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思源城中的謀劃
江離宿在城外焦急地等待著,目光緊緊鎖定著久余城的動靜。當看到從城中沖出的眾人,他心中一驚,尤其是看到江離平等人渾身是血的模樣,雖然他們奔跑的速度尚可,但這副景象足以讓江離宿感到心驚肉跳。
江離宿心中的念頭一閃而過,他迅速調整情緒,看到一白衣人——蕭青攙扶著江離平,立刻領著守衛迎上前去。他
江離平見到江離宿,心中的恐懼和緊張終于找到了釋放的出口,一時之間,他幾乎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只覺得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那時,他們兄弟之間的情感純真無邪,江離宿總是能在他受委屈時挺身而出。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童年的友誼逐漸被權力的爭奪所取代,東宮之位成了他們之間無形的隔閡。
江離宿迅速上前,從蕭青手中接過江離平,輕拍他的肩膀,用堅定的語氣安撫道:“活著便好,四哥在呢。”
葉正此時也注意到了久余城內并無追兵,他緊繃的神經終于稍稍放松。
江離宿安撫了一下江離平,然后看向蕭青,點了點頭。
隨后看向李烈與秦思橡二人,又看了眼二人身后的殘兵,一時之間不知是心疼還是氣憤。
“回思源城。”江離宿低沉著聲音說道。
……
在武國邊境的公新嶺,戰火連天,硝煙彌漫。王朔站在城墻之上,眉頭緊鎖,目睹著襄國將領衛哲遠率領著士兵如潮水般沖擊著防線,心中焦急如焚。
“元帥,這公新嶺快頂不住了,還請元帥給圣上書信一封,盡快派兵支援啊。”王朔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他知道,一旦公新嶺失守,后果將不堪設想。
自從上次偷襲成功,殲滅了襄國兩萬士兵,武國守軍士氣大振。
然而,衛哲遠并未就此罷休,第二日便調集了全部人馬,以八萬之眾對公新嶺發起了猛烈的沖擊。
王朔本以為以八萬對八萬,且是防守方,應當能夠抵御襄國的攻勢。
衛哲遠雖然勇猛,但面對固若金湯的公新嶺,似乎也無計可施,雙方陷入了僵持。
然而,戰局突變,襄國不知何時又增派了四五萬大軍,這突如其來的援軍讓王朔措手不及。
正當王朔準備寄出求援書信之時,孫偉等人的求援信卻先一步送到了文牧野的手中。
原來,不僅是公新嶺,長寧關也遭到了瓊國的攻擊,戰事同樣吃緊。
王朔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兩線作戰,兵力捉襟見肘,他不禁感到分身乏術。
“元帥,如今兩線作戰,我軍兵力不足,若不盡快得到支援,恐怕公新嶺和長寧關都將不保。”
文牧野在軍帳之中踱步沉思,心中反復思量著戰局的變化和過往的戰役。
回想起陸世鳴昔日以少勝多的壯舉,那是一場以弱勝強的經典之戰,而如今自己面對敵軍的攻勢,卻只能固守城池,甚至險些失守,這讓他心中不禁生出幾分自省。
文牧野雖然自己也是一員勇將,但作為三軍統帥,他的責任更在于統籌全局,運籌帷幄之中。
他需要一位能夠沖鋒陷陣、震懾敵膽的將領,來改變目前被動防守的局面。
這讓他迫切的想要把浮生調到自己的麾下。
然而,眼前的困境亟待解決,思索再三,最終決定將這個難題上交給江墨修,畢竟自己為國家鎮守邊關十余年,從未有過任何索取。
書信寫罷,文牧野將其封好,交給信使,命他火速送往京都。
這才有了御書房讓江離宿調人來邊關之事。
……
在思源城的府邸之中,江離然與顧榮、浮生等人圍坐一處,難得休憩。
此次戰局由江離宿與江離平主導,自然不會動用顧榮的軍隊,因此三人便安心在府中閑聊,暫時忘卻了戰場的硝煙。
突然,一名士兵匆匆來報,神色慌張:“稟告大皇子,四皇子與五皇子回來了,五皇子渾身是血,今日攻城的駐防軍,全都負傷在身。”
這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令江離然心中一驚,他立刻放下手中的茶盞,快步走出府門。
江離然見到江離宿與江離平,他們身上的血跡斑斑,衣衫襤褸,不由得心中一緊:“老四,老五,發生何事了?你們不是在久余城嗎?為何現在這般?”
江離平看到江離然,心中積壓的情緒終于爆發,他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淚水,抱著江離然嚎啕大哭。
江離然被這突如其來的情緒宣泄嚇了一跳,但仍然忍著刺鼻的血腥味,輕輕拍打著江離平的后背。
江離宿站在一旁,臉色鐵青,他看著江離平的樣子,心中亦是五味雜陳。
在回來的路上,蕭青已經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告訴了江離宿。
整整六萬駐防軍,那是一股何等強大的力量,卻在一日之內幾乎損失殆盡,這讓江離宿感到心如刀絞。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一定要告知江墨修。
即使自己不說,蕭青也是一定會說的。
畢竟蕭青乃是執天令的人,即使江離宿貴為皇子,也根本指揮不動蕭青,而且此事實在太大了,蕭青不會替其隱瞞。
倒不如主動告知,自己還能把控住其中的話術。
雖然主責是江離平,但他可是被江墨修親封的統帥,這責任他甩不掉。
一時之間,看向江離平的眼神又幽怨了許多。
李烈與秦思橡二人也很是自責,沒有了一貫的睿智與警惕,跟著江離平橫沖直撞。
若是平日里,定然不會有如此損失,總的來說便是輕敵了。
可代價太大了,他們作為將領,簡直是罪該萬死。
江離宿沒有管他們,也沒有處置他們,自己躲到書房中,開始給江墨修寫信匯報。
皇父鈞鑒: 自吾弟占據思源城后,兒臣預感久余城將不易攻拔,故欲親率三軍,以圖大業。然吾弟不聽,言皇父曾許其協助,遂立軍令狀,示之于兒臣與長兄。見其志氣可嘉,兒臣亦無以阻之,長兄亦許之。”
“初戰,余國久余城守備稀松,吾弟遣李烈、秦思橡二將叫陣,輕易而下。兒臣等正欲凱旋,號召三軍,共商滅余大計,然久候吾弟不至。后知其誤入敵計,困于城中。幸得蕭青將軍相救,兒臣等冒死救出吾弟。”
“此役,我軍折損六萬余眾,損失慘重。兒臣痛定思痛,深感自責。然兒臣亦將吸取教訓,重整旗鼓,誓要攻克久余城,為六萬忠魂雪恨,令余國付出應有之代價。”
“伏愿皇父圣明,鑒兒臣之誠意。 兒臣江離宿頓首百拜。”
書信中,江離宿巧妙地將責任分攤,提及江離平立下軍令狀的行為,以及江離然的同意,表明這并非他一人之失。
幾乎把所有有關的人都拉上,畢竟江墨修若要動怒,不能只怪罪他一人。
(https://www.dzxsw.cc/book/48852447/3636582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