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林昭去臨安當縣令, 看著是降了品級,實際上皇帝是打算培養他。
他身后有整個榮王府,旁人一般都要在翰林院待上個三年左右才會被外放做官。林昭才呆了一年, 外派出去做官必然不會有很高的官職。
臨安是個小地方,距離京城差不多六七天的路程。雖然離得近,但臨安縣并不富饒, 相反, 還是個十分貧瘠的地方。
皇帝特地給林昭選了這么個地方, 是想讓他在短時間內做出一番功績來, 到時候再將他往上提拔便能堵住朝堂眾人之口了。
在去臨安赴任之前,林昭磨了姜子延好多次,終于讓他答應陪他一起前往臨安。
姜子延想著, 京城這邊的生意已經逐漸紅火起來, 他留下的人手也夠用。再者萬一出什么事,還有榮王府幫忙盯著, 去臨安倒也可行。
出發時差不多五月,因為這段官道不太好走, 路上馬車太過顛簸, 姜子延和林昭走了差不多八天才到臨安的地界。
臨安雖然位于青州境內,但因為在青州的邊界上,州府的人很難顧及到這么遠的地方。
雖是五月, 但天氣已經十分炎熱了。
馬車一路行駛到了青州的界碑處, 界碑上的青州二字的刻痕已經被風雨消磨的快要看不清了。
陳河這個貼身護衛因為要保護林昭的安危,所以跟隨他一道來的。
他胳膊撐在馬車上縱身一躍下了馬車,看了看界碑石, 轉頭到馬車前回話:“大人, 已經到青州了, 大概再走半天差不多就能到臨安縣。”
陳河以前經常在外面辦事,跑過許多地方,青州的地界毗鄰京城,離得要近一些,所以他熟悉許多。
半天的路程姜子延估摸了下,差不多有一二十里地。而進了青州之后,姜子延明顯感覺到涼快了許多。
他掀開車簾看去,遠處都是一座座青山綿延起伏,他們正在走的路竟然是山與山之間的夾道。
青州地界山脈眾多,越是到夏季越是涼爽。而臨安縣所處的位置就在青州的邊緣,境內大山居多,若是要出來,沒有馬車騾車這種代步工具,只能走山里的小路,翻山越嶺才能出來。
不然這里的人也不會那般貧瘠,跟京城周邊的幾個縣大相徑庭。
半天過去了,一行人終于看到了臨安的城門。雖然看著十分破敗,但這種全靠石頭搭建起來的城墻,有一種撲面而來的古樸氣息。
不管怎么說,趕了這么久的路,終于到地方了。
馬車沒停,一路朝著縣衙而去。
縣衙里早就有師爺在此等候了,林昭先下了馬車,然后將姜子延扶了下來。
師爺十分有眼色,見到他便道:“小人可總算把大人盼來了,天氣炎熱,后院已經為大人備好了水,您可以帶著家人梳洗一番。”
林昭點點頭道:“有勞了。”
他拉著姜子延去后院洗了個澡,換了身干凈清爽點的衣服。
然后他便去了前院的衙門,沒讓姜子延跟著,趕了這么久的路,便讓他去房間歇會。
按理說林昭這個縣令到任之后是要先拜見青州知府的,然而臨安縣比較特殊,林昭并沒有前去拜見。
臨安縣這個地方處在交界的地方,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爹不親娘不愛,青州的知府覺得臨安這個地方離京城比較近,應該歸京城管轄。而京城又嫌棄臨安這個地方太窮了,要什么沒什么,就連田地都沒有上等田。
兩方嫌棄,導致這個地方一窮窮三代。萬一再遇到一個貪官,剝削百姓,那就更糟糕了。
林昭去前府衙門交代了一聲,今日不見客,便回去休息了。馬車坐了這么久,他也十分疲憊。
這第一天就這么過去了。
第二天,城里的富豪鄉紳們得知新的縣太爺到任了,紛紛備了厚禮過去拜訪。
連續幾天,都不斷的有人上門拜訪,林昭全都以一一接見了,見面禮什么的都沒有收。
晚上應酬回來,林昭洗漱后躺床上,攬著姜子延的腰,跟他說著這幾天的感想。
“臨安這里的風氣不大好,個個都拿著禮上門,想讓我行方便。怕是以前的縣令手上都不太干凈,若是以往他們就官商勾結,不然百姓手里的地再窮也該賺些錢了,怎會像如今這般過得如此艱難。”
姜子延聽他這么說就知道他心里是有把秤的。古往今來,當官的基本都差不多,那就是好官和壞官。
“你才剛來,就了解這么多了。我聽說就算是不好的官也是分種類的。一種就是大貪官,沒有任何道德底線,視人命如草芥,是錢財如命根子,為了得到錢,什么事都做得出來。”
“還有一種雖然無大錯,也不是貪官,但依然算不上好官。那就是不作為,凡事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火燒不到他身上,那其他事都無所謂。”
林昭嘆了口氣,“你說的對,怕是這臨安城就是這種情況。你不知道今天那些富豪鄉紳,看見我甚是熟稔,仿佛這些流程他們做了無數遍。”
姜子延拍了拍他的手,道:“別擔心了,你這不是來了嗎,會好起來的。”
林昭皺著的眉平緩了一些,他其實也明白皇帝的用意,要是換其他人來做這個官,官職太小壓不住人,官職太大又會引起不滿。
而他這個時候來剛好,官職雖然不大,但他卻是榮王府世子,身后站著榮王府,有些事情處理起來也會更方便些。
