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張世澤認(rèn)罪
有明一朝,什么地不用繳納田賦?
一是藩王的地,二是皇帝賜予的田產(chǎn)(向皇帝求討得來的田也算作賜予)。
除此之外,所有田地都需要交賦稅,勛貴自置的私田也不例外。
至于藩王。
早在弘治二年就有規(guī)定:各處王府不許購買田地,霸占民業(yè)。
也就是說從弘治二年開始,藩王田產(chǎn)的合法來源除了向皇帝求討外,只有皇帝賜予一個途徑。
其余田產(chǎn),都不合法。
但礙于藩王勛貴的權(quán)勢,基層官府不敢上報,更不敢征他們的稅。
洪武年間,勛貴“私田”“不肯與民一體納糧”的弊病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
朱元璋迫不得已,先是在公侯鐵榜上寫明,隨后又讓禮部編入《稽制錄》,最后不得不在《大誥》中加入了一條凡公侯私產(chǎn),需與民一體納糧。
明朝中后期法律廢弛,權(quán)貴們逃稅之風(fēng)盛行。
張世澤的英國公府理所當(dāng)然也不能幸免。
不但逃稅,而且逃了很多。
就在張世澤發(fā)愣的時候,李若璉將手中的賬本向后翻了一頁。
僅僅看了一眼,英國公張世澤直接雙腿一軟,跪在了地上。
賬本上的內(nèi)容很簡單,只有三個數(shù)字。
第一個數(shù)字是自永樂六年張輔受封英國公,到崇禎十七年以來,歷代皇帝賜給英國公田產(chǎn)的總數(shù):五百二十四頃!
第二個數(shù)字是,截止到崇禎十七年六月底,英國公府實際擁有的田產(chǎn)總數(shù):一千六四十四頃。
第三個數(shù)字是崇禎元年到崇禎十七年,英國公府繳納田賦的總數(shù):零!
也就是說。
英國公逃稅的田產(chǎn)多達一千一百二十頃地,逃稅時長不明。
(英國公莊田數(shù)量沒有查到,查到了黔國公莊田數(shù)量,《明黔國公沐氏莊田考》中考證出云南沐王府擁有土地八千八百四十二頃。考慮到云南和京師的差距可比性,所以編了個一六四四頃。)
“陛下...臣...臣...”英國公張世澤頓時亂了陣腳。
他本想說些什么,但腦袋里亂哄哄的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因為這些都是事實,不爭的事實!
“李若璉,按照《大誥》,偷逃賦稅該如何處置?”
李若璉合上手中的賬冊,假裝想了想。
這些東西前前后后查了一個多月,除了英國公,其他勛貴基本也都查的差不多了。
所有與賦稅有關(guān)內(nèi)容他都已熟記在心。
陛下此番追查稅款,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有法可依。只有這樣,百官和勛貴們才無法反對。
崇禎當(dāng)然知道這個道理,政治游戲的基本規(guī)則是,可以治某個人的罪,但必須名正言順!
他讓李若璉翻出申誡公侯,《稽制錄》,《大誥》的目的就是為此。
李若璉假裝思考后說道:“按律,偷逃賦稅者,輕則杖十五,鞭笞,重則斬首棄市。”
張世澤渾身一震。
按照英國公府偷逃的稅額數(shù)目來看,妥妥的重刑!
張世澤好歹襲了英國公的爵位,慌亂之后很快恢復(fù)理智。
他跪在地上認(rèn)真思考后說道:“臣求陛下看在臣祖上有功的份上,留下臣的爵位。否則臣死后,無法面對列祖列宗。”
“臣愿補繳稅款,并承擔(dān)其他任何責(zé)罰,求陛下成全。”
說罷。
張世澤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一個頭。
崇禎聲音平淡:“還敢和朕講條件?看來根本沒把朕放在心上!”
“臣不敢!”張世澤冷汗直流,“臣知法犯法,聽?wèi){陛下發(fā)落!”
大殿內(nèi),氣氛有些冷。
李若璉見時機差不多了,跪地求情道:“陛下,英國公在我朝十六年才襲了爵位,距今不到一年時間。之前的事與他無關(guān),求陛下從輕發(fā)落。”
崇禎斜了他一眼:“怎么?你求情是因為和他有私交嗎?”
錦衣衛(wèi)是皇帝的私人武裝,是皇帝的刀,按慣例不能與他人結(jié)交。
“臣不敢!臣只是闡述事實,并無他意!”李若璉不卑不亢。
崇禎停頓片刻后,語氣略微緩和了一些:“自明日起,先放出消息免除佃戶一半田租。”
“其他的,暫時不用做。”
張世澤抬起頭,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沒了?
罰了又好像沒罰!
這種責(zé)罰也太輕了吧!
怕張世澤錯會了他的意思,崇禎補充了一句:“該交的賦稅,一文錢都不能少。”
“沒讓你補繳是因為時機不成熟。”
“臣領(lǐng)旨,謝陛下隆恩。”張世澤跪在地上,又磕了一個頭。
“暫且退下吧,今天朕說過的每一個字都不能泄露出去,否則國法無情。”
“臣告退!”
張世澤掙扎著站起身,強撐著酸麻的雙腿,一瘸一拐的退出大殿。
來到大殿外,他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剛才由于太過緊張,渾身上下幾乎濕透了。也是從那一刻起,他才領(lǐng)悟什么是伴君如伴虎!
太危險了。
深吸幾口氣后,張世澤擦干額頭上的汗水匆匆離開皇宮。
張世澤離開后不久,內(nèi)閣四位成員走進了乾清宮的殿門。
施禮過后,其余人站定。
李邦華像往常一樣坐在賜給他的座位上,眉頭緊鎖。
顯然他和內(nèi)閣已經(jīng)知道了塘報的內(nèi)容。
“諸位,都說說看吧!”
見皇帝發(fā)號施令,戶部尚書方岳貢第一個開口:“陛下,臣以為無論多鐸是否再次入關(guān),我軍都應(yīng)該提前部署。”
“在墻子嶺,密云,喜峰口,遵化,青山關(guān)一帶布置重兵防守。”
范景文冷笑一聲:“胡鬧!哪兒還有重兵了?”
“吳三桂守山海關(guān),唐通守居庸關(guān),劉文耀,王永吉,巴克勇麾下戰(zhàn)兵加起來只有兩萬多人,根本不是建奴的對手。”
“更何況,就算布置重兵又如何?對方一旦突破關(guān)隘,就能長驅(qū)直入中原,威脅京師。”
“與其固守關(guān)隘,不如固守京師。”
(https://www.dzxsw.cc/book/42882285/2858023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