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使絆子
大朝會,皇帝御門聽政,朝臣奏報的會議。
朱見深坐在純金打造上面放了不知道多少個軟墊子的龍椅上昏昏入睡,半年時間,這位大明的皇帝陛下又蒼老了不少。
兩鬢的白發之中已經很難找到黑發,臉色顯得有些蠟黃,一雙眼睛也顯得十分渾濁。
要不是張儒回來了,這次大朝會他根本不會出現。
下面最前面的是一排身著緋袍的文官,文官邊上是武將,但是那武將所站的位置比首輔劉吉要往后靠一點。
張儒進了大殿之后,直接往武將隊列里一鉆,按道理來說他是來遲了的,皇帝都坐上位置了,你才來,一個藐視君王的罪名就去不掉。
朱見深瞇著眼睛好像沒看見一樣,任憑下面的文武百官嘀嘀咕咕的。
身邊的人都不是什么熟人,事實上張儒在京城的熟人大部分都在宮里面,反倒是朝堂上他不認識幾個老大人。
兵部尚書張鵬很謹慎的看了他一眼,手指頭做了個大拇指的手勢,然后不動聲色的將手縮回了袖子里。
御史臺那邊的言官倒是對他行了注目禮,不過這注目禮多少有些不懷好意在其中,甚至有幾人對他表達了**裸的敵意。
張儒將朱見深的糊涂功夫學了個十足,同樣當做什么都沒看見,十分坦然的站在隊列之中。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梁芳尖銳的嗓音在大殿內回響,刺耳得很。
一幫子文武大臣顯然習慣了梁芳的聲音,倒沒人對他的聲音表示不滿,只有張儒很不子爵的在眾目睽睽之下伸手拿小拇指象征性的掏了掏耳朵。
戶部尚書殷謙出班高舉手中笏板:“臣有事要奏。”
梁芳替朱見深說了句:“有事奏來。”
殷謙頭也不敢抬:“遼東大雪,十萬百姓被封住退路,沒有糧食過冬,大量難民凍餓而死,遼東分巡道請求朝廷撥糧賑災。”
朱見深微瞇的眼睛稍微睜開了些:“戶部可還有錢糧?”
殷謙道:“回陛下,有。”
朱見深沒好氣地道:“既然有糧食,你自己調撥就是,這種事情不需要問朕的意思。唐魏征說水能在手亦能覆舟,這道理莫非還要朕來教你。”
殷謙馬上著急忙慌的跪下請罪:“微臣知罪。”
朱見深大手一揮:“以后這種事,戶部自己能夠做主就自己做主,不能做主就提請內閣做主。若是什么事都要朕躬身而為,朕要你們這些文武大臣做什么。”
殷謙站起來之后沒有再說話。
朱見深一雙小眼睛不停在大臣身上逡巡,干癟的臉上看不出一絲表情,聲音更是不帶絲毫感情:“還有誰有事要奏?”
朝堂上出奇的沒有人對張儒進行攻訐,甚至連使眼色的人都沒有一個。
正在張儒和東宮一眾官員感到納悶的時候,皇帝朱見深緩緩開口了:“既然諸位愛卿無事可奏,朕提出點事,大家議一議。
前番大同邊鎮急報,說是三十萬韃靼大軍犯我大明邊境,大同十萬守軍遠遠無法阻擋韃靼鐵騎,請求朝廷出兵援助。
此事張鵬早已報請內閣批復,但是內閣不允,說調撥大軍勞民傷財,恐怕有傷國本。朕那段時間身體違和,并未插手,任由內閣批復。
幾日前大同捷報進京,說是三十萬韃靼大軍土崩瓦解,多虧九邊總督張儒調遣宣府、薊鎮兵馬前往馳援,要為九邊總督張儒請功,這事,諸位愛卿怎么看?”
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說出自己的意見。
開玩笑,為了不得罪張儒這個混世魔王,我們可是將奏折早就送到了內閣,相信內閣的閣老們也早就將奏折送到了陛下您的案頭。現在倒好,你當朝問我們如何看待此事,我們還能怎么看待?
好半晌過去,愣是沒有一個人敢當面鑼正面鼓的站出來指摘張儒。
見大家都不說話,朱見深朝梁芳揮了揮手,后者從龍椅旁邊消失,而后抱著一堆奏折走了出來,將奏折往地上一放,他打開奏折朗聲道:“逆賊張儒,私自調遣宣府、薊鎮幾十萬兵馬,耗費糧草無數,狼子野心,路人皆知,臣懇請陛下將其處斬,以正視聽。這是都御史臺郭勉郭大人的奏折。”
“臣泣血稟奏,臣聞為臣者,當以君之憂而憂,當以君之令而令。今九邊總督張儒矯昭令九邊,集三鎮人馬,數十萬兵戈以扛韃靼。
弗論勝敗,皆為大罪。
其謀逆之心,不容小覷,陛下若是繼續放縱,臣當血諫皇極殿,肝腦涂地,在所不辭。
這是工科給事中肖揚肖大人的奏折。”
“臣.”
