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五章 提出過繼志森
大吳村。
吳和邦黑著一張臉堵在老二家的院子門口,攔住了要往鎮上面館去開門的吳立德。
“爹。”吳立德叫了一聲,便耷拉著腦袋不言一語了。
吳和邦鼻子里“哼”了一聲,背著手在前走著,“到我屋里來,我有話問你。”
吳立德抬起頭,看了看天,沒有跟上,“爹,有事等我回來再說,鋪子還等著要開門呢。”
吳和邦沒想到他一大清早的在這兒站了半個時辰,居然二兒子會說出這么一句拒絕的話來,猛地一轉身,人老了,又被吳立德給氣到了,這一下子就有些頭暈,身子晃了晃,腳下一軟,就要往地上跌去。
吳立德對老爹說了拒絕的話后,便擔心地看著老父親,沒想到,就看見他爹就要摔坐在地上,想也不想地就搶上前去,還好及時地拖住了吳和邦。
“爹,你老沒事吧?”吳立德怕了,這要是老爹摔了,這么大的歲數,要有個好歹,他這個當兒子的可是要被村里的人的吐沫給淹死。
“你能耐了啊,都敢不聽你爹的話了,放開,我還死不了,不用你扶。”
吳和邦人老脾氣可不小,覺得自己在兒子面前失了面子,便一把甩開了吳立德,急急地就往自家的院子走去。
吳立德追上去,不顧老爹的掙扎,還是扶著他爹進了院子。
“這一早去哪兒了?”崔氏剛起來,看到丈夫和老二一起進來,還有些奇怪,就問著吳和邦。
吳和邦沒搭理妻子的問話,反而轉手就給二兒子一個耳光,喝斥道:“跪下。”
崔氏一驚,搶步上前,看著二兒子的臉,氣得沖吳和邦脾氣,“他爹,你這是干啥,老二都多大的人了,你咋還甩耳瓜子呢。”
“娘們家家的,老爺們說話輪不你插嘴,出去出去。”
多少年了,崔氏沒見過吳和邦過這么大的脾氣,一面擔心著二兒子是怎么惹著他爹了,一面又怕丈夫被氣個好歹,又要動手。只不肯聽吳和邦的話出屋去,而是揪了下二兒子到一邊上站著,她則氣鼓鼓地坐在炕沿邊上,別著頭生氣,一雙耳朵卻是豎起來。
吳和邦也不再趕妻子出屋去了,“哼”了一聲,氣乎乎地坐在炕上,一雙已經渾濁的老眼瞪向吳立德。
吳立德瞟了一眼老爹,低了頭,乖乖地跪在了地上。
“我聽你大哥說,你又跟他提了要把志森過繼給他的事了?”
聽到吳和邦的話,崔氏快地扭過頭來,看向吳立德。
“老二,你要把志森過繼給你大哥?這是啥時候的事?是你心甘情愿的?還是志磊他娘跟你說啥了?”
