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寡人無疾 > 第96章 弊病?頑疾?

第96章 弊病?頑疾?


  肅王封王后立刻成親,算是了卻了皇帝一樁心事,但肅王的神智依舊還未清醒,加上如今已經是秋末,到了西邊已經是大雪封路的時間,路上不□□全,劉未再三考慮之后,還是選擇了肅王第二年春天就藩。

  內城那處的禮賓院,就成了肅王和肅王妃暫時寄居之所。

  雖然肅王傻了,但劉未并未虧待兒子,給肅王定下祿米每年三萬石,詔令肅州地方在酒泉修建一座王府,由于時間來不及,工部建議修繕前朝在酒泉的別宮以作王府,也被劉未同意了。

  代朝之前的前朝貴族是非常窮奢極欲的,皇帝更是在各地都建有規模龐大的行宮。當年西域通商之路未斷,酒泉是非常繁華的地方,有西域各國的商人和胡姬駐留,所以酒泉的行宮也修的很有西域特色,且占地宏大。

  到了代朝,幾代帝王在政事上都很勤勉,對出宮巡查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也不感興趣,酒泉那處行宮漸漸荒廢,但畢竟一梁一柱都是當年四處搜尋而來的好東西,底蘊還在,修一修,便可見的之前的容貌。

  僅憑這一點,肅王在酒泉以后過的日子,想必也不會太壞。

  因為貴妃死了,肅王的生母也不在了,自然沒有什么嬪妃能跟他出宮,但劉未還是把當年皇后宮中的舊宮人挑了出來,包括他的奶娘和伺候他母親的那些女官,加上親王該有的配置,包括太監、宮女、婢女、女傭、內使、校尉、樂戶、良醫等王府從員,共定下了一千七百多人,共赴肅州。

  魏坤果然被定為了肅王府的左長史,他今年剛十五歲,過了年也才十六,手中卻掌管著肅王府將近一千的侍衛兵馬,以及肅州封地地方的安全防衛,可見皇帝對他人品及能力的信任。

  右長史由一位宗正寺的司官擔任,掌王府之政令,凡輔相規諷,凡請名、請封、請婚、請恩澤及陳謝,進獻表啟疏書,皆是他的職責。

  這么大的一批人馬,當然是沒辦法住進禮賓院的,皇帝也只能讓他們先各司其職,待春祭過后出發前往肅州,等到了肅州,那邊王府大概也修繕好了。

  沒過多久,傳出新婚的肅王妃非常能干,頭腦十分清醒的動用了肅王府的賜銀在京中置辦了些產業,又和魏坤一同商量之后,開始采辦京中的風儀土產并一些肅州難買的藥材和物件,風儀土產是為了去肅州用作賞賜的,藥材則是為了補劉恒氣血大虧的身子。

  劉恒本身的性格是很被動的,即使他醒了,也不見得會做的比肅王妃更好。皇帝顯然喜歡這種性格剛強聰穎絕不輕言放棄的女子,竟然將肅王妃召進了府中好生嘉勉了一番。

  等肅王妃徐氏出了宮之后,皇帝竟然命宗正寺插手了昌平伯家的事情,由禮部和宗正寺主持了肅王妃兩個弟弟的分家,長子被賜了奉國將軍的職位,入太常寺做了一文書,等來年開科取士再通過科舉正式授官,也算是有了前程。

  肅王妃知道這件事后,立刻送了折子想要進宮謝恩,但被劉未拒絕了,派了使臣傳旨出宮,希望她能和肅王“相輔相成”,就算是知恩了。

  肅王的情形雖然不見得好,但他無疑脫離了宮中的漩渦,過上了抽身事外的日子。對外界散失意識在貧民家中肯定是很大的打擊,但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皇家來說,無非就是麻煩一點,既然有了肅王妃這個主心骨在,整個班子還是能運轉起來的,何況肅王妃確實很有能力。

