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章 袁逢的野望
當袁逢志得意滿的走進弘農楊家,然后帶領著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與楊賜開始舉行“戰前會議”的時候,袁逢可沒有想到事情會變化的這么快,快到袁逢還沒有反應過來,事情便已成定局——世家勢力放棄對宦官勢力宣戰。。。
事情的大致過程是這個樣子的。
當袁逢一臉笑意的準備開始主持這次“戰前會議”的時候,楊賜突然直接開口質問袁逢,“周陽兄,如今你想要帶領世家勢力宣戰宦官勢力,想法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周陽兄你到底有什么底氣認為我們世家勢力能夠穩吃宦官勢力,要知道這奇差一招,就很容易讓我們世家勢力遭受巨大的損失。”
袁逢有些不高興的看著楊賜,畢竟楊賜這種行為在袁逢眼中就是在質疑的領導能力,而且袁逢早就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楊賜,現在楊賜這不就是在明知故問嗎,或者干脆就是像打斷自己的發言,來找自己的麻煩。
不過話說回來,袁逢也是猜到了楊賜會這么問自己,畢竟袁逢知道自己的這個老朋友不是個傻子,應該能夠猜到自己的真實想法,不過袁逢也知道楊賜是一個重大義的人,不會因為個人恩怨而刻意破壞自己的計劃,所以袁逢才會選擇告知楊賜自己的所有計劃,這樣就能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楊賜不得不配合自己的計劃,從而幫助自己帶領世家勢力對抗宦官勢力,最后讓楊賜“親手”將袁家的地位抬升到弘農楊家之上,袁逢如此想一想都覺得非常舒爽。
所以袁逢覺得現在的楊賜說白了就是在“垂死掙扎”而已,想要給自己制造一些微不足道的麻煩,袁逢對此表示你楊賜簡直是圖樣圖森破,我袁逢早就做好準備來應付你楊賜的這一手了。
袁逢如此想著,然后組織了一下語言,便開口說道:“嗯,伯獻兄(楊賜字伯獻,不過在歷史記載中楊賜的表字又作伯欽或子獻,所以最后還是選擇了第一個表字)你的問題問的非常好,在下不才,已經為我們世家勢力拉攏了一位重要人物來撐場面,或者說這位重要人物已經可以完全的左右戰局了,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在下所說的這位重要人物是誰了吧,沒錯,就是現在鼎鼎大名的成都王,益州刺史劉鑫劉子期,子期賢弟(呃,袁逢為了表現自己與劉鑫關系非常不錯,所以強行認了劉鑫為賢弟,不過這個時候的袁逢強行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劉鑫與自己的兒子袁紹是結義兄弟。。。)已經與在下商量好了,子期賢弟在必要的時候會給予我們世家勢力必要的幫助,所以在下不才,制定出了這么一個計劃,那就是在子期賢弟離開洛陽前往益州上任的時候,子期賢弟就會給當今陛下留取一封密信,信中闡述了宦官勢力對于大漢的危害,以及宦官勢力日后會導致大漢走向危難的預言,因此希望當今陛下能夠審時度勢,放棄繼續寵幸宦官勢力,收回宦官勢力現有的權利,當然了,在下也知道當今陛下已經被宦官勢力所迷惑,十有八九是不會選擇放棄宦官勢力的,但是這時的陛下絕對會對宦官勢力產生一定的懷疑,畢竟子期賢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周公弟子,大漢仙師,因此子期賢弟的預言一定能夠讓陛下相信的,所以這個時候就輪到我們世家勢力正面出擊了,到時候只要我們世家勢力團結一心,在在下的統籌調度之下,就可以一步步的奪回落在宦官勢力手中的權利,然后利用一些其他的手段來打擊這些宦官勢力在民間置辦的產業,這樣就可以大幅度的削弱宦官勢力,到時候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的話,宦官勢力要不了多久就會變成沒有牙齒的老虎,就會任由我們宰割了,到時候我們世家勢力就可以報了當年黨錮之禍的大仇了。”
袁逢話音剛落,一些作為袁逢的支持者,或者說是狗腿子的世家勢力中的高層成員,都開始為袁逢的計劃鼓掌叫好,并且表示會竭盡全力,愿意以整個家族的力量來幫助袁逢實現這個計劃。
而袁逢洋洋灑灑,說了一通長篇大論,主要的中心思想還是在表現自己,說明自己在這個計劃中的重要性,畢竟從這個計劃的策劃到指揮,以及拉攏作為重要人物的劉鑫,這全程都是由他袁逢來負責了,因此就代表著日后這個計劃如果成功了的話,他袁逢就是這次計劃的最大功臣!
