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雅里也跟著笑。
.......
待回到金牙大帳,皇兄耶律惇果然被六部族長壓得不敢說話,魯王房部的族長瀟保機更是站在哥哥面前指手畫腳,吐沫橫飛。
父皇滿臉怒色,踩著金絲圖紋鑲邊的毛氈進入大帳,厲聲道:“朕不在才幾天,你們就忘了怎么和宗主說話了嗎!”
一下子,大帳安靜下來,幾個族長嚇得紛紛跪在地上,大氣不敢喘。
雅里早就受夠這幾個老東西趁父皇不在的時候對他們兄妹指手畫腳,施壓威嚇。
趁著這機會用腳去踩他們的手指泄憤,幾人吃痛,也不敢出聲造肆,因為可汗身后跟著頭戴青獸面甲,腰挎鑌鐵寶刀的皇衛。
.......
“兄長聽說了嗎,景國有個十六歲的王爺,帶一千人,兩個月滅了南方叛亂的徐國。”一個滿身肌肉,虎背熊腰,高九尺左右的大漢騎在馬上,對身邊的兄長道。
他兄長比他瘦弱許多,穿著熊皮大衣,背上背著獵弓,正追蹤獵物:“聽說一些,不過都是道聽途說,一個比一個說得夸張,靠不住,想必是假的,倒是你的鐵浮屠,如今有多少了。”
兩兄弟瘦些的兄長叫完顏烏骨乃,而虎背熊腰的弟弟叫完顏宗弼。
如今女真各部,都歸順完顏烏骨乃麾下,當初女真不是契丹人對手,成為附屬,可他們卻不甘久居人下。
經過幾代人努力,如今女真各部幾乎完全脫離遼國控制,遼人也處處忌憚他們,可時機還沒到,所以他們不敢自立成國。
聽了兄長問話,完顏宗弼高興道:“有兩千鐵浮屠,三千拐子馬,哪天要打,大哥只管說,打遼人易如反掌!”
完顏烏骨乃大笑點頭:“你這么自信我當然高興,記住,眼下我們要打遼國,暫時不管景國的事,反正景國離我們還遠。”
“不遠,等拿下東京、南京、西京不就近了,去年我們還去搶過景人,景國軍隊照樣不堪一擊,沒一個能打的,不必遼國厲害多少。”完顏宗弼豪爽大笑,眼中都是蔑視之色。
“大哥你放心,不管遼人還是景人,耶律術烈也好,什么平南王也好,我一并打!那耶律術烈還不要臉的給自己封什么天下兵馬大元帥,半點不配,以后換大哥來當!”
“哈哈哈哈!”兩人相視大笑起來。
......
長春大殿,歌舞升平,一片喜慶,皇帝和皇后坐在上方,下方左首席是東宮太子,右首席就是平南郡王李星河,大家有吃有笑,氣氛熱烈。
景朝文風濃郁,所以哪怕打仗贏了,慶功宴也時不時有人站出來吟詩作詞,歌功頌德。
喝到半醉時候,氣氛更加放開,有人直接詩也不做,詞也不寫,不講押韻對稱,赤裸裸的就吹上了。
比如李星河的皇叔李昱,離座走到大殿中,兩面腮紅,高興的夸了李星河一大堆,大概就是少年英雄,驍勇善戰之類的。
然后又說起他手下神機營,就說什么遼國獸面皇衛,西夏平夏鐵鷂子等等,跟神機營比起來都相差萬里。
眾人紛紛大笑,開始沒節操的亂夸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皇帝愛聽的。
李星河不去摻和,他好奇倒是皇叔說的什么西夏鐵鷂子,遼國獸面皇衛之類的,當奇聞異事聽來很有趣,不過狄至卻在耳邊小聲告訴他,這些可不是什么奇聞異事,
就說西夏平夏鐵鷂子是西夏皇室近衛部隊,三千人可敵數萬眾,鐵鷂子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沖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李星河聽得更加入神了,原來狄至懂得更多,不過想想也是,皇叔一個讀書的,哪有狄至這樣打仗的知道的多,于是他干脆聽狄至吹了.......
