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章 楊修之死
當然了,如今就劉鑫來看,楊修之所以被曹操所殺,一來是自己的父親楊彪與曹操不和,因為在曹操剛剛迎接回漢獻帝的時候,就和楊彪發生過沖突,當時還是太尉的楊彪也因此被革職入獄,要不是楊彪的好友孔融站出來營救楊彪,恐怕楊彪就會被曹操找個借口殺死了,因此作為楊彪的兒子,楊修雖然才華出眾,能力極佳,但是終究得不到曹操的絕對信任,所以在第二個原因的促使下,曹操最后找到了一個機會殺死了楊修,而這第二個原因,便是楊修參與了曹操兒子之間的繼承人紛爭。
在那個時候,已經成為丞相與魏王的曹操,自然是風光無限,春風得意,但是對于曹操來說,一直有件事情在困擾著自己,那就是曹操對自己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該由誰來做為繼承人來繼承自己的魏王頭銜一事是頗為猶豫的,畢竟曹操的場子曹昂已經死在了宛城,而且這時的卞夫人還沒有正式成為正妻,也沒有成為后來的武宣皇后,所以理論上能夠作為嫡長子的曹丕還只是一個庶子罷了,曹植也是同理,所以就禮法方面而言,曹操當時無論是任命曹丕還是曹植作為自己的繼承人都是可以的。
而且在當時,曹操最痛愛的兒子曹沖已經去世了,所以曹操更加偏愛曹植了,因為曹植曹子建才華橫溢,是華夏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雖然曹丕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亦為可觀,但是就文學才華來說,曹丕更加偏長于書札,于詩賦上的造詣比之兄弟曹植還是頗有一些距離的,所以作為本身就文采極好的曹操而言,也許從一開始在心里更傾向于曹植一點,因為曹操此人身上本來就頗具詩人狂放不羈的氣質,而曹植頗有其父之風,所以曹操自然是更加偏愛曹植一些。
并且劉鑫以前也研究過曹操當年對自己的繼承人原則問題上有著很模糊的態度,有人甚至認為曹操本來是想要培養自己的幼子曹沖作為繼承人的,畢竟曹沖可是難得的天才,可惜天妒英才,曹沖早逝。
而在劉鑫看過的《曹植傳》中也有說過,曹植“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然后又說曹植自小就善于作文,“年十歲馀,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柰何倩人?”
雖然曹植的七步成詩的影響力非常大,但是在這之前,曹植在銅雀臺剛剛落成的時候,曹操就讓自己的兒子為銅雀臺做賦,要知道賦的難度可比詩難得多了,但是曹植依舊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賦,并且質量極佳,因此曹操還對曹植大加贊賞,并且在此之后曹操也表現出了對曹植的喜愛,時常會把曹植叫來作為顧問,無論是政務還是軍事,曹植都能給出一個讓曹操滿意的答案,因此當時的曹植比曹丕看起來,更加接近魏王繼承人的位置,而且根據相關史料的記載,好幾次曹植就差點被曹操點名,做了魏王的繼承人。
因此,當時曹植在曹魏勢力中的風頭之盛,一時間都把自己的哥哥曹丕壓了下來,而在這時作為曹植智囊集團的主要人員,除了丁儀、丁廙兩兄弟之外、就是楊修檔次最高了,而且多次幫助了曹植,畢竟楊修還是曹操手下的主薄,知道曹操很多的消息,所以作為“內部人士”的楊修,在曹植爭奪魏王繼承人的頭銜上,起了不小的作用。
只是當時對于曹植來說也非常重要的兩個幕僚,丁儀、丁廙兩兄弟是與曹丕本就有私怨,而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曹操有感于當年丁儀的父親勸自己迎漢獻帝,因此才有了曹操今日的成就,所以曹操便尋思著想要和丁家聯姻,便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丁儀,結果那個時候的曹丕勸阻說,丁儀的眼睛有問題,曹操便同意了曹丕想法,因此丁儀沒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兩兄弟便懷恨在心開始大力支持曹植奪嫡。
