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98章 審辦(求訂閱)

第98章 審辦(求訂閱)


第98章  審辦(求訂閱)

        四月二十七日,又是一個清晨,還沒到開城門的時候,洛陽城東建春門,卻在高澄的令符下悄然而開。

        高澄受任京畿大都督,統(tǒng)管禁軍之外洛陽及周邊所有軍事,洛陽各處城門同樣歸屬于他的管轄。

        年輕戍卒驚愕地看著城外衣衫襤褸的貧民,隊伍很長,一眼望不全頭尾。

        貧民們在京畿兵的組織下,有序涌入城中,直奔宮城方向。

        “這究竟有多少人呀,難道附近起了兵戈,都進城避禍來了?”

        年輕戍卒疑惑道。

        “瞎說什么!世子剛剛才平定了三荊,殺得陳慶之不敢北望,城外有京畿兵三萬屯駐,更不會有盜匪為禍,如今大魏升平,洛陽哪會起什么兵戈。”

        看守建春門的校官訓(xùn)斥道。

        年輕戍卒連忙閉口不言。

        李四郎牽著妻子緊隨人流,身前是同村的趙阿貴夫婦。

        昨晚在京畿大營里膽戰(zhàn)心驚的過了一夜,天還沒亮就被喚起,有將軍讓他們進城去宮城前哭冤。

        李四郎等人終于相信真是渤海王世子要為他們主持公道,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踏上了鳴冤之路。

        侍中高隆之摟著小妾睡得正香,得益于小高王體諒,洛陽朝廷早就沒了早朝這檔子事。

        畢竟對于高澄來說,耽誤睡眠影響他長身高。

        更重要的是少讓大臣與天子接觸,反正事務(wù)都是由他代為處理。

        喧嘩聲將他驚醒,高隆之怒不可遏,喚來府中管事詢問緣由。

        “家主,這都是景明寺的僧人在吵鬧,聽說宮門前有萬人同哭,向天子鳴冤。”

        管事解釋道。

        高隆之、李元忠等人包括已經(jīng)被調(diào)走的高乾,府邸都緊鄰景明寺。

        景明寺僧人得知民眾哭冤的消息,喧嘩起來,才把高隆之驚醒。

        一聽這話,高隆之睡意全無,他知道這肯定是出自高澄的手筆,連忙換了衣服親往查看。

        高隆之到的時候,御道上被看熱鬧的洛陽民眾擠得水泄不通,有家仆開道,他才得以穿過人群。

        放眼望去閶闔外跪滿了拖家?guī)Э诘呢毭瘢磾?shù)量,真有上萬人,齊聲哭喊,聲勢震天。

        圍觀的人群中不時有人竊竊私語,某某大官的妻子趁其外出,與僧人私通,又有某某權(quán)貴的小妾去寺廟上香還愿的時候,在沙門淫亂。

        這些人也不指名道姓,只是以貴人代指,這讓素來崇信佛教的高隆之臉色慘白,他府上可多有僧人登門,家眷也常去寺廟。

        明知道那些人可能是高澄安排在人群中拱火的探子,高隆之還是匆匆忙忙趕回家去

        沿途看見不少同僚,一臉的擔(dān)憂與焦急。

        洛陽城中崇信佛教的權(quán)貴官員可不在少數(shù)。

        回了家,高隆之招來妻妾,憤怒地質(zhì)問道:

        “你們之中可有人與妖僧私通!”

        這種事情縱使有過,又哪敢承認(rèn)。

        “阿郎又是在哪里聽了風(fēng)言風(fēng)語,前番我等險先死在高乾、李元忠之手,這才請了僧眾上門祈福,阿郎也是知道的呀。”

        妻子立馬叫屈起來。

        其余妾室也爭相附和,跟隨妻子埋怨高隆之自己留在宮城,不顧她們的死活。

        高隆之吶吶不能言,平素你們可沒這么同心呀!

        不過事關(guān)名節(jié),他倒也能理解,況且當(dāng)日之事,是自己對不住妻妾,讓她們受了委屈。

        如今被抓了話柄,高隆之也蔫了。

        袖袍一甩,憤然出門,又往宮城去。

        這些妖僧多有不法,我高隆之縱使誠心禮佛,但更愛這天下黎民百姓,定要啟奏天子,嚴(yán)懲佛門敗類。

        一出府門,又遇見許多憤憤不平的同僚。

        眾人眼神相交,盡皆明白各自的心思。

        今日洛陽的權(quán)貴們,都要秉公直言,齊心為貧苦百姓做主,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元善見聽見宮城外的嘈雜,只以為是高澄帶兵要來殺他,慌忙跑去高皇后寢宮,如驚弓之鳥一般縮在高皇后的懷里:

        “世子要殺朕,還請皇后念在夫妻情分救朕性命。”

        “陛下莫怕,阿兄說過,只要你我恩愛相敬,他不會難為伱的。”

        十二歲的高皇后撫著十歲的元善見后背,安慰道。

        她相信自己的兄長不會欺騙她。

        寢宮外有探聽消息的宦官跑了回來。

        “陛下!陛下!”

