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破城
阿德里安西南角崩塌的第二日,城東一處已經被炮火焚毀,滿是廢墟的平地,一群保加利亞人聚集于此,個個疲憊不堪,神情頹唐。
長達三周的包圍炮轟,城內雖然糧食還算夠吃,沒出饑荒的慘劇,但因為缺少彈藥,遲遲不能夠突圍。又因為兩條河流的包圍,后備兵員如何補充駐軍,成了最難的問題。
先是城內的壯丁,再到半大的小孩,最后是頭發花白的老人。這些人,根本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當士兵們被殺完后,就輪到城內百姓遭殃了。
保加利亞守軍中,貴族還能混上軍官,普通人更慘,只能被槍頂著去守城。但是自從完全被圍,這群昔日自詡尊貴的貴族,像他們嫌棄的泥腿子一樣,個個垂頭喪氣,所謂的貴族榮耀也不知所蹤,只有談論的話題和“泥腿子”不一樣。
他們的閑談沒持續多會,隨著這片廢墟內一樣東西被運出,眾人紛紛過去幫忙。他們雖然都是看不起平民百姓,現在卻個個捋起袖子,合力抬著一副沒有上漆的棺材,然后踩在滿是灰燼的街道,朝遠處高出地面許多的大門走去……
那座大門叫“哈德良大拱門”,是古羅馬時期為了紀念羅馬帝國哈德良皇帝的到訪而建造的。它是一座兩層樓高的拱門,以大理石建造,在古代是進入埃迪爾內的主要通道。建筑高大宏偉,拱門莊重而氣勢磅礴,由大理石建造而成,浮雕細膩,雕刻細節栩栩如生,美不勝收。
現如今,它如同大海中的一座孤島,成了城東為數不多可以下腳的地方,圍城期間,保加利亞軍隊里,眾多貴族來此避難。
貴族們趨之若鶩,但惟獨有一個人卻沒走——穆拉達拜將軍本人。67歲的他,仍然堅守在一線,誓與城內守軍百姓同生死、共命運,堅決不回城避難。
當貴族軍官勸他時,穆拉達拜斥道:“我三十一歲那年,保加利亞獨立戰爭,連拔奧斯曼七十余城,而我就在薩魯法爾的隊伍里,薩魯法爾老將軍體恤士兵,與他們同吃同住。對軍官和士兵、平民和貴族一視同仁。
盡管保加利亞軍隊人數不足,但他們以勇敢和堅毅的精神照樣抵抗了奧斯曼帝國軍隊。這才有了繁忙戰役里困守繁忙山一年不被攻破,奮力一擊反攻的壯舉!”
“如今阿德里安堡被圍,軍隊前線危如累卵,身為一介平民將軍,怎么能拋棄士兵、百姓,自己去哈德良避難?務必戮力一心,卿大夫與百姓一體,如此眾志成城,必能繼續守住!”
話雖如此,穆拉達拜只能勸動自己留下,卻勸不動公侯貴族們跑到哈德良,緊閉大門,繼續宴飲笙歌,終日爛醉如泥,好麻醉自己,裝作不知城市可能隨時覆滅的命運。
保軍軍中貴族此舉,讓普通士兵越發寒心,士氣一天低過一天。現如今,阿德里安堡的墻終于垮塌,而作為城內守軍最后精神支柱的穆拉達拜,也在驚聞城崩的那一刻,遺憾而不甘地自殺殉國,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這被許多人抬著的棺材內,盛放的便是穆拉達拜的遺體。
……
一行人艱難地跋涉到了哈德良拱門,前些日子,這里還有不少貴族的心腹私兵看守,不讓百姓上去,現如今,拱門卻空無一人。
城破后,剩余的貴族高官們宣布全城放下武器,選擇歸降。明日,士兵們便要跟著公侯貴族們出城投降,離開這座被圍攻已久的城市。
城內的貴族們,打算將老人家的遺體葬在這附近,因為這是為數不多,沒有被炮火摧毀的地方。然而,幾個軍官,卻站在前往哈德良拱門的必經之路之前,伸出手,攔下了眾人。
“穆拉達拜不能葬在阿德里安!”他們大聲說道。這些心腹是穆拉達拜眾多手下中的一員,南征北戰一直跟在穆拉達拜身邊,前些時日,就是他在協助穆拉達拜守城。穆拉達拜入棺時,眾人便找不到了很多,都以為大概要么躲在哪兒哭呢、要么跟著一起自殺殉國了,誰料卻跑到這攔下棺材。
“你們竟敢攔路?還不快讓開!”