崔氏是鄉下老太太,跟所有的農村婦女一樣,有著根深地固的養兒子才能傳宗接代的思想。她嫁到吳家來,生了四個兒子,所以,竟管在老三兒子沒來大吳村落戶以前,她的日子過得苦哈哈的,兒子們只有一個二兒子是個勞力,大兒子缺了條腿,小兒子眼睛看不見,但村里的人都一樣窮,就是日子好些的人家,也沒有人看低他們吳家的,誰讓她家兒子多呢。
后來,過繼出去的老三兒子伍立文一家回大吳村來了,幫襯著他們,他們一家的日子就好了。能吃飽,有衣穿,如今還有大院子青磚瓦房住著,不只是他們老倆口有了賺錢的鋪子,就是老大、老二、小兒子都有了賺錢的作坊、生意。
這樣的日子是很好,只是,她的孫子只有三個,還都是老二家的。老三是姓伍的,志勤、志學、志曦都不是吳家的人,這也沒啥。還有小兒子吳立武,瞧著小兒媳婦那肚子,這一胎肯定是個兒子,就算這一胎又是個閨女,小兒子夫妻都還年輕,也還能生兒子的。
唯一叫崔氏可惜又心疼的,就是老大兒子吳立賢,只三個閨女,老大媳婦生不了了,老大沒有兒子繼承家業,以后更是沒有兒子送終。而鄉下人更是重男輕女,有男娃的莊戶人家能買到宅基地,男娃頂立門戶,只有女娃沒有男娃的人家,是被村里人看輕的。
所以,聽到丈夫的話,崔氏的第一反應是高興,鄉下兄弟間常有把侄子過繼給沒男娃的兄弟的事,這很正常也是血脈相承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只是,高興之后,崔氏難免又懷疑起二兒媳婦在這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畢竟這過繼的是志森,不是二兒媳婦生的一雙兒子中的任一個,后娘對前一個妻子留下的兒女,真要做到一碗水端平,那是不可能的。
見崔氏這樣問,吳立德就知道,他娘這是懷疑樓氏在他耳邊吹枕旁風,他才這么做的了。吳立德忙搖頭,“娘,這和志磊娘沒關系。”
瞥了眼老爹,吳立德又說:“志磊、志淼還小,要等他們撐起門戶,還得十來年,那時大哥和大嫂都老了,享受不了他們幾年的孝順,不像志森,已經成年了,不久還能娶一房媳婦,兩夫妻能好好伺候大哥、大嫂。”
吳和邦沒有吭聲,似乎在認真地分析著過繼這件事的好處。
于是,吳立德繼續說道:“爹、娘,杏兒嫁去了京城,姑爺是天子的三品官,比知府老爺還厲害,志森如今在衛所干著,又有如花和如花那位未婚夫婿的關照,日后前途也有了,杏兒和姑爺也必是會幫著志森的,大哥過繼了志森,咱吳家志森本就是長孫,將來為吳家頂立門戶,不更好嗎?”
崔氏先意動起來,瞅著丈夫,張了張嘴,還是在旁勸道:“他爹,老二說的也是。咱家老大最是苦命,雖說三個女兒都不錯,嫁的人家也好,但終究閨女是別人家的媳婦,也不能老回娘家來照顧她們的爹娘。現在還好,老大和大媳婦都還歲數不大,但以后到了你我這歲數,沒個子女、孫輩的在身旁,也太凄涼了些。”
“唉,老三過繼到伍家去了,你又一直不叫他過繼回來,他和志勤向個孩子就得一直是姓伍的,不算咱吳家的人。立武呢,他們現在只一個閨女芽兒,肚子里的那個只有等生下來,才知道是男是女,就算是個閨女,他們兩口子還年輕,也還能再繼續接著生男娃。可老大不成了呀,原來咱不就想過從他兄弟的兒子里過繼一個給他的嘛,按照老二說的,也確實有理,不過繼志森,等立武生個兒子,還得等立武生兩個兒子才成,這志磊、志淼加上立武將來生的兩個兒子,從中間選一個的話,這年紀還真是太小了些,老大家的外孫子都比立武家的孩子大呢。”
“爹,我真是為志森好,為大哥、大嫂好,志森這孩子你們是看著長大的,人老實,話少,如今學認了字,又在衛所干著,比以前精干了許多,說起正事來,也頭頭是道的。爹,志森是我兒子,我也舍不得他,你放心,志森過繼給大哥后,我在鎮上的那間鋪子就給志森,算作我給孩子的一份產業。還有,志森成親時,這聘禮就用我存的錢,那是他該得的。”
吳和邦狐疑地打量著吳立德,問:“老二,你有事瞞著我?”
吳立德抬了抬頭,神情不變地說道:“爹,就這事是先跟大哥提的,沒先告訴你一聲。我是想探探大哥的口氣再說。對啦,爹,大哥跟你說的這事,那他是個啥意思?”
