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夫君是未來首輔[基建] > 第127章

第127章


整個凜州府城內的訂單基本上已經趨于飽和,  姜子延想要擴大造紙坊,那擴大后多生產出來的紙總得能賣出去,供不應求的狀態才能讓整個擴大后的造紙坊運轉下去,  才能養活造紙坊的所有人。

        光賣給附近幾個州縣還不夠,府城這邊的獨家售賣權現在是歸程金的巷陌齋了,他們造紙坊出的紙還要在別的地方找到一個穩定的銷路才行。

        姜子延想到了朱秉良。

        朱秉良自從腿好了一點之后便回了江南朱家。傷筋動骨一百天,  可他等不到三個月后了。

        朱家在江南也算是個大家族,  家族爭斗厲害,  朱秉良被堂哥陷害追殺斷了雙腿,  卻沒想到他撿了條命回去。

        朱秉良回去后帶著證據揭露了堂哥的罪行,加上他之前和姜子延合作開的奶茶分店十分受人歡迎。

        江南姜記茶話坊的生意相當紅火,但因為當初只加盟了一家店,  店鋪的鋪面也不是很大,  如今想多招些人手都沒多余的地方。

        朱秉良便將這家奶茶店又擴大了地方,但店內依舊不夠坐,  每日前來排隊的人依舊在外面排起了長龍。

        除去加盟費,他靠著奶茶店有了一大筆的進項,  給他們這房掙足了臉面。

        每次家族聚會的時候老爺子還總夸他,  說他們家老七有出息了,出去游歷學習做生意,還找到一個賺錢的路子回來。

        除卻這些,  去年姜子延跟他提過的輕煙羅,  他也讓人按照姜子延的提議改進了一版出來,讓人給姜子延送了一大批過去。

        如今在朱秉良心里,姜子延是他十分信任的合作伙伴。

        年前他給姜子延去了一封信,  說是如今他在家里很得祖父看重,  祖父已經分給了他一部分的掌家之權,  他現在基本上已經是朱家內定的下一任家族繼承人了。

        除此之外還說了一些感謝的話,不論是救命之恩,還是生意上的合作,姜子延對他的幫助都是巨大的。

        茶話坊在江南的受歡迎程度要比清平縣的小縣城里好太多了,朱秉良已經有了想要加盟第二家的想法。

        姜子延這次給他來信,問他們朱家有沒有意引進他們造紙坊的幾種紙。

        朱家在清平縣有一家書鋪,里面既賣書又賣紙墨,自然也是需要紙的。

        除此一家之外,朱家在西南這塊有多家書鋪,只不過他們并沒有自己的造紙坊專門造紙,都是由固定的造紙商供應的。

        如果朱家能夠從姜子延的造紙坊處采買紙,那肯定能解決造紙坊擴大規模后造紙量大增的問題。

        姜子延在信中邀請他來凜州府城一趟,想讓他實地考察一下他們造紙坊再做決定,

        朱秉良看完了姜子延的信,花了兩天的時候安排好手頭的事,就啟程走水路又轉陸路,在半個月后到達了凜州府城。

        到了府城后因為提前通了信,這次姜子延親自到城門處接的人。

        在朱家每天和大房勾心斗角的日子朱秉良過的很是疲憊,借著這個由頭出來透透氣挺好的。

        在客棧休息了一日,第二天姜子延帶著朱秉良一道去了城西姜記造紙坊。

        目前姜記造紙坊只造三種紙,麻紙,素箋,還有花箋。

        這后兩樣江南地區的人還沒多少人用過,畢竟隔的遠,素箋紙的興起也不過幾個月的時間,還沒流傳過去。

        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這幾種紙在江南那邊有市場。朱秉良實地考察了一番,親自上手摸了摸素箋紙,還用筆親自寫了幾個字,對這種紙的印象特別好。

        后面的合作談的很順利,朱秉良給的價格公道,若要是認真算起來,他還讓了些薄利在里面。

        姜子延自然也不能讓他吃虧,那么大一單生意落在他這里,整個家族都看著呢。做的好了他的繼承人的地位就會更穩固,做的不好隨時有可能從繼承人的位子上掉下來。

        兩人商定的條款修修改改,總算在幾天之內給落實了。

        這邊有了朱秉良銷售的路子,姜子延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擴張造紙坊加大造紙量了。

