很久很久,才聽到袁葉離的一句回答:“聽見了。”
簡單的三個字,不像是一個言辭靈巧的姑娘會說的話。
但皇帝沒有管,他此時也并不需要人奉承。
皇帝笑一笑,上次看起來那么蒼涼,還是在康樂公主離開的時候:“凌真出身不好,爬上來的時候備受打壓。”他說話的時候沒有任何修飾,只是直白地將事實說了出來。
那時候,還未登上皇位的太子,望著仿佛萬丈深淵的朝堂,舉步維艱,仿佛走過獨木橋。
“但是他最后,還是上來了。一場戰役,讓所有人的嘴巴都閉得緊緊。”
其實有時候,閑話顯得不那么重要。因為對于忙著往前走的人而言,他們沒有那么多心情時間,去管那些風言風語。
袁葉離道:“他不在意。”
皇帝點頭,看著那幅畫像的模樣很欣慰。
“朕說過不會去送他,”他說,聲音壓得很低,“康樂走的時候,也同樣是那樣。她來天闕宮的時候,朕只留了一個背影給自己的妹妹。”
這句話聽起來有多涼薄,他知道。可無論如何,已經說出來了。有些人會覺得,何必那樣絕情心狠,可那個時候,的確就是那樣覺得。不是每個人都練得百毒不侵刀槍不入,而且從來不會覺得后悔,那不是人,那是會行走的木偶。
偶爾的時刻,皇帝會覺得孤家寡人或許是殺業太多的報應。
其實有些事情,眼睛是看得出來的:當你站在了那個位置,接受了好處,自然也會有不好的后果。臨到老了,一眼望去,只覺得一目了然,清晰得不能更清晰。之所以看不清,只是因為,當時自己不過少年。
“沒有必要,”袁葉離說。
她說話的聲音那么輕,幾乎是舌尖間抖出來的,但還勉強能聽見。皇帝點頭,深以為許,“是,沒有。”
寂靜了很久很久以后,袁葉離忽然開口。
這個少女在門口處站著,離皇帝有一段距離。皇帝專注看著畫像,是以一直不曾回過頭來看她。少女說:“陛下可知道,民女為何會參與進這件事里來?”
這件事,指的就是蠱。
皇帝挑眉,沒有回頭,“為何?”
而袁葉離此時此刻說的話,聽起來沒頭沒尾。有些話,如果不補上中間的部分,就格外的莫名其妙,除了說話的人自己,沒人聽得懂。——似乎那說話的人,想要的也并不是旁人能夠聽懂。
她說:“因為民女要尋一個人。”
尋人?
這話聽在皇帝耳中,莫名其妙。袁葉離笑了笑,“如今柳葉已死,她也不認得我。如今看來,我就是找錯了路子。我原該一心一意的找人,不要管旁的事情……就算那樣,不合情理。”
袁葉離笑了,聲音輕得幾乎發顫。
當她被皇帝喊來的時候,什么也不知道。她進來的時候,心里還在想是否康樂公主將會回京,但在進屋內的那一刻,袁葉離就明白了。她忽然想起來來到這個時代之前,快要磨滅的記憶。
皇帝在畫的那個人,是凌真將軍。——半生都毀在戰場上,最終纏綿病榻,死在屋中的戰神。
而前日,是凌真將軍凱旋的日子。
袁葉離閉了一下眼。
她聽到衛晟云聲音的時候,是在一場宴會里。那場宴會,是國公府邀請凌真將軍前來的喜宴;那人身量很高,而且說話有禮,回答了她的那一句:敢問將軍,三十六計中最好是哪一計?
他是將軍,他是揚名天下的戰神。
而他最后是結果,是一切毀于旦夕,一場戰役,毀去了他的后半生。
她不知道。
她真的不知道……
袁葉離想擦一下眼淚,可是眼角是干的。一瞬間各種各樣的情緒都涌上來,后悔委屈不甘憎恨……她恨的人,是她自己。
袁葉離走近去。
她看得見。那幅畫里畫的人,分明就是她所認識的衛晟云。也是凌真將軍。
她回過頭,她不是不明白父親和皇帝希望什么。
皇帝看見她走前來,靠在她肩上:“凌真走了,朕很難過。”聲音從肩膀旁邊傳過來,聽起來全然不像是一國君主會說的話。
她聽得懂。
歷史上記載,凌真將軍死于傷病,而洛家出了一個洛貴妃。在她發起叛亂,迎叛軍入皇城時候,在密道里看見的那幅,與自己一模一樣的畫像。
她低低地笑,“陛下,能不能答應臣女一個請求?”
皇帝抬起頭來,眼神是警醒的。
袁葉離懂了,這世上會縱容她的,只有一個人。
但還不等皇帝問出口,那請求是什么,袁葉離就已經離開小屋,出門而去。
(https://www.dzxsw.cc/book/49494352/14407120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