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122章 杯酒釋民戶

第122章 杯酒釋民戶


第122章  杯酒釋民戶

        高澄回洛陽第一件事,便是入宮向天子謝恩。

        高歡舉薦高澄擔(dān)任吏部尚書的奏表早就快馬加鞭送抵洛陽,人形圖章元善見用璽加印,正式授予高澄吏部尚書一職。

        控制禁軍的舅父婁昭知道高澄生性謹(jǐn)慎,早早安排了心腹在宮門至明光殿的道上換崗值守。

        明光殿中,高澄恭敬地向元善見謝恩,元善見又招來高皇后與他相見,兄妹久別重逢,各自歡喜。

        高澄離開宮城,不禁對(duì)著西方吐上一口唾沫。

        宇文泰這人睜著眼睛說瞎話,臟他們高家父子的名聲,說他們欺凌天子。

        事情是人高隆之干的,跟大魏忠臣高家父子有什么關(guān)系。

        高澄這個(gè)大舅子兼妹夫,又怎么會(huì)欺負(fù)元善見這個(gè)大舅子兼妹夫。

        回到渤海王府,高澄大擺宴席,以此慶賀自己榮任吏部尚書,徹底掌控尚書省。

        接到宴貼的都是高家親朋故舊。

        眾人齊至,席間歌舞相伴,言笑晏晏。

        段韶一雙眼睛在舞女身上游走,直到被高澄狠狠瞪了幾眼,才反應(yīng)過來,還給高澄一個(gè)了然的眼神。

        “唉!”

        高澄突然放下酒盞,重重嘆了一口氣。

        段韶好奇道:

        “世子何故憂愁?”

        這一問也把眾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高澄身上,連樂舞都停了下來。

        “無礙,無礙,來,接著奏樂,接著舞。”

        高澄強(qiáng)顏歡笑,對(duì)眾人說道。

        斛律光犟道:

        “世子若有憂慮,但請(qǐng)與我等直言,在座多是信都元?jiǎng)祝泻问虏荒芟喔妗!?

        高澄目光掃過在座的高敖曹、李元忠、司馬子如、高隆之、高季式、自己幕府三崔,崔季舒、崔暹、崔昂等人,長(zhǎng)嘆道:

        “澄少年得意,又有何憂愁,只是想到身在晉陽的父王,心中不免傷感。”

        高季式大著膽子問道:

        “可是高王身體有恙,才讓世子牽掛?”

        高澄卻搖頭嘆息:

        “父王安好,只是近段時(shí)間憂心忡忡,茶飯不思,以致日漸消瘦,澄卻在洛陽大擺宴席,非人子所為。”

        段韶驚奇道:

        “如今四海威服,高王又手握雄兵,世上居然還有事能讓高王憂心至此?”

        一直旁觀四人一唱一和的李元忠心道:來了,來了,我就知道宴無好宴。

        正如李元忠所想,戲演到這,高澄也終于為難地把事情說了出來:

        “當(dāng)初為了反抗?fàn)栔焓媳┱竿踉谛哦寂e義,多得河北豪杰相助,才有今日基業(yè)。

        “如今宇文泰在關(guān)西另立偽君,言語間對(duì)父王多有污蔑,父王擔(dān)心有人相信此賊言語,故而寢食難安。”

        斛律光大笑道:

        “這有何難,宇文泰跳梁小丑,世子英睿,只需領(lǐng)一偏師西進(jìn),殺之如屠豬狗。”

        高澄卻擺手道:

        “縱使殺了宇文泰,誰又知道會(huì)不會(huì)又有一個(gè)賀拔泰跳出來,編造謠言,不明真相者推波助瀾,澄與父王就算渾身是嘴,也難以辯解。

        “若有人在河北蠱惑人心,士民難保不會(huì)受他欺瞞,真以為澄與父王是爾朱兆、爾朱世隆之流,隨他舉旗叛亂,到那時(shí),澄與父王又該如何自處?”

