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世子風流 > 第726章

第726章


八月初,新軍艦隊從北海起航,將穿過渤海,直接入河,然后回到開元。

在這場決定性的大戰(zhàn)中,新軍艦隊上的一百多門火炮,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此次作戰(zhàn)也讓許多有識之士意識到戰(zhàn)爭的形態(tài)可能要變了。

不過最有趣的在于,李星河在山海關以南,一路上聽到很多傳言,都是關于鬼神之說的。

燕山府一戰(zhàn),把周邊很多民眾嚇得信了景國道家仙術,再隨之往外一傳,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景國是有仙人的,會道家仙術。

李星河哭笑不得,搞得好像他在傳教一樣,發(fā)動一場宗教戰(zhàn)爭,那新軍豈不是十字軍一個性質?

不過想來最好玩的事就是,剛好在這個時代,宗教戰(zhàn)爭是最為激烈的,在東亞還好,但其實佛道兩家已經(jīng)針鋒相對的苗頭,民間也有一些明教(明教真的是宋朝起源的)、白蓮教之類的。

但在東亞,至少皇權凌駕于宗教,而在中亞到歐洲,如今的局面是宗教凌駕于王權,所以充斥著各種宗教戰(zhàn)爭,十字軍東征等,信仰沖突引發(fā)的血流成河。

李星河看著海天一色,吹著腥臭海風,忍不住想,海的另一邊不知道如何......

耶律大石和耶律雅里見面之后抱頭痛哭,隨后對他再三感謝,李星河應了,不過還是提醒他記得履行約定。

對于他來說,耶律雅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耶律大石的威望。

耶律大石也立誓,說他會遵守誓言。

船上還羈押遼國皇室,眾多高層將領及權貴,大約五百多人,這些人都是戰(zhàn)俘。

樞密院來了書信,皇室已經(jīng)準備盛大的凱旋儀,獻上帝國皇帝,是最能鼓舞人心的。

至于耶律惇的命,全看皇上裁決,不過十有八九是不會殺的,畢竟當年太祖抓住敵國皇帝也寬宏大量的沒殺,而是軟禁在京。

隨著艦隊的南下,在海上渡過幾日之后,還經(jīng)歷了兩次不大不小的風暴,最終終于看到海岸,看到了入海口。

出征一月多,終于回到故土,這次反而沒有恍然隔世的感覺,因為戰(zhàn)斗雖然激烈,但他們其實才打了一個多月,比起之前的南方平叛,太行山剿匪時間太短。

究其原因,在于艦隊的加入,不只大大縮短縮短排兵布陣的時間,還為陸地部隊提供很重要的火力支援。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至少是在宋朝及其之前,中國的造船術都是非常先進的,主要驅動力在于海上和沿江河的貿易。

而中國看似是一個內陸大國,但因為長江、黃河這些主要水系都是入海的,而大運河更是將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水系鏈接在一起,海軍是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因為無論從哪里由海入河,都可以將艦隊開到全國大部分地方,而且此時黃河還沒有多次改道,水運情況比后世還要好。

如此,中國雖是龐大的內陸國家,但因為眾多主要河流入海,所以船舶建造一直很重要,從唐朝開始到宋朝,也打了很多著名的水戰(zhàn),在這些時間內,如果對比東西方,中國的造船技術可以說獨步全球。

特別是宋朝排水量接近七百噸的海船,不只是傳說和吹噓,各種臆想圖紙,是有實實在在完整出土的實物的,船上搭載的幾百噸貨物也被打撈起來,同時期全球根本沒有什么船可以與其爭鋒。

可問題在于,中國海軍總是給我們一種落后,追趕的形象,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明朝開始,海禁就成為國策了。

中央政府懼怕海洋成為權力真空,海上政治資源得不到掌控。

所以今日海軍之落后,那是四五百年的積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這十幾年追趕起來才會如此辛苦。

直到八國聯(lián)軍的艦隊,從天津入海口直殺到北京城下,然后順著貫通全國的河網(wǎng)由北向南,勢如破竹的“中心開花”,從龐大帝國的動脈中撕裂這個國家的時候,才有人如夢方醒。

而中日戰(zhàn)中,日本的戰(zhàn)艦也在長江橫行無忌,可以隨意向岸邊城市開火。

那時統(tǒng)治者才明白中國雖然是陸地大國,但它復雜龐大的水網(wǎng),就如同人的動脈一般,關系生死命脈,甚至比陸上領土還更能決定國家命運走向。

所以海軍必須強大,這是李星河的夢想,而宋蒙之戰(zhàn)中也有大量水戰(zhàn),因為將來即便內陸發(fā)生戰(zhàn)爭,海軍也是非常重要的,像襄陽、燕山府等這些要地重鎮(zhèn),都是海軍大展身手的地方。

當初南宋守襄陽守了幾十年,如果他們有兩到三支鐵甲艦隊在長江待命,隨時根據(jù)戰(zhàn)場變化能順著江支援周邊城市,那么蒙古怎么都不可能打下襄陽。

就算蒙古人擅長機動作戰(zhàn),再怎么機動,再搞什么亂七八糟的戰(zhàn)術,你陸地上的能跑過我水里的?能跑過鐵甲艦?不可能,讓你先跑半天再動作都能趕上。

而且長江主流支流沿線,歷來可都是重要城市。

想著這樣美夢,李星河不由笑出來。

“你笑什么?”魏雨白走過來。

李星河連忙擦了擦嘴邊口水,八字還沒一撇呢,秋兒雖然給他來了信,高興的告訴他王府的第二代蒸汽機已經(jīng)投入使用,有六臺鏜刀車床開始在蒸汽機帶動下運作起來,主要負責鏜蒸汽機的氣缸,還有兩臺開始試鏜新槍管。

這些都是振奮人心的消息,但那樣級別的動力,離驅動鐵甲艦級別的動力組還有很遠距離,不過一步步走,總是有可能的,他現(xiàn)在才十七歲,就算再等幾十年又如何,有生之年他有信心等到那天到來。

“我在想海軍的事。”李星河跺了跺腳下甲板。“這樣的艦隊太小,在我看來每個艦隊至少需要二十艘船,四艘補給艦,十六艘戰(zhàn)斗艦。

整個景國需要至少三個艦隊,一個艦隊巡視海河入海口,渤海一帶。一個艦隊在明州一帶往東,出東海,巡邏在大江出海口附近,能隨時到達福州,交州一帶。

最后的艦隊則長時間巡邏大江,如此我就能放心了。”

.......


  (https://www.dzxsw.cc/book/48567645/350919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