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109章 徐州

第109章 徐州


第109章  徐州

        ‘大都督澄自出洛陽,而至徐州,沿途秋毫無犯,所過州郡,百姓無不簞食壺漿,恭迎王師。

        ‘博陵名士崔昂聞之,贊曰:古今軍民同樂者,無過之矣,此明主也。

        ‘遂千里相投。’

        當時間線撥回高澄知曉關西具體情況之前。

        帥帳中,高澄還在與手持崔暹書信前來投奔的崔昂寒暄,一旁負責記錄高澄言行的記室參軍張師齊,已經為這件事打好了腹稿。

        高澄今天也算出了口惡氣:當初在信都時,你崔昂清高,瞧不上我,如今倒好,崔暹一封書信,你就從冀州跑到洛陽,又從洛陽追了過來。

        但表面上,高澄還是一臉笑意,他欣喜道:

        “有懷遠相助,澄如魚得水。”

        崔昂很激動,又帶著幾分慚愧道:

        “大都督昔日誠心征辟,昂卻只顧埋首讀書,不識天下英雄,本無顏再見大都督,幸得季倫書信代為相邀,受此恩遇,昂不勝感激涕零,不敢當魚水之譽,只愿能為大都督效犬馬之勞。”

        高澄不樂意了,他的幕僚人均都是水,養他一條魚,可不能有例外。

        他寬慰道:

        “世道紛亂,多的是貪名逐利之輩,如懷遠一般能夠靜心讀書的,又有幾人?懷遠如今學成再來投我,澄歡喜還來不及,又怎會怪罪。”

        話一出口,高澄就后悔了,明面上看這番話并沒有問題,但如果崔昂以讀書為由拒絕他,是淡泊名利。

        而十七歲就為他鞍前馬后的崔季舒,難道就是追名逐利?

        也不能說不是。

        但高澄還是在往回找補:

        “博陵崔氏滿門俊彥,叔正立志匡扶社稷,不辭辛苦,助我良多,如今又有懷遠輔佐,我再無憂慮矣。”

        帥帳里只多出一個張師齊,他雖諂媚,但嘴很嚴,否則高澄也不會讓他跟在自己身邊。

        至于記錄言行,他寫他的稿,高澄自會審核。

        崔昂第一次與高澄相見,對于他拉攏人心的手段還沒產生抗體,只這么一說,就真以為這是高澄肺腑之言,畢竟十三歲的少年哪有那么多彎彎繞繞。

        高澄又與崔昂閑談許久,這才喚親衛入帳,讓他們先將崔昂安置好。

        崔昂離開,高澄對張師齊道:

        “你派人告知叔正,莫要再安排百姓迎奉王師的戲碼,我已知賊人虛實,自當揮軍南下,救民于水火。”

        張師齊領命告退。

        小高王素來謹慎,不打沒準備的仗,反正一來一回肯定趕不上關西之事,干脆慢慢走,讓崔季舒先他一步到達各處州郡,組織士人豪族,與他共演魚水情。

        如今往徐州打探消息的探子已經把情報送回,高澄心里也有了底。

        原來梁人也在怕,之前東徐州投梁,梁將侯成俊等人被邸珍所敗,這一次徐州再投,聽聞高澄領大軍前來平叛,北上的梁軍匆匆南撤,屯駐在魏梁邊境。

        領軍將領也是無名之輩,此戰易也。

        正如高澄所料,梁人一走,徐州城里的士人豪族們通過各種渠道送來投效書信,高澄看了幾封,他這樣耿直的人,實在受不了那些阿諛奉承,便統一交給張師齊收存。

        以后沒了靈感,張師齊也能借鑒一二。

        為了讓后人能夠公正客觀的了解自己,小高王做了太多。

        高澄大軍還沒抵達徐州,就收到由彭城寄來的十七顆人頭,據使者說都是參與襲殺邸珍的人,有徐州將校,也有豪族士人。

        高澄對于他們的做法心知肚明,不過是推出幾個替罪羊而已。

        使者還在眼巴巴地望著高澄,高澄思慮許久,對使者道:

        “伱將人頭帶回去,告訴主使之人,我高子惠要殺的人,自會動手,無需旁人代勞。”

        使者聞言大驚失色:

        “世子,謀逆之人盡被誅殺,世子何故再作此言!”