        李元忠心里一咯噔,來了,真的來了,就是沖著他們河北門閥士族來的。

        當(dāng)即向高敖曹使眼色,可高敖曹完全無視了李元忠的示意。

        驍勇如高敖曹,敢領(lǐng)十余騎沖陣五千人,但也怕小高王一聲三叔祖。

        今天只顧吃肉喝酒,自然是因?yàn)楦呒臼皆缇蛯⑶耙蚝蠊嬖V了高敖曹。

        兄長(zhǎng)高乾已經(jīng)將事情應(yīng)下,他也不好反對(duì),更何況自己的部曲早就有了京畿兵的編制,搜取家族其他人隱匿的戶口與高敖曹關(guān)系不大,他也就盡情吃喝,只當(dāng)是旁觀一場(chǎng)大戲。

        所以說,跟對(duì)人比什么都重要,就連高敖曹這個(gè)莽夫跟隨高澄久了,居然也有了一些智慧。

        見高敖曹不搭理自己,已然明白他的態(tài)度,李元忠只好獨(dú)自打圓場(chǎng):

        “我等河北士人追隨高王建義以來,屢受高王厚恩,才得以身居高位,又怎會(huì)反助外人,還請(qǐng)世子莫要為此憂慮。”

        高澄聞言頷首,說道:

        “李叔父所言甚是。”

        這一句李叔父聽得李元忠寒毛直豎,大家都是高氏老人,誰不知道高家父子的德性,都口稱叔父了,這件事絕對(duì)小不了。

        果然,高澄沉吟道:

        “諸位叔父自然與我父子親厚,但久在洛陽為官,難以約束家鄉(xiāng)族人,難保他們不會(huì)受人蒙騙,這才是澄與父王憂心的原因。”

        這時(shí)坐在末尾的記室參軍張師齊秉忠直諫道:

        “既如此,世子何不放河北群賢歸鄉(xiāng),約束族人,如此,高王自可高枕無憂。”

        這話一出,引得在場(chǎng)河北士人紛紛怒目而視。

        好你個(gè)張師齊,居然想把我們趕出朝堂。

        高澄勃然大怒:

        “仰賴諸位叔父勞苦功高,才有澄與父王今日成就!張師齊!我平日不曾虧待于你,你為何進(jìn)此饞言!叔正!為我毆之,逐出宴席!”

        崔季舒應(yīng)聲下場(chǎng),揮拳毆打,張師齊狼狽逃出宴席。

        惡心河北士人的張師齊是被趕跑,可高澄依舊愁眉不展,向眾人詢問道:

        “諸位可有言語教澄,為父王分憂。”

        李元忠、崔暹、崔昂、以及剛剛回到座位,還在氣喘吁吁的崔季舒等人面面相顧,一籌莫展。

        就在眾人想不出辦法的時(shí)候,虛假的渤海高氏子弟,侍中高隆之帶著光芒站了出來:

        “世子,下官有一策可解高王憂慮,又能使河北群賢常伴高王、世子。”

        “哦!還請(qǐng)高侍中教我。”

        高澄聞言大喜過望。

        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高隆之侃侃而談道:

        “高王所憂慮者,不過是擔(dān)心被河北豪族誤解,從而引發(fā)叛亂。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高王與世子自是翩翩君子,恪守臣節(jié),但管不住旁人構(gòu)陷,只能著眼于防止叛亂。

        “豪族之盛,在于其所隱匿的大量丁壯,只需奏請(qǐng)?zhí)熳忧宀閼艏瑸殡[戶入籍,如此,高王自當(dāng)無憂,我等與高王、世子也能君臣長(zhǎng)久。”

        高澄還沒表態(tài),崔季舒已經(jīng)大聲叫好:

        “高侍中真知灼見,仆附議。”

        高澄一頭霧水,今天他真沒和崔季舒提前通氣呀。

        崔季舒當(dāng)然有自己的想法,他自中興二年(532年)十七歲起跟隨高澄,辛苦奔波,幕僚之中只有陳元康、楊愔的資歷與他相當(dāng)。

        如今楊愔外任地方,陳元康久在晉陽,崔暹雖位居長(zhǎng)史,但那是由高王所任,對(duì)世子而言,洛陽文士只有他崔季舒才是最受寵信的自己人。

        將來注定是要當(dāng)宰相的前途,怎么可以就因?yàn)殡[匿丁口這種事,而與世子疏遠(yuǎn),看著新人搶占自己的前程,那比死了還難受。

        崔季舒最先表態(tài),崔暹、崔昂也不傻,家族隱匿戶口確實(shí)多,但跟自己前程比起來又算得了什么,難不成真想回河北當(dāng)個(gè)土財(cái)主,或者真要密謀叛亂不成?

