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440章 心意(4000)

第440章 心意(4000)


第440章  心意(4000)

        京口有一山,名為北固山,山上有一樓,名為北固樓。

        高澄行至樓前,迎面望見了蕭衍生前所題:

        ‘天下第一江山。’

        隨行之人都知道高澄字跡丑陋,也沒人提議讓天子留下墨寶。

        高澄登樓遠眺,一覽大江滔滔。

        心潮澎湃之余,高澄狠拍欄桿,眾人不解其意,高澄也未解釋,可拍了好幾下才記起來,辛棄疾把欄桿拍遍,那是在建康賞心亭,是宋代丁謂所建,如今還沒影咧。

        但小高王是天子,只見他掏出腰間寶刀,瞧上幾眼,留下一句: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也不解釋,只一聲長嘆,便揚長而去。

        隨行官員們跟在身后小聲嘀咕道:

        “陛下究竟是何意?”

        “興許是要滅梁?”

        “胡扯!陛下豈是言而無信之人,依崔某之見,定是責怪我等沒有在江南尋訪美人。”

        “崔仆射言之有理。”

        “要論知圣心,體貼君上,還得是崔仆射。”

        聽著同僚們的馬屁,崔季舒不由暗自得意道:

        ‘沒有人比我更了解陛下。’

        行至江畔,高澄將段韶喚到身邊,與他說道:

        “我不日就將北還,江南之事悉數委于你手,若形勢緊急,孝先可先斬后奏。”

        “陛下且放心,京口雖彈丸之地,但臣定為陛下扎根于此。”

        段韶承諾道,在他眼里,南梁水師還有些能耐,但步騎實在不夠看,高澄在江南給他留了三萬大軍,若非高澄不許,他有信心隨時可在建康行廢立之事。

        高澄也了解自己這位表兄,叮囑道:

        “孝先萬不可有輕敵之心。”

        段韶這才肅容答道:

        “臣謹記在心。”

        高澄想了想,又告誡道:

        “駐守京口,不可貪念美色,當約束部眾,萬不能擾民。”

        段韶正氣凜然道

        “陛下勿憂,臣生平不貪財、不好色,亦當以此感召三軍。”

        高澄心道,好家伙,你還當面欺君是吧,當然,他也知道這是段韶跟自己說的玩笑話。

        “感召三軍就免了,嚴肅軍紀即可。”

        一行人回到京口鎮城,就有蕭綸使者前來向高澄求借糧草與兵械。

        小高王是個熱心腸,聽說蕭綸要興兵南下與蕭紀交流意見,當即應允,讓來人與崔季舒商量具體數量,并大手一揮,給蕭綸免了利息。

        高孝瓘跟著父親回到臨時住所,心情還帶著幾分沮喪,此前父親承諾將來南征,必會帶上他們兄弟。

        如今做是做到,但與自己想象中的情況小有出入。

        除了水師經過一番鏖戰,高敖曹、彭樂的先遣部隊打了一場小仗,南征便再無沖突發生,這讓他懷疑自己到底是隨父出征,還是往江南郊游。

        其余兄弟相繼告退,但高孝瓘還是找到父親,問出了心中疑慮。

        高澄撫著他的腦袋,笑道:

        “為父幼時隨慕容紹宗學過幾天兵法,但行軍作戰更多是以勢欺人。

        “論財力、物力以及將士驍勇,江南遠遜江北,如今江北萬眾一心,而江南有蕭氏諸子相爭。

        “皇位爭奪剛落下帷幕,蕭綸與蕭紀又將再起刀兵,如此局面,又何須為父苦戰。

        “只需在他們之間以言語挑撥,坐收漁翁之利即可。

        “譬如蕭綸求糧于我,我自當相助,待其不敵,為蕭紀反攻荊南,再與我求救,我當于江漢渡江助他退敵,順勢于荊南駐軍。”

        高孝瓘對此很不解,疑惑道:

        “父親為何篤定蕭綸不敵?”

        高澄為他解釋道:

        “行軍作戰打的就是國力,陳霸先此番劫掠,荊南與嶺南兩方勢力此消彼長,而蕭綸翻越南嶺相攻,補給更是困難。

        “而兩方主帥,陳霸先崛起于微末,以戰功立身,而蕭綸不過是仗著皇子身份,才有今日之勢,其人并無將帥之才,二人交兵,誰勝誰負,哪有爭議。

        “況且此前陳霸先大掠蕭綸軍士家眷,戰時若以此作文章,蕭綸軍心必亂。”

        高孝瓘恍然道:

        “原來勝負之論,一看國力,二看將帥才能,三看士卒軍心。”

        高澄補充道:

