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穿越之極權農女 > 第一六八章 奉獻一份力量

第一六八章 奉獻一份力量


  如花不知道伍立文和志勤三兄弟是如何說的,但結果還是叫她滿意,志勤和志學又鼓足了勁,開始備考四月份的府試了,時間太短,只一月左右,所以,兩兄弟每日都學到很晚。

  至于傍晚那一個時辰對全村男女老少開展的掃盲課程,自然就落在了如梅、如花和志曦身上。

  伍立文則沒有再去學堂給村民們講課,他會在從縣學回來沐休的時候,給兩個兒子和東子、柳杰、柳俊進行輔導,講講在縣學里學到的東西,每當此時,寧博文也會在場,跟著他們一起討論學問。

  春播已開始了,忙活了一天的村民,在傍晚時分,還是會聚在學堂里,就是因為忙碌來不了的村民,也會從家里抽出一個人去學習,回頭再教給家里的其他人。

  族長聽說了,和村長兒子說,“這樣很好,村民們都識字了,也知道補上缺失的課程,這說明村民們的整個素質都提高了,眼界也就越來越寬,大吳村可是會越來越名聲在外的,變相來看,對吳氏一族也是極大的有利。你這當村長的,一定要事事帶頭,咱家的人,每天的課誰都不許落了。”

  村長吳立山應著,跟家里住著的人都一一的說到了,吳志西作為二房里唯一在村子里住著的人,自然是也得遵從爺爺和大伯的命令的,誰叫他爹娘都在鎮子上看雜貨鋪子不回村住呢,不過,吳志西也愿意在這一個時辰里學些東西,尤其是如花和志曦給他們講的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從中能明白很多道理,而且誰都喜歡聽故事,那個有趣。

  都說一年之際在于春,整個春日里,就這樣忙忙碌碌的過了。

  四月里的府試,大吳村的參考的七個人,都是一起出發的,自然是坐的伍家和柳家的馬車和驢車,去的穎州府府城。

  穎州府知府崔國棟三年任滿,去年年底前就回京述職了,如今穎州府新上任的知府姓文,聽說和長樂公主夫家習家有著姻親關系。

  伍家只在新知府上任時,由黃典史帶著兩位成掌柜去拜見了一下,談了談給知府衙門里的衙役供應的勞保物資的事,文知府沒有多的話,只說是以前簽的協議還是在協議日期里執行即可,至于以后嘛,自然協議到期了再說。

  于是,成掌柜也就按如花的信中吩咐,不巴巴地上門去討好新知府,只像以前一樣,逢年過節或是知府府上有喜時,送份節禮和賀禮罷了。而恰巧文知府上任的時間在春節里,還沒過十五,所以就送了些點心鋪子出售的桂花元宵什么的,也落不了個巴結的名聲。

  此次志勤幾個去考試,雖已提前打探了知府大人的文章和喜好,但伍立文還是吩咐他們,就按平日里正常發揮就好,不要把文章寫的過于去討知府大人的歡心或是過于的花團錦簇,畢竟他們歲數還小,只當是去練練手,不要因為一味的迎合而失了自己文章的特色。

  如花聽到伍立文這樣說時,是有些詫異的,后來想了一下,覺得伍立文這樣做,也并非不是在教志勤他們做人的道理。如此,也就沒在多事,把她找來的文知府以前寫的策論什么的拿給志勤他們瞧。這一次,就當他們是去歷練的,中不中的已經無所謂了。

  兩個兒子、三個外甥要考試,伍立文自然是陪著,一起去了,一同陪著去的,還有楊大河的爹和吳旺隆的叔叔吳四。

  等這一行人回來時,好消息也到了,志勤、志學和東子、柳杰都過了府試,不過四人的成績都偏中后,而柳俊和吳旺隆、楊大河的底子還是有些差,沒有考過。

  如此一來,志勤、志學、東子和柳杰又開始準備起了八月份的院試,剩下的柳俊和吳旺隆、楊大河則繼續去了村子里的學堂學習。

  冬小麥和雙季稻自打上報朝廷后,朝廷已于去年開始在各地州縣推廣種植,穎州府和楚郡府本就是最早種植冬小麥和雙季稻的,就像是穎州府的大吳村和李家村,還有楚郡府的劉家屯村和李家河村,因為如花都有田地,自然今年已是第三個年頭種冬小麥和雙季稻了,一切都已做熟,沒什么問題。

  周邊地縣村子里的,各縣衙門也貼了公告,官府組織著人到這四個村子里學習這兩種糧食的種植,去年今年已教了不少人。

  再過兩個月,第一茬的稻子和去年種的冬小麥就要陸續收獲了,不只是種田的村民們殷殷期盼,就是一國之君的慶宣帝也在期待著各地的糧食豐收。

  六月初,再有幾天就到了夏收的季節,肅南卻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災。造成數十萬計的百姓失去了家園,流離失所,四處乞討,哀鴻遍野。