那些軍官和士兵們低頭道:“將軍城破之際一直在說,他不愿埋在奧斯曼土耳其的地盤!”
有人道:“這里是阿德里安城,哪是土耳其的地盤?”
他們指著身后的被破開的城墻道:“如今穆拉達拜將軍已經自殺殉國,你們這群貴族一定想著出城投降,今日,阿德里安尚且是保加利亞的國土。明日以后,此處便是奧斯曼人的地盤!穆拉達拜與奧斯曼斗了一生,要是在這里埋葬,他怎么可能安息?”
“那你說該葬于何處?”
貴族們扛著沉重的棺材,眼里含著淚,悲憤地說道:“這方圓百里,哪里還有一寸保加利亞的疆土!?”
其他人也嗟嘆了起來:“首都都快要淪陷了,何況是邊疆的國土!”
“城內到處是廢墟,一片亂象,也等不及送往城外了,難道要等敵人來羞辱將軍的尸身嗎?!”
士兵們一時間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只得眼睜睜地看著眾人抬著穆拉達拜的棺材,登上了高臺,穿過了拱門,又走向一角的墳墓。
作為平民和士兵,他們的話是最不頂用的,最后只能擦擦淚跟上,與眾人一起,將棺材埋在一角,開始了簡陋的葬禮。
城內條件簡陋,沒有牧師神父、唱詩班。卻不缺少唱頌挽歌,捶胸痛哭的人更是絡繹不絕。他們不僅是在為穆拉達拜哀悼,也在為即將破滅的“大保加利亞夢”追悼。
“五百年前,保加利亞處于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人民長期遭受奧斯曼帝國的壓迫和剝削,也進行過多次反抗。先賢預言,百年之后必有大變,
“果不其然,兩百年后保加利亞國家復興運動興起,瓦西爾·利夫斯基、喬爾喬·薩瓦夫、喬爾喬·本迪什基人等杰出代表,從思想文化、到武裝斗爭,致力于恢復保加利亞的獨立地位。”
“又五十年,1877年俄土戰爭,俄羅斯帝國奉沙皇之命,帥兵伐土,入巴爾干半島,解放索菲亞,殺敵三萬。保加利亞公國建立在廢墟之上,隨后《謝爾曼寧條約》簽訂,北京路列為公國,更有國際認可,民族始興!”
“至于第一次巴爾干戰爭勝利,倘若韜光養晦,國家仍延續三代霸業,有稱霸巴爾干的機會,小國俯首稱臣。可惜沙皇昏庸不明,至于現在,東敗于奧斯曼,北丟羅馬尼亞土地百,西喪兵力數萬……”
“阿德里安堡攻破,保加利亞已經失去霸業,夾于塞爾維亞、奧斯曼土耳其、羅馬尼亞三強之間,只會日漸卑微。”
“穆拉達拜將軍生在保加利亞尚未獨立時日。”一位軍官嘆息道:“穆拉達拜一生,活了六十多歲,見過國家獨立,又見過一時中興,還見過保加利亞的崩潰。”
人越聚越多,大多是伏在穆拉達拜墓前哭訴戰敗之痛,眾人只是越發悲憤哀傷,對于現狀只能無能為力。
阿德里安堡城墻已經破開,奧斯曼人的使者到了,但他們的大部隊仍未進來,城內封鎖的太久,疫病流行,他們是不會冒這個風險的。他們想要是軍官帶著城內所有人出降,屆時他們將作為戰俘用于索要賠款,士兵和貴族則會被分開安置。
不管如何,阿德里安堡陷落了,穆拉達拜也殉國了。勝利者終歸是勝利者,失敗者終究是失敗者,成王敗寇,現實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改變。
(https://www.dzxsw.cc/book/42918842/8054968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