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斬草務凈
姜禾面前擺著三樣蜜餞,陳皮、山楂和芒果。
陳皮健脾和胃,山楂消食散瘀,芒果解渴護心。
她慢慢地拿起咀嚼,卻怎么也回憶不起來,這是不是幼時品嘗過的味道。
陳經石走進營帳,臉上還帶著慣常的笑意。
趙政派來保護她的護衛和伺候梳洗的侍女早已經離去,營帳里只有他們兩個人。
姜禾不說話,笑得有些難過。
“陳伯,”她并未客套半句,溫聲開口道,“縛心毒,有藥可解嗎?”
陳經石臉上的笑容僵硬,他膝蓋發軟身體無力,難以自控般跪坐下去。
宗郡傳回來消息,說在陳經石壽春城的宅院里,發現了縛心毒。
余毒未清,以至于周邊草木枯萎,院子里連一只蟲蟻都沒有。
宗郡對這種毒素所知甚少,不知道該怎么解。
只聽說用完便會毒發。第一次毒發若熬過去,下一次會在半年后。
半年內沒有解藥,人便救不活了。
而就算有了解藥,也只是減少痛苦。最終中毒的人活不過三年,便會暴斃而亡。
據說嘗過第一次毒發的滋味后,不管是什么人,都甘愿成為傀儡,為人所用。
所以這種毒藥經常被用來策反和控制對手。
如果陳經石中毒,那么他不光不可信,而且也已經性命垂危了。
姜禾一時不知道自己是該慶幸發現了奸細,還是該難過父親的故友被逼迫至此。
“不必勞煩公主殿下,”陳經石緩緩吐出一口氣,像是終于卸下了一件包袱,“事實上我有點慶幸殿下發現了,不然他日黃泉之下,不知該怎么跟姜老弟交代。在這里挺好的,官職比在楚國時大,法紀嚴明官也好做。只是我家里人那日恰巧出去看花鼓表演,他們沒有中毒,這件事也不知情。可雍國有連坐之法,我死不足惜,我那小孫女,才剛滿一個月。”
“本宮知道,”姜禾道,“宗郡查出來了。”
不光查出來這個,宗郡還說,韋南絮在壽春城,得到了楚王的重用,正研究制毒解毒之法。
“陳伯,”最后,姜禾問他道,“是羋負芻嗎?”
“不全是,”陳經石回憶著那蝕骨灼心的一幕,恨恨道,“還有一個雍國的女人,姓韋。”
姓韋,韋南絮。
外面傳來兵馬嘈雜的聲音,有人在喚陳經石的名字,聲音凌厲威嚴。
陳經石忽然站起身。
他深吸一口氣,像是鼓足了半輩子的勇氣。
他看著不遠處姜禾的臉,這姑娘從很小的時候便有泰山壓頂卻面不改色的鎮定。
她像她的父親。
她答應照顧他的家人,就一定能夠做到。
陳經石掀開帳簾,腳步卻停下,緩緩道:“殿下,你還記得你小時候給我講過的那個故事嗎?陳伯沒有機會再聽了。”
姜禾站起身,卻什么話也沒有說。
陳經石走出去,外面秋高氣爽風景正好。
不遠處天巖山聳立,白楊樹的葉子正在變黃,一層一層,灑落絢麗的金光。
他忽然想起很久前在壽春城外,與姜安卿告別的時候。
“姜老弟盡管放心,”他自負地拍著自己的胸口,“既然做官,我就做個好官。”
“做什么好官?”姜安卿在道路旁拔出幾根狗尾巴草,給姜禾編織小狗,一面道,“這世道,哪兒能安心做官呢。”
是啊,這世道。
這七國征戰,逼得他這個只想做官的人不得不做奸細的世道。
陳經石苦笑一聲,看著遠處逼近的郎中令軍,從衣袖中拿出一把匕首。
隨后他轉過身,看向東邊。
東邊是日出的方向,是他的故土。
一道斜斜的血跡噴濺在姜禾的營帳上,隨即是“咚”的一聲悶響。
外面傳來郎中令軍的聲音:“這人自盡了。”
“當然要自盡,不然有的是酷刑等他!”
“死在哪里不好,弄臟了殿下的營帳。”
“快去給殿下擦干凈。”
亂糟糟的聲音中,姜禾走出來。
“勞煩各位,”她抬聲道,“賊人已畏罪自盡,諸位請回吧。”
為首的郎中令軍猶豫一瞬,轉頭看到不遠處蘇渝的示意,連忙施禮退下。
姜禾走到陳經石的尸體面前。
他的頭朝著東邊趴在地上,血液從心口蔓延開,滲入土黃色的泥土。
姜禾蹲下身子,把手帕展開,遮蓋陳經石的臉。
她忽然想起小時候的蜜餞是什么味道了。
甜,甜里又有一點點酸,混合著藥草的芳香,讓人忍不住想多吃一點。
陳伯,他是個好人。
沖進陳經石宅院的郎中令軍,只看到院子里站著一個丫頭。
小丫頭年紀不大,笑瞇瞇地吃著蜜餞,對郎中令軍首領道:“你們找人嗎?”
