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穿越之極權農女 > 第三二一章 商議開通海運

第三二一章 商議開通海運


  “他的功績啊”,宇文翌沉默了。

  沉默不是簡單地指一味不說話,沉不住氣的人容易失敗,適時的沉默是一種智慧、一種技巧、一種優(yōu)勢在握的心態(tài)。

  太子看宇文翌沉默,立刻覺得宇文翌也是贊同自己的話了,“他的功績那么多,偏還時常”,太子突然意識到自己有些多話了,再說下去,那豈不是在表達對父皇的不滿,習墨桓的功績都是父皇認可的,他差點把自己給繞進去。

  太子看向宇文翌,目光里多了一分指責和兩分戒備、三分不滿,宇文翌卻似沒有看到太子眼里的不滿,含笑點了頭。

  太子看宇文翌,一襲銀白蠶絲錦袍頭戴碧玉簪冠,腰間掛著一枚玉佩,長身玉立,豐神俊朗,耳邊一縷青絲隨著他的頭輕輕的點動,如流水一般潺潺流動,為宇文翌那張精致絕倫的臉上,增添了些許風流倜儻之色。

  太子看著宇文翌的眼神變幻莫測,面對這樣儒雅似是無害的一個人,太子突然驚覺,齊王被解決掉后,得利的人只會是自己嗎?韓王宇文翌,他真的如他表面所表現的那派清風明月,幫自己是真?他會不會也和趙王等人一樣,如虎狼之獸,在窺探著自己看中的那把寶座。

  “叩叩叩”,聽到房門被叩響,太子收回他還來不及確定宇文翌真正心機的猜測,沉聲說道:“何事?”太子知道,如沒有重要的事,他的人不會在他吩咐了不能打擾之時來敲門。

  “回稟太子殿下,安東王遇刺,現滯留在南水鎮(zhèn)。”

  太子驚道:“什么?消息可屬實?”

  宇文翌卻是皺眉急問:“何人所為?宮里有何舉動?”

  屋外回稟的人又開了口,“消息屬實,安東王世子已進宮參見皇上,欲請皇上派太醫(yī)去南水鎮(zhèn)救治安東王。不知是何人所為,皇上已派神武衛(wèi)護送安東王世子和黃太醫(yī)、高太醫(yī)一同前往南水鎮(zhèn)。”

  屋里頓時陷入了安靜之中。

  御書房里。

  慶宣帝撫額蹙眉,久久沒有舒展開來。

  嘉公公小心地向慶宣帝稟報:“皇上,灝親王、王臣相、韓大學士在殿外候召。”

  慶宣帝抬起頭,擰著眉,輕輕地擺了下手,嘉公公趕緊退了出去,沒一會兒,灝親王等人魚貫而入,參拜過皇上后,這才一一地站在下首,凝神豎耳,準備著聽皇上開口。

  “安東王遇刺,宇文轍親來求朕準其帶太醫(yī)前往救治安東王,朕已準了。”

  慶宣帝的話一落,灝親王首先開了口,“皇上仁慈,為保安東王安危,這隨同之人還需多加派一些侍衛(wèi),以防刺客再有所行動,傷及安東王世子。”

  王臣相和韓大學士對視一眼,也出聲說道:“灝親王所言極是。”

  慶宣帝微微一笑,說道:“皇叔放心,朕也極為擔憂安東王的安危,自是要好好地保護他不再受到傷害,還有安東王世子,朕也得好好為安東王護著,朕派了神武衛(wèi)陶威隨行,相信有陶威在,安東王父子都會沒事的,安東王世子還得回京來繼續(xù)他的婚禮不是?”

  “是,皇上英明,有陶大人在,定會確保安東王和安東王世子的安全。”韓大學士說道。

  王臣相點頭,“皇上,有陶大人在,除了能確保安東王和安東王世子的安全,這刺客也會手到擒來,必會還安東王一個公道。”

  慶宣帝眼神一閃,沒有說話。

  灝親王瞥了一眼王臣相,這個時候,王臣相也能見縫插針地給陶威使絆子,陶威這人,還真是樹敵不少啊,連一向中立的王臣相都對他不滿,可見,這次安東王被刺客行刺之事,陶威必是要開出一條血道來,不僅要給安東王一個交待,也得給滿朝文武一個滿意的回復。

  “有太醫(yī)和神武衛(wèi),朕也不必憂心安東王了。朕宣你們來,是有一事要問問你們。”

  灝親王三人忙躬身恭敬地聽著,他們都有消息來源,已知道齊虎和齊紅英回京面見皇上后,齊虎就被再降一級,勒令在家反省,聽候處置,這西北大營是暫時不能回去了。而齊王在齊家兄妹離宮后被宣召進宮,出宮時卻由禁衛(wèi)軍統(tǒng)領親自跟著,齊王府閉門謝客,還不知道是為了何事。

  慶宣帝拿著案頭的一個象牙筆筒,對灝親王三人說道:“朕知道那些番人喜歡我們的瓷器、綢緞以及茶葉。而像象牙這樣的東西,還有寶石、香料等,都可以用那些來換。”

  灝親王三人立刻明白了慶宣帝的意思,一時,三人都垂首思索起來,慶宣帝也不著急,放下手中的象牙筆筒,說道:“以前外邦的番人偶有乘船自來咱們的泉州等地,販賣他們國土的東西,聽聞他們的國家遠在大海的另一頭,而他們也并沒有固定的航線,就是不知這海上的生意,要是做起來了,會不會讓朕的國庫不再入不敷出呢。”

