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系統的最大共性
無論是重新設計并制造一款符合圖紙要求的氚生成器,還是降低磁化靶聚變的需求、再想一個補充氚的方法,就算國家等得起,邱睿也等不起。
特喵的老子還有一大堆事兒沒做呢,哪有時間多浪費在怎么玩核裂變上?
所以他當機立斷,必須去撈一下子。
雖然呂宋海平均深度挺唬人的,但萬一那艘落山雞恰好沉沒在淺一點的地方,反應堆成功挺下來了呢?
實在不行,也不是沒有其他損轍。
老米那邊剛安分下來,暫時怕是不好動手,否則不用猜都知道是誰干的,于局勢不利。
但也不是說世界上,就沒有其他使用武器級核原料的潛艇反應堆了。
毛熊和白旗不行,兩家潛艇燃料的鈾豐度和華國大差不差。
好在還有個瘋不列癲,雖不像老米那么高,但95%也是有的。
如果這也不行的話,那就只能拿毛熊家的鈾礦想辦法了,誰讓他們是全球鈾礦出口第一大國呢……
就在邱睿琢磨著PlanABC的時候,書房的門被輕輕敲響。
“哥哥,你忙完了嗎,有時間早餐嗎?”
“嗯”了一聲,邱睿想了下,又招招手,等林瑾瑜走近后抬手將她攬住。
“小兔子,咱們今天回廬州的計劃可能要往后拖一拖,我有些事要在這邊處理下。”
林瑾瑜什么意見也沒發表,只是乖巧地點了點頭,“嗯,我知道了,對了哥哥,你昨晚沒睡多久,要不要吃過早餐后再休息會兒?”
邱睿搖搖頭,“先不了,幫我泡點茶提提神就好。”
“好,那我先去泡茶。”
看著她離去時的背影,這貨暗嘆口氣。
不是咱不困,是正事兒要緊,否則這一躺,指不定又要折騰多久。
唉,怪不得都說自此君王不早朝……
……
呂宋海的位置,介于東海、南海和西大平洋間的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被島弧和海溝所包圍。
這里是西大平洋最大的邊緣海盆。
其海底是由一系列斷層和褶皺所形成的結構盆地。
突出于海面的部分構成島弧,即海盆的邊界。
呂宋海中部,還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海底漫長脊背,把海域劃分為東西兩部分。
是夜,呂宋海中央脊背以西,琉球群島東南方向的海面下。
剛剛抵達預定位置的永恒號,在2000米深的一片海底褶皺上釋放出了10臺深海機器人,然后一邊監控著上方,一邊開始了目標搜尋。
別看這邊距離東福星島并不是特別遠,也就一千公里上下,但畢竟是去打撈人家的核潛艇,關鍵據說老米自己也在搜尋。
所以為了保持隱蔽,永恒號一路都是在深水區低速開過來的,這才導致花了大半天才抵達。
不過雖然找到了那艘“落山雞”級當初沉沒的區域,但深海也是存在洋流的。
這么久過去,鬼知道那堆殘骸被搬運到什么地方去了。
如果在這片最深2400米的海底褶皺上還好,要是不小心掉進下方平均4100米深的海底盆地中,那也不用找了。
哪怕反應堆外殼造得再結實,也肯定早被相當于400多個大氣壓的巨大水壓給捏爆了。
好在到目前為止,從海水中檢測到的樣本中,并沒有發現放射性物質。
這么近的距離都沒有檢測到核泄漏,說明反應堆多半還是完好的,只是不知道殘骸具體掉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10臺最大潛深在5000米的水下機器人,在上方永恒號的遮擋下,迅速下潛坐底,借此躲避可能來自于海面上的米國搜尋船只的聲吶探測。
同時,小萌源源不斷地將實時數據,傳輸給上千公里外的“分身”上。
那么問題來了,咋傳的?
要知道這可是2000米深的海下。
別說永恒號因為要躲避海面上的米方船只,壓根兒就沒有釋放浮標桅桿。
就算不去躲避,這么大的深度,釋放出去的浮漂也不可能成功上浮。
而且若是能近距離觀察的話還會發現,被釋放出來的那10臺機器人,雖然因為跟著永恒號升過級的關系,從里到外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但和以前最大的區別,在于這回不再拖著線纜了。
聰明的彥祖們可能已經猜到了。
究其原因,在上次升級過后,那塊原本被放在特殊收容實驗室內的方塊“子通訊器”,直接消失了。
倒不是說它真的沒了,而是在被系統認定為“通訊設備”后,這東西仿佛是被永恒號“消化”掉一般,和艇上相關聯的設備融合到了一起。
光融合也就算了,獲得全新材料樣本的系統,發揮出了諸天萬界、所有系統所共同的恐怖特性:
一證永證!
結果就是,現在永恒號上所有的通訊設備,包括那些無人機、無人艇、水下機器人這些,甚至就連他那件盤古斧以及小萌的分身上,也都自動配備上了這種產自4.2光年外的神奇“低語石”,實現了徹徹底底的“類·量子通訊”。
邱睿也借此,一舉擺脫了和永恒號之間的通訊困擾。
最主要的是,他以后似乎再也不需要因為害怕指令下達的障礙,跟著永恒號出去前線冒險了。
再加上作為能源核心的金烏堆,超導部分也都全部換成了這種具備常溫超導能力的材料,Q值成功翻倍。
可以說,藍外文明一個小小的通訊子聯絡器,便讓永恒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簡直贏麻了有木有?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系統在強行吸收方塊的時候,似乎切割得過于徹底了點。
其他終端節點的信息,并沒有被拔出蘿卜帶出泥,天堂島的信息更是一點都沒弄到手。
不過邱睿也不怎么擔心就是了。
雖然他不清楚“低語石”之間交換信息的原理是什么,但這并不妨礙他應用這種看起來跟魔法沒什么差別的材料。
只要搞一個具備這種通訊功能的探測器,去接替虎鯨號,再弄幾個隱蔽點的子探測器順著冰山爬上去。
弄清楚整座天堂島的結構、人員還有武器配置這些,還不是手拿把掐嗎?