  京城。

  御書房。

  慶宣帝來回的翻看著面前數百冊的奏折。

  大總管太監林公公屏氣凝神,垂首躬身,不敢發出一絲聲響來打擾到此時隨時會暴發的九五至尊。

  在所有的天災里面,水災的破壞性最為強烈,而今年肅南的這次水災尤為嚴重。

  自慶宣帝登基以來,因為戰事和這些天災,國庫本就不怎么充盈,好不容易這幾年因為收服了嶺南小國,年年朝貢,再加上通了北韁和南嶺的商貿,才有了讓朝廷喘息的時間。

  可朝廷因為年年要撥大筆銀錢往邊關和沿海一帶養著百十萬軍人,這會兒,國庫里根本就拿不出多少銀子來賑災。慶宣帝看著不斷上遞的諜報和一本本的奏折,一時急怒憂心承受不住,昏了過去。

  “皇上,皇上,快傳太醫。”

  林公公尖叫著,上前去扶著皇上。

  如花接到肅南發生洪災的消息幾乎是和朝廷同一時間,如花長時間的沉默著。

  天災**,天災是避無可避,想到流離失所的災民,如花不免長嘆了口氣。

  “告訴鄭海,急速去穎州府和楚郡府的各地縣村收購糧食。”

  紅衣自是也看到了傳來的消息上的內容,微一猶豫還是開了口,“小姐,你不會是想囤糧來賣吧?這怕是不成,你這是犯法的。”

  如花像看傻瓜一樣地看了幾眼紅衣,翻了個白眼說道:“你家小姐就這么貪得無厭,踩著災民的尸體發財?”

  紅衣微一怔忡,急問:“那小姐是有何打算?”

  “跟你說浪費我的口水,等我理出章程后,把人招齊了一起說。”

  說完,如花已開始動筆,寫了起來。

  紅衣既好奇又惱如花不待見她,站在那兒像個木頭樁子一樣,還是莫琳進來瞧見如花在書案前寫字,便上前去小心地為如花磨著墨,紅衣瞧了一眼,心道:自己還是不太適合干丫頭干的事,她可沒想到要給如花磨墨的。

  這邊寫完了整整三大張的紙,待墨跡都干了,看紅衣還站著,如花一個飛刀眼神射過去,紅衣后脊一涼,猛然想起來方才如花的吩咐,身子一繃,沖如花一彎腰。

  “小姐,我這就去請鄭管事。”

  待到鄭海來了,如花一陣吩咐,鄭海聽著不停地點頭,應了一聲后,便退了下去。

  肅南發了水災的事傳到彭田縣時,時逢各村的第一茬水稻和冬小麥都已收割了,第二茬的水稻也正在播種中。

  交待給鄭海的事,已辦了三分之二,只待如花這邊確定下來,就可以繼續。

  這一日,伍立文沐休在家,如花就沖莫琳和紅衣吩咐道:“去請族長、村長來,就說我有事相商。”

  “把老爺和夫人、鄭海也請來。”

  “是。”

  紅衣和莫琳答應著分頭去請人了,如花理了理衣衫,去了堂屋。

  在族長和村長還沒來之前,本就在家的伍立文和柳氏到了堂屋,鄭海沒多久也到了,如花便和他們說了她要買糧食的事。

  族長和村長一到,如花請兩人坐下,這才正式談起了她的打算。

  “族長爺爺、村長伯伯,爹、娘,鄭海,現下我跟你們說的事,非常重要,希望你們認真聽,聽完后,有何看法或建議,也請你們如實告訴我。”

  五人望向如花,看如花一臉的慎重,大家都有些緊張,紛紛地點了點頭。

  如花在心里打好了腹稿,就說道:“肅南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災,數十萬的百姓受災離流失所,四處乞討,哀鴻遍野。”

  在座的人都是經歷過食不果腹,背井離鄉逃難的人,聽了如花這幾句開頭的話,自然是感同身受,心中對災民也是無限的同情。

  “我身為皇上親封的鄉君,享受著朝廷每年發的俸祿,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此次洪災造成的傷害極大,朝廷必已是舉全國之力去賑災,我呢,也想奉獻一份力量,給災區的災民們做點事。”

  此時,眾人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都是受過苦受過窮的人,自族長這位睿智的老人至柳氏這樣的農家婦人,五個有沒有一個不同意的,紛紛都贊成著。

  伍立文還說:“我們縣學的學子已自行組織著捐了些銀子,準備交給縣衙,希望縣衙出面把銀子上交給朝廷做賑災之用。”