  而對劉凌、劉祁兩個兄弟來說,今年的冬天過的比往年更要糟糕。

  有些事情,是猶如堆雪球一般堆出來的。

  袁貴妃在世的時候,雖然無數人罵她罵的牙癢癢,可她畢竟理了宮務十幾年,宮里即使稱不上井井有條,也是有人處理事情的。可袁貴妃一死,淑妃被幽禁宮中,德妃早喪,唐賢妃不能服眾,這宮務由誰處理,就成了一個麻煩事。

  宮里沒有太后,也沒有太妃,皇后被廢又死,劉未即使想提一個人出來處理宮務,也不是一時半會提的起來的。肅王的婚禮其實就辦的出了許多漏子,只是人人都能理解肅王婚事倉促,才沒有成為笑柄,可到了秋末冬初正是準備過年的時候,沒人處理宮務,就真要成笑話了。

  東宮。

  “殿下,今年的炭還沒送來?”

  戴良搓著手,不停地對著手哈著熱氣。

  “再這么下去,要凍出風寒來了。”

  “等一等吧,往年就在這個時候,今年就算略微晚一點,應當也晚不了多少。”劉凌寫了幾個字,手指也凍得僵硬的不行。

  “我們是不是該和陛下提一提啊?要不,和薛舍人稍微說一說,讓他替我們向陛下提提?”戴良素來怕冷,“二殿下毛裘都上身了,想來他那邊殿里比我們這還冷!”

  聽到說起二哥,劉凌愣了愣,不置可否地“唔”了一聲。

  “那就提提。”

  劉恒封王出宮后,東宮里就剩下了劉祁和劉凌兩位皇子,從清早聽政,到下午功課,兩人都同進同出,可兩人之間的情意,卻莫名的疏遠了起來。

  方淑妃宮中被搜出巫蠱之后,淑妃就被幽禁了,身邊的宮人削減到只剩十人,且不允許任何人探視。

  袁貴妃被刺一案,大理寺的差吏前往朱衣的家鄉查案,查出朱衣家人曾經向官府報過案,可是受理此案件的官員卻將案子以證據不足打了回去。大理寺和刑部在搜查這位官員的時候在他家中發現了數目極大的私產,還沒來得及審問,他就在獄中“畏罪自盡”了。

  因為這件事,皇帝龍顏大怒,下令將當地的官員從太守到縣令縣尉等上下一起徹查,果真查出許多官官相護、貪贓枉法的冤假錯案來。

  朱衣家鄉所在之州就在京畿附近,實乃重要的州府,可天子腳下,卻有如此多的冤情血債,欺男霸女,且樁樁件件都證據確鑿,不容狡辯,于是引起了當地百姓的眾怒。當時正是秋后,皇帝甚至沒讓刑部之人將這些官員押送回京,直接就在當地斬了,用以安民。

  這件事原本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被斬首的官員之中,有一位是方孝庭的侄女婿,還有一位是上屆科舉剛剛外放的榜眼,在當地熬資歷的,皇帝下令全部斬首,等于是直接打了方黨的面子。

  更耐人尋味的是,皇帝先是出手動了方淑妃,而后又動了方孝庭,是否是即將開始清理吏治的訊號?

  如果皇帝開始動手清理吏治,那就代表著已經平靜了近十年的朝堂,又要開始新一波的大換血了。

  于是乎,京里京外都開始動作不斷,昔日在吏部得過好處、如方黨一流自然是四處打探消息,相互結盟或支援,京外的諸多官員也以“過年”、“送孝敬”的名義準備在年末回京,和方孝庭為首的吏部體系好好商議應對之法。

  出于對方孝庭的忌憚,在皇帝的授意下,兵部的官員甚至頻頻入宮,京畿周邊的大營也開始了名義上是“秋狩”,實際上是“練兵”的行為,更是擾的人心不安。

  劉祁這段日子過的也不是很好。方淑妃出了事后,樂隱殿就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出來了,東宮教習的官員也隱隱分成兩派,一派每日交頭接耳,對劉祁和劉凌態度也為之大變,另一派則是每日上完課就走,生怕和兩位皇子牽扯上什么關系。

