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3章 東京城下 1
斡離不一見計謀落空,當下下令,全軍立刻撤離。天籟小『『說WwW.⒉
其中金軍的主力早已撤離了大半,現在由斡離不親自斷后,金軍毫不慌亂,除了那一千事先就安排好的勇士沒有撤走外,金軍基本都撤走了。
岳飛一見金軍撤走,急得對祝彪叫道:“寨主,金狗要逃,此時正是一股殲滅他的大號時機,如何能讓他們走了快下令追吧!”
祝彪微微一笑,令人將大纛旗一揮,梁山大軍三路一起追去。想那一千金軍如何會是十余萬梁山軍的對手,就算他們個個都會降龍十八掌,也是難以與之抗衡的。
可是當梁山兄弟個個奮勇追殺金軍的時候,祝彪立刻下令鳴金收兵。
這正殺得起勁的梁山兵將,聽了收兵的旌鼓,個個心中大怒:“這......這寨主到底是怎么了?這大好的一戰定乾坤的機會,他卻讓咱們收兵,這是為什么?為什么!”
李逵、魯智深等人仰天嚎叫。魯智深提著水墨禪杖,猛得跨上一匹戰馬,徑直往祝彪所在的方向沖了過去。
林沖一見魯智深向祝彪沖了過去,雖然他也不解祝彪的真正的用意,但是他還是怕魯智深起蠻來,對祝彪不利,傷了兄弟們的和氣,也急忙策馬趕了過去。
魯智深杵著水墨禪杖到了祝彪面前,也不含糊,劈頭問道:“寨主,此時此刻,正是圍殲金人之時,你我為何鳴金收兵?”
“那敢問魯師傅的意思是什么?”
“一鼓作氣,全殲金軍!”
“那全殲金軍以后呢?”
“全殲金軍以后再......再......”魯智深一時答不上來。
祝彪看著魯智深,追問道:“再請問魯師傅,我軍為何要在此戰中一舉全殲金軍呢?我們殲滅金軍得利的到底是誰?是咱們梁山軍?還是趙宋朝廷?魯師傅可曾想過?”
祝彪的這一連串的問題確實問得魯智深呆住了,他看著祝彪一時不該說什么。這時林沖也趕來了,祝彪不再和魯智深多說,他對林沖道:“林統制,立刻傳令全軍,整頓隊形,往東京汴梁進!”
林沖一愣:“寨主不是說如今還不是滅宋的時機嗎?”
祝彪笑道:“林統制、魯師傅,既然咱們梁山兄弟這次全伙北上了一遭,那怎么說也得讓東京的百姓們知道知道咱們熊的拳拳愛國之心。你們二位兄弟無需多問多疑,我祝彪斷然不會將兄弟帶上死路便是。”
當下,二十萬梁山軍整頓隊形,浩浩蕩蕩的往東京汴梁開了過去。
********分割線********
當汴梁的皇族官員和百姓們正在為金軍突然撤走而歡興雀躍的時候,梁山軍突然兵臨城下,這一下子讓歡興雀躍興致未消的人們倒抽了一個冷氣——這......這可真是前門驅狼,后門入虎啊!
梁山軍很快將東京汴梁團團圍住,祝彪身著他一次也為穿著過得樞密使官袍,獨自一人立在東京城的南熏門下,道:“微臣,大宋樞密使梁山泊貼別行政區節度使祝彪拜見吾皇。”
城頭上除了神情緊張,小心戒備的宋軍外,那里看得見當今皇帝的蹤影。
皇宮大內,趙桓急得淚流滿面的坐在龍椅上抽噎道:“眾位愛卿,朕原本只想召梁山賊寇入京勤王,可是如今這伙賊寇,盤踞城下,大有攻城的架勢,眾位愛卿,你們說說,有何計可以退敵啊?”
蔡京童貫知道,這伙梁山賊寇,比那金人要痛恨自己百倍,一旦讓這些亡命之徒進了城,自己立時便由滅門之禍,可是他們卻又實在是沒有退敵的計策,二人只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上流露的滿是失望神色。李邦彥雖然和梁山賊寇暗中有往來,但是梁山軍一旦入城,是死是活,那可真是不好說了。
這時,只聽一人道:“陛下,臣愿去南熏門城樓上勸說梁山賊寇退兵。”
眾人看去,說話的正是新任的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綱。
自從趙桓登基稱帝以后,他也不傻,他知道自己是被蔡京童貫等輩擁立為帝的,可是這二人一來在民間官聲太臭,不可久用,二來蔡京統文,童貫掌武,今朝他們可以擁立自己,明朝他們也能廢了自己,所以趙桓不得不培養自己的勢力,以便日后與蔡京童貫翻臉之時有抗衡之力。
趙桓聽了李綱的話,問道:“愛卿有何計退敵啊?”
李綱道:“陛下,梁山賊寇此次是奉召勤王,那還請陛下下一道詔書,只說祝彪勤王有功,封其為兵部尚書,入京襄贊軍務,只要那祝彪一入京,陛下可立即將其控制起來,梁山賊寇驟失魁,焉能不退?此乃明升暗降之計也!”
“好計!”一個身材魁梧,一身武將朝服的須花白的漢子出班道:“陛下,守御史相公所言端的是條妙計,如若王倫那廝不接圣旨入京,那就怪不得朝廷辜負于他,他只得領兵回金陵去;如若他進了東京,那便入皇帝陛下的掌握之中了。”
這武將正是東京留守宗澤。
“可......可是要是那賊祝彪既不接旨,又不退兵,那該如何是好呢?”趙桓不無擔憂的問道。
宗澤道:“請陛下放心,梁山賊寇如果真的屯兵與堅城之下,內無糧草,外無援兵,那正是犯了兵家大忌,只要他敢在東京城下屯兵半月,微臣只要城中軍馬的一半,可一戰破之!”
童貫聽宗澤這般一說,心中暗道:“不好,這狗日的想奪我兵權!”忙道:“陛下,梁山軍驍勇異常,試想那金人都非其敵手,我軍不可孟浪出戰,一旦戰敗,社稷休矣!”
趙桓聽了童貫這話,心中一時躊躇難定。李綱道:“陛下,先不說是否要出兵一戰,請陛下應允微臣先去城上,曉諭一番,如若這伙賊寇冥頑不靈,再定殺伐之計。”
“好,好,好,”趙桓道:“如果李守御史真能以三寸不爛之舌勸說梁山賊寇撤軍,朕斷斷不會忘卻了相公對于社稷的大功。”
李綱躬身道:“臣為社稷盡力,理所當然,不敢貪功。”(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44874/297085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