        聽見熟悉的喊聲,元善見轉(zhuǎn)頭喝問道:

        “究竟出了什么事?”

        宦官喘了一口粗氣,連忙解釋道:

        “沒有出亂子,是宮城前有許多受了僧人欺凌的百姓前來哭冤,請求陛下主持公道。”

        元善見提著的心終于落下,他趕緊從高皇后懷中起身,長舒一口氣,整理了帝王儀表,徑直出門,都不帶回頭看高皇后一眼。

        高皇后坐在榻上搖頭嘆息,對于這個既是夫君,又似弟弟的人的做法,高皇后并不責(zé)怪,他還小,也許長大些就好了。

        宮外不止有民眾鳴冤,更有朝臣求見。

        元善見下令詔朝臣入內(nèi),眾人在明光殿叩拜天子后,高隆之當(dāng)即啟奏道:

        “如今宮門外群情洶涌,還請陛下下令徹查此事。”

        話音剛落,眾人紛紛附和,元善見自然不會拂了眾人之意,詢問道:

        “何人可擔(dān)此重任?”

        司馬子如出列回稟道:

        “此事牽連甚廣,非京畿大都督、侍中高澄不能擔(dān)此重任。”

        此話一出,又引來一片附和之聲,元善見趕緊命宮人往渤海王府傳旨。

        侍中李元忠又建言道:

        “茲事體大,臣請由趙郡王與營構(gòu)監(jiān)高侍中為從審。”

        趙郡王元諶膽小懦弱,而營構(gòu)監(jiān)高侍中正是高隆之。

        元善見自無不可,他對這件事并不關(guān)心。

        天使來到渤海王府,高澄跪拜迎旨,宮人卻不敢受,還是在高澄的要求下才戰(zhàn)戰(zhàn)兢兢把內(nèi)容讀完。

        也不能怪這些宮人沒有膽魄,有膽魄的早在三年前都隨元子攸被爾朱氏殺盡了。

        高澄接過旨意,頗有些為難道:

        “國朝素來推崇佛教,今日治罪方外之人,恐遭天下非議。”

        幕僚們一早就聚在高澄府中,趙彥深勸慰道:

        “妖僧無道,致使百姓蒙難,世子奉命行事,天下人又怎會妄加指責(zé)。”

        他出身貧寒,本就厭惡不勞而獲之人,更別提僧眾那些讓人不恥的行徑。

        崔季舒又慢了一步,但他還是積極出言道:

        “世子身負(fù)眾望,還請莫要推辭,辜負(fù)了百姓的期盼。”

        新近投效的崔暹還不適應(yīng)小高王的節(jié)奏,職位最高,反而落到了最后,他開口說道:

        “世子受天子之命,還佛門清凈,于佛家而言,可是一件大功德,還請世子切勿存疑。”

        眼見麾下幕僚都在勸說,高澄長嘆一聲:

        “也罷!既然是天子下詔,澄便做一回惡人,定要將佛門污垢一掃而盡。”

        說罷,看向?qū)m人繼續(xù)道:

        “勞請?zhí)焓够胤A陛下,澄謹(jǐn)遵天命。”

        宮人趕緊應(yīng)是,回宮城復(fù)命。

        “叔正。”

        高澄呼喚崔季舒道:

        “再勞你跑一趟京畿大營,命斛律明月、慕容紹宗率軍入城。”

