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空,弘治暗爭五十四
午后。
太極宮。
太極殿前。
廣庭之中。
旌旗獵獵作響,羽幟沙沙成吟。
五彩旗幡之下百頂羅帳在一道鋪了艷彩金紅提花大毯的通道兩旁兩兩對望而立,右側(cè)每頂帳下,都各自坐著一國之主,亦或是一邦之君,一族之長。
左側(cè),則是依官階高低,各自坐著一位或者兩位,至多不過三位的朱袍金帶,冠纓垂鬢,玉圭在懷的大唐官員。
羅帳之后,則是一萬金吾衛(wèi)分為五十人一步營的小隊,手握金劍,金盾金甲立于兩側(cè)譬賓客之后。
金吾衛(wèi)后又是一萬銀衣衛(wèi),懷抱朱纓銀槍,銀盾銀甲,同樣做五十人一步營的小隊而立。
只這些人,便已占去了大半個太極殿前的廣庭。
每個人服飾各異,膚色不同,但他們臉上的表情,卻都是一樣的專注。都盯著前方的紅毯。
一時間,只見太極殿前廣庭之上,密鴉鴉一片人影幢幢,旌旗處處,竟是看不到半點兒白地!
接著,驟然間,一陣宣駕聲響起。
仿佛從天地間響起的號角聲,與鼓聲,震穿了長空,也震動了每個人。
立時,帳下的也罷,帳后的也罷,玉階之前的也罷,齊刷刷起身,兩萬多人,同時蹈衣而拜,金玉相擊,鐵甲碰撞,一時間罄磬之聲震人心魄!
接著,兩萬多雙手臂一同揚起,兩萬多個聲音一起山呼而慶!其勢震山河,其聲動乾坤!
宣儀官德安再上前一步,一揚拂塵,再宣大禮行!
立時,兩萬雙手交節(jié)而叩,行跪拜大禮,口呼萬歲,乃恭迎……
大唐高宗皇帝李治,新后武昭!
一駕朱頂玄漆,四面垂珠流纓,琉璃角燈四串珠般垂落,頂遮黃金曲柄羅蓋的帝輦,徐徐地在四百五十名同騎汗血寶馬,手擎帝王旌旗,大唐國幟,斧鉞禮兵的金吾衛(wèi)隊引導(dǎo)下;在四百五十名樂工乘坐的五十四輛樂車齊齊以鼓笙瑟簫,笛笳琴角的吟誦下;在四百五十名提爐灑花,一路熏香奉器而來的宮娘引導(dǎo)之下……
出現(xiàn)在紅毯的那一頭。
接著,慢慢地,慢慢地,帝輦停在了太極殿前的玉階之前。
輦簾起,旒冕玄衣,朱帶寶劍的李治,徐徐從里面走出,抬頭,看看面前的太極殿,心情一時間復(fù)雜無比:
他自小生于斯,長于斯……
可是從來不曾有一刻,像此刻一般,他覺得自己真正是這個太極宮的主人,真正做到了自己市衷心所愿之事……
深吸口氣,他半垂下眼簾,又抬起,垂下眼眸掃了一下德安。
雖隔著重重旒珠,可德安卻還是能讀懂他的情緒,立時轉(zhuǎn)身,看著那些由清和引著,肩輦而來的侍衛(wèi)們。
清和會意,立時轉(zhuǎn)頭一揚手,帝輦徐徐而退至一側(cè),早已預(yù)留下的空地上。
李治慢慢轉(zhuǎn)身,看著紅毯的那一頭,正緊隨著自己的腳步而來的那駕鳳輦。
同樣的朱頂,只是換了青漆,四面同樣也是垂珠流纓,琉璃角燈四串垂珠而落,頂遮小了一點的黃金曲柄羅蓋……
同樣徐徐地在四百五十名同騎汗血寶馬,手擎皇后旌旗,大唐國幟,斧鉞禮兵,樂工樂車,引香宮娘一樣不缺,只是微小了圈而已的鳳輦,很快地便跟著停在了玉階之前。
接著,輦簾起,一只雪白如玉的手,一點被青色衣袖遮了大半去的冰肌皓腕,緩緩伸出。
李治微笑一下,動了一動,卻被一側(cè)的德安看出端倪,忙上前一步,急急低聲阻道:
“主上,這不合禮儀……您是天子,今日又是娘娘的封后禮,依禮依規(guī),您都不能上前親迎娘娘的……得讓娘娘自己走過來才成……”
李治卻不言語,甚至連看都不看他一眼,只是廣袖一揮,負(fù)手而起步。
這一走,便驚得德安震動,整個廣庭之中,所有跪伏著,卻多少都能看到李治行動的人們面色大變。
長孫無忌甚至震驚地微抬起額頭,直愣愣地看著李治一步一步地,走向那個正被近身宮娘扶著,徐徐從輦中步下的女子。
他直直地瞪著那張被旒珠簾整個遮住,看不清楚面容的臉,想要看明白那個青年此時的表情……
可他什么也看不見,只能看見那片被日光映出無數(shù)看似雪白璀璨,卻實則七彩流光,華麗耀眼,叫人無法直視的珠簾!
