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大唐三帝傳 > 姐妹情深,媚娘意留二

姐妹情深,媚娘意留二


  徐惠見如此,慌忙上前來扶,詫道:

  “長孫大人何故如此大禮?惠兒哪兒受得起?”

  “若非婕妤,皇后娘娘這般冤屈,如何得雪?雖婕妤之心本非為此,卻也是間接成了老夫一門的恩人,老夫自當謝過!”

  長孫無忌不容她讓,執意以禮謝之,徐惠無奈只得閃身,偏受,然后才愧道:

  “其實惠兒也是湊巧……那日實在偶然,從來不涉安仁殿的,因受晉陽公主令,與她一同去安仁殿中做伴。

  巧了韋貴妃有賞,晉陽公主與她同去西配殿之中取物回來之時,長咳不止;輧罕闫婀帜俏髋涞钊粘4驋吒蓛簦衷鯐谢覊m嗆人。便尋了借口悄然去得西配殿之中。

  韋尼子當時離了配殿,去了蕭美人處,惠兒剛發現她與宮外來往密信欲展開看呢,又因韋尼子回來,匆忙之下只得躲身殿后,才得見她竟將密室打開,放出那春盈……

  后來的事,長孫大人都知道了。”

  長孫無忌點頭嘆道:

  “上天憐老夫,有生之年,終究得雪此仇!

  “可是大人,韋氏一門還沒有倒。韋貴妃更沒有倒!毙旎蓐幹樀溃

  “難道大人真的相信,此事與韋氏與韋貴妃,沒有半點兒關系么?”

  “這一點請徐婕妤放心。既然婕妤如此坦誠,老夫也不妨直言與你。說起來,其實你此次可揭韋氏之罪,只怕還多虧了這韋貴妃——韋氏八房,人口既多,那便難免有些爭端起獠。否則,徐婕妤又怎能將那韋待價收為己用?”

  徐惠聞言,心頭微微一驚,然終究故做鎮定道:“原來大人都知道了。”

  “都知道了……也知道前幾日,韋大人當真一番苦心,勸晉王上進之事……看來,這韋大人,是婕妤以為,韋氏一門之中最可用之人了?”長孫無忌含笑道。

  徐惠點頭:“確是如此。”

  “那便好……既然如此,他此刻遠離朝堂也是好事。免得將來韋氏一門大廈傾頹之時,這般忠于我大唐的人才,被無故受累!

  長孫無忌一言引得徐惠又驚又喜:“長孫大人,這是決定了?”

  “不是老夫決定了,是陛下決定了。徐婕妤且請安心,老夫知你一來氣憤元昭媛與武才人屢屢受害之事,二來也是擔憂這韋氏一族若然存在,早晚必傷及你身……老夫當初承諾過徐公,但有老夫一日,徐婕妤在這宮中,便不會有事。這個承諾,會做到的。

  再者,當初咱們送徐婕妤入宮,其實私心便是希望能夠借機收拾這韋氏一族……如今看來,咱們沒有選錯人。徐婕妤,不必擔憂。”

  長孫無忌把話說到這份兒上,徐惠也就明白了,感激笑道:“如此,多謝長孫大人垂愛。只是不知可有什么惠兒能幫得上忙的地方?”

  長孫無忌沉吟一番,才緩緩搖頭道:“韋氏之事,已昭然若揭,只不過因牽扯甚廣,是故只怕陛下一時還發不得此事。然總是要發的。所以徐婕妤現下,只要保全好自己,保全好甘露殿兩位千歲安全便好。其他的……”

  猶豫再三,他終究還是吐了口:“若婕妤有心,還是多多注意一下那大吉殿與錦繡殿罷!尤其是后者……老夫總覺得,此二女,只怕與當初元昭媛之事,難逃干系!

  徐惠聞言,面容一沉。

  ……

  長孫無忌已離開良久,徐惠仍然站在風中,面容不定。

  直到一雙溫暖手兒,將一件衣裳披在她身上時,她才回頭,看著那張嬌媚臉兒:

  “媚娘……長孫大人的話,你可都聽到了?你說……他是不是察覺這些事,其實不是我做的?”

  媚娘搖頭:“也許是,也許不是。不過有一點你可以放心,他可能會疑心到你我身上,卻再不會想到稚奴這一層去。

  無所謂,只要他不懷疑稚奴,那咱們便是被疑,也無妨。”

  徐惠長出口氣,點頭道:“正是如此……王爺可是咱們在這宮中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靠山……若他再出些事……我真不敢想。”

  “你多想了,便是有朝一日長孫大人知道這些事其實是稚奴所為,他也只會更加重視稚奴,不會讓任何人傷害他的。別忘了,稚奴可是長孫大人最疼愛的甥兒。”

  “可是若王爺所為一旦被泄露,那兄弟之間,只怕便要翻天了。王爺的安穩日子也……”

  “所以咱們才要這般,替他擔下這些。惠兒,不止是為了讓長孫大人信任你,重用你,咱們才要今夜與長孫大人見面的,不是么?”媚娘耐心勸道:“惠兒放心,咱們這般做,稚奴必然不會被疑的。”

