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最幸運是娶了你
唐柔帶著李來寶直接找到了陳建國,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下,就忐忑的看著陳建國:“我,我這樣是不是太自私了?”
陳建國失笑:“你這叫什么自私?你要是自私,這法子就不會說出來。”
“再說了,你又不是他們那邊的人,你就算肯說,人家也未必肯信。”
開廠是能提供很多工作崗位,可同樣的,開廠也是需要投資的。
地皮廠房先不說,就說炒花生,總不能一個人看著一個大鐵鍋這樣炒吧?效率也太低下了。
而且鐵鍋沙子炒的花生還有個問題,一不小心就容易焦糊。
有時候是外面看起來好好的,里面已經(jīng)烤成黑炭了。
可要是作為商品出售的話,不光是外殼還是里面的花生粒,都得恰到好處才行。
不然外面也有不少這種副食品加工廠,人家憑什么買他們廠的?
還有那個紅薯干。
按照唐柔的說法,是要烘烤的,還要加糖水。
人工烘烤不是不行,可總有一個控制火候的問題,每個人控制火候的經(jīng)驗不一樣,烘烤出來的質(zhì)量也不一樣,這就需要烘烤機。
烘烤機和糖水,都是要糖的。
機器要錢,加工這些副食品的紅薯花生也得花錢買,還有包裝,包裝的材料也需要買,還需要請人設(shè)計。
這些可都是錢。
李貓兒溝所在公社陳建國也知道,叫付家莊公社。
那個公社80%都是山地,跟趙家墁縮在的南溝公社一樣,都是出了名的窮公社。
那邊很多官員的工資都發(fā)不出來,總是拖啊拖,最厲害的時候拖了兩年。
都不知道那些干部沒有工資又沒有工分是怎么熬過來的。
公社的公賬上都不知道有沒有一萬塊錢。
指望這樣的公社花上幾萬十幾萬去買機器顯然是白日做夢。
陳建國沉思片刻便道:“還記得我那個工作賣給了一個戰(zhàn)友嗎?”
唐柔跟不上他的思路:“記得啊,那不是都好幾年了?咋了?他工作丟了后悔了找你了?他找你也不行啊,咱可不能把錢退給他,工作丟了是他自己沒保住工作,跟咱們可沒啥關(guān)系。”
他家現(xiàn)在就算不缺錢,可誰又嫌棄自己手里的錢多呢。
陳建國哭笑不得:“想什么呢?人家高升了,現(xiàn)在是公社社長了,去年年底升的,這段時間一直在想搞發(fā)展的事,還把我們這些老伙計給叫過去參謀了下。”
唐柔更驚訝:“我說你這段時間怎么一直跑公社呢,還以為你打算來咱們公社也開個店,原來你是在忙著個人出謀劃策啊。怎么樣?想到什么辦法了沒?”
新官上任三把火,她懂。
又不是快退休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凡是有點心氣兒的官兒,尤其是年輕干部,就會想做出點成績再往上走。
陳建國苦笑:“哪兒呢么容易?要是輕易能想到法子,他也不會愁的頭發(fā)大把大把的掉了。”
他現(xiàn)在就是個個體戶,他能出的主意就是鼓勵私人買賣。
讓他一下子想辦法解決幾百上千甚至幾千人的工作問題,他真的想不到什么好的辦法。
這幾年全國都在搞重工,搞拖拉機騎車,搞自行車。
他們也不是不能搞汽配加工什么的。
問題就在這里了。
汽配加工也需要機器。
而且需要的機器品種繁多不說,每種都不是一兩臺就能解決問題的。
十里河公社雖然條件比有的公社好一些,可也算不上多好。
新河縣二十六個公社,十里河公社勉強在前十而已。
建一個汽配廠所需要的龐大資金,公社根本買不起。
指望縣里撥款也不行。
縣里剛修了公路,還在修往各個公社的公路,財政年年吃緊。
幾萬幾千倒是能撥出來,可這點錢對一個汽配廠而言也只是杯水車薪,根本起不到作用。
他戰(zhàn)友急的這半年來頭發(fā)一把一把的掉,本來多濃密的頭發(fā),現(xiàn)在都快掉成月亮頭了。
他算是有能耐有想法的都不行,其他人也就是專業(yè)后的工作,甚至有的就是在機關(guān)里工作的。
別說管經(jīng)濟了,連經(jīng)濟是怎么回事都摸不清楚,更不要說出主意了。
倒沒想到他們這些大老爺們兒都沒想到辦法,唐柔很輕松就給解決了。
他現(xiàn)在恨不得把唐柔舉起來到街上轉(zhuǎn)兩圈:“我真沒想到,這么難的問題,你一下子就給解決了,難怪人家說娶妻娶賢,唐柔,我這輩子最幸運的就是娶了你。”
陳建國平時是個情緒很內(nèi)斂的人。
可現(xiàn)在,他不光情緒外露激動的跟腳上裝了彈簧似的,也忍不住握住了唐柔的手。
唐柔跟陳建國結(jié)婚這么多年,本來都在緊張會不會七年之癢了,沒想到這家伙今天情緒這么外露。
什么娶妻娶賢什么的。
哎呀呀,怎么能當著人的面就這么說呢。
這多不好意思啊。
唐柔紅著臉哼唧了一下:“你這人,真是……”
陳建國話題轉(zhuǎn)換如風:“對了,唐柔,你是怎么想到這個法子的?”
唐柔:“……”
她現(xiàn)在可算明白為啥有的妹子總想打死自己的直男男朋友了。
她現(xiàn)在就想打死自己的直男老公!
唐柔到外面把李來寶薅過來:“這誰你知道吧?”
陳建國很自然道:“來寶啊……”
唐柔揮揮手,讓李來寶出去自己玩,沒好氣道:“知道是來寶,你還猜不到怎么回事?”
無非就是見二姐家日子不好過,唐柔就琢磨著想辦法拉一把。
“你前幾天不是還問這幾天吃的紅薯怎么比以前的好吃?那個好吃的紅薯就是二姐他們村種的。”
“做副食品嘛,當然要用最好的紅薯啦。”
陳建國:“……你怎么就沒早點想到呢?”
唐柔揮揮手:“這叫時也運也,要不是去二姐家見他家日子艱難,我也會想著找法子幫二姐家改善生活,這不一想二想的,就想到了嘛。”
“工廠開在咱們公社,可以讓他們公社種紅薯,給咱們提供原材料,要是這個紅薯干生意做的好能一直做下去的話,二姐三姐四姐他們的村子也可以跟著種紅薯。”
“到時候多分點多賣點,那手里不就能多落點錢?”
她以前吃紅薯干都是直接買的,現(xiàn)在又各種忙活,紅薯剛下來的時候能記得用煮熟的紅薯給弄點紅薯干就不錯了。
這種商用的制作方法更復(fù)雜更麻煩的紅薯干,她就算知道辦法也懶得做。
這不是巧了,恰好趕上了嘛?
更好的是,等以后包產(chǎn)到戶都分地了,大家可以種的紅薯更多。
之后他們公社要是有遠見,到時候搞個紅薯加工廠,專門加工紅薯粉紅薯粉條啥的,這不也是出路嗎?
(https://www.dzxsw.cc/book/45907771/2888543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