        段韶、堯雄麾下一萬人需要屯駐永寧寺,看押一萬余健壯僧眾,只能調(diào)用城外大營的一萬五千人。

        崔季舒應(yīng)命而去,這兩天跑了好幾趟,他早就輕車熟路了。

        高澄又命趙彥深組織鳴冤之人往景明寺匯聚,他要在那座大寺開堂審理。

        景明寺是洛陽又一座大寺,由孝文帝之子、孝明帝之父宣武皇帝元恪所立。

        位于宣陽門御道東側(cè),其寺有屋舍千余間,其內(nèi)金碧輝煌,體面不輸永寧寺。

        高澄在侍衛(wèi)的護衛(wèi)下,抵達(dá)景明寺不久,鳴冤的民眾便在趙彥深與兩名從審高隆之、元諶的帶領(lǐng)下前來拜見。

        三名審官相互見禮,景明寺正殿已經(jīng)被改設(shè)為衙門大堂,高澄坐于主座,高隆之、元諶分居兩側(cè)。

        原告?zhèn)儼凑沾迓鋭澐郑峙M殿訴說冤屈,不時有被告或從永寧寺提來,或由入城的京畿兵往寺廟拿人。

        永寧寺守衛(wèi)森嚴(yán),兩萬余僧人被緊緊綁住,嚴(yán)密看守。

        沒有了武僧護寺,哪怕高澄四處抓人,各寺僧眾也不敢反抗。

        元諶是個有眼力見的,否則李元忠也不會把他推上來,作為宗室代表,他全程昏昏欲睡。

        若不是還時不時敷衍幾句高澄的提問,真以為他在修閉口禪。

        高澄審案倒也簡單,調(diào)查取證大可不必,上萬人的委屈,若要一件件查實,今年只怕也不用干別的事了。

        凡是能被受害者指認(rèn)姓名者,聞聽他們的事跡,若是為禍甚重,直接押置在景明寺東側(cè),為禍較輕之人則押置在景明寺西側(cè)。

        不久終于輪到了李四郎他們村子陳訴冤情。

        高澄聽說他們的遭遇怒不可遏,誰不知道小高王最尊重婦女意愿,迎娶爾朱英娥之前,自己還要入宮詢問她是否愿意。

        由村民提供姓名,包括寶慧和尚在內(nèi),曾經(jīng)禍害村子的永寧寺十二名僧人被押來受審。

        “你等身為佛門中人,卻行此卑鄙齷齪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意將他們押往景明寺東廂,趙郡王、高侍中,兩位以為如何?”

        高隆之聯(lián)想起自己可能的遭遇,同樣憤怒,他聞言立即贊同。

        元諶好似大夢方醒,半瞇著眼睛,點頭道:

        “當(dāng)如世子所言。”

        寶慧和尚等人不知道押往東廂是什么意思,可看高澄、高隆之發(fā)怒,也知道不會是什么好去處,連聲大呼冤枉。

        “世子怎可草菅人命,單憑這些賤民污蔑,就要處置我等。”

        寶慧和尚喊得最響亮。

        倒把高澄惹惱了,他又不清楚北方和尚可以吃肉,只以為佛門戒律就是要人吃素,瞧他吃得肥頭大耳,一看就不是個守戒的模樣。

        先前又有多人指控他的惡事,高澄心中火起,咆哮道:

        “來人,將我把這寶慧和尚拖出去打一百棍!不!兩百棍!給我活活打死他!”

        這一下整個大殿都安靜了,其余僧眾被綁去東廂聽候發(fā)落,只有寶慧和尚大聲喊著饒命,卻被侍衛(wèi)拖走,留下一地尿騷味。

        高澄捂著鼻子,讓人提水過來沖洗。

        又寬慰李四郎等人道:

        “你們先回去好生待著,事后戶部會主持登記戶口,再為你等授田,你們需按時繳納賦稅,如今朝政清明,你等不可再做隱戶。”

        一如之前的百姓,李四郎等人感激高澄恩德,爭相叩拜。

        元諶觀摩了許久,心中對高澄的手段佩服萬分,大家伙都知道是由高澄在幕后主導(dǎo),否則怎么可能聚集起這么多鳴冤之人。

        處置僧眾,得了民心,估計寺廟的產(chǎn)業(yè)也要歸他所有,而惡名卻由天子背著,滿朝公卿都能作證,是天子向在家休沐的高澄下令,由他審辦此事。

        孝莊帝殺死爾朱榮,爾朱氏后繼無人,但高歡卻有高澄這么一個兒子,只怕大魏的基業(yè)真要完了。

        元諶可沒有興復(fù)魏室的雄心,他又不是孝文帝的子孫,身為孝文帝之父獻文帝拓跋弘的孫子,他年紀(jì)已經(jīng)很大了,指定是看不到高氏代魏的時候,安安穩(wěn)穩(wěn)多活幾年不好嗎。

        一批又一批的民眾訴苦,一個接一個的僧人被押至東西兩側(cè)。

        及至天色將黑,高澄才把事情審理完,而景明寺東西兩側(cè)也被塞滿了人。

        寺外還趴了一具死尸,脊背都被打爛了,正是寶慧和尚。

        高澄命人清點,得到東廂罪大惡極之人共有兩千余人,西廂罪責(zé)較輕之人也有一萬之眾。

        他立即與元諶、高隆之聯(lián)名把結(jié)果呈送天子,請求將罪大惡極之人處斬,罪不至死者充作苦役,與永寧寺里剩余的武僧送去挖礦。

        同時又命人喚來洛陽大小寺廟的主持,厲聲叱罵。

        洛陽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寺廟,被喚來的主持如今只有僧尼六百余人,其余人都在東西兩廂等候發(fā)落。

        面對高澄的叱責(zé),六百余主持唯唯諾諾,誰也沒有勇氣直面小高王的怒火。

        高澄罵了一陣,也累了,冷對眾僧尼道:

        “你等需好生看管好僧眾,再有此等惡事,我絕不饒恕!”

        眾僧尼紛紛叩首,只以為此事到此為止,被抓了這么多僧眾,足以平息小高王的怒火。

        他們卻不知道這還只是前戲。

        中午發(fā)三章,晚上七點之前更新第四章,十二點前更新第五章,我先去睡個午覺。

        感謝書友早肥的英短、小白兔的黑點、伽南的打賞。


  (https://www.dzxsw.cc/book/44440675/13762357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