  “也是……”徐惠點頭:“王爺在暗處,總是比明處好得多,也安全得多……而且如你所料,長孫大人從今以后,只怕是必然要全力保下咱們了……媚娘……”

  徐惠轉身,有些不舍,然終究故作大方道:“此刻我……我已安全,若你仍想出宮……”

  媚娘看著她強裝鎮定的小臉,笑道:“怎么可能?你不是不知道我家那什么樣子……惠兒。不妨告訴你。我的本意,是離宮不假。然經過這一番事情,我才發現,也許目前來說,留在宮中才是最好的打算——

  你看,在宮中,有你,有稚奴,有陛下,有瑞安,有文娘,還有六兒……我不會覺得孤單。再者,我自幼喜好史書兵法。這些東西,除非為官為將,本是用不到的……如今卻在這**爭斗之中,派上了用場……

  說實話惠兒,雖然每次爭斗都是傷痛難忍,然于我而言,打倒一個又一個的敵人卻也教我覺得有所成長。所以我不會離開。

  我只陪著你,陪著你等到陛下百年后,咱們才一起出宮,一起過逍遙的日子。可好?”

  媚娘一番言語,徐惠如何不知她是為了自己?眼淚如雨而下,只是拼命點頭罷了。

  貞觀十四年九月,候君集大破高昌,自此,大唐國土東極于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皆為唐之州縣。

  大唐國土,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一十八里。

  盛極一時。

  貞觀十四年九月末。

  大唐。

  太極宮。

  甘露殿。

  稚奴正檢查著方才抄好的書,便見王德氣喘吁吁跑了進來,請他務必到太極殿去勸下陛下。

  稚奴一怔,便急忙跟了他向外走,又問道:

  “王公公,父皇怎么了?”

  “唉呀……還不是那荊王爺?好好兒的,沒事提什么……”王德正抱怨,忽然閉了嘴,良久才道:“王爺,現下晉陽公主出去了。能勸得主上的,也就您一人了。老奴求您去勸勸,讓主上消些氣罷!”

  稚奴聞得六叔(高祖李淵第六子,李元景,封荊王),便知道事情必然與北門之事(玄武門之變,宮里多有隱諱,是故稱北門之事)有關——

  當年那事時,這六叔年幼,然其母親莫修儀支持的正是父皇最痛恨的巢刺王,四叔元吉。是故父皇登基之初,頗有些大臣們請奏要將這諸多支持隱太子與巢刺王的**嬪妃們一同滅剿以除后患。(修儀,九嬪之四,位二品。史上說這位唐高祖的妾室,李元景的母親是貴嬪,但我查了一下李淵李世民時期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和一些其他的史書,查得的結果是唐時被封為貴嬪的只有唐玄宗時的元獻皇后楊氏曾被封為貴嬪。加上貴嬪二字在史書中多指高位妃嬪。唐高祖當時的九嬪之中,除去最得寵的宇文氏為昭儀之外,其他的三嬪孫、崔、楊從家世上來說,只有孫氏低于莫氏,崔楊二人家世即盛于莫氏,又比莫氏年輕貌美,所以應該說這二人排在莫氏之前。那么我就認為,莫氏應該是修儀才對,當然,自己想當然的東西,如果有誰發現了正確的史實,還望不慳賜教!感激不盡!謝謝。

  然父皇一來不忍皇祖傷心,二來也是覺得弟弟們都且年幼,若失得母親難免可憐。便不允。

  結果后來在稚奴年幼時曾親歷過的那場宮變,便是這些皇祖登基后所有的小王中,最受皇祖愛寵的尹德妃所生酆王元亨的長史所為。(李元亨,李淵第八子,尹德妃所生。太宗雖然很憎恨他的母親,卻很喜歡這個弟弟?上麤]有活多久,貞觀六年就死了。有人認為是太宗殺了他。我不這么認為——因為當時太宗的地位已然很穩固,而且從唐太宗的種種行為來說,他不是一個小雞肚腸的人。最重要的是,玄武門變后他沒有殺,那他依常理至少得等他父親李淵死之后再殺。但是元亨是貞觀六年死的,李淵一直活到貞觀九年……這說得不太通。有一種說法,也是本故事采取的說法是,他身邊的長史是尹德妃的部舊,并且策劃了一場針對太宗的宮變事件。這次事件,有史書說是貞觀八年,但更多是說貞觀六年十月初。因為李元亨死的時間是貞觀六年十一月,并且有看到野史上說他死是因為身邊的長史利用他的名號替尹德妃復仇,欲殺長孫皇后與太宗。結果失敗。太宗著令長孫無忌查案,明明只下旨殺那個長史,但長孫無忌卻借機將李元亨一并殺死……這一點,沒有經過證實,但因為故事所緣,我用上了。請大家諒解,謝謝。)

  而且稚奴也聽說,那八皇叔便是死于舅舅長孫氏之手,更離譜的還有人說,當時八皇叔只是一張佯子,真正的主使者,卻正是這六皇叔元景。

  是故父皇這些年,對他能不見便不見,頗為不喜。

  卻不知如今他來,又有何事?

  ;


  (https://www.dzxsw.cc/book/4491/321659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