如果今天劉鑫沒有來找楊賜的話,楊賜還真有可能會被袁逢給忽悠瘸了,甚至可以說楊賜會選擇竭盡全力的協助袁逢來完成這個計劃,畢竟楊賜真的是深明大義,愿意為了整個世家勢力,或者說是為了大漢的未來,犧牲一些個人利益,甚至是家族利益來協助袁逢鏟除宦官勢力。
但是,現在楊賜已經知道袁逢的這個計劃是建立在謊言之上的,再加上劉鑫一語中的,已經說出了這個計劃之中可能出現的重要問題,因此楊賜已經下定決心要阻止這個計劃了,不過畢竟楊賜是一個念舊情的人,而且也為了袁逢的面子著想,不想讓袁逢在這大庭廣眾之下丟了面子,所以楊賜決定暫且不提劉鑫的事情,想要通過其他方法來阻止袁逢繼續實行自己的計劃,畢竟如果楊賜直接提到劉鑫的事情的話,那么就會在這么多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面前坐實袁逢的計劃是建立在袁逢的謊言之上,到時候袁逢就會成為無信之人,而且在座的眾多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中,可有不少人與袁逢的關系不是很好,因此楊賜可以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當自己說出劉鑫的事情之后,第二天整個洛陽就會出現各種版本的故事,最終導致袁逢的名聲完全崩潰,成為大漢的一大笑柄。。。
因此,楊賜秉承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想法,放棄了這能夠一擊必殺的機會,而是繼續質問袁逢道:“周陽兄,你的計劃聽起來的確不錯,但是在下覺得周洋兄你的這個計劃未免有些太理所當然了吧,要知道宦官勢力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燈,雖然宦官勢力都是依靠著當今陛下的恩寵才得以做大做強,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宦官勢力中的領頭人,也就是那十常侍還是有些手段的,而且這些十常侍可不會在乎什么禮義廉恥,在一些行為方式上可不會選擇堂堂正正的,而是會毫不猶豫的運用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所以周陽兄的計劃中是打算帶領我們世家勢力,與宦官勢力正大光明的進行正面對決,但是在下認為,宦官勢力是不可能如周陽兄所想的那樣,與我們世家勢力在正面戰場上一決勝負的,畢竟宦官勢力中的十常侍雖然都是一些沒有讀過書,仗勢欺人的小人物,但是這十常侍也應該明白自己在正面戰場上是完全比不上我們世家勢力的,所以宦官勢力肯定會在十常侍的領導下選擇與我們世家勢力進行游擊戰,在背地里各種下套子,甚至會施展一些陰謀詭計來打擊我們世家勢力,因此在下是這么認為的,我們世家勢力就算是有機會擊敗宦官勢力,但是也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且宦官勢力的生存根本是什么,那就是當今陛下對宦官勢力的寵幸,只要當今陛下一日沒有放棄寵幸十常侍,繼續信任宦官勢力,那么宦官勢力毫無疑問的會繼續存在下去,而且對于宦官勢力來說最重要的權利,也就是能夠控制我們上奏給陛下的書信奏折的權利,以及能夠左右陛下決定的能力并沒有丟失,那么就算是我們世家勢力能夠徹底控制住大漢官場,但是依舊是于事無補,最終也會被宦官勢力一點點的重新奪回一些權利,繼續在大漢官場中安插他們的人手!”
