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鳳終還朝四十二
李道宗想了一想,卻嘆息道:
“若論勇猛,當世可與敬德比者,唯有舊年秦叔寶。
臣可說句心中多年之語,若論這大唐凌煙閣中二十四公,居功論德,當居首位者,則非此二公不為也。
若敬德肯出,叔寶在世,則大唐安定,無需他人也。
此是謂舊年前高祖皇帝與先帝,皆曾于軍中撫其二人之背,大嘆之為大唐雙龍,可鎮天地之意也。
然嘆之敬德忠于先帝,竟成其疾,一生真可謂是生為先帝,死亦為先帝。是故只怕主上是用不得他。
——他卻不若契苾將軍,雖同樣忠于先帝,契苾將軍卻是忠于先帝一切,便是先帝遺命著其留忠于主上,契苾將軍也必是死而后已。
可敬德卻是個癡敬德,如那傻叔寶一般,為了先帝,便是死代受污,也是不肯松口的。”
一壁說,一壁便落下淚來。
李治見他落淚,又見他眼淚之中,似有淡淡血色,心知必是舊年傷痛引至。于是急慰之,又著令明安去取了大秦貢得之藥膏來立時涂抹,便見淚中血色漸止,心中甚是寬慰,便將這原本便是預備著賞了他的藥膏全數取出,著明安立時送與江夏王府上,又將這藥膏好處說與他聽,又說明此物早是為他預備云云。
李道宗見李治如此心懷恤體,更是感激,便再謝主恩。
李治見他安穩,便再嘆問道:
“既然王叔說這尉遲將軍是斷然不肯再出山門,那便罷了。倒是有一事,朕又聽著王叔說起這胡國公(秦瓊)之事……
王叔,當年北門之事,卻是遠不可及,父皇也是引為心中之痛,斷不容宮中諸人告知于朕。
可是眼下父皇殯天,靈位安葬之事,卻少不得與此事有些瓜葛——
畢竟依禮依例,父皇靈左靈右,都當再奉二員大將為中侍,前則以鎮國大將軍以引,以示護衛引導之意。只是父皇生前良將眾多,這鎮國大將軍么,倒還好說,只要將衛國公靈葬于父皇昭陵之前,便可起引。
可是左右二員護衛大將軍,卻是難住了朕——
畢竟之前父皇殯天之時,曾當著朕與尉遲將軍之面,拉著尉遲將軍之手再三叮嚀朕,道待來日尉遲將軍百年之后,則當下詔將其靈寢移于昭陵父皇靈寢之右,母后之側,以示護衛之意。可是這左側護衛將軍,朕卻再不及聽得父皇所言……
以王叔之見,這胡國公可為此位么?朕曾聽得舊年人道,北門事變之后,父皇心中不安,結果便是這尉遲將軍與胡國公守了前門,這才安得帝寢的……
若果可為,那朕自當以其立之。”
李道宗聞得舊年之事,一時間臉上變色,怔怔地似又想起當年玄武門外那場紛變之事,良久才輕輕道:
“說起來,事情也是過去了這么些年,先帝也是再三地痛悔其事。
既然今日主上見問,那臣也不必再多做隱瞞。
其實當年胡國公雖然多有傷疾,卻非命可至死。之所以他對外人稱自己多年舊傷,流血數斛,實則是個場面話兒……
唉!說來說去,他也是為了先帝才走了這條絕路。”
李治一怔,急忙問道:
“究竟何事?”
李道宗看看左右,李治會意,便著左右退下,只留王德、瑞安、德安三人在殿中侍奉,李道宗這才開口嘆道:
“當年舊事,本也不當再提,只是想一想,胡國公這等忠義,當真可感天動地,無論如何也應當讓天下人知曉,最重要是讓主上明白……
唉!
其實當年,胡國公雖多有病癥不假,卻非藥石無用。之所以早逝,卻是因為他病后一心求死,再不肯用藥之故。”
李治一怔:
“何以如此?”
李道宗卻搖頭,看了看同樣露出些不忍之色的王德道:
“王公公跟著先帝日子卻是比老臣長,內情也更清楚些,還是王公公說,比較好。”
李治便看向王德。
王德毫不猶豫便道:
“此事論起來,早該叫主上知道了,只是老奴竟是想不起來。是老奴的不是。
其實當年胡國公一心求死,卻是與如今鄂國公一心求方士之術卻是一個道理,皆是因為先帝之故。
當年先帝北門之事,主上也是知曉的。自小跟著先帝,主上可比咱們更清楚,先帝心中對此事,抱著多少痛悔與傷恨。
唉……
論起來,當年雖然先帝未曾親手誅殺那建成與元吉,可到底是他親眼見著他們死去的。心里總是傷痛。
而這親手誅殺二人的,正是這胡國公與鄂國公二位。二位又是極忠于先帝的,眼見先帝如此,哪里能夠不替先帝憂心呢?
所以胡國公才早早就自絕藥石,有病也不肯醫治,自求死路,以期著先帝之心痛,能夠稍稍痊慰一些。”
李治聞言,當下一驚:
“你說他是……”
王德點頭,黯然道:
“胡國公忠義過人,又是個極為心細的,當年這等事,竟然是連先帝也瞞個了透徹。若非后來早知其心,與之又是結義兄弟的鄂國公說漏了嘴,只怕武德六年過不遠,胡國公便要走了。
只可惜,雖然先帝知其事,又是大加撫慰,又是常常召入宮中明令暗禁,可到底還是沒有敵得過胡國公自己的求死之心……”
李治黯然含淚:
“想不到這世上,竟然有這等高義之士……那尉遲將軍呢?”
王德看了看李道宗,李道宗嘆氣道:
“尉遲將軍一生勇猛,真真正正是天不怕地不怕,卻惟獨敬畏這義兄弟胡國公與先帝二人。當年胡國公將去之前,眼見著先帝慟悲難忍,也知道自己一番事,卻是會錯了先帝之心,便力勸尉遲將軍,萬不可再走錯了他這條路。
還曾語告其之道:
咱們這一條性命,自當是留與君上的。
后來又是先帝再三下令,這尉遲將軍才算熄了這求死之心。只是奈何他當真是直心直眼,再無他思,每每見著先帝傷痛,都會自責,最后竟引以退職。
先帝初時因著胡國公的先例,每逢思及北門之事時,只要有尉遲將軍在,便總是強顏歡笑,以為能夠瞞得過他……
可奈何這尉遲將軍一生粗勇不細,卻唯獨于先帝與其義兄家人之事上,看得格外清楚。他既心知先帝有心遮掩,不教他知,是為保他性命,他便也一如既往,忠于先帝。
不但沒有求死,反而去學什么方術秘術,以求能夠得了些長生藥,等先帝靈歸之后,替先帝做個千年守靈人,與義兄胡國公,同享兄弟之樂。”
;
(https://www.dzxsw.cc/book/4491/321686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