        “也不能忘了水文地形,當年陳慶之麾下白袍軍何等勇銳,卻在撤軍時遭遇一場山洪,一代名將僅以身免。”

        高孝瓘聞言感慨道:

        “果然,天災非人力所能及。”

        高澄沒有急于回答,而是將其余四子統統喚來,對他們語重心長道:

        “天災確實非人力所能抗衡,但作為統治者,卻可以盡力補救,例如地方官員不修溝渠,恰逢干旱,民無所食,為政者便應該從各地調撥糧食,賑濟災民。

        “若坐視饑民流散,餓殍遍地,便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你須知道,作為官員,最大的惡便是貪墨賑災糧款,這樣的人必須得凌遲方能泄恨。

        “作為統治者,最大的惡便是坐視民眾受災而不救。

        “伱等亦曾讀史,當明白小民可欺,君王掌握生殺大權,可以將他們視作草芥。

        “但小民亦不能欺,陳勝、吳廣斬木為兵于大澤鄉;赤眉、綠林推翻新莽;漢末張角在八州之地蠱惑民眾三十六萬。

        “歷朝歷代都不乏活不下去的人暴起反抗,你等祖父亦曾在河北投身義軍”

        高澄話未說完,卻聽高孝琮好奇道:

        “祖父當時也活不下去了嗎?”

        高澄一怔,隨即當做沒有聽見。

        他還能怎么回答,總不能說賀六渾純粹就是個野心家,一天到晚就想著搞事情吧。

        高孝璋低聲訓斥道:

        “五弟莫要胡言,且聽父皇教誨。”

        高孝琮趕緊捂住了小嘴巴。

        高澄對這小兒子著實無奈,高孝琮頑劣歸頑劣,所以五兄弟中,就他挨打最大,但有時候又覺得高孝琮的一些行為天真可愛,不像他那四個哥哥,都跟小大人一樣,少了童趣。

        忽略了這點小插曲,高澄繼續教育諸子道:

        “為政者,當以治民為第一要務,必須讓民眾能夠活下去,否則哪怕是殺頭滅族,也無法恐嚇住他們,正如陳勝吳廣所言:‘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高孝璋等人聞言,紛紛表示銘記父皇教誨。

        高澄頷首道:

        “你等明日以此為題,作文一篇呈與為父。”

        說罷,又單對高孝琮道:

        “不可假手于人!”

        高孝琮面色一苦,抱著高澄的胳膊撒嬌道:

        “孩兒將來又不治民,便免了這一遭罷!或者連讀書也給免了。”

        高澄皺眉問道:

        “你不讀書,將來要作甚?”

        “學二叔以酒色度日。”

        高孝琮得意道。

        高澄五子之中,其余四人與高洋關系疏遠,偏偏高孝琮與高洋之子高殷處得來,時常往高洋府上跑,與他二叔關系好得跟父子一樣。

        高澄揮手讓高孝璋、高孝瑜、高孝琬、高孝瓘四人暫且退下。

        高孝瓘才出門不遠,便聽見了屋里傳來五弟的嚎哭,以及父親的怒斥聲:

        “你小小年紀,也敢說以酒色度日!”

        “為父持身以正,最好修身養性,怎地就有你這個逆子!不肖父!不肖父!”

        兄弟四人趕緊低頭遠離,可還沒出院子,就遇見了尚書右仆射崔季舒,四人趕緊向他行子侄禮。

        至于崔季舒身后五名貌美女子,四兄弟都裝作沒有看見。

        崔季舒此番帶來的五名女子,原本都是蕭正德的寵妾,蕭正德渡江逃亡之際,為蕭淵明所殺,這些女子便被他私藏在京口。

        北齊襲占京口時,崔季舒不忘讓人看好了蕭淵明的府邸,自己親往府中查看,挑選了這五人。

        但因為此前進獻薛元氏,為高澄所責,便一直將她們留在蕭淵明的府邸。

        今日見高澄說什么‘無人會,登臨意’,便自作主張將這五人帶了過來。

        高澄聽聞崔季舒求見,便放過了高孝琮的屁股,將他打發走。

        一眼望見崔季舒身后五女的時候,久未沾色的小高王便有了興致,可聽崔季舒笑道:

        “陛下之意,臣以知之。”

        頓時沒了興致,總覺得辱沒了那段詞,哪怕是當天子,還是得有點敬畏之心。

        稼軒公之意是收服故土山河,是感慨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難有知音的惆悵。

        高澄當時隨口一說,可這崔季舒卻理解成了小高王寂寞難耐。

        但到底是小崔的一番好意,高澄問清了身份,知曉并非強搶來的民女以后,只淡淡道:

        “送去瑤光寺安置罷。”