        擴大規模的第一步就是要買房買地,現成的房子像如今的造紙坊所占的地兒這么大的,在城西幾乎沒有。

        地方大小合適的,房子又特別破,根本不能住人。城東的房子貴,地界大的就更貴。不過本來姜子延也沒打算在城東開。

        他還是打算在城西擴張造紙坊的地盤,最好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往周邊擴展。

        姜子延看了看造紙坊周圍的地形,往東邊除了它買下來的那座小院子,其他都是住戶。南邊也是住戶,再往前就是大街。

        倒是西邊和北邊,住戶不多,正兒八經的房子沒幾家,大部分都很破敗荒涼。

        姜子延動了動心思,他想把這邊的地盤下來,重新建造房子,專門用來造紙的房子和用來居住的是不一樣的,沒那么復雜,不用做那么多隔間,多做幾間大廠房那種就可以。

        家屬院房子肯定也要蓋一些,只是這樣整體算下來,造價有些高。

        姜子延算了算手上的錢,主要賺錢的就是造紙坊,花箋紙一出,每一批所賺的利潤都很高,畢竟他們的成本低。大部分的成本開支就是勞動力成本。

        年前清平縣宴江南的徐掌柜來了一趟,將年底之前酒樓的利潤還有賬本都給他帶來了。酒樓現在生意很好,又有奶茶的加成,現在已經是清平縣里最火的酒樓了。

        還有青平鎮上的造紙坊,釀酒坊,以及那個超市鋪子,這些經營雖然都小,但也是一筆不小的進賬。

        年底的時候是青山過來匯報了一下上一年的收利情況。還有他之前讓張老三做的梿枷,也都放在超市售賣了。

        算上他之前買的那幾畝薄田,零零總總加起來利潤也非常可觀。

        不過與城西的造紙坊相比,還是差了不少。光是造紙坊一處,這幾個月來賬上的收入差不多就有五萬兩。

        他數了數手里的銀錢,加起來總共有七八萬兩。

        只是他要擴大規模,買地皮蓋房子,若是按照市價,只怕他有十萬兩都不夠。

        他規劃的地方有一些都是荒地,并沒有人住。如果官府愿意重新規劃這一片地方,給他一個優惠價,那他把這七八萬都投入進去,說不定可以拿下來。

        如今凜州府城的知州是崔昌崔大人,  于是姜子延找了個時間特地去拜訪了一下這位崔大人。

        崔昌去年下半年才來這里上任,他之前是別的地方的知府,如今調來這里當知州,算是升官了。

        可原先當知府的地方比現在的凜州要富庶很多,凜州地處西南,雖然是一個府城,但城東城西富人和窮人之間差距太過明顯,其下轄的縣城百姓生活也很艱苦。

        更別提府城的城西那么多貧困人口了,他從來沒有見過有府城中還能有類似貧民窟的地方。

        上一任知州也就是傅元還在的時候,凜州府城的建設就是一個難題,他花了好幾年都沒能改變這種現狀,后來便匆匆調走了。

        崔昌來了之后便接下了這個爛攤子。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凜州府城窮苦百姓多,不好改變這個現狀,但這件事如果做好了,那可是一大功績。

        等三年后回京述職,巡撫往上報后上面來人核查實情,這可是實打實的功績。

        崔昌很發愁,凜州這里偏遠,可以說是既不生蛋鳥不拉屎的地方。但凡能來這里做官的,那都不叫歷練,那叫被貶。

        不過崔昌卻不是被貶到這里來的,他的的確確是來歷練的。

        他的座師也就是內閣輔政大臣之一的梁素梁首輔,特地將他調來這里,讓他好好磨練一番。等做出一番功績之后,就能順理成章的回京。到那時,也能為他謀一個更好的位子。

        所以崔昌自來了這里之后,很少有時間閑在家里,他總是帶著人下去四處走訪,想要快些做出一番功績來,不辜負老師的栽培。

        姜子延來拜訪崔昌的時候崔昌正巧要出門,他今日打算去旁邊的林鄭縣看看,聽說那里有人往田里撒了一種肥料,地里的莊稼比別家的長的都好。

        下人來通報的時候,崔昌本意是不見,不太要緊的事,就等他回來再說。

        不過姜子延特地讓門房幫忙帶了句話,說:“你就跟你們家大人說,我有辦法解決城西貧民的問題。”

        果然,崔昌一聽這話,立刻取消了出門的行程,對下人道:“把人帶過來吧。”

        正廳里,崔昌這是第一次見到姜子延。雖然崔昌對于林昭這個學生十分喜愛,可他并不知道這兩個人之間有什么關系。

        崔昌看到姜子延如此年輕,現在有些摸不清,剛才下人帶的那句話是誆他見面的由頭還是真的有辦法解決城西的難題了。

        姜子延先自我介紹了一下,“大人好,我姓姜,叫姜子延,今天冒昧前來拜訪,的確是有很重要的事找您商量。”

        崔昌見他說話溫和有禮,不像是回誆騙人的,他道:“姜郎君今日過來找本官,究竟所為何事?”