  如花點點頭,這些縣學里的學子,看來也不只是個事不關己,只讀圣賢書的一群人。

  “嗯,除了銀子,災民們需要的東西很多,糧食和水最為重要,其次就是衣裳被褥、房屋林舍這些,當然,咱們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所以我想給朝廷捐些糧食和衣衫被褥。鄭海,你帶上你手底下的人,負責把穎州府、楚郡府各地縣村的糧食都收購回來,包括紅薯、土豆這些。”

  “是,小姐。”鄭海應著,和如花交換了一下眼神,彼此都明白。

  “村長伯伯,至于咱們周邊的這些村子的,還請村長伯伯出面。”

  吳立山立刻應了聲:“好,交給我。”

  如花笑笑,又說:“咱們這兩個州府的村落今年都豐收了,這糧食必是不缺的,所以,咱們能買多少回來就買多少回來,銀子不是問題,不過,速度要快,要防那些無良的糧商哄抬物價。鄭海,你這就去吧,銀票我已交待給韓雅了,你去跟她取。”

  “好,小姐,那我這就走了。”鄭海沖眾人點點頭,快步出了屋。

  如花看伍立文和柳氏似是要說什么,便問:“爹、娘,你們有話說?”

  伍立文看了眼柳氏,柳氏就說:“我先說吧,這做被褥、衣衫的事交給娘,娘這就去組織村里人和作坊的女工,趕制被褥和衣衫去。”

  如花點頭,“這事原本就是要交給娘負責的,那就有勞娘了。”

  “這孩子,一家人還說這種話干啥,族長、村長,我這就忙去了。”說完,柳氏也快速地去張羅了。

  自打柳氏得封六品夫人,這兩年的歷練,已叫她做起事來有模樣的,如花贊許地眼神一直追著柳氏出了屋,這才又回過頭問伍立文,“爹,你呢?”

  伍立文說:“爹當然是和村長一起,把這鄰村的糧食都趕緊的買回來。”

  “嗯,好。”

  看村長吳立山準備立馬就去辦買糧的事,如花一擺手,“村長伯伯,稍等一下,還有事要和你跟族長爺爺說。”

  吳立山坐下來,不解地看向如花。

  如花望著族長和村長,說道:“族長爺爺、村長伯伯,其實這次捐糧捐衣的事,我建議你們單獨捐一份上報朝廷。”

  族長和村長有些不解,族長問:“我們自然也是要捐的,但我們就是把家里所有的糧食捐了,也不值多少銀子,上報朝廷怕是也沒這個資格,就不必了,我們全交給你,由你代著捐也一樣。”

  吳立山腦子里卻突然靈光一閃,問如花:“如花,你的意思是不是叫我們村單獨捐一份,這樣縣令大人上報朝廷的時候,也會提一下我們大吳村,咱村子的名聲就越好了。我可以跟村里人去說,叫他們留下自己的口糧,其余的能捐的糧都捐了。”

  如花搖搖頭,彎唇一笑,看這兩個人沒有猜出她的真正意圖,便要開口,余光中瞥見伍立文沉吟著,臉上突然出現了喜色,就說:“爹,你猜到女兒真正的打算了?”

  伍立文欣喜地一拍手,沖如花一點頭,就忙對族長父子說:“哎呀,族長,村長大哥,我家如花是為了吳氏一族著想呢,你們以吳氏一族自請恕罪的方式把糧食捐上去,若有一份懇切的上請書,也許吳氏一族科舉的路就通了。”

  族長一時愣住了,而吳立山則張著嘴,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聲音,“爹,這事能成不?要兒子說,不管成不成,咱吳氏一族的人,都該為那些受苦受難的災民出份力。”

  族長顫抖著聲音,“我兒大義,是,不管目的如何,咱吳氏一族的這支人,都該為災民們出份力。”

  如花抿唇一笑,“族長爺爺和村長伯伯都是心善之人,你們說的對,咱們的目的也許摻雜著一些私利,但咱們的出發點,絕對是為了災民,所以,咱們就立刻行動起來。我日前購回來的糧食和紅薯、土豆都交給掛面作坊和粉條作坊了嗎?那些做出來的掛面和粉條比糧食好運輸,村長伯伯你可以把這些掛面作為吳氏一族的捐資捐給朝廷,你還可以去跟李家村購一些粉條回來,一起捐。我這里就準備一些糧食和銀子捐給朝廷,爹和娘就捐那些被褥和衣衫吧。”

  “行行行。”

  族長連連應著,嘴上雖沒說啥,但心里還是萬分地盼著皇上能因為他們的這一舉動,恢復吳氏這一族人的科舉資格。


  (https://www.dzxsw.cc/book/44750/292343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