吳和邦看不出吳立德有什么不對,便動了動身子,想了想,才說:“許是你大哥沒想到你能把志森過繼給他,這才跟我提了一句,我以為……這才一大早的去找你問個清楚。”
其實,吳和邦和崔氏一樣,聽到過繼的事后,也是先高興,然后便想到這事的奇怪之處,以為是樓氏容不下志森,才唆使著二兒子把志森“踢”出門去的。
可如今聽到二兒子的打算,不只是為老大夫妻好,更是給志森給了鎮上的鋪子,那就是真的為老大家著想的。吳和邦是知道的,老二家的家底,除了鎮子上的那個面館鋪子外,就是村里的十五畝田和住的那一個大院子。
鋪子和十五畝田可說是等價的,把鋪子給了志森,志森成親時,老二再拿錢出來給志森置辦聘禮,這老二家的錢估計就沒有了,只剩十五畝田和住的院子,以后靠這些田養志磊和志淼,留給他們兄弟倆娶媳婦,算來算去,志森還是沒有吃虧的。
“志森是不小了,要是有鋪子、有房子,還是該早點成親的好。有相中的姑娘嗎?”
吳立德聽了老爹的話,便知道老爹是在為志森爭取更多的利益,微微沉吟了一下,吳立德就說:“鋪子給了志森,他找人給他打理,將來他成親,怕是要住在鎮子上方便些。家里的驢車我們也很少用,以后我在家里住田,用不上了,就把驢車賣了,賣了的錢要買房怕是不夠,就給志森在鎮子上租個房子,做他的新房用。”
吳和邦沒有應聲,但他的神情叫吳立德看得分明,知道他爹這是默認了。
崔氏卻插嘴說道:“老二,志磊他娘能叫你把鋪子和家里的錢都給志森?”
崔氏也是能算出吳立德家這幾年來的存款的,他們存的錢都是靠面館的收入,這幾年,這筆收入除了分給杏兒和志森的,余下的又先后買了十五畝地,又賣了驢車,又給杏兒置辦了嫁妝,如果再給志森辦聘禮,這老二家就只剩下那十五畝地了。老二媳婦能愿意?
“娘,這你不用擔心,我家的事我能作主。”
許是口氣有些硬,看到父母詫異的神色,吳立德又緩和了下口氣,說道:“家里能置辦這些家業,除了是如花家幫的忙多外,便是志森和杏兒這兩個孩子下苦得來的,不管怎樣,志磊和志淼都還是吃著用著穿著他們哥哥、姐姐辛苦掙來的花用。何況,杏兒出嫁的嫁妝,也沒多給多少,只不過是把姑爺送的聘禮又陪回去給杏兒的基礎上,加了些東西和十兩銀子而已,這些在京城的大戶人家來看,實在是看不上的。”
“唉,志森那邊,我還是覺得張家寨村的那個柳兒姑娘不錯,娶她的話,聘禮該是有十兩銀子也夠了。娘,送杏兒出門那天,你也見過那個柳兒了,覺得那姑娘行不?要是娘覺得好,我就使人上門去提親去。”
崔氏聽了,立刻拍手,道:“那姑娘好啊,我瞧著不錯,咋地?志森瞧上那姑娘了?那你還等啥,快些去找媒婆上門提親,別叫別人家搶了先。哦,過繼志森的事,志森知道不?”
吳立德胡亂地點了個頭,也不知道是答應崔氏說的早點去柳兒家提親,還是志森知道過繼的事。
崔氏立刻叫了大兒子夫妻過來,一家人也沒用多少時間,便定下了過繼志森的事,吳立德催著大哥吳立賢一起去找族長和村長,風風火火地要當天就把過繼的文書給寫好辦成。
吳立賢夫妻沒有多想,樂呵呵地就兵為兩路,一路去族長、村長那兒辦正式的過繼手續,一路則張羅著置辦酒席,一會兒招待族長、村長等人。
誰想,去鄰縣征兵的志森突然回了家,得知此事后,一聲不吭地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大伯娘周氏的心涼了,無措地愣在院子當中。
本書由瀟湘書院,請勿轉載!
//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https://www.dzxsw.cc/book/44750/312280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