        姜子延道:“大人,這城西的貧民數量要比城東的富戶多上幾十倍,要想讓他們每家每戶都過上安穩的日子,就需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我了解過,城西有很多人都是以前逃難過來的,流民流落到此,雖然僥幸活了下來,但并無耕地,只能靠四處做些散活過日子。

        散活又不穩定,今天能找到活干,明天就不一定了。日子朝不保夕,這還是那些有能力干活的人過的。那些重活都干不了的,無奈只能乞討為生。”

        看姜子延說了這么多,依舊沒有說到重點,崔昌皺了皺眉,說道:“你說的這些我都了解過了,我想聽聽你的看法。既然你今日說有法子改變這個現狀,不妨直說。”

        “大人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跟您說。考慮到他們的困境,唯一的辦法就是能讓他們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有了錢,他們就能自己攢下來。到時候租房子也好,買房子也好,自己蓋房子也好,然后也不必風餐露宿,日子只會越過越好。”

        “眼下我這里就有這樣的機會提供給他們。”

        說了這么多,終于引起了崔昌的興趣。

        “哦?什么樣的機會?’”

        “大人可知最近城中興起的素箋紙還有花箋紙?”

        崔昌點頭,“這個本官知道,只是這件事跟這兩種紙有什么關系?”

        “這兩種紙是在我的造紙坊生產出來的。”

        崔昌驚覺,“原來城西那家姜記造紙坊是你開的。”

        一般人都不愿意將營生開在城西,他這般作為,到是為城西的一些百姓提供了一些賺錢的機會。

        “不錯。這兩種紙的核心配方是我研制出來的,目前看來,反響還不錯。”

        說到這兒崔昌對眼前這個年輕的書生經歷浮過一絲欣賞,年紀輕輕就能有這番作為,實屬不錯。而且還會顧全大局,愿意為城西的百姓謀福利。

        姜子延又接著道:“不過我的目標,不只是整個凜州府城。雖然這兩種紙產自于凜州,但我想要把這兩種紙賣到天下各個地方。”

        “說的好,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志氣,年少有為啊!這種不服輸向上拼搏的勁兒本官很欣賞。”

        姜子延前面鋪墊了這么多,接下來要說的才是重點。

        “大人,如今造紙坊規模太小,人手也沒辦法擴充。所以我想在現有的造紙坊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規模,讓城西更多的老百姓都能來到我們造紙坊工作。”

        “造紙坊的活不是什么重活,像一些淘洗,漂洗之類的活,女人們也能做。這樣一來,他們就不用再乞討,能夠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長此以往,手里攢了些錢,他們就能住上好房子了。”

        不得不說姜子延的這個提議讓崔昌心動了。他已經大概猜到了姜子延今天來找他的目的。

        不過他沒有說破,而是問道:“所以,你今天來找本官,是想要本官做些什么?”

        姜子延笑了笑說道:“大人明鑒,我已經看好了地方,只是這些地皮好多都荒著,如果是按市價購買,實在是太貴了。我手里現在實在沒那么多錢,而且聽說這些地皮做主的是官府,所以今天來想跟您商量商量,能不能低價出售給我?”

        崔昌本來以為是有什么大事,他猜的是姜子延可能會讓官府出面直接將地劃分給他,沒想到姜子延是要購買。

        “你仔細跟我說說,你規劃的都是哪一片?”

        崔昌的態度明顯轉變了很多,竟也不自稱本官了。

        姜子延從胸前掏出一張紙,上面是他畫好的規劃圖,然后一一說給崔昌聽。

        崔昌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當場就同意了將那些地低價賣給他使用。不僅如此,對于后續姜子延要蓋民房的事官府也會提供一些幫助。

