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平遼的準備
范景文看似在請示崇禎,實則是在給崇禎下套。
無論崇禎支持誰的觀點,都會讓其他人利益受損。
進而導致君臣之間關系不穩。
范景文是故意的嗎?
不重要。
因為他沒做錯,能拍板決定此事的只有崇禎一人。
看著老謀深算的范景文,崇禎呵呵一笑。
他喜歡和這幫老狐貍斗智斗勇的感覺。
畢竟只有聰明人才會這么干。
不怕滿朝文武都是聰明人,就怕滿朝文武都是大傻子。
聰明人最多只會禍國,而傻子會誤國。
與禍國相比,誤國最為致命。
“范尚書,內閣什么態度?”崇禎盯著范景文問。
“內閣的意思是可以在南直隸設置港口,但是需要謹慎!從選拔官員,建設港口,再到征收商稅,都需要謹慎再謹慎!”范景文回答。
“嗯,那就按照內閣的意思辦!”崇禎漫不經心地回答。
“這...”范景文愣了下。
增設港口可不是一件小事,他沒料到崇禎答應的這么爽快。
然而崇禎不給他反應的機會,繼續說道:“朝會后內閣擬個章程,把松江府港口的事布置清楚,尤其是征收商稅,一定不能有任何漏洞!”
“臣...謹遵圣諭!”范景文無奈,只能帶著眾大臣施禮。
崇禎點了下頭,看向王承恩。
王承恩得到授意后大聲說道:“諸位大臣!我朝十九年八月,李闖賊死在陜西。我朝二十年三月,獻賊死于綠林山!此二賊死后各地雖然還有賊寇作亂,但規模早已不如從前。在各地守軍的追剿下,基本都已平定。”
“經過這兩年的治理,百姓也得到了休養生息。”
“現在,是時候考慮收復遼東了!”
此言一出,朝廷迅速安靜下來。
范景文顫抖著抬起頭,用充滿激動地目光看向王承恩和崇禎。
他等這一天等的太久了。
今天他已經六十多歲,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滿打滿算還能再干五六年。
五六年后身體扛不住了,就算有心為朝廷分憂,也無力幫朝廷做事。
如果朝廷再不出兵收復遼東,恐怕他會成為大明朝最窩囊的首輔了。
畢竟擔任首輔期間一事無成。
但是。
如果在此期間收復了遼東,對他個人的名聲將是質的提升。
“怎么?難道諸位已經習慣了這種養尊處優的日子,竟忘了遼東是大明舊土?”王承恩用尖銳的嗓音質問。
“陛下!”范景文畢恭畢敬的對著崇禎深施一禮,“臣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既然王公公提到遼東,那臣就斗膽說兩句。”
“嗯。”崇禎點頭。
“其實朝廷一直在為收復遼東做準備,尤其是之前兩次出兵草原,不但打跑了察哈爾部,還降服了西土默特和鄂爾多斯部!另外,陛下讓袁樞去登萊當巡撫也是為平遼做準備。”
“不錯,”崇禎點頭,“平遼對朕和大明來說至關重要,所以朕的策略是分化蒙古諸部,讓建奴失去盟友。其次讓建奴見識到大明水師的厲害,把他們拉下打造水師的陷阱之中。”
“距離水師第一次出兵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年時間,朕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可以考慮平遼之事。”
“陛下打算何時出兵遼東?”范景文問。
崇禎先是皺了下眉,隨后眉頭舒展。
他皺眉是覺得范景文當著所有大臣的面問有些不妥,一旦朝中有奸細把消息傳出去,會讓建奴提前做好準備。
可是他很快意識到自己想多了。
收復遼東需要動用的步兵騎兵至少在十萬以上!
加上后勤,各種雜兵,水師等兵種,總兵力可以達到十五到二十萬。
這么大規模的兵力調動,無論如何也無法保守秘密。
其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收復遼東所需的糧草,火炮,火藥,彈丸,甲胄,箭矢...
林林總總的物資加起來將是一筆天文數字。
這些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需要提前花錢安排制作,并驗收入庫。
等出兵的圣旨下達后再運往前線。
這么多物資的調動,建奴絕對有所察覺。
面對范景文的詢問,崇禎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范尚書覺得什么時候收復遼東比較合適?”
“臣以為...”范景文想了想,“明年或者后年。”
“為何?”崇禎又問。
“現在朝廷正打算在全國各地準備實施貨幣改制,民心有些...浮躁!此時出兵遼東絕非明智之舉!”
“等到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上半年貨幣改制結束,后方也已穩固!到時候出兵遼東最為合適!”范景文回答。
“嗯,”崇禎再次點頭,“范尚書所言極是,不過朕覺得可以提前做一些準備。”
“請問陛下什么準備?”
崇禎站起身來回走了幾步,悠悠說道:“我朝十七年吳三桂率領三十萬軍民離開寧遠,返回山海關內!現在五年時間過去了,該派他出關打探一下關外的情況了吧?”
(https://www.dzxsw.cc/book/42882285/2857980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