瞪著看了半晌,直到那個青年終究站在了那個女子身前,伸手阻止了她欲盈盈而拜的動作,接著伸手扶著她的手臂,轉(zhuǎn)身,并肩而向前的時候……
他才如夢方醒,深吸口氣,又長出口氣,驀然,木然,垂首,不語。
不止是他,所有的人,也都只能跟著低頭。
只有一個人沒有低頭,反而皺眉,看著這樣的李治。
是的,就是將手掌放在他掌心,由著他握著,一步步牽著走向玉階,一步步地踏上玉階的媚娘:
“不是說好了,不胡來的么?”
“怎么胡來了?”
李治勾起唇角,淡淡一笑,一邊兒徐徐上階,一邊兒微側(cè)其首,看著媚娘國色天香,艷若牡丹的面容,心情極好。
媚娘頭也不偏地丟他一個白眼:
“依禮,你可是該留在階前等我的。哪家天子能這樣性急地就往鳳輦前走,還來親迎皇后的?”
“啊……那個啊……”
李治點點頭,揚眉,轉(zhuǎn)頭過去,認(rèn)認(rèn)真真,小小心心牽著她又上了兩階臺階,終究立定在太極殿前的玉臺之上時,被一玄一青兩只廣袖遮住的,牽著她的自己的手輕輕一用勁兒,控制著不去握痛她,然后才轉(zhuǎn)首,看著她笑笑地說:
“依禮是該等,不過等不及了。”
媚娘一怔,卻忍不住頰面飛紅,目光流轉(zhuǎn)之間,竟似容納了漫天星辰一般燦爛生輝,一時竟叫李治看得有些癡。
媚娘與背光的他相對而望,卻能透過珠簾看到他面上的表情,更能看到他眼角微紅,與那將盈未落的淚珠。
突然之間,她明白了:
是啊……等不及了。
他是真的等不及了。
她……
她垂下眸,又復(fù)抬起:
何嘗不也是等這一日,等這一時,等了許久許久了呢?
淡淡地,她回以一笑,目光中,同樣微濕。
李治垂眸,再輕輕一笑,接著,同時轉(zhuǎn)身,二人共面天下臣民。
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李治突然開口,輕輕地,卻也是響徹天地地宣告:
“今有大唐皇后武氏,初承圣德,首登鳳輦,朕,當(dāng)以詔天下!”
沉寂了一下,真的只是一下,立刻,整個太極殿前的廣庭之上,那些跪侍著的人們,突然都揚袖蹈衣,齊聲唱頌皇后長壽萬安!
聲震如雷,轟然搖動整個長安城!
片刻之后。
太極殿內(nèi)。
國宴已啟,絲竹聲聲,鐘磬錚錚,琴瑟叮叮……
流水般的人上前敬酒,奉禮,見駕。
流水般的人又被賜禮,賜酒,賜座。
流水般的人……
流水般的人……
這樣數(shù)番下來,饒是媚娘酒量也算不淺,也多少有些醺然了。于是她便轉(zhuǎn)身,看著侍立于自己右側(cè)的瑞安輕道:
“去取些醒酒石來……”
瑞安依令而去。正在此時,又是波斯國外使親來奉酒,媚娘無奈,只得微笑以禮,正待接著舉杯謝飲時,卻突然被一只橫空而出的手搶去了杯子。
媚娘當(dāng)真是有些醉了,一時間竟不似平常般反應(yīng)神速,反而是眨了眨眼,好一會兒才轉(zhuǎn)頭,與那波斯外使一道吃驚地看著搶了酒杯去的李治,看著他含笑對著滿殿被他這個動作驚得鴉雀無聲的人們道:
“貴使遠(yuǎn)來我大唐,又適逢封后大典之喜,本當(dāng)由皇后親自謝酒,以示親好。奈何皇后近來身體不適,神醫(yī)診后,以為卻是喜兆,不宜過飲。
這一杯嘛,便由朕代之。”
一邊說,一邊也沒給任何人機(jī)會,便自揚袖而飲。
此言一出,整個大殿上下一片喧嘩!甚至連大唐諸臣都一改方才的郁郁之色,而換上一副驚喜表情!
“原來如此……我說怎么方才還要陛下親自去扶……原來是雙喜呢!”
“可不是?不過我聽說已然是有了兩位皇子了的,如今再得一位,那可是了不得……”
“唉呀,這也還不算什么,聽說皇帝陛下今日早上因為這位新后娘娘,可把整個太極宮里的人都清換了一遍呢!”