        姜子延沒想到事情竟然如此順利,當天下午,他就拿到了官府給的批文和契書。

        而站在崔昌的角度,姜子延無疑是幫了他一個大忙。這件事情要是做好了,就能解決掉凜州府城的一個大難題,這以后都是要算到他為官當政的功績中的。他當然是要全力支持了。

        有了官府的支持,姜子延接下來的是,仿佛一路都開了通行證。

        因為后面還要修繕房子,他要預留一部分錢出來用。而崔昌要考慮到他手上的錢可能不太夠,為了支持他的做法,城西那些在姜子延所規劃區域里的地方都是以最低的價格賣給了他。

        姜子延也沒想到,他本來的預算是五萬兩,結果竟然以三萬兩的價格就買下來了。

        這樣也好,等到后期修繕房子建造廠房的時候就有錢用了。

        對于在規劃區內的住戶們,姜子延讓魏南出面挨個談的。

        那些住戶們住的位置不好,房子又破,只要給他們合理的價錢他們就同意把房子賣給他們,從這里搬到更好的房子里住。

        姜子延本來是想著魏南年紀大,見過的世面多,這種跟別人商談的事情,她應該比較有把握一些。

        可沒想到這個人太擅長談判了,二十幾戶人家他竟然在兩天之內就全部搞定了。姜子延特地給他發了一筆獎金,魏南也沒有推辭,樂呵呵的收下了,轉頭就去打酒喝。

        搞得姜子延現在對他總有一種世外高人的濾鏡。

        地到手了,還有四五萬兩銀子,關于廠房的圖紙姜子延也畫好了,接下來就是找泥瓦匠來修房子了。

        這次是個大工程,修房子的期限拉扯的比較長,姜子延去南市里找了一個比較靠譜的泥瓦匠團隊。

        本來只有幾個人,但一聽是個大活,能掙的錢還多。但是人少了干不了,所以干脆把自己村的還有隔壁村的泥瓦匠全部都叫來了。

        于是在所有的準備條件都滿足之后,修葺廠房擴大造紙坊規模的計劃便開始了。

        造紙坊里的工人們是最先知道他們造紙坊要擴大規模的事情的。

        他們還聽說,到時候擴大了規模,就能夠招更多的人來做工。

        這里吃的好,住的好,給的工錢還高,到時候肯定還是要競爭上崗的。

        于是這些人在月底休假的時候紛紛回家了一趟,趕緊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家里人,讓他們做好準備,等以后造紙坊建好之后讓他們到這里來應聘。

        造紙坊隔壁的地界剛剛動工,他們要擴大規模,招收更多人來做工的消息不脛而走。

        以至于后來房子修建了一半,便時不時的有人來問什么時候能弄好,弄好之后要多久會再招人?

        這半年的時間姜子延忙的腳不沾地,有些地方他得親自盯著,生怕泥瓦匠們沒有理解對他的意思,將房子給修差了。

        廠房的修建還是很快的,基本上都是修葺好兩三間就直接投入使用了。

        所以姜子延安排的是一批一批的招人,每次都有名額限制,好多人為了爭搶著一個名額,一大早天不亮就去人事處門口排隊。

        小半年的時間過去,幾十間廠房全部都修建好了,還另外修建了七八個三層的家屬院。剩下的一些都是修建的民房。民房所在的位置以前都是荒地,姜子延打算將這里開發一下,全部蓋成民房低價出租出去。

        不管是自己居住還是充當門面房做生意,總歸都是個落腳的地方。

        時間長了,住在這里的人漸漸多了,街道就會慢慢的有煙火氣了。

        官府不是沒想過為城西的百姓們蓋房子,但是這個造價太高了,財政上根本撥不出這么多銀兩專門給他們修房子。

        每年都會有一些自然災害之類的事情發生,官府的財政要預留著應對突發緊急的事情,不可能會撥出那么多錢來。

        而在以前,那些富商投資的都是一些繁華又有價值的地段,誰會愿意來又臟又亂的城西做投資。

        但姜子延跟他們想的不一樣,他在這邊開造紙坊,一方面能夠掙錢,一方面能夠拉動城西老百姓們的經濟,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互惠互利,一舉兩得。

        這次官府給的優惠價算是意外之喜,僅僅半年的時間,城西仿佛變了個模樣。

        街上的乞丐變少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又臟又亂。若是觀察的仔細,還能看到有一部分人收拾得干干凈凈開開心心的去造紙坊做工。

        造紙坊擴大規模的計劃如愿達成,姜子延十分高興,他特地在城中的酒樓里設宴款待了在這件事上出過力的人,甚至還邀請了崔昌一起。

        只是崔昌臨時有事,沒能過來。姜子延便說等最后一批民房建成之后邀請他一起過來剪彩。

        崔昌不知剪彩為何意,但從字面上大概也理解了一下,應該是慶祝的意思。

        轉眼已是七月,天氣漸漸變得炎熱起來。太陽像個大火爐一般掛在天上炙烤著大地,又到了收麥的時候。

        書院從七月開始放農假,連放兩個月。

        這半年里,城西的變化太大了。書院中有一些家住城西的學子們回去后差點不認識自己的家。

        從前破破爛爛甚至還有些透風的墻現在全換成了青磚黛瓦,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雖然比以前小了,但看著十分精致結實。

        作者有話要說:

        元宵節快樂!


  (https://www.dzxsw.cc/book/42698901/313801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