楊賜的這一通話也算是戳中了袁逢計劃中的漏洞,畢竟說到底袁逢的計劃還是太過于理想化了,不過這也算是人之常情,畢竟像這樣的計劃總不可能會把一些不利的地方也給說出來吧,畢竟這可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傻事了,當然了,楊賜這樣仗義執言,或者說是潑冷水的行為也沒有錯,畢竟在座的這些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們可都不是傻子,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過這些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與袁逢之間的地位差距還是有些大的,所以這些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就有些“敢怒不敢言”了,而也只有楊賜有能力有資格來說出這些話了,而那些與楊賜有著一樣想法的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自然在此時也會發聲來支持楊賜。
不過袁逢自然也是想到了會有這么一出好戲,因此也早已做好了準備,在沉思了片刻之后,袁逢便開口說道:“恩啊,伯獻兄的想法也非常不錯,正如伯獻兄你所說的那樣,在下的計劃是有一些想當然了,在下也知道宦官勢力是不可能選擇與我們世家勢力堂堂正正的進行一番對決,尤其是以十常侍這些狡猾的宦官一定會選擇在暗地里對我們世家勢力使出一些小手段的,但是在下認為,宦官勢力的這些小手段都不過是一些不入流的小把戲罷了,以我們世家勢力的能力而言,想要對付宦官勢力的這些小手段還不是輕而易舉?而且伯獻兄你所說的那些宦官勢力的權利,在下也知道我們世家勢力是在一時半會之中的確是拿不回來的,不過我們世家勢力有必要在乎這些得失了嗎?畢竟只要我們世家勢力掌控了大漢官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孤立宦官勢力,就算宦官勢力能夠控制我們世家勢力上奏給陛下的文書與奏折,宦官勢力能夠說服陛下做出一些決定來,但是宦官勢力能夠控制我們世家勢力的所作所為嗎?只要我們世家勢力能夠團結一心,就完全可以讓宦官勢力的手腳只能鎖在宮中,再也不能往外伸張了!”
袁逢此言一出,可謂是滿座皆驚,因為在座的這些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都知道,袁逢的這句話中的深層含義,那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因為袁逢的這句話明面上是在準備遏制宦官勢力,讓世家勢力對于宦官勢力影響下的陛下做出的決定陽奉陰違,從而就可以讓宦官勢力有力使不出,但是只要仔細一想,就能知道袁逢的這句話中隱藏的深層含義,那就是以世家勢力取代皇權!
沒錯,袁逢的這句話如果落在宦官勢力的眼中,無疑是一句想要造反的宣言,畢竟如果世家勢力能夠掌控大漢官場,然后對皇帝的命令陽奉陰違的話,那就無疑是在謀反了,畢竟皇帝的名義在此時已經成為了一席空談,大漢的真正運作者也成為了世家勢力,那么如果袁逢的計劃成功的話,那么那時作為世家勢力的領導者的袁逢,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漢“皇帝”了!
所以這說白了,袁逢就是想要借助這次機會,讓自己成為像大秦李斯趙高那樣的權臣,甚至在有必要的情況下,袁逢甚至可以學著王莽那樣“推翻腐朽不堪的大漢,建立新朝”!
因此在座的這些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包括楊賜,都覺得袁逢今天是不是瘋了,怎么會想出這么一個瘋狂的計劃,就算是那些原本支持袁逢的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此時也開始打起了退堂鼓,畢竟如果按照這個計劃繼續下去的話,那么只要走錯一步棋,那么不僅是會面臨著滿盤皆輸的局面,甚至有可能會被漢靈帝以謀反的罪名株連九族!
所以,袁逢的這個計劃無疑是一場豪賭,如果成功的話,袁逢就能夠帶領世家勢力走向巔峰,變相的把持朝政,真正的控制大漢一切運作,但是如果輸了的話,那么至少會再經歷一次更大規模的黨錮之禍,甚至是一場大規模的清洗活動,在座的這些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恐怕一個都跑不了,乃至于這些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所在的家族,也會因為這個計劃的失敗而遭受滅頂之災!