另外,“低語石”的應用還遠不止于此。
等回頭火箭搞出來了,還可以搞幾顆全新的通訊衛星上天。
到時候全球無延遲通訊算個屁,太陽系內信息秒回,就問還有誰!
當真是開疆拓土之利器……
此刻身在崖洞別墅書房內的邱睿,正一邊盯著屏幕上的各種數據,一邊和小萌討論。
“怎么樣,全新的通訊模式下感覺如何?”
屏幕上的小粉毛歪著頭,撓了撓腦袋,“總感覺怪怪的。”
邱睿皺眉,“難道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那倒沒有。”小萌想了下,繼續作出解釋,“大概是一下子一點延遲都沒有了,有些不太適應。”
不愧是人工智能,毫秒級的延遲都能分辨出來……
撇了撇嘴,邱睿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搜索工作上來。
不過這個過程,也就是剛開始體驗“類·量子通訊”還有些新鮮感。
時間一長,總盯著那些枯燥的海床模擬畫面和滾動的數據,邱睿感覺無聊爆了,干脆再次做起了甩手掌柜,繼續忙活其他的事情去了。
二號超級工廠那邊的數個廠房已經基本完工,獨立的火箭發動機試車設施也已經造好。
等這次回去后,再讓張俊峰他們參與一下,給“九幽”發動機的完善做個背書,應該就可以上試車臺了。
至于上面的實驗許可,雖然這次上交了一份無懈可擊的“失敗案例”,但只要看到新發動機已經能完成1400米級別的起跳,邱睿相信高層只要找幾個航天方面的專家問一問,八成會批準后續實驗。
當然,前提不能都是那群“傳統火箭幫”,畢竟那群人到現在還看自己不順眼呢,不使絆子才見鬼了。
不過邱睿也不怕他們就是了。
開玩笑,真當老子的蔚藍科學院、編號19的那位齊院士,在你們內部沒有話語權嗎?
不就是拼資歷嗎,跟誰沒有老航天似的……
于是乎,時間轉眼來到半夜。
就在邱睿剛按照腦子里的知識,邊理解邊將九幽發動機的圖紙修正到差不多十分之一時,小萌出聲提醒。
“主人,我好像找到殘骸了。”
咦,這么快?
邱睿聞言,瞬間從聚精會神中掙脫出來,看了下表。
好嘛,都3點半了!
唉,都怪老子事業心太強了……
“把影像和數據放出來。”
“正在處理中,請稍等。”
很快,顯示著各種信息的儀表板,以及一個模擬還原出來的實時海底影像畫面,出現在了組合屏上。
不模擬也不行,畢竟這是兩千多米深的海底,屁的陽光都照射不下來,別說這還是大半夜的。
深海機器人上是有光源,但主要的信息采集手段,還是靠搭載在上面的微型聲吶。
再說這玩意現在屁股后面沒線纜,離開永恒號后能源完全靠電池。
這要是一直點著那種50萬流明的大手電照亮,開不上半小時就得回來換電池。
把機器人弄大了也不行,否則耐壓能力下降不說,噪音還大,不容易保持隱蔽。
他娘的真就是沒有完美的技術,有的只是針對不同情況下,排列組合出的最優解罷了……
此刻,看著屏幕上那半截長得跟被壓癟可樂罐似的潛艇外殼,邱睿的心都跟著懸了起來。
好家伙,這要不是提前斷成幾截、里面進了水,估計都能變成鐵餅吧?
“看外觀,這既不帶頭也不帶尾的,難道是中間艙段?”邱睿有些不確定,畢竟這玩意長得有些過于人畜不分。
小萌點點頭,“我也是這么覺得,只是不知道它到底斷成了幾截,反應堆會不會在被發現的這段里。”
落山雞級的總布置相當有特色,艙室設計和劃分,與之前的核動力潛艇完全不同。
它的耐壓艇體內部有兩個耐壓隔壁,把整艘潛艇的耐壓艇體,分割成了三個大型艙室。
這種分艙方式按照潛艇設計術語,叫做大分艙結構。
這三個大分艙從頭到尾分別為,魚雷艙/中央指揮艙,反應堆艙,主/輔機艙。
所以,如果真的是中間艙段,那就很有可能是反應堆艙。
不過因為尾部的主/輔機艙相對較長,如果發生多次斷裂的話,光憑外觀,還真是無法立即分辨出到底里面裝的是啥。
邱睿自然明白小萌說的是什么,“別猜了,趕緊派兩臺機器人過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十多分鐘過后,看著從裂開縫隙中窺探到的內部結構,以及終于有了反應的海水輻射檢測儀,邱睿松了口氣。
沒想到哇,上來就找到目標了。
只是癟成這副鬼樣子,也不知道核心的那臺S6G還能幸免于難不?
算了,先弄出來,到時候拆開看看不就知道了……
“小萌,用永恒號的機械臂,把這玩意抓起來。”
“明白!”
(https://www.dzxsw.cc/book/42698395/363657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