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所以西征不是很多人吹的七十多萬。且鐵木真十萬人打起來之后就要分兵好幾路了。
金國從遼東起兵起初只有三千多人。
北宋朝舉國伐遼的幾次大軍也是十萬到二十萬之間,這十幾萬都要分成好幾路作戰才能指揮得過來,才不會亂。
金國一路南下包圍開封的金軍是六萬多,根本不像演義小說里吹的幾十萬。
而所謂宋朝的八十萬禁軍,上百萬禁軍,一來是嚇唬人,二來是當時禁軍高層存在大量吃空餉的貪腐行為。
直白的說就是禁軍高層官員將領報大量不存在的人上去,發下來的餉銀自己中飽私囊。所以才有了八十萬禁軍的說法,這其中水分非常大,真正在服役的軍隊可以打許多折扣。
所以并不是史官喜歡夸大,排除少數,大多史官考據都是認真的,人家也記得認真。
問題在于把小說、故事和不靠譜的野史當歷史書,還要甩鍋給史官吹牛匹,史官也很冤枉啊。
如今六萬大軍,已經威懾北方,使得金國殘余勢力都不敢輕舉妄動。
但撤軍之后就說不定了,所以需要一些士兵需要留在當地駐守,李星河估計需要二十個營,兩萬人。
西面以中興府為大營,向北駐守惠州。
東面以遼陽府為大營,向北防御完顏宗弼殘部。
隨后每年換防一次,讓邊關部隊回家,新部隊北上接管。同是慢慢在當地招納兵員,訓練廂軍,逐年減少禁軍和新軍駐防人數。
而長遠來看,一直派兵維持是不可取的,兩萬大軍可不是小數目,
原則上采取自愿,愿意留下的多得一貫錢作過年費。
很多人紛紛報名,愿意留下,李星河和楊洪昭商議之后決定讓其中年紀比較大的人留下。
隨后又見了從遼東趕來的狄至、參林,聽他們說了遼東之戰的全部過程,還遞交參林手寫的報告書。
其他將領對兩人羨慕不已,雖然大家都有功勞還都不小,可和他們兩一比,又都不算什么了。
此戰中狄至、參林率領的東路軍打下的地盤和他們中軍打下的幾乎一樣大,而且還有沿海重鎮,甚至遼陽府這樣極具戰略意義的重要大府。
可以說如果去掉山海關,那么中路軍和東路軍的戰績基本持平。
可是中路軍有大軍十萬,戰將無數,后勤補給充分,有大量輔兵,燕山府的徭役支持。
而東路軍只有一個師一萬人左右,自帶補給,沒有后勤部隊,沒有徭役支持,即便是乘勝虛而入,也打下那么多土地。關鍵還以少數精銳,一波佯裝撤退,隨后設伏反擊,大敗金國反擊主力。
這樣的戰績,除去主帥李星河,最大的功勞肯定就是狄至和參林的了。
可以說新軍海軍第一戰,就拿出令天下人矚目的戰績,跨海奇襲,利用艦船火力打擊地面目標,種種做法都開了先河。
而且很多沿海國家的嚇破了膽子,特別像高麗,又接連向景國派出使者。
確實,水陸并進是十分難防御的,當初蘇烈平百濟就是采用水陸并進的方法,他們當然怕。
不過除去眾人的興奮,還有不同眼神,那就是魏雨白的幽怨。
李星河也知道她為啥幽怨,因為蒲察伶,他只好盡量避開魏雨白的目光。
這還沒回家呢,都已經幽怨上了,回家了可怎么辦.......
........
十月初,狄至、參林趕回遼東,他們將帶領艦隊從海上回家。
留下的二十營人馬邊分兩路,一路由楊洪昭率領駐守中興府,一路向東駐守遼陽府。
楊洪昭也與眾人告別,隨后李星河率大軍南下回歸。
固立川將回京面圣,獲得封賞之后北上幫助楊洪昭駐守遼陽府。
.......
