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如果不是對外戰爭疲軟無力,抵擋不住北方崛起的金國,蒙古,加之連年不斷的戰爭。作為一個底層百姓,活在大宋,會比后來的明、清這樣重農抑商的王朝要幸福太多。
所以明、清這樣極度重農抑商的王朝走向末路并不奇怪。
這就是很違背一般人的常識,重農抑商的王朝農民苦逼,賦稅嚴苛,苦不堪言。
而重商的王朝普通農名反而負擔很輕。
其實道理很簡單,很多人仇富,但仇的其實不是富,而是錢后面的權,或者說不公平的商業競爭。
明、清忽視商業,其實就是無限放松對商業的監管。
放任導致有權之人輕松把持商貿,貿易不再靠商品競爭力,而是靠背后的靠山,靠權勢,有權就有錢。
宋朝肯定也存在這樣的情況,或者說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必然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可明清的做法是忽視,放任,不監管,默許官僚通過不公平競爭獲利。
宋朝因為重商,對商貿的監管更加完善,更加重視,這種情況就會少很多。
而最為不同的是,宋朝的貿易從朝鮮半島,日本島,蔓延到波斯灣,紅海,甚至非洲東海岸,這樣廣泛、開放的龐大貿易地圖中,你管得過來嗎?再大的權勢能夠興起大風作浪嗎?不能。
所以這就是李星河要積極鼓勵海外貿易的原因,它能通過貿易地域上的開闊,來限制權勢對競爭規則的破壞,你能在一小片地區或者國內以權謀私,那出了景國呢?茫茫大海呢。
海洋是權力的真空,再有權勢,在這么廣袤的貿易網絡中,也無法破壞規則,最后只能回到商品競爭的公平良性路線上去。
但明、清的海禁,徹底封死這條路,高層官僚集團和皇族為壟斷貿易利益,自己隨意把持貿易規則,直接一招海禁,將貿易圈在國內,于是謀利一時,遺禍百年,葬送自己,葬送王朝。
現在趁著皇帝和大臣都因為稅收大幅增長而樂開懷,皇上還多次表揚他的時候,李星河讓阿嬌代筆,自己口述,上書好幾次闡述關于河網貿易,海上貿易的巨大鴻利。
還在朝堂上對眾位人講述擴大貿易網的各種好處。
因為事實就在眼前,這兩年來稅收一年比一年高,增幅巨大,所以他的話,十分有說服力......
眼看就要過年,李星河反而忙碌了,主要忙于接著稅收大漲的機會,推行他的商業理論。
主要就是更加開放關口,增大對外貿易,特別是對朝鮮半島,日本島,南亞諸島,波斯灣一代,同時也要完善跟進商貿監管制度,就目前來說就是戶部司,度支司,鹽鐵司和市舶司。
特別是市舶司這個隨著市場貿易才新設立的衙門,管理海關稅務,不過之前朝廷一直不夠重視。
李星河想的就是朝廷對著方面的重視。
在他提議之下,皇帝和諸多大臣也開始考慮是否將市舶司的地位往上提一提,更加重視起來。
朝中自然是有人反對的,很多保守派的大臣都覺得不成體統,畢竟士農工商,士農工商,即便景國是個商貿大國,給那些商人開設市舶司,維持海上貿易已經是天大的恩德,怎么能提高市舶司地位。
這些人以禮部官員,門下官員居多。
不過這個時候,特別是稅收連續兩年大增的前提下,他們顯然沒有說服力。
皇上和大多數官員都認同李星河的說法,市舶司的行政地位可以提高,應該在全國重要港口增設市舶司分部,以維持出海貿易秩序,保護景國商船的同時,保護外來客商。
不過散朝之后,皇帝還是把它叫到后花園,連同戶使湯舟為,度支使薛芳,還有鹽鐵使魯節,都叫來了。
“朕知道你向來關心錢帛之事,這是對的,百姓都知道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朝中那些人天天嚷嚷也不能當飯吃,你心中有數朕心甚慰!被噬险f著話鋒一轉。
“但心中也要明白,就如當下,北方威脅,收復故土方是此時第一要務,朝廷沒有太多余力放在其他地方!
對于老皇帝的提點,李星河深以為然,“皇上說的是!
“但應對北方,主要出力在于明州以北之地,我的想法是,市舶司普世化的可在南方率先施行。”
他話一出,薛芳就問:“這樣政令不一........不合適吧。”
“不怕,市舶司此前職能不多,影響不大,再者南方出?诒缺狈蕉,重頭在南方,北方備戰,南方改革!崩钚呛拥溃钪匾氖撬麤]有時間!
鐵木真為父親報了仇,消滅了塔塔爾人,就意味著他統一草原的腳步已經開始,不出幾年,真正的蒙古國,真正的蒙古黃金時代就要來了。
薛芳不在多說,魯節開口,“王爺是想將市舶司提到什么程度?位在九寺之下還是.......”
“不。”李星河搖搖頭,“要位于六部同!”
他此話一出,所有人都驚了,連老皇帝也不可思議看了他一眼。
“王爺,不行不行,所謂士農工商,士農工商!哪能專為商事設一部,那朝中那些老頑固........我是說老學問,額......老人家,不都要跟你拼命。 睖逓閲樀媚樕戏嗜舛荚诎l抖,連忙勸阻。
皇上臉色變幻卻沒有說話。
薛芳、魯節也是一臉震驚,但卻沒明確反對,其實三司,也就是戶部司,鹽鐵司,度支司是最能明白商貿之重的,因為三司合在一起,就等于后世的國家財務部門,可他們又不敢說話,因為士農工商,鄙視、仇視“商”從朝廷到百姓,都是普遍情緒,他們敢站出來,肯定瞬間就倒了。
“王爺,湯大人說得對,商稅是高,是多,但不可說.......”薛芳小聲道,看得出他也很無奈。
李星河擺擺手:“你們的顧慮我明白,道理本王也懂,所以說辭我早有數,而且要一步步來。對天下人就說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其中戶部,工部,還有司農寺皆有管轄農業之職能。
士人之事,有禮部、吏部主理。
而工事匠造,有工部主理。
可士農工商,還有商事啊,六部不設一商部,商事無法管理,更是要亂套。
再者,起初我只準備在南方各沿海城市設市舶司衙門,管理出海關稅,外來入港船只,上交固定比例財務得入港貿易,而普通商人也可以登記明細,繳納一定的錢就可以隨意出港貿易。
等這些事情多起來,帶來的財稅到必須設衙門處理時,再在京中設立府,總理所有市舶司衙門,等再過幾年,如果商稅連年上漲,在搬出之前的說辭,六部中加一個商部,就順理成章了。”
薛芳等人聽完愣住了,仔細琢磨許久,神色也慢慢從茫然變成驚喜,隨即又是驚嘆,連連拱手道:“王爺不愧神人也,真好盤算!”
李星河看向皇帝,老皇帝也點點頭:“你說的有些道理,若是商稅能如你說的連年增長,確實需要專門一部加以管理,屆時就是順理成章。
這樣吧,之前市舶司長使與羽承安之案有關,發配交州,此前事務一直由市舶司副使代理。朕特將市舶司事務轉交給你,加你為市舶司長史,市舶司大小事宜你來決斷,要用什么人,如何去做,全看你自己,朕會跟吏部打招呼。
但朕也有一條,記住你說的,北方備戰,南方革新,北方是主,南方是次,不可主次顛倒,緩急不分。
(https://www.dzxsw.cc/book/48567645/350918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