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七
故而,他今日便又尋了機會,將稚奴打了一頓。當然,他久沐楊賢妃日常言行舉止,自然知道不在臉手等處,易為人所察之地留下傷痕。
本來今日他這番欺負了稚奴一番,心里卻是痛快淋漓的。所以才攛掇著楊賢妃仗著身孕,前來太極殿請?zhí)谌脲\繡殿用膳,盼著晚上能好好表現(xiàn)一番,得太宗歡心。
孰知太宗近日正為西北戰(zhàn)事煩憂,不意離開。又兼之遇到了太子承乾與青雀二人,見他二人瞪視自己目光中,似已知曉稚奴之事。心下一怯,竟然當場失了禮數(shù),以庶子幼弟之份,越太宗與楊賢妃二位尊長,越禮斥太子承乾與越王青雀無禮無德。
當下便惹得一向偏愛太子與青雀的太宗大不悅。然終究太子與青雀失禮為實,且他義母楊賢妃有身孕,亦是對太子與青雀之行不滿,太宗只得轉(zhuǎn)個圓,與王德一起將場面和了下去。
可是經(jīng)此一事,太宗再不肯多與他母子二人多說,只道軍務在身。
如此這般等同是被逐出太極殿,李惲又挨了楊賢妃一番責罵。心下正懊怒,可巧見了自己的小出氣包兒稚奴只帶了三個侍婢前來。這可不是天送與他的靶子么!
再加上花言又提及他最為心痛的庶子之事……
當下,他便大怒,使左右上前去拿了花言,杖殺當場。且還要侍衛(wèi)綁了稚奴,一并送入太極殿,他要奏晉王一本不敬兄長,竟膽敢指使下賤奴婢以下犯上。勢要廢了這不知好歹的晉王入掖庭……
楊賢妃聞言大驚——她卻不似李惲這般只會做白日夢的蠢貨,知道此事若鬧將起來,討不得好的只怕會是自己宮里。于是當下便欲開口喝罵李惲。誰知……
“誰敢動他!”
一句暴怒大喝,直似驚雷般,響在湖邊。
這一聲喝,卻驚得諸人大驚失色,僅只被綁著的花言,長吐口氣,與眾人一道行禮道:“參見陛下。”
來者,正是太宗。身后跟著的,乃是王德與一眾宮侍。
太宗站在眾人面前,看著伏起不起的楊賢妃與嚇得渾身發(fā)軟的郯王李惲,直氣得面色鐵青:“果然是朕的好兒子!剛剛在太極殿才知道點兒知禮守規(guī)的事,現(xiàn)下便要活用了!可是朕在旁邊從頭聽到了尾,朕怎么就沒聽到花尚宮有哪一句以下犯上!稚奴又是何時曾開口說過什么指使下人欺凌主上的話!你且與朕說來聽聽!”
太宗何人?一番雷霆大怒,便驚得李惲幾欲死去,只是不停叩首,泣道恕罪。
楊賢妃見事不好,雖暗恨李惲愚蠢惹禍,可終究是自己名義上之子,若他受罪,難免落個管教不嚴的罪責。于是便開口替李惲求情,更辯道李惲如此,許是前幾日因稚奴辱及與他生母,所以才有所不滿。
太宗便冷道,若真有此事,可有誰人做證,證得稚奴無禮。
楊賢妃一時啞口,只得繼續(xù)伏著身子,艱難地撫著大肚,看向李惲身邊人。
那內(nèi)侍倒也不蠢,急忙上前,好一番添油加醋。直將稚奴說得百般傲慢,李惲說得萬般可憐。
只可惜,太宗早知李惲素行不良,更心中暗恨當年楊賢妃使小稚奴落水,以致小小年紀便落下風疾隱患。之所以諸般忍耐,一來是為借她錦繡殿,摸清宮中諸般勢力,二來也是她時運未盡,竟然于前些日子坐下龍種,太宗才只得在長孫皇后勸慰下,勉強留她至今。如今看她這般如此,怎能再忍,大喝道:“你這奴才!竟敢顛倒是非,扭轉(zhuǎn)黑白?直當朕不知么!那日在場之其他人,你可知道有幾個!?”
一句話,楊賢妃與李惲只覺當頭一槌,木在那里,心下寒冰一片。而那內(nèi)侍,更是嚇得立時便**于褲,難聞至極。
太宗見此,更是氣憤,王德見機,便著人上前,將這膽敢欺君的奴才,拖下去活活打死。
這一番,卻嚇得那些個曾經(jīng)受了李惲之命,痛打稚奴的奴才們,直道太宗已然知他們所行,今日卻是來與他們算帳的,當下一個個面如土色,叩首如搗蒜,嘴里直說著求免死罪。便是李惲自己,也當太宗將諸事一概得知,爬上前去,扯了太宗衣襟,自己一邊悔罪,一邊求饒。言語之間,卻將近日來欺負稚奴之事,吐了個一干二凈。楊賢妃更是眼前一黑,昏倒當場。登時,一片大亂,王德無奈,只得急喚人來將楊賢妃抬入后面偏殿,著太醫(yī)前來。
稚奴本來正為花言哭泣,后來太宗前來如此大怒,他倒嚇得不敢再哭。可現(xiàn)下這般一亂,他也是驚得又口頭起來。
太宗正在生氣,一聽李惲所言,眼圈都怒得幾乎炸裂,可看看稚奴如此害怕,心下不忍,只得強做笑容,喚了稚奴上前,小心扯開衣袖,看他傷勢。
那李惲雖然打了稚奴,可當時下手,卻還算有分寸,只是教稚奴覺得皮肉痛苦,身上多了些血淤青紫罷了。然而方才長孫皇后曾因不舍愛子痛苦,命人配了行血止痛的藥浴與稚奴浸泡,血氣一行,身上那些青紫便如一道道血痕般猙獰可怖,當下看得自幼便將稚奴視如掌珠的太宗心痛欲死。抱起稚奴連連安慰,又含淚大罵李惲**不如,竟對幼弟行如此毒手,直不配活在人世等。又急忙宣了太醫(yī)院眾醫(yī)前來診治,務必不讓稚奴身上留下半道疤痕。
……
最后,還是稚奴為李惲求了情,又有長孫皇后聞訊趕來,勸慰抱著稚奴淚涕交下的太宗,太宗這才依了稚奴之求,只將李惲留號去俸,責令還于生母王氏勤加教管。更因楊賢妃管教不善,縱子行兇,雖有孕育龍種之功卻無儀賢淑德之能,又因前事種種,一并處之,著降為庶人。然長孫皇后以龍子之事力諫之,太宗無奈,只得改封楊玉婉為三品婕妤,收其封號寶冊,并只待其產(chǎn)下皇子之后,便遷出承慶殿,移至**隱苑,與其他無封嬪妃一同起居。
聞得此刺激,身懷六甲的楊玉婉當場昏倒,大病不起。直至次年二月方才產(chǎn)下一子,便是太宗十三子李福。
之后,容顏迅枯如秋日霜草,再不得青春美貌如庭前芍藥。
;
(https://www.dzxsw.cc/book/4491/321647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