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穿越之極權(quán)農(nóng)女 > 第二四五章 志森的新出路

第二四五章 志森的新出路


  不管習墨桓有多么的不舍,如花還是在臘月初八這天,讓他吃過她親手做的臘八粥后,就給哄上了馬,叫他早點回京城去,要知道她這次還指望著他,早點回到京城后,把她的香皂和肥皂當年禮送出去些,好為她的香皂生意多招攬些客人。看小說到網(wǎng)

  為此,如花又哄又給他占便宜的,最后還不得不出血,給習墨桓又送了幾十壇的桃花釀和梅花酒,這些酒可都是她埋在地里三年多的存貨呢,味道真正的好,總算是送走了習墨桓他們。

  要說其實根本不用如花催,習墨桓也得盡快出發(fā)去京城,不是說他多想回京城過年,而是因為他接了皇上的密令,要護送著一個人回京。

  這個人如花不認識,可是杏兒卻認識。說起來,這人和杏兒還真是互相救了幾次,他們是彼此的恩人。

  第一次在驛站里,是這個人救了杏兒,讓杏兒在他的廂房躲避了一陣子,躲開了宇文轍那些人的魔爪。

  第二次在客棧里,是杏兒上茅廁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人受了傷,杏兒拿了銀子和紅衣的一些傷藥給他。

  第三次在南柳鎮(zhèn)的河道邊上,杏兒和志森去巡查河道上擺的幾家小吃攤子,再一次救下了這個饑寒交迫的人,并把他帶回村,安置在了單大夫的家里治病。

  第四次在南柳鎮(zhèn)的街上,那位心儀杏兒的金福,終于是被他娘拉著,堵住了杏兒,要杏兒給個明確的答復,杏兒自然是一點不知道給人家面子,直接就回話說要人家去相看別人,她呢和他不合適。于是,金福失望,金福的娘一激動就沒有好話。圍觀的人里恰巧就有蘭花的姑姑在,添油加醋地起著哄,把杏兒給臊了個沒臉。是這個人正好傷好些了去鎮(zhèn)子上打探消息,就又一次幫著杏兒躲過了那些乘亂要欺負杏兒的地痞流氓。

  鑒于這個人救了杏兒,所以,這一天他要跟著睿親王離開時,杏兒便陪著如花一起來,正好給這位叫洪天賜的人送行,因為杏兒是個愛憎分明的姑娘,人家兩次從流氓無賴的手里救了她,保住了她的清白,她對這個恩人可是得千恩萬謝的,順便把一些做的吃食給這位洪公子帶上,也好在路上吃。

  習墨桓瞧著如花給自己備的吃食也是幾個大食盒里裝著,這離別的愁容才和緩了些,再次和如花承諾年后就回來的話后,便坐著馬車,與如花告別了。

  “杏兒姐,你還要去哪里?”

  如花看到杏兒還提著個包袱,腳邊還放著個背簍。

  “我要去衛(wèi)所一趟,給我哥送毛衣和毛褲,還有兩雙棉靯,背簍里是一罐子八寶粥,是奶奶和大伯娘親自煮的,叫給我哥帶去嘗嘗。”

  如花便招呼杏兒上馬車,“杏兒姐,那你還是上馬車來,我和你一起去瞧瞧森堂哥,看他在衛(wèi)所還習慣不,一會兒再帶你一起回來,你要是自己走著去,這八寶粥該涼了。”

  杏兒立刻爬上了如花的馬車,喜滋滋地說道:“噯,那感情好啊,我原想著找輛馬車,這下就不用花錢了。”

  如花一笑,杏兒這樣子還是沒變,省了花她的錢她就高興。

  要說吳志森這次能安排到省城里的衛(wèi)所去,還真是借了志學的光。

  上次志學神神秘秘地說要和習墨桓的侍衛(wèi)冷風、冷電他們打聽個事,如花沒問出來便就拋之腦后給忘了,不曾想,習墨桓在她過生辰那天問她,“你家里父母放心志學去衛(wèi)所當個小兵士嗎?”

  如花一細問,這才知道,她的二哥抱了從軍的心思,可這兩年沒有戰(zhàn)事,自然是沒有再招兵,于是,志學從冷電嘴里得知,吳志北經(jīng)習墨桓的安排,可以去縣上的守備衛(wèi)所去當個小兵。沒有仗打時,就學武操練,有仗打時,除了直接從軍的兵士外,就屬衛(wèi)所的人最有可能上戰(zhàn)場。這下子,志學不淡定了,求了冷風、冷電說項,又親自給習墨桓表達了他的決心,爭取了個名額,只要伍立文和柳氏同意,他就能到守備衛(wèi)所去當兵。

  習墨桓和如花說了這事,一瞧如花的樣子,便是知道她是沒聽志學說過的,如花雖是有些訝異,但還是給習墨桓說了,只要她爹娘同意,志學想去就去吧,男兒志在四方,他有心從武從軍這一條路,那她也沒有必要非要攔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志向,每個人也都有選擇的權(quán)力,每個人也都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標。