        五名女子從未離開江南,只以為送往瑤光寺便是要她們落發為尼,常伴青燈古佛,她們大好年紀,自然不愿寂寥一生。

        紛紛哭泣求饒,聲稱只愿以身事君。

        “叔正(崔季舒),你與她們解釋清楚,若還是不愿往,那也罷了。”

        高澄實在不好意思當面提瑤光寺的屬性,把這個問題拋給崔季舒,便匆匆出門而去。

        屋內,崔季舒向五女解釋了瑤光寺的特殊之處。

        如今的瑤光寺,早就不是當初北魏供妃嬪的容身之處,在高澄多年努力下,成了他私人的快樂城,寺內不止有各方美婦,更圈養奇珍異獸,多置酒肉,時常與寺中婦人們放浪形骸,共享歡樂。

        五女面面相覷,最終還是禁不住心中好奇,想見一見崔季舒口中所謂人間極樂之地。

        昭德四年(551年)十月初三,高澄留段韶為京口鎮將,統兵三萬駐守三城與京口,又以王偉多謀善斷,任為京口鎮長史,輔佐段韶。

        自己則領其余人馬在水師的護衛下,于京口渡江,重返北地。

        而高澄也沒忘了答應蕭綸的糧草、兵械,他早就行文江漢三州,命他們為蕭綸提供補給,以支持荊南與嶺南之間的戰事。

        昭德四年十月十六,高澄尚在淮南,洛陽宮城之中,又添新丁。

        曾為廣陽公府家妓的陳氏在宮中誕下一子。

        “瞧瞧這小胖模樣,只怕又是一個孝琮。”

        婁昭君摟著小孫子眉開眼笑道。

        作為母親,她與嫡長子高澄不和,主要是這個兒子太過忤逆不孝,但母子倆的仇,終究沒有波及到孫兒身上。

        不只是自己養大的高孝璋、高孝瑜,無論是嫡子所出,還是庶子所出,婁昭君愛極了這些孫兒輩,時常要將他們喚入宮中相見。

        高澄的嬪妃們當然知道母子倆的過節,但在婁昭君面前還是得伏低做小,盡著封建禮教中的兒媳本分。

        見婁昭君喜笑顏開,洛陽宮城也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中。

        與此同時,成功奪取漢中的斛律光也收到了高澄在江南發來的行賞詔書。

        高澄對待斛律光這位愛將,自然不吝賞賜,封斛律光為中山郡王,移鎮漢中,為梁州刺史,賞賜布絹五千匹,其余將士另有封賞。

        而荊州刺史一職,隨著斛律光移鎮,也淪為文職,不再領兵。

        高澄以斛律光領騎卒一萬,步卒兩萬,繼續留守漢中,其余人馬,各歸本鎮。

        此前領兵屯駐大散關,分散獨孤信守軍的雍州刺史高季式也有嘉獎,高澄為他改授范陽郡公,增其食邑,距離郡王,也只一步之遙。

        當然了,無論是原時空,還是如今,北齊王爵都存在濫賞的現象,但也是無可奈何的舉動。

        限制了武將們掌權,又限制他們牟利,自然得在名分上寬松點。

        所幸王爵不能承襲,高澄也沒有給宗室大開方便之門。

        況且高澄這人吝嗇得很,不許王爵承襲,一世而終,后人襲爵,必須降一等,只得郡公。

        但王爵再是廉價,也擋不住將領們對它苦苦追求,君不見江漢一戰,侯景為了王爵,每戰必為先鋒,連家底都快打光了。

        如愿以償獲封王爵以后,連高澄將他的老部隊劃為戰兵,隨時可以抽調、歸屬其余將領,也不在乎。

        他侯景又不想著謀反,自己可是大齊忠臣。

        斛律光獲封王爵,甚至沒來得及上表謝恩,就寫了兩封信。

        一封寄往江南,自然是送去給段韶的,就是要告知他,自己如今也是郡王,以后少來跟他炫耀。

        另一封寄往長安,便是給中山郡公高季式的,詢問他當了郡王以后,待人接物要注意些什么。


  (https://www.dzxsw.cc/book/44440675/13762321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浦东新区| 应用必备| 郓城县| 沈阳市| 富宁县| 勃利县| 玛沁县| 界首市| 奇台县| 石首市| 新晃| 安溪县| 玛多县| 广灵县| 东安县| 上高县| 广南县| 麻栗坡县| 阿城市| 恩平市| 那坡县| 独山县| 松原市| 五大连池市| 蒲江县| 云浮市| 增城市| 乡城县| 宜昌市| 盱眙县| 汝城县| 谷城县| 涞源县| 博客| 西安市| 老河口市| 阜平县| 青神县| 宜丰县|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