除了整治這類的不良風氣,林昭最大的任務便是發展建設臨安,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讓臨安不再這么貧瘠。
第二日一早,吃過早飯后林昭便去了衙門,他做事讓人整理了近十年的稅收賬冊,打算先看一看,了解一些基本情況。
而姜子延則是出門溜達逛逛,看看有沒有什么快速致富的方法,讓這片貧瘠的土地開出繁盛的花來。
林昭看了一天的稅收賬冊,忍不住往后靠在了靠椅子的椅背上。
這臨安十年的稅收真是相當的可憐,老百姓們連最低的稅都交不上來,朝廷的稅收標準一年都沒有達到過。
臨安這邊的土地情況并不是太好,林昭決定實地考察一下,百姓以農為本,如果地里的莊稼長的好,收成就會好,一年的日子也會好過許多。
這邊姜子延出去轉了一天,他還在想著如何怎樣把水泥做出來。
百科全書上記錄的有確切的方法,問題就出在這個材料上。若是有合適的材料,水泥的制作不成問題。
如果把通往臨安縣的路修好了,來往貿易就會方便許多,山里面住著的人可以把特產賣出去,外面的人可以把新奇的東西賣進來,對于雙方都有好處。
臨安是個窮地方,青州也好不到哪去。青州的知府一點都不好當,因為距離京城近一些,每年年底述職的時候都要進京面見,幾乎年年都會挨一頓罵。
按理說京城如此繁華,周邊的城鎮也差不到哪里去。可偏偏青州這地兒就是不一樣,荒野山林居多,田地又不好,每年能上繳出朝廷最低標準的稅收就算不錯的了。
林昭要去地方上實地考察,當天回不來,晚上的時候就剩下了姜子延一個人。
天氣逐漸炎熱,加上林昭也不在,她一個人有些不習慣,索性將他的全書拿出來再看看。
書上寫的水泥的制作步驟十分詳細,主要成分也很簡單,大概就是石灰石,黏土,還有鐵礦粉。
石灰石他以前在凜州的時候就用過,那個時候為了制生石灰,挖了不少石灰石來燒窯。
這臨安地界山多,要想找些石灰石來應該比較容易。就算找不著,他也可以托人去別的地方買一些運來。
黏土就不必說了,這個更好找。最主要的就是這個鐵礦粉。回頭他得寫封信回京打探一下。
雖然前世后來基本上都修的瀝青柏油路,但水泥路也很耐久。況且如今這個時代沒有前世的汽車,卡車等重型機械,最多也就是一個馬車或者拉貨的騾車,水泥路承重怎么著也夠了。
心里大概有了主意,姜子延準備等林昭回來了之后跟他商量商量。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件事。
姜子延在臨安城逛了幾天之后發現這里竟然有甘蔗,而且是大批量種植的那種。
甘蔗吃起來十分清甜,所以種的人比較多,然后運到城里邊來賣。只不過因為十分大棵,路又不好走,所以運輸十分不便。
姜子延是個很愛吃甘蔗的人,如果把臨安城通往京城的路修好了,那么這里的人就可以大批種植甘蔗運到京城去賣。
京城里的人最不缺的就是錢,到時候一定能賣出個好價錢。
除此之外甘蔗還能做蔗糖,味道更好。現在市面上的糖全都是飴糖,用小麥或者甜窩根做的。
姜子延心里有了盤算,看時辰挺晚了,忍不住打起了哈欠,然后吹了燈睡覺了。
林昭這一趟去考察民情,本來原定兩天就能回來,結果卻因為半路馬車卡在了坑里,耽擱了不少時間,拖到了第三天才回來。
回來后林昭心里大概對臨安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他發現這里的田不是那種上等肥田,但物產很豐富。
姜子延跟他說了自己的想法,“只要把路修好,這里種植的甘蔗就能賣到別的地方去,百姓們能多一筆收入。我還可以大量收購甘蔗,做成蔗糖。如果誰家的甘蔗種多了,賣不出去,就可以賣給我,這樣他們也能有固定的買賣做。”
林昭牽過他的手,眼神溫柔的看著他,“你這個想法很好,你說的那種鐵礦粉,我寫信去工部問問看哪里有這種東西。”
“嗯,如果能找到,就能做水泥了。”
“我這幾日去考察的時候,發現這里的田是不是很適合種植糧食,倒是地邊上的一趟棉花長勢喜人。”
“你的意思是,讓老百姓們多種些棉花,少種糧食?”
林昭點點頭,“嗯,如果種的棉花多,全部都能賣出去,這會是個很大的收入。再拿著這些收入去買糧食吃,日子也能過的不錯。”
“話雖然這樣說,可老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地里不種糧食,他們會愿意嗎?”
“愿不愿意在于事在人為,如果按你剛才說的做出了水泥路,那一切就皆有可能了。”
“你說的在理,不過事情還是得一件一件來,不能急。”
“嗯,明日我讓人去山上看看有沒有石灰石之類的山巖,還有你說的鐵礦粉,一會你與我細細講講這東西長什么模樣,我也好讓人打聽。”
作者有話要說:
祝小天使們女生節快樂!
(https://www.dzxsw.cc/book/42698901/3138013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