  只是,如花還是忘了,她是以一個成人的角度去考慮的,當柳氏哆嗦著哭喊著志學還不到十五歲時,如花才幡然醒悟,認真地考慮了后,才同志學好好地談了一次話。

  “二哥,機會還有,你并非非要在此時就去衛(wèi)所當個小兵士。梅夫子說了,你此次考上秀才的可能性極大,為何非要在這個當口扔下這幾年的苦讀,去小小的衛(wèi)所呢?我覺得,你可以再等等,文武兼?zhèn)洌辛诵悴藕螅梢詧罂己竽甑奈渑e考試,參加武舉爭取考個武狀元什么的,那樣得來的武舉功名,豈不是比在衛(wèi)所里苦熬要好。你要是有幸謀個侍衛(wèi)、校尉、參將什么的,和真正打過仗的武將當同僚,不是還能和他們學些兵法。”

  要不說志學也不是笨人呢,聽了如花的話,立刻算過賬來,當個文武雙全的人好啊,中了秀才后再去考個武舉人好啊,武舉出來的人,那可是當將軍的預備人選。此時的志學,一直想著當將軍打仗,完全把中了武舉人也有可能只是派個御前侍衛(wèi)或是守城門的侍兵的職位給忽略了。

  柳氏高興志學經(jīng)過如花的勸,便不去衛(wèi)所了,可女人家的天性,又覺得浪費了一個王爺給的名額而可惜。

  如花這眼珠子一轉(zhuǎn),自然就小手一揮,“名額不能就這么浪費了,吳志北都沒啥功夫可以去衛(wèi)所干,咱家里的幾個表哥、堂哥,可是都是學了兩、三年功夫的,依我看啊,三位表哥都還要從文科考,就讓森堂哥去衛(wèi)所吧,他來不及走科考的路,就讓他去守備衛(wèi)所,憑他踏踏實實地,以后再找個機會立個功,也能謀個校尉什么的武官當當,爺爺家里也得有個出息的孫子輩的人將來撐掌家業(yè)啊。”

  這一番話說的伍立文都快哭了,背著妻子柳氏,給如花就豎起了大拇指。要知道,伍立文雖說是吳和邦家的三兒子,可他已過繼并改姓為“伍”了,他爹一直沒提過要他改回原姓的話,當然,吳和邦也不可能提出這個要求來,總不能說利用人家伍和貴有了科考的資格,轉(zhuǎn)身就要把姓改過來,雖說伍和貴家對伍立文一家不好,但背信棄義的事,吳和邦一家和伍立文卻是不能做的。

  因此,伍立文和三個兒子,既使將來都考上了,有人能當上官,可這一切也只能是在上墳祭祀時,給先人們說道說道,卻不能在活著的同族和村民、外人面前說伍立文他們的榮耀是吳家的。

  這樣一來,吳家目前只有吳志森三兄弟承載著吳家的希望,而志磊、志淼還小,雖說將來能參加科舉,考不考得上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吳和邦的歲數(shù)不饒人啊,他可不一定能等到這兩個雙胞胎孫子給吳家?guī)順s耀。

  更別談吳立武或許還會生個兒子出來,既使吳立武有了兒子,他的兒子也比志磊、志淼小,就更不能叫吳和邦等著了。老大吳立賢三個閨女,兒子是不指望了。只有志森這個孫子,是現(xiàn)下里有指望讓吳和邦老懷安慰能見到吳家子孫興起有出息的唯一一個孫子,所以,伍立文自然是希望去守備衛(wèi)所的人是志森,而不是柳杰、柳俊或是東子。

  東子是妹妹的孩子,已有了秀才的功名,這份榮耀吳家有,但最終的榮耀是關(guān)家的。

  柳杰、柳俊都是機靈的孩子,是柳氏嫡親大哥的兒子,是柳氏的侄子,那么,伍立文有多想讓吳志森去衛(wèi)所得一個小官職,柳氏和他一樣,也有同樣的心思,希望自己的侄子多一條出路。

  所以,柳氏可惜這個去衛(wèi)所的名額時,并非不是在打這個名額的主意,伍立文怕柳氏多心,自然不敢說出他心中所想,把這個名額留給志森,如花這樣一說,自然是解決了伍立文的問題,有如花在,柳氏不會認為是他有私心,也免了他們夫妻為個衛(wèi)所的小兵名額而爭吵的可能,你說伍立文怎么不能高興呢。

  也因為有如花,志學不去,習墨桓也不會把這個名額收回去,如花便叫她那個興沖沖的爹去了爺爺家,跟爺爺和二伯、志森說了這件事,然后,第二天便打包把吳志森和吳志北一起,由冷電出馬,送去了縣里的守備衛(wèi)所,兩人當了個小兵士。

  “杏兒,如花,你們來啦。”

  一身士兵的著裝,腰間挎著大刀,長靴里還別著把短刀,如此威風凜凜走來的樣子,杏兒一時都沒敢認,如花笑著跟志森打了招呼,杏兒這才高興地拉住志森轉(zhuǎn)了幾圈,打量著志森的行頭。