  在這種暗潮涌動之下,泰山上修行的太玄真人,帶著自己的徒弟和道童等人,快馬入了京,奉皇帝的命令,為肅王“治病”。

  ***

  紫宸殿。

  “……僅以宋州一地來說,宋州一小縣的縣令,每年需孝敬上司并大小官員總計五級,每一層按照級別不同,孝敬的數目也不同,如此一來,每年的俸祿尚且不夠年節孝敬的,更不要說生活。過不了這種日子的,或是性格剛直的,自然是辭官不做,可有心在仕途上向上走的,只能隨波逐流,跟著填這個無底洞……”

  “如果出仕的官員家中也是豪門大族,這些人情往來自然有家中支持,可若是寒門出身,亦或者家中并無如此實力、得不到家族的重視,這些‘立身錢’就得自己想法子謀取。”

  在紫宸殿里陳詞的,正是被皇帝以“暗使”名義下令探查各地情況的太玄真人。

  “戶口安存,在于撫育,移風易俗,親民之官,莫過于縣令。一旦治理一地的父母官開始想要盤剝暴斂,當地的民生必定苦不堪言。”

  殿上坐著的劉未眉頭緊鎖,身邊跟著的幾位舍人并近臣更是大氣都不敢出一口,只能靜下心聽著太玄真人口中的惡跡。

  太玄真人是道人,時人多奉道教,尤其是清貴閥門之地,更是修仙重道的多,加之太玄真人為人風趣,又通情達理,他的“天師”名號又是皇帝親賜的,民間早就傳的神乎其神,所以無論他游方到哪里,都能輕而易舉的成為當地豪族和有名望的官員之座上賓,也就能看到許多別人看不到的事情。

  “竟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嗎?”

  劉未揉著額角,喃喃道:“朕原本還想著再等幾年,等朝中再穩定一點再出手,如今看來,朕似是已經動晚了……”

  “陛下,并非老道危言聳聽,實在是如今世道之艱辛,已經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陛下可能不知道,在本朝之前,沒有多少官員希望自己的治下出現災荒、以及*,可在本朝,許多官員卻是祈求上蒼能夠出現災荒和混亂。”

  “老道在各地游方時,甚至有官員毫不避諱的問老道今年會不會有洪水,會不會出現潰堤。老道原以為當地官員關心河防,后來經人點撥,這才知道,原來每有暴雨,沿河兩岸的官員都十分高興,因為可以巧立名目向京中索要加固河工的銀子。一旦銀兩下撥,一百兩里能有一兩用于河工,就算是萬幸,有些甚至干脆就變成了少量的黃沙和石子,直接倒入河中……”

  太玄真人蒼老的聲音在殿中回響著。

  “這樣‘修理河工’,自然起不到任何作用,洪水一旦泛濫,各地就要成災,此時官員再向京中要求賑濟,賑災的布匹、糧食、銀兩等物自然是逐層盤剝,到不了災民手里。更可怕的是大水過后,即使是百姓擔憂家園變澤國,想阻止鄉民族中去修理堤壩、河防,這些官員也不會允許,只是為了來年再次成災。如此一來,這就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河工修理不力,洪水泛濫,百姓流離失所,第二年工部檢查河工,自然是不合格,吏部將當地治水的官員撤職,再換上一批,另一批繼續借河工或賑災之款吃飽……”

  “如克扣賑災物資、私吞修理河工的工銀、貪污受賄等等已經是司空見慣,有些官員根本不是為了仕途晉升而謀取私產,僅僅是為了私產而做官而已。上下互相包庇之后,人人都吃個滿飽,只窮了國庫和各地的百姓!”

  “簡直是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劉未抄起手中的鎮紙,狠狠地擲了出去!

  鐺!

  鎮紙落地,直接磕掉了一個邊角,銅鈕落地,滾去老遠。

  “朕每年派出去那么多御使,俱是報喜不報憂,該殺!該殺!”劉未咬牙切齒,“朕就說,年年修河防,年年處置那么多人,為何每到暴雨一至,依舊是各地頻頻報災……”

  “陛下,這不是最可怕的……”

  一旁立著的中書舍人薛棣破天荒的插了嘴。

  劉未心中正是又氣又恨,聽到薛棣開口,冷冷道:“怎么,薛舍人也有高見?”

