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位有變,風云暗爭八
延嘉殿內。
媚娘正在沉睡,忽被瑞安搖醒,悄聲道稚奴星夜在**求見。便是一驚,欲言不見,卻又念及近日諸事,終究不忍,便披衣而出。
及至**,與稚奴見,竟兩自沉默——太久不曾言語,竟不知如何言語。
沉默良久,媚娘才輕輕搖頭道:
“稚奴,武姐姐知你心中不好受,可是……”
“武姐姐,咱們好久不曾弈棋了。不知可否賜教一局?”
媚娘一怔,想了一想,終究點頭。
俄頃,棋局便鋪擺在了庭角石桌上——月色明亮,竟無需宮燈。
稚奴執(zhí)白后行,媚娘便先取一黑子落下。接連幾手之后,稚奴終究還是忍不住開了口:
“今日我向父皇求情,替大哥求情,可是父皇只是叫我回去!
媚娘心中微嘆,便慰道:
“稚奴,你當知道,此等大事陛下必然要顧及大局!
稚奴搖頭不懂:
“我明白,我都明白……可是武姐姐,那是大哥啊!父皇自幼愛護的大哥。∷前銓檺鄞蟾纾瑓s……”
心中生煩,稚奴丟下棋子,嘆道:
“武姐姐,我常常在想,會不會有一日,父皇對我,也會像對大哥這樣?”
媚娘溫柔搖頭,輕輕道:
“稚奴,你不明白。太子殿下身為太子,那便不只是陛下的兒子,更是大唐未來之主。陛下身為天下萬民之主,為萬民選一位能夠繼承大統(tǒng),能夠繼續(xù)使老百姓們安居樂業(yè)的明主備選,那是他最大的天命。
稚奴,你是最了解陛下的,你當知道,這般對待太子殿下,陛下比誰都覺得心痛?墒恰
他必然如此,方可對得起蒼生,對得起自己肩上這份天命!
媚娘的話,讓稚奴有些松嘆,良久才道:
“其實這些我也懂,甚至我也知道……知道那韋承徽,其實是死于大哥之手。父皇這般,也是為了保他不失太子之位。只是我不明白。為何父皇就是看不透,這一切,根本就是有人在刻意暗害大哥?還有那韋氏,他們根本就……就巴不得大哥出錯?”
媚娘搖頭:“你說的這一切,你很清楚,陛下都知道。只是他不能說他知道。還是那句話,他是大唐之主,這韋氏一族,又何嘗不是大唐之民?
雖然他們意謀不軌,可是若不得明證,陛下又怎么能僅以一己揣測,便將其定罪入獄?是故,此番之事,雖然滿朝皆知乃韋氏一黨意圖廢太子所為。可是陛下還是不能動。
因為他沒有明證。更因為他不是一個昏庸無道之主。他做每一件事,都得要站得住腳,能讓天下信服。只有這樣他才能有資格繼續(xù)偏愛你們幾兄弟,繼續(xù)由得諸臣不滿,卻挑不出什么足以讓他不能再留你們幾兄弟在身邊的理由——
稚奴,陛下于這世上,最在乎的,其實正是你們這些皇后娘娘所出的兄弟姐妹。
他誰都可以不在乎,哪怕是其他娘娘們所出之子女,他也可以不在乎——事實上他雖疼愛其他諸王諸公主,卻也真的不曾在乎你們這般在乎他們……
所以,為人父母,愛子之深,必為之殫精竭慮,苦思良計!
稚奴不語。
良久,稚奴才嘆道:
“若我們不曾出生于這帝王之家,可有多好!
媚娘無語可接,也不知如何能接,只能默默。
……
庭門外。
帶了王德,一路暗中跟隨稚奴至此的太宗,眼眶微濕。
良久,他才幽幽道:
“王德!
“老奴在!
“宮中那些人的嘴都該整治一番了,朕不想再聽到誰肆意中傷承乾、青雀,還有稚奴這三個孩子!
“老奴明白!
“還有,明日傳朕旨意,太子身體抱恙,著準晉王出入東宮陪伴承乾。其他人依然一律不準入。”
“老奴遵旨!
“……另外,明天你去趟錦繡殿,告訴淑妃,吳王年長,雖朕不忍其離京,然亦不益在宮中時日長久!
“老奴明白!
太宗吩咐完了,最后深深地望著那一對少年男女,終于轉身離開。
……
貞觀十五年八月初七日(資治上記載為七月十七。這里因為需要改動過)。
太宗因聞臣間秘有太子當易之語,遂乃召眾近臣,指屋道:“治天下如建此屋,營構既成,勿數改移;茍易一榱,正一瓦,踐履動搖,必有所損。若慕奇功,變法度,不恒其德,勞擾實多!
乃絕眾臣密議易儲之念。
貞觀十五年八月十日,職方郎中陳大德使高麗國命成回朝,乃報其國聞高昌亡,大懼,館候之勤,加于常數。意請?zhí)谡髦?br />
太宗沉吟良久,方道:“高麗本四郡地,朕發(fā)卒數萬攻遼東,彼必傾國救之,別遣舟師出東萊,自海道趨平壤,水陸合勢,取之不難。但山東州縣瘵未復,朕實不忍勞之耳!”
乃不發(fā)兵高麗。
是月十六日,因太倉有奏,道連年豐稔,無論京都或各地官倉都皆因盛放過負,而致倉廩破損,最終谷栗流溢滿倉,引得鼠患不止。
太宗聞之既喜且憂,適才人武昭在側,乃含笑進賀,且言可以貓止鼠患,太宗以之為然,遂著內司尋得西域進貢御貓數對,著賜太倉,更傳旨天下諸倉,可養(yǎng)貓防鼠。
一日間坊間貓價忽漲,尤以西域進貢之波斯一種,因兇悍猛厲最擅撲鼠,貴價之極竟至百錢。
遠來胡商不知原故,訝然詰之,乃嘆道:“大唐良君猛將,何愁不得太平盛世?何人敢侵之?”
