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來人
莫小荷在屋檐下聽墻角,等里面沒有了爭吵聲,她估計暴風驟雨已經過去,轉到灶間,端了兩碗熱湯面條,里面加了切得細細的雞肉絲,上面撒著一層蔥花,又點了兩滴香油,香味四溢。
李秀天剛亮就搭牛車來了縣城,而文氏為了找閨女,也沒來得及吃一口飯,風風火火,這下肚子正咕咕作響,母女二人不再多說,只一盞茶的工夫,大碗面見底,湯都喝得一點不剩。
“小荷,沒想到你還有這手藝!”
文氏真心夸贊,成親了之后就是不同,半年以前,莫小荷還是一團孩子氣,如今身量抽高,有了少女的風姿,嫁給顧崢,竟然能進灶間了。
“娘,表妹做菜很好吃,特別講究,就像今兒做的面條,你肯定舍不得放那幾滴香油。”
文氏不再反對,表示有商量的余地,李秀心情輕松不少,調侃自家娘親,家里根本沒有香油,鎮上香油作坊一小瓶子要好幾百文,只有過年能和幾戶人家拼湊,一起買一罐,包餃子放些提香用。
“你這死丫頭!”
文氏點了點李秀的頭,原因弄明白了,人就不好繼續留在鎮上,“你跟著我回村,我會和你爹商量。”
“娘……”
李秀扭捏地看了莫小荷一看,希望表妹能幫忙說一句話,她在鎮上,才有見到馮大春的機會,看到他推著裝滿柴火的小車,她莫名感到柔軟成一團,很想和他多說幾句話。
莫小荷假裝沒看見,把碗筷放在托盤里,快步走出門。這個忙,她真不能幫,不然以后萬一有什么岔子,落埋怨。
李秀沒有一個支持者,孤軍奮戰,只得整理自己隨身攜帶的小包袱,蔫頭耷腦地跟在文氏身后,看來以后進鎮,也不如以往那么自由了。
“不說別人,你看看莫大丫,你就不能吸取教訓?”
莫家發達了,只有莫大丫被除族,過苦日子,婆家也不把她放在眼里,這是為什么?還不是因為她成親之前不矜持,失了名節。
“娘,我曉得。”
李秀不敢反駁,剛走出門,見馮大春推著小車,進了院子,他熟練地把柴禾放到灶間門口的柴火垛子上,又討了碗水喝,轉身要出門。
“大春,你進來喝杯茶再走啊,歇歇腳!”
馮大春每次來送柴禾都不要錢,只為朋友間的走動,李河過意不去,多次留飯,奈何馮大春沒有時間,他一天進山一兩次,得閑還會去大戶人家做短工,回來天已經漆黑了。
“不了。”
門口還有一車柴禾,馮大春還得送柴,擺擺手,快速走出小院子。李秀盯著他的背影發愣,直到人走遠,才回過神,和娘文氏小聲介紹,剛才送柴禾的漢子,就是她的意中人。
“回家說。”
只有一面,文氏對馮大春印象不錯,見院中有女眷在,一直低頭,人也不多話,看樣子,是個勤快人,文氏對未來女婿要求不高,不好吃懶做,懂得疼人就好。
母女二人離開回村,莫小荷終于松一口氣,她沒想到,表姐有這么大的勇氣,竟然為抗議相看,偷跑到鎮上來,她趁著顧崢去辦事,一個人到街上轉了一圈,買了幾樣做月餅的材料,她準備先試驗下。
“表哥,你幫我做幾個模子,還有鐵皮烤箱,我之前畫圖給你,做的咋樣了?”
莫小荷拎著大包小包進院子,看得李河嘴角直抽,哪有那么多東西要買?家里有白面,上次不是剛買過的嗎?自家表妹太不會過日子,多虧顧崢以前走鏢,有點家底。
“模子那個你找木匠做,鐵皮箱子做好了,就在后院,你又要搗鼓啥?”
李河揉了揉額角,鋪子里生意忙,他一個人又要做賬房,又要做掌柜,團團轉,就是舍不得花幾百文再請個伙計,總覺得自己辛苦點就行,小本生意,每個月省個幾百文,就能算作盈利。
“做月餅,還有幾天就是中秋節,我怕掉鏈子。”
莫小荷一臉理所當然,月餅只是第一步,以后接著做面包,烤餅干,做美食不是為了賺銀子,是為取悅自己,若是做得口味不錯,她可以考慮把做法告知大舅娘,給家里開個糕點鋪子。
鎮上糕點鋪子只有零星幾家,棗糕,老式槽子糕,還有芝麻條,統共沒幾樣點心,想吃好吃的,還得去縣里買。
這年頭走親訪友,習慣性帶著油紙包的點心上門,一到過年過節,鋪子早早關門,去晚了,點心渣子都買不到,莫小荷這么一尋思,開糕點鋪子大有所為。
“哪用那么麻煩,過兩天我去縣城,給你買兩塊。”
還不到中秋,鎮上糕餅鋪子沒有月餅賣,去縣里說不定能買到。
“咱們搭伴,一起去,我要買老字號鋪子里的火腿。”
自家夫君不喜歡吃甜食,莫小荷琢磨做點火腿月餅出來,現在材料買齊,做月餅要用特定的細白面,一斤貴兩文錢,花生油,還有核桃仁,花生仁,芝麻,杏仁和葡萄干,剛好湊齊五種,可以把餡料做出來。
“買幾塊就能解饞,你偏生要折騰。”
李河搖搖頭,前面有伙計叫人,又來了一單生意,他連忙應一聲,轉身進了鋪子的大堂,留下莫小荷在原地,本想拉表哥做苦力,現在是不行了。
顧崢這么一走,到黃昏還未歸,莫小荷等得著急,就回了自家新買的小院做飯,一天時間,家里七七八八的東西基本補齊,衣柜等,花了銀子在木器店訂做,也剛好送到,內室煥然一新。
原本夫妻商議自己打柜子,木材就在山里砍,可運輸下來不方便,他們又著急在鎮上找落腳的地方,就打消了念頭。
晚飯做好,天色漸漸暗下來,莫小荷站在胡同口,周圍家家戶戶升起炊煙,正是晚飯時分,飯菜飄香,還有小娃說笑的聲音。
大街上人來人往,趕著回家的路人,步履匆匆,土墻上長著雜草,遠處夕陽是紅色的火球,只是沒了刺眼的光暈,回落到山的那一邊。
暑氣減消,涼風習習,莫小荷用帕子擦了擦手,她家夫君還是沒有回家,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反復熱了兩次菜,天已經徹底灰暗下來,她點燃了樹下的風燈,坐在石椅上發呆。
胡同內,傳來馬蹄子的響聲,莫小荷騰地站起身,她剛走到門口,正好看見一臉疲憊的顧崢,“娘子,等急了吧?”