“夠了。”第三本奏折剛剛拿起來,梁芳還沒來得及念,一聲不大的低喝將他要念的內容都憋了回去。
說話的是朱見深,此事他的臉已經黑了,看那樣子,是憋著一肚子怒火沒有發出來。
深吸一口氣之后,他再次開口,語氣變得十分平靜:“這些奏折,都是昨日內閣劉吉劉大學士連夜送進宮的,朕在這大朝會上,就想問問諸位,是不是真的無事可奏?若是無事可奏,這些奏折朕就讓梁芳送到御膳房去,若是有事可奏,諸位還是奏上來得好。”
剛好被梁芳念出來的兩封奏折的主人相互對視了一眼,看了看閉著眼睛假寐的首輔劉吉,皆是一咬后槽牙走出了朝臣的陣列:“臣等所言句句屬實,請陛下明察。”
劉吉貌似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一直都沒有站出來說話,可朱見深不打算就這么放過他,主動朝他問道:“劉大學士,此事,你怎么看?”
劉吉睜開眼睛,左右看了看:“唔,此事圣上圣心獨裁,臣不敢妄言。”
朱見深步步緊逼:“是不敢妄言,還是不能妄言,亦或是不想妄言?”
劉吉厚著臉皮大言不慚道:“三者皆有之。”
“如果朕一定要你妄言一番呢?”朱見深身體微微前傾,加重語氣道。
劉吉躬身,臉上帶著苦笑:“陛下要臣言,臣不敢不言,陛下要臣死,臣不敢不死。”
“好,你就給朕好好說一說,你到底怎么看這件事。”朱見深重新將身體坐直,側著身子,好像真的要聽劉吉的高談闊論。
劉吉清了清嗓子,回頭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兩個言官,目光有意無意的在張儒臉上掃了掃,這才不緊不慢地道:“老臣以為,九邊總督張儒有調兵之權,大敵當前,沒有時間稟報兵部的時候,他這個九邊總督自然責無旁貸。
但是這次韃靼來犯,乃是在兵部知情的情況下私自調兵,這個罪狀,無論如何都跑不掉。
張儒恃寵而驕,在朝堂上早有定論,朝中諸臣,畏之如虎。陛下又委以重任,朝臣無不惶恐。其為錦衣衛指揮使,指揮錦衣衛緹騎監視百官,本無可厚非,可錦衣衛欺人太甚,一夜之間竟然抓了不下二十官員。
巡查九邊,乃九邊總督分內之事,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好,多此一舉調兵遣將,謀逆之心老臣不知是否有,但貪功冒進之心,卻是絕對有的。
大同一鎮人馬便有十數萬,而張儒依然從宣府、薊鎮調兵近二十萬馳援,放著太原鎮這個近地方的人不用,反而從薊鎮調人,其用心如何,老臣不得而知。
兵部未曾同意的情況下,他私自調兵,不曾跟兵部匯報任何情況,最后雖然慘勝,卻在戰斗結束之后放了四萬五千韃靼人離開。
不知這一點,張總督作何解釋?
一戰之下,大明士卒戰死無數,多少家庭因為這次戰爭妻離子散,多少忠魂在大明邊境上游蕩。
若要歸罪,此皆為張儒之罪。
宣府總兵張安,為人老成,卻被張儒裹挾著做這種目無法紀之事,實在讓人心驚肉跳。試問陛下身居京城,不知邊鎮情況,卻有人能夠在不需要兵部虎符的前提下調遣三十萬大軍。若是此人有貳心,是不是能夠帶兵直指京城?
老臣老矣,想問題不全面,張督帥還年輕,想問題也不全面,如今勝負已定,功過自然需要評說。
百姓怨聲載道,士子奔走呼號,陛下若是有時間完全可以去京城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他們是說張總督厲害,還是在罵張總督兇殘。
老臣以為,張總督此行太過任性妄為,雖不至死,卻應小懲大誡。
削職為民,甚至流放九邊,都是最好的選擇。留他張儒一日,便是大明的禍患,有陛下在他尚且如此目無法紀.”
說到這里,劉吉刻意將話留了一半。
那剩下的一半,自然需要朱見深自己去體會了。
誰都沒想到一直跟棉花一樣的劉吉竟然會這么大張旗鼓的對付張儒,就連皇帝都沒想到劉棉花會這樣。
好在張儒反應還算快,馬上接口道:“劉大學士說得張儒就是那種該千刀萬剮的大惡人,按照您的說法,是不是幾十萬邊軍苦戰之后勝利的成果,也是不能享受的?”
他最擔心的問題不是自己,而是兄弟們的軍功。
劉吉毫不留情地道:“朝廷不追究他們的責任已經非常不錯了,軍人死戰本事天職,戰死了就代表他們沒本事,莫非還要朝廷給他們樹碑立傳不成!”
(https://www.dzxsw.cc/book/4618/494781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