“是嗎?唉呀唉呀……以為前代的天可汗就已經(jīng)很專寵皇后了……沒想到新的這位天可汗更加……”
“還不止還不止呢……前些天我聽太極宮里的近侍們傳出來的消息,說是過不了多久,這個太極宮里的宮制就要改了……以后皇帝陛下的后宮里,就只有這一位皇后娘娘了!”
“不會吧?!這樣的事情……這樣的事情……”
“就是啊!怎么可能?!皇帝陛下如果沒有妃嬪的話……那……那還算什么皇帝陛下……”
一時間,整個殿中都炸開了鍋,說什么的都有。
媚娘聞言立時皺眉看著李治,不由輕聲道:
“治郎……你……”
李治轉(zhuǎn)頭,看著她,認(rèn)真無比:
“我可沒說謊,回頭你問問孫道長便知。”
媚娘瞪大眼,欲言,卻又聽得殿下傳來求見之聲。
一時間,殿上安靜,不過也只安靜了片刻,就在大家聽到那位小侍官說,來報的卻是前方出征高句麗,凱旋而歸的蘇定方所遣先鋒大將薛禮時,立時又炸了鍋。
凱旋而歸!
所有人都震驚了,就連大唐官員們也震驚地看著李治!
媚娘心里,驀然涌出無限自豪。
是的,沒有人比她更清楚,高句麗一戰(zhàn)得勝,哪怕只是片時的得勝,對李治來說意味著什么!
她勾起唇角,轉(zhuǎn)首,無比崇敬,無限眷戀地看著自己的夫君。
李治淡淡一笑,揚手,著令薛禮入內(nèi)!
不多時,一個銀甲銀盔,紅纓垂絡(luò)的青袍小將,便氣宇軒昂地帶著八名將官入內(nèi),接著,撩衣叉手,叩而為禮,起身后,告道:
“臣薛禮,參見我主萬歲!皇后娘娘千歲!”
李治見狀,更是歡喜,便與媚娘先后發(fā)聲,慰告其一路辛苦,著令其起而報之!
薛禮起,不動聲色地掃了一圈殿內(nèi)左右神色各異的諸國君主,使節(jié),微一思考,便清清亮亮地報道:
“回主上,今夏之初,因新羅國國君金春秋陛下之請,我大唐將士出行,助新羅同討侵新羅國境的高句麗、百濟(jì)兩邦之戰(zhàn),已有初果。月前將高句麗、百濟(jì)軍眾累積誅、斬、俘三萬余眾,其兩國所謂數(shù)十萬大軍,今已逃之五六,所剩負(fù)隅頑抗者,不過十萬余耳。
此番臣等前來,本應(yīng)遵新羅國君之請,將受臣所斬的諸將中,蓋蘇文子侄輩三人首級奉入殿上,以慰君心。然因臣得驛報知今日乃皇后娘娘封冊大禮,正是慈悲懷仁,坤澤萬物之時,故乃婉辭其好意。
此時賊子首級,已盡懸于新羅國邊境城門之上,以示新羅天子之威,海內(nèi)天可汗之尊!”
這一番言語一出,立時便是諸國君主盡皆變色!
蓋蘇文的大名,海內(nèi)共知,此番出戰(zhàn)新羅與大唐聯(lián)軍的子侄輩三人是誰,他們更是清楚……
蓋蘇長義子,合,蓋蘇次義子,英,蓋蘇甥兒,惹……
這三員被稱為高句麗一龍五虎六將之中三虎將的猛將,竟然都被這個服色尚且未上將軍階的小將給斬殺……
怎么不叫他們大為震撼!
李治點頭,淡淡一笑道:
“好!平定邊患,安息民生,卿等當(dāng)居首功!只是眼下新羅戰(zhàn)事已漸為平息,且畢竟此屬三國同族之政,若我大唐過于涉及,卻是不妥。傳朕旨意,班師回朝!”
“是!圣恩浩蕩!圣意憫天下,實乃是新羅三國之福!”
薛禮立時敬拜而下。李治自然賜賞不提。
媚娘在一邊兒看著,目光越發(fā)的明亮:
是的……
薛禮出現(xiàn)的時候,是這樣的巧,這樣的巧……
巧得讓她不得不相信,這樣的巧合,若非人為安排,卻斷然不能成的……
而這樣的人為安排,只怕還是為了……
她轉(zhuǎn)頭,看向一邊兒神色肅穆,端衣正襟,擺出一副從未有過的傲然之色的大唐諸臣。
她微微勾起唇角,心情很好:
是的……是的……
今天,她的治郎要的,都得到了。
都得到了。
憑著他自己的氣度,他自己的謀略,他自己的胸懷……
都得到了!
(https://www.dzxsw.cc/book/4491/432492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