  韓大學士沉吟著說道:“皇上,要是碰到海嘯或者惡劣天氣,出海的船只只能聽天由命,船上的貨物或許會石沉大海,這豈不是就得血本無歸。”

  灝親王卻說:“韓大人,高風險伴隨著高利潤,如不是海上風險大,但所獲的利潤卻成百上千,那些外邦之人為何會冒險能在沒有一條成形的航線路上,把他們國土的好東西送到咱們大慶朝來,還有那些海匪,他們可是打劫的不只是一貧如洗的漁村漁民,他們打劫的財物大多都是那些早就冒險往別國販賣貨物的商船。皇上,臣認為,風險越大,利潤越高,若能開通海運,把海上貿易做起來,稅收定會增加許多,皇上也能不再為這國庫的銀錢而時時發(fā)愁了。”

  王臣相想了下,看慶宣帝看向他,便說:“皇上,這不是小事,還請皇上三思。”

  “肅南賑災、軍需軍餉,睿親王好不容易給朕弄來的那些銀錢就沒了,朕聽聞,北戎有人傳言,今年的冬天會很冷,大雪會提前,到時候,定會對邊境的百姓燒殺搶掠。咱們的北疆和西北等地,也得早做打算,不只是要備戰(zhàn),還要做好冬季的糧食貯備和棉衣、取暖物資的準備。就是京城,要是冬天大雪兇猛,也會有雪災發(fā)生。唉,這些都要錢啊!”。

  一國之君時常為錢憂心,慶宣帝覺得自己也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為國庫苦虛發(fā)愁了多少年,他就對安東王的恨有了多少年,要不是安東王,國庫何以空虛如此,要不是先帝的一時不忍,又怎會把國庫搬空了補償給安東王。給出去的東西,慶宣帝就是再惦記,他也不能開口跟安東王要回來,何況,那還是先帝給出去的,他要不想被史書記上一筆,他都不能承認他這些年縱容安東王,一直到現在才表現出對安東王的不喜,其實就是在幫著安東王謀逆。

  慶宣帝收斂了下心神,想到和習墨桓曾談過開通海運,做海上貿易。這些日子他已經考慮了很久,心中也確實是覺得開海禁的利大于弊,更有今日知道齊王居然以皇子的身份,干出冒充山匪搶劫財物之事,慶宣帝更加下定了決心,不充盈國庫的銀錢,就不能收拾了安東王,不收拾了安東王,就不能拿回國庫里原有的東西,不拿回那些東西,他的皇子們不知道還會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而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來。顯然,慶宣帝把齊王縱奴搶劫一事的賬也算在了安東王的身上,都是安東王逼的。而慶宣帝也忘了,既使拿回國庫的財物,他也不可能把那些東西分給他的皇子們,叫他們過上酒醉金迷生活或是有了招兵買馬的資本。

  慶宣帝也是一時被齊王的舉動氣糊涂了,他也不想想,國庫再空虛,可他們貴為皇室子弟,又有哪一個過的不是一擲千金的日子,齊王用人搶劫別人的財物,又豈是日子過不下去沒有錢的原因呢。

  先撇開齊王的事,慶宣帝對于開海禁的事因是屬于國策,所以,他得先征詢下灝親王三人的意見。有他們的支持,他才能決定要不要在朝會上提出。開了海禁,開通海運做海上貿易,才能收繳賦稅,國庫里的銀子就有了。

  慶宣帝再次看向灝親王三人,問道:“你們覺得這海禁開是不開?”

  灝親王是贊成開海禁的:“皇上,海上的生意可是暴利。臣是贊成開海運通貿易,屆時,不僅港口會變得繁華,賦稅也會占到很大的比率。以臣的估計,海運的賦稅將不會少于江南米糧等賦稅的七成。”

  韓大學士還是覺得海運有些太冒險,但看了聽了慶宣帝所言,就知皇上已下了決心要開海禁做海上貿易了,他也不再一力的反對,只說:“皇上,如灝親王所言,海運一旦開通,勢必會有很高的暴利,臣以為,應制定一個詳細的章程,除了允許商家做海上交易外,還得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保障,比如說:航線之事必要有人先試航確定,以減少因冒險而造成商家人船貨的損失,再有就是海匪之禍,也得再次肅清,以確保來往商船的安全。”

  慶宣帝看向王臣相,問道:“王愛卿,你覺得呢?”王臣相曾做過戶部尚書,這事他很有發(fā)言權。

  這一回,王臣相不能再說什么叫皇上三思的話,于是,他在心中措詞一番后,說道:“開海禁,能讓沿海一帶繁榮起來,也能增加賦稅,充盈國庫。可同樣的,就像韓大學士所說,開了海禁也會有后患,商人重利,海貿暴利,有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而因為海禁的開通,沿海一帶也會不太平,繁榮的同時,當地的政務、軍事防守是不是也得加強。可能還得擴軍,這水軍的裝備也得有所提高,海港的官員和駐守的軍官人選,也需慎之又慎。”要是海港的官員和駐軍被海商重金賄賂了,這其中的隱患也是很多的。

  慶宣帝問:“王愛卿不贊成開海運?”

  王臣相回道:“皇上,臣不是不贊成,只是,一如韓大學士所說,開海運,要提前把章程列好,有些弊端要防患于未然,否則,所做的一切,到時候也會事倍功半,何況,開海禁,不只是我大慶朝之事,還牽涉到外邦諸國。”

  慶宣帝聞言,只得沉吟著說:“此事你們回去好好想想,商議個章程出來,待后日早朝時,由王叔奏請,屆時朕再與諸位大臣商榷。”

  本書由首發(fā),請勿轉載!


  (https://www.dzxsw.cc/book/44750/304633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