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1890東南亞之王 > 第六百三十六章 武裝沖突(七)

第六百三十六章 武裝沖突(七)


  “爵士,聽說您急著見我,有何指教?”

  輿論的事定下基調后,孫載之才見了朱爾典。

  朱爾典是臨時過來的,他完全可以不用見,但是想到最近高原上發生的事,他覺得,還是和朱爾典談談比較好。

  如果可以,他并不想要戰爭,更不想和英國發生戰爭。

  畢竟他目前的任務是發展,發展華夏的工農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盡快做到不餓死人。

  戰爭會減緩發展,甚至導致更多的人餓死。

  “貴國軍隊是否攻擊了日光城?”朱爾典急不可耐的問道。

  孫載之見他這副態度,眉頭輕輕一皺。

  “我高原邊防軍一部,日前順利攻破叛軍踞守的日光城,收復日光城以東全部地區。”


  “這件事,是我國內政,我正準備在外交部的下一次發布會上公布這件事,怎么?朱爾典爵士也有興趣?”

  朱爾典臉色黑了三分,不單純是因為孫載之,還因為英軍。

  這么輕易就讓人攻下了高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日光城,那些草包是怎么敢支持另一群草包的?

  這讓朱爾典如何自處?要知道他前段時間還應倫敦的要求,向臨時政府抗議,指責他們派兵的行為,還放下大話了。

  現在打臉了。

  朱爾典一開始就覺得這件事很不好弄,還在使館內發過牢騷,但是最終還是照著倫敦的想法做了。

  他想的是,他的一切行為都是按照倫敦的要求來的,總不能還有什么責任吧?

  結果,這兩天他收到不少電報,都是來指責他的。

  英印方面,將此次失利的責任完全歸結于“外交公使的失誤,未能組織華夏派兵進入高原。”

  說實話,朱爾典被惡心到了。


  但是沒辦法,誰讓英印地區勢力大后臺硬呢?

  “高原問題不單單是華夏問題,根據1906年的日光城改訂條約,華夏在高原上的動作應征得英國同意。”

  “你們單方面違反條約,大舉增兵,大英帝國為此感到不安。”

  朱爾典這時卻淡淡的說道。

  孫載之搞不清楚朱爾典情緒變化的原因,一時之間有些猶豫,是不是自己說錯了什么?

  “我們十分愿意遵守條約,但是這件事的起因,是英國軍隊肆意入侵我國領土,已經超出了此條約允許的,商隊交流范疇。”

  “我此前曾多次拖外交部向英國表達態度,我方絕不會坐視不管,高原人絕不是獨自戰斗。”

  “既然您已經提到了,考慮到當下的情況,我可以認為,1906年日光城改訂條約已經失去了他的約束力。”

  “英國并不愿意執行,哪怕是由英國決定的條約,既然如此,條約也就沒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我會敦促外交部,盡快同英國商討廢除1903年日光城條約和1906年日光城改訂條約的事宜。”


  “希望公使閣下盡快通知英國做好準備,以免鬧出誤會。”

  孫載之想了想,下了一劑猛藥。

  “閣下是否知道自己在說什么?是想要發動戰爭嗎?同英國開戰?青帝國經歷過兩次,一敗涂地。”

  “臨時政府也想要試試嗎?在你們還沒有去掉臨時兩個字,正式自稱為帝國的時候?”

  朱爾典臉色猛地一變,威脅道。

  其實這些條約在英國人動兵刀的時候就已經自動失效了,但是朱爾典不可能同意廢除。

  很簡單,如果因為戰爭原因,同意廢除這個條約的話,其他條約怎么算呢?

  如果可以擴大的話,是否可以認定為,所有條約都廢除呢?

  答案是可以,只要兩國發生戰爭。

  朱爾典害怕戰爭嗎?不怕,與華夏開戰,朱爾典從未怕過,他都想不到怎么輸。


  但是,英國現在沒有那么多精力,來與華夏開戰。

  華夏有數十萬陸軍,雖然他看不上,但是數量擺在那里,英國要擺平,沒有七八萬人不行吧?

  而且,換了一個領導者后,他們是否有那么容易投降,英國也不確定。

  跨越半個地球,維持十萬人以上的軍隊,甚至更多(英國人對自己的陸軍沒什么信心,所以才拉上法國人)。

  英國已經經歷過一次了——布爾戰爭。

  布爾戰爭的結果是,打掉了三億多英鎊軍費,將英國從戰略擴張打成戰略收縮。

  問題是,布爾戰爭讓英國人掌握了黃金,用黃金穩定了其金融霸主的地位,收獲其實大于支出。

  再和華夏進行一次戰爭,能獲得什么呢?殖民地?這是一個有著統一民族意識的國家,殖民不是那么容易的。

  至于其他的,英國能撈到的,都已經撈的差不多了,再打下去,得不償失。

  “戰爭與否不是由我們決定,而是由英國人決定。”孫載之聽到“帝國”二字,瞳孔不自然的收縮了一下。


  還好,朱爾典在考慮如何將話題扯回來,并沒有注意這些。

  “大英帝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度,我覺得我們完全可以坐下來,好好談談,在談判桌上解決高原問題。”朱爾典故作猶豫的看著孫載之。