  “家中有事嗎?”志森問。

  “沒有,這不是昨天你走的急,忘了今天是臘八節(jié)了,這是奶奶和大伯娘叫我給你帶來的臘八粥,還有這一身的毛衣毛褲,是我從如花的作坊里買的,你穿在身上,操練的時候也方便些,能伸開胳膊腿腳。爹叫我跟你說,凡事都上點心,別被人欺負了,也別學了那些兵油子去欺負人。”

  后一句杏兒說的很小聲,就怕被門口站崗的侍衛(wèi)給聽著。

  “知道了,如花、杏兒,東西我收下,這還要去巡邏,我得回去了。”

  杏兒和如花知道輕重,和志森告了別,看著志森進了衛(wèi)所的院子,這才上了馬車。

  “如花,為何不在縣里和鎮(zhèn)子上賣作坊里的毛衣和毛褲呢?”

  杏兒坐在馬車上,想到她要給志森多備一套毛衣毛褲,卻是從作坊里直接去買的,而如花在鎮(zhèn)子和縣里卻沒有出售這些毛衣毛褲,覺得有些奇怪。

  如花笑了笑,心想:當初給文知府送行時,她給文知府送了一套毛衣毛褲,說是給他的母親的,其實,就是想借著老太太能喜歡這保暖貼身的毛衣毛褲,而叫文知府對她有些好印象。誰知,毛衣毛褲送出去了,卻沒有得到文知府的半點回應(yīng)。

  如花便歇了在穎州府率先推出毛衣毛褲的心思,雖然文知府和她續(xù)簽了府衙購買手套、鞋墊等勞保物資的協(xié)議,但就憑他對她不咸不淡的態(tài)度,如花也不想在穎州府借著毛衣毛褲再火一把。所以,羊毛毛衣毛褲就從作坊直接運去了京城,在京城火起來,反而是穎州府和楚郡府這兩個如花可以說是根據(jù)地的兩大府城,如花都沒有售賣。自有一天,文知府會知道,她不求他,他也會來跟她示弱,求著她在他管轄的府城、地鄉(xiāng)里,最先售賣這些可以引起達官貴人喜歡的東西,不管是毛衣毛褲也好,還是香皂和肥皂。

  如花瞇了下眼,抬眸對杏兒說:“出的量少,只能在京城先賣。”

  杏兒“哦”了一聲,“也是,就像大伯他們作坊里生產(chǎn)的掛面,也只夠供給京城和北疆、南嶺的,就連縣衙里的吳主簿說是希望大伯他們多做些,爭取拿下邊關(guān)將士供應(yīng)掛面這一物資的事,都被大伯和村長給回絕了。”

  “是啊,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要將掛面作為軍隊物資來供應(yīng),要么大伯他們擴大作坊招工人加大生產(chǎn),要么就得找人合作,把掛面的技術(shù)教給別人,否則給軍隊供應(yīng)的掛面的量根本就完不成。”

  “我聽大伯和村長他們商量的意思,就是怕會發(fā)生你說的第二種情形,他們說實在不行,就得多招些工人,寧可少賺些,也不能把你的這門手藝教給別人去。”

  如花微抿了下唇,沒有言語,她所想的,反而和大伯、村長他們不一樣,掛面作坊開了有三年了,這最先的新鮮勁和利潤都賺的差不多了,如果朝廷真的要把掛面選為給軍隊供應(yīng)的物資之一,如花覺得村子里的掛面作坊根本就不能一家獨大的拿下來,還不如找個有實力的合作對象,把風險能分擔一部分出去。

  “如花,你看,就是那個女人,上次就是她煽風點火的,差點叫起哄的那幾個地痞占了我的便宜。”

  杏兒不知何時揭了簾子,看到一個婦人后,就轉(zhuǎn)頭給如花說著。

  如花坐過去向外一瞧,也看到了那個杏兒說的婦人。

  “杏兒姐你以前不認識她?”

  “不認識啊,就是因為不認識,才奇怪,我和她無怨無仇的,她就跟鎮(zhèn)子上的人說我的壞話。你說,她是不是就是那種愛嚼舌頭的婦人,我那天倒霉,所以遇上了她。”

  馬車駛過,已瞧不見那個婦人了,如花想了想,說道:“也許她就是那種唯恐別人好的人,以后你還是小心些,遇上她就繞道走,寧可得罪君子,都不能得罪小人,不是還有話說‘小鬼難纏’嘛。”

  習墨桓走后,如花又出了趟門。

  到張家寨村和商家溝村、爛泥村三個村子去,看過了他們過冬的情況,給他們又分了些糧食和煤餅,保證他們過年時有糧有住的地方、有取暖的煤火,并檢查了三個村子里種的冬小麥那些冬天種植的作物,還有大棚蔬菜。

  接著,又在放假前,到三千畝還干活的地方,給雇工們發(fā)了過年的福利和工錢,還有一些食油、豬肉和一小份大棚蔬菜里出產(chǎn)的青菜。

  本書由網(wǎng)首發(fā),請勿轉(zhuǎn)載!


  (https://www.dzxsw.cc/book/44750/29985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