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堵胤錫和文安之
第一封密信是湖廣的戰(zhàn)事。
秦良玉出川入楚,在夷陵一帶擊潰劉文秀,殺敵數(shù)萬。
張獻忠先是敗給袁繼咸,隨后連續(xù)三次渡江避開袁繼咸的主力,奇襲長沙擊敗了何騰蛟,進入湖廣以南地區(qū)。
第二封密信來自北京。
朝廷欲廢除戶籍制度,正安排閻應元在宣府試行。
放下手中的密信后,鄭芝龍喃喃自語:“秦良玉勝的很邪門啊!夷陵易守難攻,秦良玉怎么勝的?”
想了一會后怎么也想不通,鄭芝龍隨后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陛下為什么要廢除戶籍制度?他要干什么?”
想了半天還是沒有頭緒。
鄭芝龍開始疲憊,焦躁。
亂世之下保存實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選擇正確!
“來人,”鄭芝龍對著門外大喊:“有李闖賊的消息嗎?”
門外的家丁隔著門說道:“回老爺?shù)脑挘昵暗臅r候李闖賊屯兵宿州,看樣子要攻打鳳陽。”
“嗯...”鄭芝龍點點頭,心里有了主意。
流賊一時半會兒是剿不完的,不如趁亂多賺點銀子。
想清楚這些道理后,鄭芝龍笑著站起身走向門外。
與此同時,遠在北京的崇禎也得到了這個消息。
他放下手中的塘報看向跪在大殿上的兩個驛卒。
一個是秦良玉派來的,一個是袁繼咸派來的。
“據(jù)朕所知,夷陵是出川入楚的唯一關隘易守難攻,劉文秀在此布置了四萬重兵,秦總督是如何擊敗他的?”
跪在地上的驛卒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說道:“回陛下的話,秦總督兵分兩路,一路在夷陵上游牽制流賊主力。另一路一萬五千溪峒兵翻山越嶺繞至劉文秀大軍身后,趁夜用火攻。”
“秦總督見劉文秀營中起火,立刻組織兵力強攻,水陸并進再加上前后夾擊,導致劉文秀大敗。”
崇禎暗暗捏了下拳頭,又是繞后!
簡單粗暴有效果!
等等!
崇禎正要夸獎,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繞后用了多久?”
“嗯...”驛卒在心中計算了一番:“二十二天。”
“糧草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行軍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糧草。
生產(chǎn)糧草不難,難就難在運輸糧草上。
尤其長途行軍,行軍距離越遠,行軍時間越長,需要的糧草就越多。
一般情況下,士兵可以攜帶五天的行軍糧,
剩下的糧食就需要人背馬馱了。
翻山越嶺肯定無法使用騾馬,只能靠人背。
而一個民夫最多能背六斗米。
兩人身上的糧食加起來只夠吃十八天的。
這并非虛構,因為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過:人負米六斗,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
這還只是單程...
考慮到返程的話,只能行進九天的路程。
秦良玉一萬多大軍翻山越嶺行進二十二天,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
她是如何解決的?
在崇禎疑惑的目光中,驛卒說道:“秦總督的溪峒兵身強體壯,又擅長山地行軍,每人攜帶了八天的糧食。”
“另外夷陵附近的山中居住著許多土家部落,經(jīng)秦總督聯(lián)絡讓他們幫忙運輸糧草,這才解決了溪峒兵的后勤補給問題。”
崇禎恍然大悟...
秦良玉深入群眾,然后依靠群眾的力量打了一場勝仗!
意識直接領先好幾個時代!
佩服!實在是佩服!
“下去領賞吧。”
“謝陛下。”驛卒跪地磕頭后起身離去。
崇禎看向第二個驛卒:“張獻忠是如何進入湖廣南部地區(qū)的?”
驛卒緊繃著身體,吞了口唾沫后說道:“獻賊敗給袁總督后兵退監(jiān)利縣。”
“隨后趁夜出城渡江到達長江南岸,緊接著一路南下,先后渡過沅江和資水等大小數(shù)條河流,兵臨長沙城下。”
“長沙守軍根本沒想到獻賊如此神速,在城外駐扎的官軍一觸即潰,城中的官軍也緊閉城門不敢出戰(zhàn),獻賊見狀立刻率部南下。”
崇禎咬牙切齒的問道:“何騰蛟呢?”
“回陛下,何騰蛟此時正在固守長沙。”
“人都跑了還固守個屁啊!”崇禎直接爆了粗口。
不怪他生氣。
如果何騰蛟將張獻忠擋在長沙以北,那么對張獻忠來說會是一場滅頂之災。
因為明軍已經(jīng)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
北面是順軍,張獻忠與他們結怨,肯定不敢往那邊跑。
西面是來勢洶洶的秦良玉,東面是馬進忠和惠登相,東南是袁繼咸,南面是何騰蛟。
四面圍困之下,張獻忠被滅是早晚的事。
現(xiàn)在可倒好,跑了!
“何騰蛟手握重兵竟然一觸即潰,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傳旨,罷免其湖廣巡撫的官職,召至南京聽候發(fā)落。”
“至于湖廣巡撫的職務...”崇禎開始猶豫。
起初他想讓袁繼咸管理湖廣事務,但想了想又覺得不合適。
袁繼咸主要管理軍務,無暇管理民政。
想平息湖廣的戰(zhàn)事,既要武力鎮(zhèn)壓,又要施以仁政。
只有一個袁繼咸是不行的,還得給他找一個幫手。
“讓邱瑜來一趟。”崇禎吩咐道。
不多時,吏部尚書邱瑜奉旨覲見。
“邱瑜,朕已經(jīng)罷免了何騰蛟的湖廣巡撫職務,有合適的人選嗎?”
邱瑜想了想:“陛下有什么要求嗎?”
“有履歷,距離湖廣近,最好旨意傳達后立刻就能上任!”
邱瑜很快有了人選:“陛下,臣有兩個人選,堵胤錫和文安之皆可擔此任。”
堵胤錫...文安之...
堵胤錫就不用多說了,歷史上他單人單騎前往澧州,與李錦、高一功、袁宗第這些順軍將領見面。
隨后促成了順軍與明軍合作抗清。
南明功臣有很多,但是論戰(zhàn)略眼光,堵胤錫當之無愧的排在第一位!
文安之這個名字在歷史上或許并不出名,但他做的事讓人十分敬佩。
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督師,是一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
何為督師?
以閣臣或兵部尚書等文人身份全權督理軍務,并賜尚方寶劍。
歷史上崇禎上吊后,文安之就無意仕途,待在家中不出。
福王、唐王、永明王屢次征召不仕。
永歷四年南明王朝岌岌可危時,年近六十的文安之在沒人征召的情況下,翻山越嶺跑到廣西去覲見永歷皇帝。
他要扶大廈之將傾 挽狂瀾于既倒。
可惜,未能如愿。
(https://www.dzxsw.cc/book/42882285/2858010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