而楊修作為曹操身邊的親信,又是弘農楊家的下一任繼承人,那么楊修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爭奪對象了,而曹植做為一個名聞天下的才子,肯定是更符合楊修的胃口,畢竟當時的楊修也是以才華聞名于大漢,所以曹植在這個時候以“特見曹操寵愛”又兼主動示好,楊修便順水推舟加入曹植一方,參與了這次殘酷的曹魏奪嫡之爭。
但是,曹植和曹丕雖然在文學才華方面上是曹植占優,但是在政治和軍事才能上應該說曹丕要勝一籌,而且曹植與曹丕兩人的身邊智囊集團的構成也不一樣,曹丕的智囊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晉書》中有云這四人在曹丕身邊號稱為四友,因此在這四人中,司馬懿、陳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謀略方面,應該說公認是三國時期的謀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選,排進前三是沒有問題的,而吳質此人心計深沉,文才也佳,至于朱鑠好像在這四人之中存在感不高,相關記載也不是很多的,不過這人當時的官位可是中領軍,相當于現在的政委一職,所以劉鑫覺得這人應該也不會是個好相與的角色,因此曹植的智囊團可謂是星光熠熠,無論是陰謀還是陽謀都能夠拿得出手,而且無論是在政務還是軍事方面都能夠給曹丕提供完美的預案。
而曹植這邊的智囊團,清一色的可都是單純的文士,舞文弄墨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曹植的這些智囊團沒有什么政治和軍事經驗,遠不如司馬懿、陳群、吳質之流的老謀深算,這樣在奪嫡斗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而且當時號稱“有才策”的楊修,和當時還僅是朝歌長的吳質在斗智中敗下陣來,而且還因此直接導致了曹操對曹植為人的懷疑。
當時的吳質以文才出眾而為曹丕所親善,所以在吳質還為朝歌長的時候,楊修就與丁儀兄弟都想要讓曹植早點把吳質給提前解決掉,而當時的曹丕深以曹植為患,但是作為曹操兒子的曹植,又不能明目張膽的安排官員進入自己的府中議事,畢竟當時曹植與曹丕的奪嫡斗爭已經愈演愈烈,因此曹丕與曹植都在想要抓住對方的把柄來狀告對方,因此小心的曹丕便以馬車載廢簏,內藏吳質入府共謀對策,而得知了這個小道消息的楊修便借著自己作為曹操手下主薄的便利,以此狀告曹丕“結黨營私”到了曹操哪兒,不過因為此時吳質早就離開了曹丕府中,所以只能不了了之了,而在這時知道這件事情的曹丕十分擔心,畢竟萬一自己真被抓到了把柄,那么魏王繼承人的頭銜自己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被曹植拿去了,因此曹丕特意派人將這件事情告訴給了吳質,吳質只是對曹丕說道:“又有何患?明日可再置絹于簏中以車運內以惑之,楊修必定再復狀告,此告必會推驗,若驗證無據,受罪的則是楊修了”。
果不其然,曹丕從吳質其計,楊修不負所望的又再次找到曹操,向曹操狀告了此事,而當時的曹操也有一些好奇自己的兒子到底有沒有真的做出了這種事情,因此曹操立刻派人去曹丕府上查看,結果自然是一無所獲,因此生性多疑的曹操便認定是楊修在刻意誣陷曹丕,并且因為楊修是曹植的智囊,所以曹操也認為這時的曹植為了成為自己的繼承人,開始不擇手段的想要找機會打擊曹丕了,因此曹操對于曹植也產生了不滿的情緒。
接下來又發生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因為曹操喜歡親自帶兵作戰,所以在又一次曹操決定御駕親征的時候,楊修與丁家兩兄弟這樣的文人,自然是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曹植一起想出了一篇歌頌曹操的賦,并在曹操領兵出城的那天,曹植在城門口對自己的父親吟誦了這篇賦,讓曹操高興不已;而在曹丕這邊,吳質則是預料到了曹植會這樣做,所以吳質獻策讓曹丕“避其鋒芒,以情動人”,因此曹丕在曹植吟誦完了那篇賦后,便拜倒在曹操馬前痛哭,然后在曹操的詢問下,曹丕便訴說說了自己對父親曹操這次帶兵出征的不舍與擔心,于是乎,大受感動的曹操自然是對曹丕高看了一眼,并且對于曹植這樣的“個人崇拜主義”有了一些抵觸心理,認為曹植的賦過于“假大空”了,因此在這件事情之后,吳質再勝了楊修一次,而且曹操對于曹植的態度又降溫了不少。