  “只有英國人全部退出亞東后,我們才會坐上談判桌。”孫載之見朱爾典只是無意中提了一嘴,放下心來,同時態度強硬起來。

  “你……得寸進尺!”朱爾典瞪大了眼睛,好像孫載之說的是什么聳人聽聞的事情一樣。

  “如果……”

  激烈的爭吵持續了一整天,孫載之最擅長的就是演講,演講少不了激烈的辯論,稱得上功力深厚了。

  作為一名資歷深厚的外交官,朱爾典的嘴上功夫也不差。

  二人算是棋逢對手,最后還是因為實在是天黑了,二人才短暫停止爭論。

  一整天,二人都在試探,朱爾典的態度是:英國人退出,但是臨時政府應撤回全部軍隊,取消高原邊防軍,給予高原更大的自由。

  孫載之的態度與之相反:建省,英國人退出,廢除1903和1906簽訂的日光城條約及改訂條約。


  誰都沒有達成目標,最終,還是需要用大炮來發聲,不過二人倒是達成了一個默契:

  此事,僅為邊境摩擦,不進行宣傳,不擴大。

  雖然是個好消息,但是孫載之不明白,既然英國人不想打,為什么還搞輿論攻勢?

  …………

  “亞東?”劉一鳴輕輕呢喃,回憶起一些事情。

  “在這兒,此處被稱作高原南部的門戶,長期以來被英國騷擾,不勝其煩。”

  “此處處于河谷地區,自然環境優越,森林、濕地遍布,適合作為后勤基地,或者說,是最適合的后方基地。”

  楊濤見劉一鳴不說話,以為是劉一鳴不知道在哪兒,正在疑惑,主動解釋。

  “不是這個事,就在南華成立之前,英國才將國境推到這里,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推回去。”劉一鳴擺了擺頭。

  “您說的是1888年,英國人強占的隆土山?”楊濤問道,畢竟這不是多么久遠的事。


  劉一鳴輕輕點頭,又輕松搖頭。

  “巴爾干戰爭,打到現在,巴爾干聯軍可謂是彈盡糧絕,全靠沙皇俄國支撐。”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是由我們給他們輸血。”

  “這場戰爭已經失去了意義,該結束了。”

  “將所有武器盡快交付給奧斯曼人,再給沙俄放放血。”

  劉一鳴將碩大的地球儀轉了過來,正對著巴爾干的位置。

  歐洲那群貨別看一天到晚劍拔弩張的,實際上大家都沒有發起戰爭的勇氣。

  不然,早在摩洛哥危機的時候,法德就該開打了。

  大家都叫囂著要開戰,實際上大家都戰戰兢兢的生怕被出賣,成為平息戰爭的理由。

  真正開戰,是一次意外。


  別聽什么德國威廉二世興奮的說什么“這是最好的機會”,或者法國人、俄國人還有其他什么人。

  真正決定戰爭是否發動的,從來不是一兩個人,即便是皇帝也不行,而是利益。

  波斯尼亞危機,裴迪南遇刺身亡,本就是意外事件。

  之后的一連串意外,導致了必然發生的戰爭提前到來。

  戰爭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發動的,也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結束的,就像這場分贓不均導致的戰爭,發生只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包括在戰爭初期,各國都還是希望打一場“普法戰爭”式的勝利,說白了就是小摩擦——相比較總體戰。

  只是隨著賭注越壓越多,戰爭烈度變得越來越大?

  一場大戰下來,打光了歐洲數十上百年積累的財富,英國人差點兒丟了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國人在歐洲的尸體上爬了起來。

  “想要發展,就繞不開貿易,想要貿易,就繞不開英國。”

  “歐洲搜刮了世界幾百年,也該吐一些東西出來了。”劉一鳴輕輕說道。


  現在這個模樣,塞爾維亞即便打完了戰爭,也沒什么余力了,波斯尼亞應該不會在近年發生什么事——劉一鳴想到。

  沒有塞爾維亞青年的一槍,具體開戰還不知道是哪天,可劉一鳴等不了這么久了。

  最遲1914年,南華會發動對日本的戰爭,戰爭第二天,劉一鳴就希望歐洲爆發戰爭。

  這樣一來,歐洲既沒有能力干涉東亞,劉一鳴也有借口不履行盟友義務。

  “去告訴姜旺,收買一些塞爾維亞人,流落在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人。”

  “是!”

  【作者題外話】:一戰爆發是各種巧合形成的必然,如果這件事是發生在奧匈帝國與沙皇俄國之間,戰爭不一定這么早爆發。


  (https://www.dzxsw.cc/book/42803282/2790113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