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傳世
宣傳隊露天搭臺,在汴京不同的地方表演,將青州之事大白于天下。
由于表演形式獨特,表演處人山人海,一些小販還把小吃攤子也擺在旁邊,著實薅了一把羊毛。
那些本就對洛寒不對付的文官見到后,氣得牙癢癢,卻也奈何不了人家。
開封府衙役維持秩序,皇城司也派人插手此事,想要尋釁滋事,就等著坐牢。
民間對欽差斬殺贓官拍手叫好,對彈劾洛寒的人更是鋪天蓋地的譴責,這讓那些人無地自容,把洛寒恨了個半死,腦子里只有如何扳倒洛寒的想法。
“洛真人,小生受人之托來給洛真人送請柬······”
洛寒和趙穎在臺下看得津津有味,就聽有人高喊,洛寒轉頭一看,是國子監的柯湃枚。
他想靠近洛寒,卻被凌棄等人阻攔,情急之下便大喊。
洛寒擺擺手,柯湃枚過來,但和他一起來的學子們還是被攔住。
“小生見過洛真人!”
柯湃枚拱手施禮。
洛寒看了一眼柯湃枚完好如初的臉,打趣道:“你這臉可真厚啊,鞭子抽到臉上,連個痕跡都看不到······”
柯湃枚氣惱,卻不敢發作。
他臉上的傷是用菠蘿蜜治愈,否則肯定會有疤痕。
傷是洛寒用馬鞭抽下的,治傷的藥也是洛寒煉制的······一想到這點,他就心浮氣躁。
這可是活生生打臉啊!
柯湃枚雙手奉上請柬道:“小生受人所托,來請洛真人赴約······”
“什么約?”
洛寒沒正眼看請柬,淡淡道,“我忙得很,哪有閑工夫赴約······”
“三天后,大相國寺舉行詩詞大會,組委會特邀洛真人參加,還請洛真人賞光······”
汴京詩詞大會熱鬧得緊,詩詞大家現場評價,是后起之秀露臉的平臺。
大會上受到大家好評,便會火起來,然后此人把詩詞再拿到青樓,請清倌人一唱······從此后他就成個人物了。
來者不善。
明顯是針對洛寒罵了國子監學子不學無術,只會附庸風雅,無病呻吟,還說詩詞不如一碗湯餅之類的話。
這是逼洛寒參會,好奚落他一番。
“你沒有聽懂嗎?洛大哥說了他忙得很,沒時間陪你們風花雪月,不去!”
趙穎張口拒絕。
她清楚洛寒也懂詩詞,去年乞巧節在她家作了兩首詞,受到李清照好評。
但汴京詩詞界藏龍臥虎,名家比比皆是,洛寒和他們比起來就是滄海一粟,到時候只有丟人的份。
故而她果斷拒絕。
“洛真人在城門口的說辭,表現出對大宋詩詞界不屑一顧,小生還認為真人是詩詞界翹楚,誰知卻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柯湃枚輕蔑道,“真人怕了不去亦可,寫一份申明,向天下讀書人道歉,免得大宋詩詞受到玷污······”….
“滾滾滾······”
洛寒不耐煩道,“都說盛情難卻,你們費盡心思相邀,我怎好拒絕。你去告訴那些人,三天后我準時去大相國寺,讓那些人趕快寫詩填詞,免得到時候丟人······”
洛寒偷偷笑了。
這群渣渣,詩詞而已,我張口就來,這就是穿越者的優勢。
“小生一定將真人的話帶到,屆時恭迎洛真人大駕······”
柯湃枚將請柬放下,興沖沖走了。
他確信,三天后洛寒將輸得體無完膚。
看著一眾國子監學子自信的背影,趙穎柳眉微蹙。
這動作自然逃不過洛寒的眼睛,他微微一笑道:“穎兒不必擔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詩詞這東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他們還沒有資格讓我難堪······”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趙穎喃喃自語,隨即擔心也淡了下來。
隨口說出名句的人,詩詞造詣自然不淺。
不過得把李清照拉過來,無論如何不能讓她和洛寒唱對臺戲。
年輕一代中她最負盛名,她若參會,必是洛寒勁敵。
······
大相國寺本是誦經敬佛之所,此時卻成為汴京詩詞才俊較量的場所。
詩詞翹楚齊聚一堂,自然引來不少人圍觀。
有些人奔著吃瓜而來,從詩詞界的撕逼大戰中汲取快樂。
有些人純粹是來看洛寒笑話的。
還有部分人是奔著“坡仙”的名號而來。
三天前市井盛傳,這次的詩詞大會,在家安享晚年的蘇軾要參加。
蘇軾本人就是轟動效應,連帶著好些名家慕名而來,頓時將本次詩詞大會的檔次提高了一大截。
洛寒姍姍來遲。
他的親友團也很龐大,除了花榮等五個隨從,還有趙穎、李清照、曹鵬、沈沖等人。
當然還有一些支持洛寒的功勛世家子弟,他們不便出面,混在人群中為他喝彩。
柯湃枚見到洛寒,上前幾步,卻不是迎接,而是挖苦。
“洛真人架子可真大,東坡先生等你半晌了······”
“你算哪根蔥?滾一邊去,再碎嘴小爺打得連你娘都不認識你······”
曹鵬張口就懟,柯湃枚黯然退去。
他清楚曹鵬作風,能動手絕不廢話,此時廢話也是顧及到人多。
“洛大哥,那就是東坡先生。”
洛寒順著趙穎指引,看到曾布旁邊坐著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身子骨有些弱,卻有種超然于濁世的氣勢。
洛寒早就聽說蘇軾要來,他十分不解,一把歲數的人了,怎么也摻和進這種鬧劇中。
不過他十分敬佩蘇軾,前世他就是蘇仙的小迷弟,對其詩詞都是銘諸肺腑。
歷史上的蘇軾此時已死,他現在能活著也是洛寒突兀出現在這個世界,改變了一些事情的先后順序,使得趙佶提前召他進京。
洛寒入座,主持人宣布詩詞大會開始。
宋時正是詩詞鼎盛之時,詩詞能流芳百世,文人極為看重。
經王安石變法,宋朝進士科廢除了詩賦,專以經義取士,故而宋朝科舉出現重經義而輕詩賦的局面,但科場外的詩詞創作卻熱度不減,仍受文人熱捧。
科舉經義文做得好,謀個一官半職,出身固然好了,但這一輩子過后,后世有幾人記得你?
詩詞卻能傳世。
從古至今,哪個讀書人,不想名留千古?
其中奉旨作詞柳三變最具代表性,他離世近五十載,可他的詩詞卻傳遍大江南北。.
...
(https://www.dzxsw.cc/book/48697315/3665319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