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劉鑫認為吳質在這兩件事情上,可謂是做到了知己知彼,完全計算到了楊修的思維模式,也利用了楊修的驕傲的性格把楊修當成了墊腳石,因此楊修空負才名,雖然才華出眾,可惜還是不及吳質的老謀深算,所思所行被其料中,因而反被暗算了一把,還連帶了自己的主子曹植受疑,真是有苦說不出,并且在這之后,曹植之所以會徹底失去奪嫡之爭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兩件事情對于曹植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在這兩件事情之后,奪嫡之爭的天平逐漸朝向了曹丕這邊,因此風水輪流轉的曹丕在司馬懿等人的建議下,開始發力拉攏曹操手下的謀士重臣,其中就包括賈詡等曹魏老臣,再加上曹植此人身上的“書生意氣”外加“我爸是曹操”的的加成,曹植的狂放風格經常發作,于是“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因此受到了曹操的不喜,開始逐漸失寵,在這個時候曹植自己又搞出了一個大新聞,就是曹植在當時的曹魏都城鄴城,騎馬奔馳于弛道中,而這弛道,可是曹操做為魏王的專用道路,所以曹植這樣做,可以說是曹植已經以魏王自居了,所以曹操因此大怒,結果就是“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最終,曹操在聽取了賈詡的建議之后(在這不得不吹一波賈詡了,在作為設計害死了曹操的長子曹昂,愛將典韋與侄子曹安民的罪魁禍首,而且還是以“毒士”為名的降將,到了最后卻成為了曹操最信任的謀士,畢竟這么重要的奪嫡之爭曹操都只與賈詡商量,一來說明了曹操在使用人才方面的確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二來也說明了賈詡在為人處世方面也是極其出色的),最終選擇了確立曹丕作為自己的繼承人,而在這個時候已經徹底失勢的曹植,楊修雖然是有意疏遠曹植,但是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時的曹植與楊修的關系,那就是“剪不斷,理還亂”,而且一直以來楊修多次在幕后指點曹植如何回答曹操的問題,大有“垂簾聽政”的意思,因此楊修在曹操看來無疑是一個“想要搞個大新聞”的禍害,因此曹操最后找了一個機會(《三國演義》中說的是在曹操攻打漢中時所發生的“雞肋”一事而被安了一個“霍亂軍心”的罪名,但是實際原因已經無從考證),直接殺死了楊修,不過最后曹操還是厚葬了楊修。
因此,總的來說楊修之所以會被曹操所殺,一來是楊修在很多時候都沒有給曹操留面子,讓曹操有些丟臉;二來就是楊修參與了曹操兒子之間的奪嫡之爭,而且還是在非常活躍的那種,因此站錯了隊的楊修自然是難逃一死了。
不過總的來說,楊修的才華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楊修幫助曹植多次回答了曹操的提問,并且答案讓曹操非常滿意,再加上楊修在曹操手下作為主薄的功績也非常不錯,可惜在奪嫡斗爭中的深謀遠慮方面還是有所不足,顯得有些鼠目寸光,再加上丁家兩兄弟這樣的豬隊友,基本上沒有給楊修提供多少幫助,因此楊修與司馬懿等人的比斗中自然是敗下陣來。。。
不過現在的楊修在劉鑫眼里,可是一塊小鮮肉啊。。。啊呸,應該說是一塊璞玉才對,因此劉鑫覺得自己是不是有必要好好“調教”一下楊修呢?
PS:這兩天起床都有些情緒低落,果然作者又開始矯情了。
(https://www.dzxsw.cc/book/44860/303687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