有韋姓臣子,聞之此言,將以為奏,上表天聽,大加彰示。然太宗卻聞之不喜,更語魏征曰:
“朕有二喜一憂。連年豐稔,長安斗粟僅值三、四錢,此為一喜;北虜久服,邊鄙無虞,此為二喜。
然盛世治安,則驕侈必生,驕侈生則危亡立至,此乃朕之大憂也!
魏征聞之,嘆贊。
太宗遂乃下旨,著即日起,稍減宮中用度,更取內所制獻金銀珍玩數車,詔以為資,賜于天下無片瓦可棲身之百姓,以為立家之資。
一時間,天下大贊太宗仁愛。
另,李績并州任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十六年,令行禁止,百姓欽服。太宗巡幸晉陽,乃贊其可堪長城之功,遂于十一月初三,任其為兵部尚書。
時薛延陀真珠可汗聞太宗東封之事,乃道有機可乘,遂犯邊。
太宗聞之,遂命營州都督張儉率兵進逼薛延陀東境,又以兵部尚書李績?yōu)樗分莸佬熊娍偣埽I兵六萬,騎千二百,屯羽方城。又任右衛(wèi)大將軍李大亮為靈州道行軍總管,領兵四萬,騎五千,屯靈武。右屯衛(wèi)大將軍張士貴慶州道行軍總管,領兵一萬七,出兵云中。涼州都督李襲譽為涼州道行軍總管,出擊薛延陀西。
諸將辭行之時,太宗乃道:“薛延陀自負其強盛,逾漠而南行數千里,馬已疲,卒已瘦。凡用兵之道,見利速進,不利速退。
薛延陀不能掩思摩不備急擊之,思摩入長城又不速退。
朕已敕令思摩燒剃秋草,對方糧糗日盡,尋野一無所獲。方才前探來報,道其馬嚙林木枝皮已然將盡。
卿等當與思摩共為犄角,不必速戰(zhàn),俟其將退,一時奮擊,必破之!”
薛延陀乃敗驚,急遣使入唐,納貢,且求與突厥和親。
貞觀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薛延陀使者入見,請與突厥和親。
是夜。
太極殿。
太宗身披墨狐龍袍,看著王德著明安等小侍添了添炭火盆,才沉聲道:
“這薛延陀遣使來求親,還點名要與突厥聯(lián)姻。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長孫無忌聞言,乃道:
“主上,這薛延陀已然敗績如此。咱們大軍糧壯馬精,何不徑而取之,永絕后患?”
魏征,韋挺皆道長孫無忌之言有理。
太宗看了看一直沉默的房玄齡,問道:“房相不語,可有異議?”
房玄齡聞太宗問,遂禮回道:“主上,老臣以為,以我大唐今時今日之力,攻破薛延陀,實不過片刻之事。然如此一來,我大唐卻難免落人口實,說咱們有借機之嫌!
太宗一怔,便自沉吟。
長孫無忌卻不以為然:“以房相之言,便容得那薛延陀屢擾我境?”
房玄齡含笑道:“咱們自當不容他如此來犯,然說到底,卻終究不能不占個理字。長孫大人,咱們大唐這些年,征討無數,但凡所滅,無人不臣服。為何?只不過占了道義二字。是故此番,若以強凌之,卻是不妥。”
魏征卻道:“房相此言差矣,說起來那薛延陀屢犯我境,咱們發(fā)兵討之,何謂不占道義?”
“那魏大人的意思,是這仗,該打到何處為止?是將其趕回其境內,還是大唐鐵騎掃平薛延陀?
薛延陀雖眼下敗績,然其國力非虛,加之其民風強悍,人皆可戰(zhàn),若當真逼急了,其以舉國之力傾之而出——眼下這般天氣,又近年關,我大唐將士思歸,必然無心戀戰(zhàn)。二位大人以為,繼續(xù)戰(zhàn)下去,會有何結果?”
長孫無忌與魏征互視一眼,這才沉默。
良久,長孫無忌才道:
“房相所言,卻是有理。不知主上以為如何?”
太宗也嘆道:
“朕愁的也是這個……快到年下了,那邊關苦寒,將士們思歸情切,自然是盼著回家的。若是久戰(zhàn),先不說會逼得薛延陀舉國而傾,便是咱們這些將士,也會多有不滿。
可是就這般如他們所愿……朕也覺得頗不甘心!”
太宗悻悻,一拍桌面。
諸臣一時沉默。
正在此時,外間忽報,道晉王攜晉陽公主聞得諸位要臣議事良久,太宗又未曾入膳,便親奉入內。
太宗心中煩亂,聞得愛子嬌女如此體貼,心下寬懷,又念眾臣年老,天氣冷寒,遂忙著二人入內。
不多時,便見各披了一身雪白狐裘的稚奴與安寧,攜手入內。
太宗免禮,乃笑道:“你們這兩個,總是這般知機!
稚奴便著德安與一眾小侍上前,將熱騰騰的膳食擺上太宗與諸臣案上,才柔聲道:“父皇與諸位大臣辛勞,稚奴無用,能得助一二,心中也是歡喜的。”
眾臣聞之,益發(fā)感慨晉王仁善。太宗、長孫無忌更加歡喜。
;
(https://www.dzxsw.cc/book/4491/321662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