        崔暹、崔昂立即對(duì)高隆之的提議表示贊同。

        高敖曹似乎終于吃飽了,也按照自己所分到的戲份,出言對(duì)高隆之表示支持。

        身為趙郡李氏宗主的李元忠卻犯難了,他身為宗主不能只顧自己的前程,而犧牲宗族利益。

        眼見李元忠遲遲沒有表態(tài),司馬子如陰惻惻道:

        “我聽聞李侍中出使晉陽時(shí),與高王有過一番言語,莫非當(dāng)日并非戲言不成?”

        李元忠脊背直冒冷汗,當(dāng)初他酒后曾與高歡戲言,不給侍中之位,他就要再找人造反。

        如今在這個(gè)敏感時(shí)刻,司馬子如舊事重提,用心何其險(xiǎn)惡。

        他與司馬子如分居尚書省左右仆射,共同輔佐高澄,平日在政事上偶有分歧,日積月累,原本就沒什么交情的兩人,關(guān)系哪能好得起來。

        高澄聞言,不以為意道:

        “李侍中與父王交情深厚,司馬侍中莫要猜疑,父王還曾告訴我,要不是李侍中誅殺爾朱羽生,逼他下定決心反抗?fàn)栔焓希覀兏缸右矝]有今天的地位。”

        這句話看似是站在李元忠一邊,可仔細(xì)琢磨那個(gè)‘逼’字,李元忠在全場(chǎng)目光下如坐針氈。

        坐不住,索性就站了起來。

        李元忠在眾人目光注視下,朗聲道:

        “清查戶口,既能使高王與河北士人相得,更能增加稅戶,于國(guó)于家都有大益,下官附議。”

        高澄眼看場(chǎng)間博陵崔氏子弟、渤海高氏子弟、甚至趙郡李氏的家主都親自表態(tài)支持,思慮一番后,對(duì)眾人說道:

        “高侍中此言甚合澄的心意,還請(qǐng)諸位與澄聯(lián)名啟奏陛下,搜括各地隱戶,以此殷實(shí)國(guó)庫(kù)。”

        眾人起身響應(yīng)道:

        “但憑世子吩咐。”

        為高歡解決了憂慮,歌舞重開。

        舞娘婀娜的身段在場(chǎng)間旋轉(zhuǎn),眾人歡聲笑語,完全看不出方才經(jīng)歷過什么。

        高澄喝著摻水的假酒,嘴角不自覺地上揚(yáng)。

        清查豪族隱戶,最難在于河北,而河北頂級(jí)門閥就那幾家: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以及憑借高氏父子而得以晉升的渤海高氏。

        高乾往河北游說,對(duì)于其他士族有多少作用,高澄并不知道,但以他的威望,包括渤海高氏、封氏等必然響應(yīng)。

        李元忠身為家主,得到他的支持,自不必?fù)?dān)憂趙郡李氏。

        至于博陵崔氏,崔暹、崔昂、崔季舒自然不能主持族中事務(wù),但如今三崔都在高澄幕府身居高位,都是家族最出色的后輩,前途不可限量。

        若是為了隱戶,而使三崔被高澄疏遠(yuǎn),孰輕孰重,高澄相信博陵崔氏的主事之人能夠想清楚,若連這種事情都看不明白,博陵崔氏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河北四姓五族之中,高澄得了三家擁護(hù),只剩清河崔氏、范陽盧氏,但仔細(xì)想來,只需自己往河北接觸一番,這兩家也不會(huì)獨(dú)立于眾人,單獨(dú)面對(duì)高氏怒火。

