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明真無天命焉?
金陵城中。
崇禎帝看著手中的奏折,好半響沒有言語。但他抽搐的臉頰,緊蹙著的眉頭,無不在說明皇帝的內心遠不是一平如水的。
王承恩低頭在一旁恭候著,他太了解崇禎了。所以也更清楚皇帝此刻的不平、悲憤以及……,無奈。
是啊,無奈。
命運的捉弄,可不就叫人無奈么。
如果崇禎帝能早十年拿到如此之良種,必可叫北地多保留幾分生機,那么大明的江山就也能多增添兩分生氣。
而有的時候就是那少少的一丁點生氣,便可以叫一個王朝躲過滅頂之災。
哪怕那些良種被朝廷分發下去后會盡數落到士紳豪族手中呢,只要良種被大范圍的鋪開,早晚它會散入民間,為所有黎民所有的。
一年之生可當三年。
這是撒個概念?
對百姓會有多大的激勵,會給他們多大的希望?
這是可叫天下無饑的至高神器啊。
可偏偏這東西卻在這個時候才給發現,而且還發現在郁洲山島,發現在自家女婿的地盤中。
當鄭森再次離開郁洲山島的時候,一個傳言風一樣掃過江淮大地,越過長江,傳進江南朝堂百官士林的耳中。
一時間那是眾說紛紜。
但初開始的時候,卻是無人相信的。
但也有一些人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理念,真就奔赴郁洲山島去了。
而那個時候也正是島上夏收的時候,一切自然就再無可遮掩了。
朝廷第一時間收到了消息——島上確有良種,一年可及三載。
鋪天蓋地的奏折跟雪花一樣登時堆滿了崇禎帝的案頭。
說什么的都有。
有單純的建議崇禎帝大賞駙馬爺的,也有建議崇禎帝行周都督故計的,但是千萬不能賠了夫人又折兵;還有直接拿大明朝祖訓說話的。
反正不利于秦朗的居多。
崇禎帝一直留中不發,讓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親自前往島上走了一趟,現在消息發回來了。
良種屬實。
可崇禎帝卻為難了,不僅為難,他內心里還更加不忿,憋屈,不平。
最后這一切都化作了一句話:“大明真無天命焉?”
崇禎帝現在特別的迷茫。
天下明明有如此良種,卻偏偏趕在眼下時候爆出來——現在是什么時候呢?是大明丟了京師,然后李自成亦丟了京師,關外的韃清反倒坐進了紫禁城金鑾殿的時候。
是繼大明太祖皇帝驅除蒙韃,一掃胡腥,恢復中原之后,又被關外韃虜打進中原的時候。
這是不是就是大明已失去天命的警示呢?
還有李自成,那也不成氣候的。
他草草登基之后就帶著大隊人馬和繳獲撤離了京師。大部隊一分為二,一路出居庸關向西去,一路往中原向南去。
出居庸關向西的那隊人馬憑靠著宣府的抵抗,最終在大同站穩了腳跟。
先李自成出京去往大同養傷的羅虎,進大同的當天,就借著大宴眾將的機會,把大同總兵姜瓖及其兄弟和心腹一網打盡,然后揮灑大把銀子收攬軍心。而一樣的事,李雙喜也在宣府做了一回。
只不過李雙喜下手沒羅虎那般毒辣,最終饒了王承允一條命。
畢竟這位總兵大人在先前,不僅是出城三十里相迎李闖大軍,還親自向城內軍民宣講起了老李的“不濫殺,免徭賦”施政主張,以至于叫本是國破城陷的悲情劇,瞬間化作了歡燈結彩的大喜事,全城焚香夾道歡迎。
所以李雙喜饒了王承允一命。
可也就是這一饒,使得城堅兵眾的宣府,僅僅抵抗了阿濟格大軍不到五天,便宣告陷落。
李雙喜本人都險些被王承允生擒。
而羅虎把大同鎮上上下下清理的干凈,所以大同鎮能力抗韃清大軍而無懼色。反正在消息傳來的時候,大同還沒有丁點要陷落的可能呢。
所以李自成的西路軍且站穩了腳跟,如果老李在北直隸之南也能站穩腳跟,多打幾次望都之戰這樣的勝仗,那韃清即便占了京城似乎也一樣王氣不足。
然而老李剛打了一場大勝仗轉眼就在定州一敗涂地,大將谷可成領兵斷后都陣亡于亂軍中了。
谷可成可是闖軍五大營的前營統帥,跟李過、劉芳亮是一個級別的重將。
這樣的大將都死在了軍中,可見李自成敗得有多慘。
所以李自成的局面并不好,不但在北直隸站不住腳了,怕是連黃河以北的懷慶、衛輝和彰德三府也會丟個一干二凈。
而等到清軍喘了一口氣,他們再兵進中原,越過黃河還很南嗎?
到時候這幾乎就是當年女真之勢的重演啊。
“皇爺多慮了。金陵才是我大明龍興之地,金陵且在,大明如何會沒了天命?海云伯乃皇爺之婿也,這良種長在郁洲山島,可不就是長在皇爺您的手掌心里么?”
王承恩寬慰著崇禎皇帝,但心底里卻已經在告誡自己,以后啊,跟那位離得遠一些。
哪怕那位表現的非常乖覺,已經發了兩萬石良種送往金陵。屆時皇帝再把良種發回江淮鳳陽,那就盡可以招攬人心。
可是歷經了眼下這場變故,那本來可以親密無間的翁婿二人,這下子是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崇禎帝沒有再說什么,他也知道王承恩身份的限制,秦朗的事兒多說無益啊。不過說道大明有沒有天命這事兒,他就又是滿腔的怒焰。
“大明如何會沒了天命,你說為何會還有天命?憑京城里抄出的七千萬兩白銀嗎?”
王承恩內心里一顫,屏住了呼吸,這又是皇爺的一大恨。
前陣子不知道從哪兒傳來的消息,說李自成在京城拷掠百官,拷打出了整整七千萬兩白銀。
就連窮逼的翰林,都能從家中榨出幾萬兩銀子。
一些個沒有跟著跑來南邊的宦官,也是肥的很,輕輕一抓就滿手的油。
反正是飛快的就傳遍了長江南北,還傳的有鼻子有眼。
到現在,民間已經開始議論起那些個官兒們,是怎么積攢下這么多的銀子了,大明朝的官俸可是出了名的少的。
哪怕明眼人都知道這個七千萬兩絕對不真實,可王承恩想到國丈周家的銀子,再想到當初皇帝籌錢時候的艱難,那要是再體會不到崇禎帝內心的情緒感觸,他就枉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了。
(https://www.dzxsw.cc/book/42982981/72170951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