        高澄不愿多言,命人將使者趕出大營。

        崔暹、趙彥深留守洛陽,跟隨高澄南下的心腹幕僚只有崔季舒一人。

        當他聽聞高澄將使者趕走,不愿收下所謂犯事者的頭顱,慌忙趕來高澄帥帳,委婉地勸諫道:

        “大都督素有仁名,今日為何不愿寬恕徐州人士?若稍加安撫,徐州無需耗費一兵一卒即可收復。”

        高澄有他的計較,解釋道:

        “徐州之事不比三荊、兗州,是當地豪族與軍中將校合謀殺官叛亂,我若寬縱他們,只恐人人效仿。”

        在高澄看來,徐州與三荊、兗州兩地叛亂性質不同,三荊、兗州是在州郡主官的裹挾下謀逆,而徐州豪族卻是殺官造反。

        如果因這些人送來十七顆替罪羊的頭顱,就將此事揭過,徐州自然可以輕易收復,但只怕將來的麻煩可就多了。

        崔季舒聞言繼續勸道:

        “既然大都督決心立威,更應該安撫徐州豪強,仆有一計,請大都督命人追回使者,收下頭顱,賞賜金銀,命使者帶話,讓徐州代理官員準備酒肉犒勞大軍,再擺設宴席,為大都督接風。

        “如此,徐州上下必然深信大都督欲赦免其罪,大都督可用城中恐有余孽為由,命部曲接管城防,此應有之理,旁人又怎敢多言。

        “再邀徐州將校一同赴宴,只需他們入城,便是待宰牛羊,或殺或刮,只需大都督一言便可處置。”

        崔季舒這條計策有其可行性,但對于高澄來說得不償失。

        通過哄騙的方法誘殺徐州叛逆,確實輕松,但代價是犧牲自己的政治信譽。

        政治信譽是很虛無縹緲的東西,有人視如草芥,但也有人視若珍寶,并最終換取豐厚收益。

        比如司馬懿,他就將政治信譽賣了一個好價錢。

        高平陵之變,勝負未分之際,司馬懿用苦心經營四十年的政治信譽,換取了曹爽相信洛水之盟的誓言。

        相信自己放棄反抗,交出兵權,可以保留爵位、財產。

        最終在曹爽放棄權力后,司馬懿違背誓言,殺盡曹爽宗族,司馬氏從此徹底掌控曹魏。

        高澄是北魏權臣渤海王高歡的世子,是高氏的繼承人,政治信譽的價錢怎么能比司馬懿要低。

        司馬懿換得兩晉一百五十五年國祚,高澄不愿初出茅廬,就只換一個徐州。

        況且對于高氏來說,高歡的政治信譽已然廉價。

        出身底層的高歡為了成就霸業,三次背主,又兩次與爾朱兆盟誓,透支的次數著實多了一些。

        后果也有,高歡第一次攻玉璧,想要勸降王思政,許以高官厚祿,但因為他過往行為,而被王思政譏諷。

        崔季舒不是外人,高澄耐著性子跟他把心中所想解釋清楚。

        “世子所思,仆遠不及也。”

        崔季舒汗顏道。

        高澄寬慰了一番,崔季舒這才告退。

        其實并不怪崔季舒沒想到這一層,大爭之世,各種陰謀詭計頻出,為了達到目的,哪還顧得上許多。

        但對于高澄來說,這個混亂且荒唐的南北朝越是不講道義,他就越要反其道而行,或許這份信譽一輩子賣不出去,但只需要做成一筆買賣,回報遠不是輕取徐州所能比擬,更何況誰說小高王靠自己的本事拿不下徐州。

        高澄有一個好父親,為他打下這片基業,也讓他有底氣為自己塑金身。

        使者回歸彭城時,彭城已經處處張燈結彩,童謠都編了好幾首,著重表現高澄與民同樂,仁善愛人。

        得益于高澄之前的寬容行徑,所有人都相信自己能夠獲得赦免。

        當使者轉述高澄所言,要自取叛逆人頭,眾人無不大驚失色,一時間人心惶惶。

        基于高澄的人設,他們還是沒想到小高王是抱著滅族的目的而來,都以為只是高澄嫌死的叛逆還不夠,認為他們在包庇。

        畢竟洛陽宗室叛亂,高澄也沒有株連家眷。

        彭城貴人們只理解了高澄的表面意思,以為要送活口讓他自己動手。

        于是一番勾心斗角之后,又有十四人被押往剛剛踏足徐州的高澄軍中,等待他親自處置。

        高澄再次接見使者,見到送來的俘虜,他憤然道:

        “何須你等教我行事!”