“少廢話!讓你的主子出來!”
“我主子?”小丫頭大驚失色,故意做出驚訝的表情道,“我的主子可是安國公主殿下,你們是誰派來的?竟然要拿我的主子嗎?”
郎中令軍一頭霧水,只得靠近幾步,打量面前的丫頭。
小丫頭采菱從衣袖中拿出一塊印鑒丟過去。
齊國王族印鑒,方方正正,刻著安國公主的大名。
“麻煩回去呈報國君陛下,”采菱收斂玩鬧的神情,屈膝施禮道,“陳經石是齊國人,不受雍國連坐律法約束。他的家人已經被公主一路押送回齊國受審,其余的事,公主自會稟報陛下。”
郎中令軍日常駐守王宮,自然見識過趙政同姜禾的如膠似漆。
既然采菱這么說,他們也不敢違抗,連忙收好印璽,對采菱點頭。
只是到底覺得不放心,首領忍不住靠近采菱,低聲問道:“押回齊國受審,是不是就是說,一進齊國邊境,就放了?這不是押送,這是千里護送吧?”
采菱白了他一眼,咳嗽幾聲清了清嗓子,揚聲道:“奴婢只知道,聽主子的話,就是咱們這些人的本分了。”
郎中令軍首領被說得有些臉紅,揮手走了。
“跑了?”
趙政沒有抬頭,聲音同以往一樣沒有什么情緒,卻驚得郎中令軍忐忑不安,連忙把采菱說的話一五一十轉達。
趙政抬起頭,唇角分明帶著一點點笑意。
“被她搶了先。”他開口道,“下去吧。”
好在她沒有攔著陳經石自盡,已經比以前好了些。
郎中令軍如蒙大赦,把印璽放下,小心翼翼退出去。
趙政在竹簡上寫了幾筆字,終于忍不住放下筆,目光落在印璽上。
這印璽還是去年這個時候,姜賁送給她的。
她似乎有一種特別的能量,總是喚醒陌生人心中的善意,讓他們忍不住想要幫助她。
趙政苦笑著搖搖頭。
斬草務凈,殺掉他們,自己只需要去一封信給姜賁就好。
阿禾,還是太單純。
他要教她狠辣,讓她變得可怕。這樣等他兩年后離去,齊國公主姜禾,才能在雍國站穩腳跟,殺伐決斷。
再過幾日就是天巖山下的祭典了。
到時候再把印璽還給她。
趙政把印璽揣入衣袖,微微笑著起身,向止陽宮的方向走去。
桂花飄香,他時不時停下咳嗽一聲,心情很好。
祭典如期舉行。
洞穿天巖山東西兩面的巖洞已經被挖開,上游百里遠的水閘處,等待開閘的士兵盯緊日晷。
只要時間到,他們就可以打開閘門,讓涇水東流穿過天巖山,匯入洛水。
數百年來,從西到東的關中平原,將第一次不必擔心干旱。這里的百姓可以吃上清澈的河水,兩岸的莊稼將被滋養。
然后不久之后,雍國將會擁有豐足的糧食用來攻城略地。
天下一統,指日可待。
天巖山下,旌旗飄揚,人頭攢動。
最后面是數十萬修渠民壯和士兵,再前面一點是居住在韓渠附近的百姓,而靠近祭壇的方向,是雍國數百大臣。他們跪倒簇擁的,是祭壇上的國君趙政,以及太后姬蠻。
馬、牛、羊、雞、犬、豕,六牲畜高高擺在祭臺上。
趙政手持香燭向上天求告,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姜禾并沒有在祭臺上。
按照規矩,她是齊國的人,沒有資格在祭臺上叩拜先祖。
所以她在營帳中。
這幾天來,她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陳經石自盡前說她曾經給他講過一個故事,是什么故事呢?
小的時候每逢父親出使后回來,陳經石都要到家里坐上一坐。
姜禾不是擅長講故事的人,她聽過的故事,都是父親融會貫通,用來讓她記憶兵法的故事。
那么她講給陳經石的,很可能便是那樣的故事。
遠處鼓聲陣陣,一聲一聲猶如擊打著姜禾的心。
她忽然想起,有一次她扭傷了腳只能待在家里,陳經石來看她,她似乎把正在讀的故事,讀給他聽過。
是什么,是什么?
那是一個夏天。
那時候她覺得很熱,不停地扇著扇子。
陳經石笑,說可惜姜大人的官職不夠高,宮里不會賞冰過來。
那故事,是——
一道閃電般的亮光閃過姜禾腦海,她雙手發抖忍不住提起衣裙。
身體像是一把被連環弩弓射出的箭,沖出了營帳。
那故事是連環計,是連環計!
她中計了!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46792501/3636596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