隨著大軍踏上南下回歸之路,金景兩國持續接近兩年的戰爭終于結束,以景國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三路大軍,西路軍以楊文廣、折唯忠為首,主力是太原府的楊家軍和西北的折家軍,在義軍配合之下攻陷大同府。
中路軍由皇太孫,樞密使李星河親自率領,魏朝仁、楊洪昭、劉季、魏雨白、嚴申、固立川等人輔助,主力為新軍陸軍五個師,禁軍精銳。
經過半年多時間,攻下山海關、寧遠、錦州、中興府、來州、骰州、乾州、竇州、宜州、黔州、榆州、建州、利州、惠州、澤州、保州等地,一舉占領遼西,直逼金國上京。
東路軍以狄至為統帥,參林為副手,統帥新軍海軍一個師,大量船只戰艦,奇襲遼東,在三個月時間里,攻下遼陽府、蘇州、復州、辰州、鐵州、海州、開州、集州、潘州、撩州等地,一舉占領遼東大部。
戰報已經先與大軍一份份往京城飛,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到。
此次出兵,獲利非常大,攻下的土地可以開設三路也不成問題。
李星河也“好心”的歸還金國一些土地,比如遼陽北面的潘州,遼陽東面的保州等地。
還北面土地,是太貧瘠,不好管理,同時給完顏宗弼喘息時間,而東面保州則是讓金國與高麗繼續接壤。
總是沒哪條是安好心的。
.......
十月初八,大軍在燕山府休整,全城百姓夾道歡迎,魏朝仁親自出城五十里迎接大軍凱旋。
在北方,大軍的種種勝利早已人盡皆知,大軍每勝一次,民眾認同感和自豪感就多一分,特別是像燕山府這種收復還沒幾年的地區。
休整一天之后,十月初九,大軍繼續南下,魏朝仁也隨行回京,此戰他也有功勞,正好趁著要過年進京面圣。
路上蒲察伶情緒不高,畢竟過了燕山府,就是真正的背井離鄉了。
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避免過度悲傷,李星河只好犧牲自己助人為樂,在中軍行轅的巨大帳篷馬車里,和她深入交流,提高她的亢奮度。
年初去時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如今凱旋春風得意,興致勃勃,享受勝利的喜悅,真令人迷醉。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北方的冬天來得更早,大軍一路向南,反而跑過了季節,進入霸州地界之后,明顯感覺到天氣稍稍回暖。
九月,在南方凜冽寒冬還沒到來,降溫還是不溫不火,少數能察覺變化的大多是早起的小販。
寧靜,祥和,繁榮,可以說生活在十二世紀的中國(中原之國)是幸福的。
同時期,世界上其它著名大城市,像倫敦之類的,都不到五萬人口,大多數人在饑寒中掙扎。
而同時期的首度開元已是一百萬人口級別的大城市,占地面積相當于后世北京的一個西城區。
沒有四處可見的戰亂,繁榮富庶,沒有宵禁,寬松的商貿管理,寬松的法律,每年處死的犯人也非常少。
整個地球上,找不到第二處如此繁盛之地,簡直文明的燈塔。
不過這種幸福也是危險的。
周圍群敵環伺,兒皇帝把燕云十六州賣了之后北方無險可守,二逼的首都位置導致敵人可以一馬平川直接繞過所有城池要塞殺到首都城下,首都雖然靠著大河天險,可偏偏如今又處在小冰河期,每年冬天皇后都會結冰的,而且結冰很結實,可以隨便跑馬那種.......
好在如今李星河已經解決部分危險,北方燕云十六州已經收回,甚至有了更加堅固的山海關,寧遠,居庸關,大同府等地。
但剩下的危險還沒有許多......
......
李星河坐在中軍行轅大帳里,里面面積很大,容納幾十人不成問題,來的時候他嫌棄行動緩慢,行動不便,大多時候都是騎馬。
(https://www.dzxsw.cc/book/48567645/3509177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