  “是,陛下……”

  薛棣深吸一口氣,拜伏于劉未面前,沉聲開口。

  “臣留意過數年來戶部收繳的賦稅,除了一部分確實評為‘下下’或‘中下’的貧縣,大部分州府都能按照戶籍記載的數字按量向國庫繳足賦稅,所以吏部任免評級才能如此順當。因為作為考核最重要的‘賦稅’這一項,都完成的非常好。”

  劉未幾乎是馬上就聽懂了薛棣的話,臉色一下子變得鐵青。

  “按照太玄真人的說法,在縣令及州府這般盤剝之下,百姓的負擔應當極重,賦稅很難收繳齊全,尤其是受災過后又得不到妥善安置的災民,更會無心于農務,亦或者流離失所,干脆失去田地,這種情況下,為何還能將賦稅收齊?”

  “你是說……”

  劉未突然頭痛欲裂。

  “各地官員和豪族相互勾結,兼并了土地,將失去田地的百姓變為佃戶?因此各地豐收之后,只要計算地稅而不用計算戶稅,所以才足稅收繳國庫?”

  按代國的律法,對于稅收,最重要的是人頭稅和土地稅,既兩稅制。兩稅制合并了大部分稅目,對于種田的百姓來說,主要繳納的就是地稅和戶稅。

  其中,無地有戶者繳納戶稅,并承擔一定的徭役;有地有戶著兩稅并交,可以用租庸充抵徭役;有地無戶者除繳納地稅之外,還要按照佃戶數量繳納“均稅”,并且一定租庸充抵徭役,以這些賦稅支付無地有戶之人服役時的消耗。

  三種稅收之中,對于沒有土地的自由民其實最為優待。他們雖然沒有田地,但富戶不愿服徭役的需要交納足額的“替金”,用來支付那些代服徭役的丁戶之用,所以這些人只要去服徭役,耕種國家的公田、或是修繕城防、河工、修橋鋪路等,在徭役時間內都由國家負擔所需的糧食和的酬勞;

  有地又人口多的富戶,雖然要交納兩稅,但因為田地畢竟不多,得到的收成又有大半是自己的,也能負擔的起。

  最后一種大多是大地主、各地的富戶豪族等,他們土地眾多,佃戶、蔭戶也眾多,瞞報情況嚴重,無法按照具體數字收稅,所以按照田地數量估算,統一收取戶稅,再按照土地的貧瘠肥沃情況情況收取地稅。

  地稅雖交納的多,但戶稅卻比之前一種少得多,畢竟這些的田戶很多屬于私產,是奴婢,并不能按照百姓的計算方式來抽稅。

  這個稅收體系稅制簡單,負擔合理,一直是代國歷代君王最引以為傲的德政,可劉未如今一想到原本有地有丁的人家紛紛淪為佃戶或奴隸之流,頓時怒不可遏。

  “臣估計,有三種可能……”

  薛棣心中快速地盤算著各種可能,理清了思路,有條有理地分析著。

  “第一種可能,正如陛下所言,百姓流離失所后不得不變賣田地,淪為莊戶或進入奴籍,是以每年應當繳納賦稅的丁戶不增反減,但收繳上來的賦稅卻是足額。”薛棣冷靜地說,“兼并了土地的豪族反過來再雇傭這些百姓耕種土地,獲取大量的私產,但上繳國庫的只是該繳納的地稅,莊戶的數量很可能被隱瞞,或者以奴隸的身份交納‘人頭稅’,無法再重復計稅,國庫雖然也很充盈,但國與官富,民依舊貧賤無依,甚至更糟。”

  “繼續說。”

  “第二種可能,當地官員隱瞞治下丁戶的具體數字,如某地應有一百戶,五百丁,卻只報五十戶,兩百丁……”

  薛棣嘆了口氣,“那么,原本該繳納的巨額數字的賦稅,便只需一半便可以完成。原本這種情況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一個地方的人丁總是在增加,除非……”

  “除非災荒頻生,又有動亂,百姓紛紛遷徙到他地,又或者傷亡慘重,便可向戶部報減丁……”

  劉未接著薛棣的話,將結果說了出來。

  薛棣一言不發,算是默認。

  “難怪盼望著有天災……”劉未面如沉水,“難怪遇見災荒,不急反喜,原來不光是為了那些賑災的物資和銀子。”

  他聽著這兩種分析,已經是揪心不已,再想到薛棣所說的“三種可能”,只覺得五內俱焚,焦急著催促道:“還有一種可能是什么?!不必跪地回話,起來!快起來說!”