跟季春生、狄至、嚴申他們幾個高興喝到有些暈乎,本來他們幾個做不到這么前的位置,可李星河硬拉他們來,這慶功宴本就是為他慶功,皇帝也高興,就準了。
喝到一半,群臣紛紛來敬酒,有些面熟的,像德公,陳鈺,何昭,毛鸞,湯舟為,冢道虞,童冠,趙光華等等,有些不認識的德公也小聲告訴他。
比如參知政事羽承安,鹽鐵使魯節,鹽鐵同知參勝,度支使薛芳,樞密副使溫道離等等。
總之頭是暈的,人總是眼花繚亂的,既然是他的慶功宴,當然要放飛自我了,什么是非善惡,什么家國天下,統統都給泡酒里,一股腦倒進胃里,最后迎風尿三丈........
酒宴中眾人說到奇聞異事興起,李星河接著問:“你們說得頭頭是道,難道當初跟西夏人打過,還是道聽途說,亂吹牛的?”
狄至還沒說,喝得臉上潮紅的季春生就大聲嚷嚷道:“當然是打過!還打得那西夏太子親自來京城求和呢。”
太子進京求和!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李星河有些驚訝,景國有這么厲害?
旁邊狄至聽了尷尬一笑,小聲解釋道:“其實是互有勝負,最后一戰景國小勝,可為應對遼國威脅,西夏才派太子入京講和,兩國互不相犯,以免遼人有機可乘。”
李星河聽完恍然大悟的搖搖腦袋,雖有些暈乎,還是明白,說白了就是互利,西夏和景國都與遼毗鄰。
再打下去,只會讓遼國坐收漁翁之利,西夏人不傻,景國人也不傻,于是就此作罷。
李星河頓時好奇心大發,把趴在桌上的季春生拉起來:“季叔,那你見著那什么平夏鐵鷂子了嗎?”
季春生已六七分醉意,大舌頭道:“當然見過,某還剁了兩個!”
宴會上鬧哄哄的,大家都高興的開懷暢飲,皇帝也高興,并不管束,就連何昭這樣平日總是板著臉,朋友不多的,這時候也喝得兩腮通紅。
季春生大聲嚷嚷也沒人管:“那些......嗝,那些西夏人,給人馬批上冷鍛甲,還......還用鉤鎖栓住人和馬,一旦沖陣,人死在馬背上也不會掉下來,馬接著沖......”
李星河聽呆了,這特么不是重裝騎兵自殺式襲擊嗎!
還有,冷鍛甲是什么?
不過想想確實恐怖,全身披鐵甲的人加上戰馬,估計得有小半噸了,要是成規模沖入人群,踩踏撞擊都能輕松殺人。
“我們,嗝......”季春生說著說著趴下去了,在桌上打起呼嚕。
那邊狄至搖搖頭,接著話說:“其實當初我朝大軍連輸三戰,都敗在那鐵鷂子手中,那些鐵鷂子著實恐怖。
后來剛好六月,天降大雨,西夏人不敢出戰,我軍趁機襲營,那些鐵鷂子根本沒了用,又被打回去,到那時雙方都已傷亡慘重,便同時收兵了。”
李星河點點頭,同時也感慨歷史何其有趣,不管如何變化,前世今生,東方西方,當人類文明進程到一定階段,似乎就有必然的驅動力,使之向前。
而他也可能正好處在一個有趣的時代....
重騎兵崛起的時代!
隨著馬鞍技術,鍛甲技術的進步,重騎兵逐漸成為戰場上的主力單位幾乎是一段時間內的歷史必然。
很多人印象里的重騎兵都是西方的罐頭騎士之類的,但其實早在十二世紀前后,東方的戰場上,重騎兵就在不斷崛起,逐漸主宰戰場。
雖早在三國時期,曹操麾下的重騎兵就比較有名聲,但前世到十二世紀左右,東方戰場上的重騎兵才是真正有百花齊放之勢。
西夏平夏鐵鷂子,女真鐵浮屠,宋朝靜塞軍,岳飛背嵬鐵騎,還有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怯薛重騎兵。
(https://www.dzxsw.cc/book/48567645/3509231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