        宴罷人散,高澄將眾人禮送出門,又把張師齊喚來。

        “今日之事,委屈張參軍了。”

        高澄勸慰道。

        張師齊卻戲言道:

        “世子無需掛懷,元修貴為關(guān)西之主,也曾被崔主薄毆打,仆今日所受并非屈辱,而是帝王之禮。”

        張師齊看得清楚,他一個(gè)普通文吏,沒有家族背景,能夠任職大都督府記室參軍,全是因?yàn)楦叱吻嗖A。

        出言冒犯這些河北士人,對(duì)他并沒有多少影響,張師齊在意的只有高澄的看法。

        他一點(diǎn)也不擔(dān)心高澄會(huì)拿自己的性命,平息河北士人的怒火,真要這樣做,就不是自己侍奉的小高王了。

        張師齊地位不高,但因?yàn)橛涗浉叱窝孕械年P(guān)系,但凡有重要活動(dòng),總要隨侍在側(cè),自然了解高澄的為人:絕不會(huì)虧待忠心為他辦事的人。

        這不,只是讓崔季舒打了自己幾拳,就把這件事翻篇,隨后還要親自來慰問他,張師齊覺得自己挨得很值。

        太昌三年(534年),六月二十二日。

        尚書令高澄以豪族隱匿丁口,侵奪稅戶,致使朝廷用度拮據(jù)為由,奏請(qǐng)?zhí)熳铀牙ǜ鞯貞艏?

        尚書左仆射李元忠、右仆射司馬子如、侍中高隆之等一應(yīng)高氏重臣盡皆附名。

        洛陽朝野為之嘩然。

        六月二十三日,天子下詔命尚書令高澄主持戶口搜括,同時(shí)以高澄為天子使節(jié),巡視河北。

        消息傳出,關(guān)東各地震動(dòng),其中又以河北為最。

        京畿大都督府記室參軍張師齊對(duì)這一事情經(jīng)過,如實(shí)記載道:

        ‘大都督澄身兼吏部,乃宴賓客。

        ‘席間,澄以渤海王歡受構(gòu)于關(guān)西宇文泰,垂淚自哀。

        ‘侍中高隆之進(jìn)言:勵(lì)精國(guó)治,何懼誹謗。

        ‘澄乃問:何策可利國(guó)?

        ‘隆之痛陳豪族隱匿丁口之害,諫言搜括戶籍。

        ‘時(shí),博陵三崔為澄幕僚,聞此策,不循私情,秉公直言,以應(yīng)隆之。

        ‘侍中李元忠,趙郡李之宗主,憂心國(guó)事,以安定四海為志,聞隆之言,自請(qǐng)搜括戶籍由趙郡李氏始。

        ‘大都督澄感其忠義,語于左右,曰:父曾言,非元忠,不能成事!’

        后人修撰《齊書》時(shí),引用張師齊的記載,贊曰:趙郡李公、博陵三崔,舍家為國(guó),皆忠貞之士也。

        當(dāng)然,時(shí)人的議論與史書記載稍微有一點(diǎn)點(diǎn)小出入,他們一般把這件事稱為‘杯酒釋民戶’。

        第二更帶到,今天沒了。

        把狀態(tài)調(diào)整回來,寫得順,更新也能提前一點(diǎn)時(shí)間。

        感謝書友潛行薄荷、聰聰姐、鄧彬怡的打賞。


  (https://www.dzxsw.cc/book/44440675/13762355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水富县| 福安市| 井研县| 锦屏县| 邵东县| 瑞安市| 手游| 闻喜县| 甘孜县| 涞源县| 聊城市| 富裕县| 马龙县| 靖江市| 桂阳县| 万全县| 龙山县| 阳春市| 广安市| 华蓥市| 平乐县| 长沙市| 永州市| 衡山县| 汝南县| 枝江市| 利川市| 灵山县| 商水县| 鹿泉市| 永年县| 庆城县| 呈贡县| 蓬莱市| 集安市| 孟连| 汝城县| 财经| 武山县| 年辖:市辖区|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