一時間,在場的眾人都選擇了沉默,畢竟沒有人知道現在該說些什么了,畢竟在座的眾人都是世家勢力的高層成員,也算是一條繩子上螞蚱,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每一個決定都需要慎之又慎。。。
而作為反對者的楊賜,此時自然思考的是該如何勸說袁逢了,畢竟楊賜現在覺得袁逢已經走進了一個極端,將一些都想得太過于理所當然了,甚至可以說是沒動腦子了,竟然會認為現在的世家勢力能夠完成這么可怕的計劃,畢竟楊賜可不覺得世家勢力有這樣的能力。
畢竟這個計劃依舊是那種“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計劃,因為表面上來看,只要世家勢力成功的逼退了宦官勢力,然后徹底把控了大漢官場,就可以真的做到上下串聯,對漢靈帝的一切命令都可以做到有選擇性的接受與拒絕,將皇權束之高閣,讓世家勢力成為大漢真正的掌權人。
但是,事實上就算世家勢力達成了先決條件,將宦官勢力“封鎖”在了皇宮之中,將大漢官場都換上了自己人,但是接下來就要面對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那就是世家勢力的內部分權問題了。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那個時候的世家勢力看起來雖然權利巨大,一副“飛龍騎臉我怎么輸”的樣子,但是楊賜知道,如今的世家勢力本就不是鐵板一塊,每一個大漢的頂尖世家都有著各自的利益述求,相互之間也存在一些矛盾與沖突,就算是有著袁家與弘農楊家這兩個超級家族鎮場子,但是世家勢力的內部矛盾可是時有發生的。
因此世家勢力的內部就是典型的“兩超多強”,而現在作為兩個超級家族的袁家與弘農楊家,在世家勢力中也不是具有絕對的優勢,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所以袁家與弘農楊家在世家勢力更多的是充當和事老的角色,來調和各個世家大族之間的矛盾,而不是作為一個掌權者,來直接壓制住各個世家大族之間的矛盾。
所以就現在的情況而言,這樣“兩超多強”模式下的世家勢力還算不錯,雖然有著一定的內部矛盾,但是還能夠維持世家勢力的基本穩定,將重心放在應付外部勢力之上,但是楊賜知道,如果真到了袁逢口中所說的那個地步,那么到了“分權”的地步時,那么世家勢力的內部矛盾就會瞬間爆發,就算是弘農楊家與袁家聯合起來都不可能能夠控制住那時混亂的場面,到時候世家勢力必定陷入“自爆”狀態,根據各自的利益問題而分為數個,數十個,甚至數百個派系,相互之間各種爭斗,到時候袁逢的計劃就會不攻自破,最終還會導致世家勢力元氣大傷,甚至就此直接解散!
在大漢皇權之所以能夠凌駕于一切之上,實際上就是因為皇權的“單純性”,畢竟皇權只掌握在皇帝的一人手中,不會存在著什么內部問題,所以就算是現在世家勢力的整體能力要強于皇權,但是因為各種內部問題,各個世家大族的相互制衡,導致世家勢力的實力過于分散,因此世家勢力并不能取代皇權的存在。
其實這也是為什么在洛陽城內,世家勢力會和宦官勢力與外戚勢力形成三足鼎立狀態的原因,雖然世家勢力的紙面實力要遠遠強于宦官勢力與外戚勢力兩者實力的總和,但是最后世家勢力也只能與宦官勢力和外戚勢力平起平坐,想要對付其中一個勢力都是無比困難的。
于是乎,想到這兒的楊賜才會認為,袁逢的這個計劃不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
因此,楊賜現在又多了一個勸阻袁逢一意孤行的理由了,因為楊賜可不想自己所在的弘農楊家,為了袁逢這個不切實際的計劃而陪葬!
ps:今天三更,第二更應該會在下午五點前。
(https://www.dzxsw.cc/book/44860/302943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