        說罷,命令親衛將這十四人松綁,與使者以及隨行押送之人一起趕出大營。

        被高澄釋放的叛逆怨恨自己被人出賣,而押送之人也不敢讓他們活著回去。

        雙方才出大營,立刻展開火并,高澄聽說營外動亂,立即放心的命人前去救援叛逆,可十四人中,只有三人保住了性命。

        而使者領著剩余隨從回到彭城時,徐州豪族這才明白,高澄所圖甚多。

        于是眾人嚴守城池的同時,派人送信向梁魏邊境上的梁軍求援。

        而高澄也早有準備,不斷有流言在梁魏邊境傳播,聲稱徐州動亂,徐州豪族為了將功贖罪,計劃引梁軍入境,助高澄破之,魏軍再順勢南下劫掠。

        他沒有故意散播先前徐州豪族送來的投效信,過猶不及。

        徐州豪族與高澄真有謀劃的話,寄給高澄的書信又怎么會輕易流傳,蔣干盜書這種事情,也要找到一個蔣干來做才行。

        沒有蔣干,但他有蔡和兄弟。

        高澄召見逃回營中的三名叛逆,許諾赦免他們的父母妻兒,命人護送三人抵達梁魏邊境。

        之前的流言已經足夠讓梁將深思,還是受益于高澄賢世子,寬以待人的名聲,就連梁魏邊境上的梁人也不認為他會徹底清算徐州豪族。

        哪怕沒有直接證據,梁軍主將還是更愿意相信流言的內容,徐州豪族就是要騙他們北上,高澄定然早已設下埋伏,等著他們自投羅網。

        如今又有三人投奔梁軍大營,自言曾是參與襲殺邸珍之人,如今徐州豪族決計投降高澄,他們奮死拼殺才逃了出來,而邊境流言也是他們所為,正是擔心梁軍受騙。

        梁軍主將至此深信不疑,他召開軍議,將自己所知道的前因后果告知眾人,胸有成竹地笑道:

        “此計怎能騙過我。”

        眾人齊聲夸贊主將英明。

        于是,梁軍各部接到軍令,嚴守邊境,不許北上。

        徐州豪族沒有盼來梁軍救援,倒把高澄給等來了。

        高澄沒有急于攻城,他在距離彭城十五里處安營下寨,命人打造攻城器械。

        來到城外第三天,京畿兵沒有攜帶云梯,只是推著簡易的投石車,在彭城城外列陣。

        從城頭往外眺望,入目所見軍容嚴整,旌旗蔽空,彭城五千守軍無不膽寒。

        “世子,是否按計劃行事?”

        崔季舒揉著手腕問道。

        倒不是拳頭癢了,想暴打未來的大齊皇帝,而是這幾天與軍中文員一起謄寫書信,寫得手腕酸痛。

        高澄低頭看了眼被士卒抬著的上百個被封好的籮筐,笑道:

        “叔正自去安排。”

        今天他要看到彭城充滿文學氣息。

        崔季舒指揮士卒將籮筐運往安設投石機的地點。

        籮筐里塞了些石頭,增加重量。

        而臨時打制的都是簡單的人力投石機,靠人力拉拽繩索進行拋射,需二百五十人施放,還好高澄手頭并不缺人。

        此時的負責軍官正忙碌于試射石子。

        待他校對了角度,隨著一聲令下。五個籮筐應聲

        拖拽繩子的士卒大聲喊道:

        “用力拉!”

        五個籮筐應聲飛往彭城,有兩個砸在城墻上,籮筐被砸破摔,筐里的紙張漫天飛舞散落在城墻下。

        但還是有三個籮筐飛進了城里。

        一次次拉拽,一個個籮筐騰空飛起。

        彭城城中,到處都是紙張飛舞。

        每一個撿到紙張的人,看見所寫內容無不變色,正是他們爭相寫給高澄的投效信。

        突然間,豪族之間充滿了猜疑,似乎誰都有打開城門立功求存的可能。

        古有曹孟德燒毀投效書信,拉攏人心。

        今有小高王送還投效書信,使其離心。

        高澄心中大定:奪下徐州,早晚的事。

        仔細想想,自己領兵以來,先平三荊,陳慶之倉惶逃竄;再定兗州,賀拔勝僅以身免;如今又是一番苦戰,把徐州從梁軍與叛軍三萬、不,五萬聯軍手中奪回。

        三戰三捷,也算是當世名將了吧,也不知后人讀史,知道小高王十三歲領兵征戰,立下這般豐功偉績,心懷仰慕之下,會不會為他冠以小兵仙的名號。

        這一章本來寫得是用哄騙手段奪下徐州,但是后來發現這樣透支政治信譽劃不來,就大改了,幾乎重寫。

        本來這一章最后結尾是高澄在刺史府殺得血流成河,府外是彭城人安排的幼童在傳唱歌頌他的童謠。

        感謝書友金泰耎的果達的打賞。

        明天兩點前第一更,下午六點第二更,晚上十二點第三更


  (https://www.dzxsw.cc/book/44440675/13762356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县| 汽车| 嘉祥县| 赣州市| 高阳县| 邵阳县| 库车县| 芦山县| 阿拉善盟| 常德市| 广东省| 南和县| 铜山县| 涡阳县| 赤壁市| 汶上县| 龙口市| 舞阳县| 鹿邑县| 屏南县| 永新县| 淮北市| 陆丰市| 营山县| 建水县| 靖西县| 宜宾市| 新沂市| 土默特左旗| 清流县| 嘉义市| 平利县| 格尔木市| 灵寿县| 南和县| 沂水县| 巢湖市| 长兴县| 宜良县| 瓮安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