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江山,與君共擔八十三
大周則天順圣皇帝圣歷元年,亦即東瀛文武天皇二年。
藤原京(位于今日本奈良縣橿原市)中央的藤原宮(日本飛鳥時代末期的皇宮,基本仿照大唐太極宮的制式興建的一座宮殿)中。
朝堂院(日本古皇宮內的議事所,規制與外觀基本依照唐時皇宮內的中書省興建)內,一身紫衣織冠的英年男子,回望著不遠處的大極殿(藤原宮的正殿,也是皇帝議事的地方,相當于唐代太極宮的太極殿),以折扇掩口,勾起唇角淡淡一笑:
“也就是說……大周女皇陛下的御詔已然行出明宮了,即將行入我朝于神都(即唐時東都洛陽)中的使官館邸內了,是么?”
“是。藤原大人如果有什么問題的話,還請盡管回言。臣亦便向陛下復命。”周臣打扮的男子恭行一禮,然后朗朗道。
“這個倒是不必了。”這個被稱為藤原大人的,正是當今東瀛文武天皇正宮夫人(亦即皇后)的父親,正四品中納言(日本古代朝廷的官職,其職權較為接近我國隋唐時期中門門下兩省的侍郎一職)藤原不比等。而面前這位男子,卻正是與東瀛一衣帶水的大周皇帝武則天派來行詔的近侍。
他含笑謝過面前這位據說于大周女皇面前,身份高貴的近侍,然后又特特命了左右去在自己朱雀門內的別苑中,安置一處凈宅,請周卿大人安歇幾日再行歸朝。(這里的朱雀門并非長安城門,而是指日本藤原京的朱雀門,當時整個藤原京都是模仿唐長安城的制式來興建的,加之當時唐代文化對四相神獸的漸行推崇,所以對當時的日韓兩國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朱雀門這一名稱,不僅僅在日本各地的飛鳥平安時代建筑隨處可見,就連如今韓朝古代建筑中,也有以朱雀命名的城門或者是建筑城樓。而周卿大人這一稱呼,則是當時東瀛上下對武周時期的來訪官使的使者尊稱——就像武周前后,行李唐國號的使者以唐卿尊稱一樣。)
那位身著紫衣的周卿大人謝過之后,便含笑自離,只留下藤原不比等一人在原地望著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不多時,他身邊走來一個老人,輕咳了一聲才道:“大人似乎對這位周卿大人的衣飾頗感興趣呢……”
“周國的人們,總是很懂得欣賞美麗的事物。這大概與他們有一位美麗的女皇陛下,有著分不開的關系罷?”
含笑閉著眼,感受著周圍的清新香氣,然后徐徐道:“不過說起來,紫衣本來便是諸色品服中,最為高貴的一種了……看來這位近侍大人,真的是很受周國女皇陛下的喜愛呢!”
“聽說是她如今最親信的近侍,仿佛叫李尉。”
“李玉?既然姓李,那便是與前朝的皇帝陛下,脫不掉的干系嘍?”
“此尉非彼玉,至于他的姓氏,似乎他是前朝皇帝陛下身邊的金吾衛大統領李德獎的兒子,因為托養給了尉遲敬德的后人,所以便以尉為名了。”
“李德獎?就是那位一手建立了北衙禁軍的大統領么?竟是那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之子么?”
“是。”
“原來如此……看來真的是很受那位女皇陛下的喜愛了……這位閣下。”
失神地喃喃自語片刻,藤原不比等突然打起精神,轉頭望著這個老人:“武羅自,你說剛剛那位李尉大使的衣上花紋,是不是就是藤花?”
“藤花……”
被稱為武羅自的老人正是外界看來的,藤原不比等早逝的正妻蘇我媼子的父親蘇我連子。
而當這個老人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一時間有些恍神,仿佛又回到了幾十年前,那場如夢似幻的事件中。
大唐顯慶四年冬。
九成宮大寶殿的側殿之下。
媚娘換了一身內司新制紋樣衣裳,端坐在鳳椅之上,含笑看著殿下那個小小的,正伏首向自己叩首為禮的少年。
“你便是中臣家的不比等么?快快起來罷!”
聽到媚娘免禮,時年八歲的中臣不比等并沒有立時起身,而是向著媚娘發聲的方向再行了一記大禮,然后才撩衣而起。
起身之后,他也沒有唐突地抬頭,反而是很沉靜地垂首叉手而立,只待媚娘再行免禮。
只是這樣的禮數雖則周全,但在講究“禮為國用”的大唐,卻顯然不為人所接受。身為一國之后的媚娘,更是遲了片刻,才意識到這孩子竟是在等自己恕了他的垂首禮。
一個八歲的孩子都竟如此拘泥不知變通……看來治郎所言東瀛如今已近大亂卻非虛言了。
搖一搖頭,再嘆一口氣,媚娘溫和地笑道:“中臣氏子果然謹守規禮。來人,賜座,免禮。”
這第二聲免禮傳出口,中臣不比等才叉手謝禮,然后徐徐抬起頭來,在明和指來的小侍監引導下,步入一側的幾案之后,再行一禮謝小侍監,謝媚娘,這才撩衣踞坐。
見到他如此,媚娘不由在心底嘆了一口氣——
若是自己的弘兒賢兒也如此,只怕早就被自己那個頂討厭這些繁文縟節的丈夫給責罰一通了。
不過媚娘到底也是媚娘,心中雖不以為然,面上卻沒有半點兒不悅之色——其實于這孩子而言,他也本不懂這些東西的,即便是有錯,那也錯在教他這些禮儀的大人身上,與這孩子何干?
是故她非但沒有過多地苛責這個孩子,甚至還很溫和地對著他笑了一笑。
而這一笑,便正如天空中久雨初晴時第一抹刺穿云層的金色陽光般,直直地刺入了這個老成持重的少年眼里,心底。
不由地,中臣不比等眨了一眨眼,呆呆地看著媚娘的微笑,一時恍神。
“中臣次公子今年雖初總角,卻實在是個精靈剔透,有禮有度的好孩子呢!只是呢,本宮聽聞你朝中亦興佛之語,那在這大唐朝中,當依佛語,入其國,則依其禮。本宮這里,卻不必那般儀禮繁瑣了。”
聽到媚娘這句話,原本正專心望著媚娘的中臣不比等,突然感到一種無比的羞辱,一時間,面色脹得通紅:
想他堂堂中臣次公子閣下,在東瀛國中向以禮儀有度聞名的,怎么在這大唐國中,就被人說成了儀禮繁瑣?而且說這話的,竟還是堂堂大唐國的皇后娘娘……
看來世人所傳不假,這位皇后娘娘,確是出身卑微,修養欠奉呢!
他有些反感地想著這樣的心事,表情卻一如往常地平靜,甚至還帶著一抹孩童的天真微笑,對著媚娘稱謝。
這讓媚娘挑了一挑眉,唇角眉梢,染上了一絲有趣的笑意:
看來……這位小公子可是比治郎看的城府還要更深幾分呢……
有意思。
(https://www.dzxsw.cc/book/4491/465727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