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之變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妃再生子泰。上悅之,著繼衛(wèi)王玄霸之后,世民稱殊榮。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上令,以燕寶壽之女燕氏為秦王貴人。因秦王遠征,王妃長孫氏代迎之。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元吉誕子,上攜世民同幸其府。元吉私納宇文寶于室,欲刺世民。建成阻,未果。然事后敗跡,為長孫無忌知。世民憂。
同年,太子建成陰有謀意,上知,怒囚于帳。后以元吉、尹德妃、張婕妤之同感其恩,多方勸誡,得輕罪之。
建成歸京,元吉著一侍衛(wèi)假稱世民黨,告之此番事敗,皆因世民。建成大怒,然終不允元吉殺世民之語。元吉大恨:“為兄計耳,于我何有?”
武德八年,經(jīng)竇、杜、房、張等事,世民漸起防備之心,日夜銀針隨身,刀劍不離。亦囑妻無憂,片刻不能去。是年,平陽昭公主逝,無憂前往哭,返時,遇齊王府兵欲行不軌事,無憂受驚。齊王妃至,大怒,命左右斬眾獠。更脫簪戴罪。無憂親扶,且慰之。齊王聞之,益怒世民。世民亦怒元吉。后建成從中調(diào)旋,于太子府宴酒二弟。以求和睦。然元吉陰于世民酒中置毒,使其心痛不止。歸府后吐血逾升,幸得上攜太醫(yī)親至調(diào)養(yǎng),終保其命。無憂泣伏于地,謝上恩。
次日,秦王妃長孫氏親盛裝入內(nèi),謝上恩,并獻諸寶與尹張等人,謝其日常教導(dǎo)之禮。又往萬氏處,品茶詳述當年情。萬氏深感其孝敬恭厚,乃進言于上曰:“眾婦之中,唯此女可言端莊孝厚、才德具備也。當不欲之哀苦。”
上深以為然,遂召建成元吉見,道:“世民素不能飲,自今無得復(fù)夜飲!”
后萬妃更言:“若保秦王,則不如賜于東都。”
上以為然,命世民入內(nèi),欲以東都與之。世民感念父恩,不愿久離。上慰之,世民允。然建成聞言,急勸不可。終不成行。
后,世民與建成元吉,日發(fā)交惡。東西兩宮處處有隔。三子如箭在弦,立破只一時而已。
武德九年初,世民得太子府中侍婢報,言建成曾于私下嘆今上不明,當日竟將命定中宮之女適于世民。言辭之間,似有恨意。世民大怒。
武德九年五月末,萬妃因聞尹張二妃私藏貢品事,著貼身侍婢暗查尹氏張氏之宮中事,不意竟得其與太子建成欲謀世民之私信,與元吉**后內(nèi)之物證。
大驚,密著秦王妃入內(nèi)議事。秦王妃請萬妃告上。然萬妃溫厚,終不應(yīng)。秦王妃乃歸府,將此事告知秦王。
世民大驚,適次月初太白星現(xiàn),百官惶然,傅奕密報高祖,言之秦王當為繼儲。高祖乃召世民入,示之。
世民泣,請高祖務(wù)以此為念,道:“世民未成儲,已然欲殺之。如今太白星現(xiàn),兄長豈能容我?”
高祖大驚,問之,世民始將尹張二妃與建成私通密議,欲殺己之事告之與高祖,又將元吉多年穢亂**之事一并揭發(fā)。高祖驚怒,言世民當早報。然終不忍懷疑,道待問過萬妃后,再做打算。
世民退出。
不意父子之言,為張氏身邊近侍得知,急報張氏。張氏大驚,乃召尹氏、元吉、建成密議,欲除世民而逼宮。
四人定議,卻不知宮北玄武門禁衛(wèi)總領(lǐng)常何實為世民親信。事露于世民知。世民仍不決,長孫無忌怒以其妹秦王妃與諸子之命斥之,道:“如你死,無憂何生?承乾、泰兒何如?燕氏何如?陰氏何如?寬兒諸子女更不待言!”
世民決意起事。
是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jié)、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諸將整兵待入。秦王妃聞知,親著朝服至諸將士前,以平昭陽公主昔年所贈之刃為誓:如事不成,當以其身殉義。如事成,將以身保諸將一世無憂。
諸將感王妃豪情,誓除建成元吉。
玄武門,建成元吉知事不察,急欲走,然世民已至,連喚數(shù)聲后,元吉先取箭射之,因弦未滿而不中。世民取弓,待射元吉,元吉驚逃至建成身后,世民箭已發(fā),建成難逃,死時猶望元吉。
見建成已死,元吉欲逃,然不成,忽世民馬驚,世民落,元吉取弓欲絞殺世民,為尉遲救,元吉奔逃欲入武德殿求高祖庇,終為尉遲所殺。
世民又誅建成元吉諸子,建成元吉終身死后絕。
……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公元626年7月5日),立秦王世民為太子,長孫氏為太子妃。長孫氏得封后,即刻奏請高祖,摒左右,請萬妃宇文氏昭儀,以言家事。
高祖準,太極殿中只留高祖、萬氏、宇文氏、太子世民、太子妃長孫氏諸人,密議。
不時,殿外只聞高祖恨聲連連,斥罵尹德妃張婕妤二氏之聲。
旋即宮門開,萬氏宇文氏出,徑往尹張二氏處行,半日不見出。
是夜,尹張二氏皆再不見蹤跡。
宮中盛傳,高祖怒二婦**后內(nèi),謀害諸子。本欲昭告天下以車裂刀剮之刑殺之。然事關(guān)皇室,故納太子妃長孫氏之言,著萬貴妃宇文昭儀密除之,尸首棄于宮后。
唯尹氏幼子因受太子夫婦力薦得保留性命。
次日,萬貴妃又攜宇文昭儀著**諸氏會,以尹張二氏之事嚴加申斥,其余與諸皇子私交者,皆股栗難行。是夜,高祖莫、孫、崔三嬪,與魯、楊二才人,宮婦張氏等,皆私至萬氏宇文氏處哭求,只言未曾與宮外有私,僅圖錢財?shù)取Hf氏慈憫,宇文氏溫厚,乃應(yīng)之,不發(fā)其罪。
六月十二,高祖命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右庶子,同助太子世民。
世民力排無忌異,收魏征。
七月初三,秦瓊左武衛(wèi)大將軍,程知節(jié)右武衛(wèi)大將軍。尉遲敬德右武候大將軍。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公元626年9月4日),太子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
是年十月初一丙辰日(公元626年10月26日),太宗下詔,追封太子皇兄建成為息王,謚號為隱,是為息隱王。
皇弟齊王元吉海陵郡王,謚號為剌,是為海陵剌王。
且親與皇后長孫氏并勞,親以皇禮重葬。
安葬那日,太宗在宜秋門大哭,悲慟難當。
諫議大夫魏徵、王圭兩人上表請求陪靈至葬地。太宗應(yīng),令原東宮齊王府幕僚屬官皆同行。
次年正月初一乙酉日(公元627年1月23日),太宗下詔,改元貞觀。并大行封賞前朝后廷。
封韋氏女珪為貴妃,其堂妹尼子為昭容。二人同賜一宮,以示親厚。
陰氏女月華為淑妃,賜宮室。
燕氏女麗容為賢妃,賜宮室。
楊氏女玉婉為德妃,賜宮室。
另有其余諸妃,均得封賜。眾妃拜服,皆以后長孫氏為表。
……
;
(https://www.dzxsw.cc/book/4491/321645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