  薛棣跪地也是無奈,他職位低微,原本只是給皇帝制誥的,如此洋洋灑灑討論起國政,屬于一種僭越,當然要先認罪再說話。

  如今皇帝允許他起身回話,便是承認了他的才能,給予他足夠的尊重,他又不是傻子,當然立刻站起了身來。

  薛棣起了身,微微躬了躬身子,不卑不亢地繼續說道:

  “無論是兼并了土地,亦或者謊報戶籍,這種事情歷朝歷代皆有,只需派出值得信任的官員分赴諸州重新核算人口和田地就可以緩緩治之,所需的無非是陛下的支持和雷霆的手段罷了。陛下已有近十年未曾重新丈量土地并核計人口,如今重理黃冊,也不算突兀,怕就怕的是第三種……”

  他咬了咬牙。

  “如果百姓繳納不了賦稅,但當地富戶或官吏豪族之流愿意借租借錢幫他們繳納當季的賦稅,之后再收取重利……”

  “什么?!”

  “陛下,按照我國律法,多次逃稅、漏稅、拒不繳納賦稅的,可判杖刑、徒刑、流刑多種,具體如何量刑,皆有當地的官員來判定。如果官商勾結,明明該判杖刑的,被判了徒刑或流刑,又或者其中動用了嚴酷的私刑,那么無法繳稅的百姓即使知道借了這筆錢結果絕不會好,依然還是會借的,這就是‘強借’。”

  薛棣從小被薛門的門生們隱藏在書院中養大,但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窮酸,對于民間的疾苦也知道不少。

  如今有了機會,自然是要直言。

  “一旦借了他們的錢,利滾利之下,第二年就不得不再借還之前的債,如此一來,這債永遠沒有還清的一天,到了最后,連作為抵押的田地都要被收去抵債,原本的平民人家便淪為莊戶或奴隸……”

  劉未只覺得一陣眩暈,差點沒有當場暈厥過去,全靠用牙咬破了舌尖才勉強維持住了神智。

  “陛下,臣雖說有三種可能,但還有一種可能,便是臣所說的三種情況,其實都已經存在,相互交織,愈演愈烈……”

  他幽幽地嘆了一口氣,打起精神,又問出一句話來。

  “陛下,您可想過,如果現在情況真如太玄真人所言、臣所猜測的這般糟糕,那么官員和地方巧取豪奪、貪污受賄,侵吞的大量錢財,究竟去了何處?!又用來做了什么?!為何這么多年來,這些聲音竟傳不到您的耳朵里?”

  薛棣這振聾發聵的數問,卻讓劉未徹底經受不住,悶哼一聲,軟倒到御座之上,半天不能立起身子。

  “快來人啊,陛下……”

  岱山急得尖叫起來。

  “朕沒事……”

  劉未咽下口中的腥甜。

  “不必召太醫。這個時候,不能再生出什么枝節。”


  (https://www.dzxsw.cc/book/4568/324487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宁城县| 太仓市| 通化县| 琼结县| 金阳县| 隆回县| 富阳市| 仲巴县| 上饶县| 蒙自县| 兴安盟| 卢氏县| 宁远县| 南木林县| 吕梁市| 嘉兴市| 瑞安市| 财经| 南投市| 同德县| 昭平县| 枝江市| 昌乐县| 白银市| 女性| 革吉县| 水富县| 二手房| 桂阳县| 黔东| 商洛市| 扶绥县| 镶黄旗| 和平县| 金堂县| 资中县| 庆城县| 凤山市|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