“小荷丫頭!”
還不等莫小荷說話,車廂門被拉開,熟悉的說話聲,莫小荷定睛一看,驚呼一聲,“張大娘!”
張大娘身邊是張伯,二老招招手,等馬車徹底停穩,才踩著車凳下來,莫小荷在一旁攙扶,“張伯,張大娘,你們怎么來了,是要給我驚喜嗎?”
“小荷丫頭……”
張大娘剛想說話,被顧崢阻止,他們走了十幾天的路,搭車來到大吳,路上饑一頓飽一頓,在家里帶來的飯團子,因為天熱,沒兩天就餿了,張伯吃壞了肚子,喝了好幾副湯藥才好。
“哎呀,天都黑了,我去熱飯。”
莫小荷和顧崢對視一眼,趕緊進廚房打了一盆熱水,又麻利地把做的幾樣菜熱上桌,放在家里的堂屋,四人落座。
紅燒肉,鯽魚湯,還有兩樣炒青菜,一碟花生米,莫小荷拿著小酒壺,給張伯和自家夫君滿上,從京都回程,夫妻二人答應再回去一次,因為商隊路線,不得已變卦。
“娘子,張伯和張大娘被我們連累……”
顧崢出門辦事,去了一趟縣里,回程在城門處,遇見了拿著單子找人的張大娘,顧崢開始以為自己看錯了,張大娘怎么可能在大吳,走進一看,的確沒認錯人。
范淑香死后,她那當村長的爹就找了個由頭,擠兌二老,污蔑他們偷竊,村民們也不敢幫著說話,他們又孤苦伶仃,就被排擠出了小村子。
張伯和張大娘手里有點銀兩,本是要留給顧崢的,他們按照信上地址找人,沒成想事有巧合,剛好碰上。
顧崢問明原因,硬是要把人帶回來,以后負責二老日常所需,那個小村子既然如此的無情無義,不回去也就是了。
張伯和張大娘卻認同,自己是半截棺材入土的人,兩個拖油瓶,他們很是憂心,可若拒絕,他們也確實沒有地方可去。
顧崢帶人回來是自己的決定,沒和莫小荷商量,他回來路上都在想一個問題,怕自家娘子反對。
“張伯,張大娘,你們多吃點,一路也沒好好吃飯了。”
莫小荷點點頭,把手放在桌子下,握了握顧崢的手,夫妻二人無聲地交流。說起和二老的淵源,雖說是顧崢救人在先,但是他深受重傷,若沒有二老照顧,早已不在世上。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接來大吳最好,不然她也憂心二老,在那個小村落,也只能相依為命。
這次趕路,老夫妻身上衣物沒有幾件,卻堅持帶了一麻袋的帶皮花生,顧崢曾經說過,最喜歡吃,張大娘每年都會炒出來留著,一直放到生芽,只為等他回去。
飯畢,顧崢去灶間燒水,張大娘又搶著洗碗,被莫小荷制止,她把二老帶到另一間房,剛剛放好的床和衣柜,還散發著木頭的清香。
“以后這里就是你們的家,張伯,張大娘,你們就安心住下,我和夫君給你們養老。”
莫小荷趕緊表態,畢竟是夫君的救命恩人,不能讓人寒心,若不是那個范寡婦,二老在村里好好的,也不至于被趕出門。
“小荷丫頭……”
張伯眼角含淚,張大娘想說什么,嘴角動了動,最后拉著莫小荷的手,泣不成聲。被趕出村子,二老沒有一點埋怨,就想著以后實在無處可去,就在山里搭建個木頭屋子過活。
“我給你們鋪被褥。”
趕路十幾天,風塵仆仆,肯定要好好洗漱下,莫小荷帶二老參觀了家里的前后院,可以開辟一小片菜地,種花草,出門不遠就是集市,若是閑著,早起趕集,去湊個熱鬧也不錯。
一通忙亂下來,張伯和張大娘太過疲累,蓋著松軟的薄被,二人沾著枕頭就睡著了,從來沒睡得這么香過。
這邊,莫小荷點燃了油燈,從柜子里翻出細棉布,畫線后裁剪,兩位老人衣衫破爛,沒有一件不帶補丁的,她看著心酸,想趕制出來兩套新衣給他們穿。
“娘子……”
顧崢眸色深沉,抿著嘴唇,心里明白,自家娘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他,他本來就不善言辭,更是說不出什么感激的話,只能默默記在心上,以后他要對娘子好點,再好點,才不會辜負她。
(https://www.dzxsw.cc/book/44925/291200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