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這不可能
大概是從新年伊始起,航天話題在國內各大社交平臺上,開始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帖子。
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在于兩點。
一、國內私人企業到底應不應該進軍航天業。
二、尚未成功的可回收火箭路線,要不要貪功冒進。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背后引流,起初僅限于航天愛好者范圍內的討論,逐漸破圈至全民熱議的程度。
不明所以的廣大網友們,也是這才得知,原來蔚藍科技這家被譽為國內最有潛力的新興企業,早在去年時就已經有心進軍航天業了。
雖然絕大多數人對這家公司的感觀良好,但奈何網上鋪天蓋地充斥著大量負面言論。
什么《把牛皮吹上天的鋼鐵俠,胡亂跟風冒進的蔚藍科技》啊。
什么《XSpace的模式是不歸路,某些人應該及時懸崖勒馬》啊。
以及什么《致Q某:比起毫無章法的亂嘗試,腳踏實地的務實才能做好科研工作》之類的。
更有不少華航天的專家與院士現身說法,上來就是一通口誅筆伐。
有說蔚藍科技浪費科研資源,變相消耗國家實力的。
有說民營企業搞航天事業,不符合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傳統的。
有說科研不是兒戲,不能仗著有兩個臭錢就為所欲為的。
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批斗邱睿本人,說他雖然年少有成,卻終究年少輕狂,怕不是要為這種擾亂國家發展規劃的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有趣的是,自始至終,這幫人全是在單方面輸出。
而處于話題核心的蔚藍科技,別說當面鑼對面鼓的對峙了,居然連一聲都沒吭過。
不少網友們也來了興趣,紛紛開始下場并站隊,吵吵把火地就是一通輸出,嘴仗打得那叫一個有來有往。
終于,有不想錯失熱度的主流媒體,也跟著下場了。
針對最近各大社交媒體上吵得不可開交的蔚藍科技進軍航天領域熱點話題,東方臺單獨搞了個名為《飛天之路》的特別節目,卻讀作“大道之爭”的擂臺。
其實類似的節目,之前也有不少,基本都是地方臺找到哪個或哪幾個航天專家,對著蔚藍科技一頓輸出。
但《飛天之路》特別節目不同。
因為參與節目的人里,第一次正式出現了蔚藍科技的人員,而且還是CEO。
在東方臺的提前預熱與宣傳下,這場直播在一周之內,便收獲了無數熱度。
此刻,滬上,東方臺的某演播廳中。
千呼萬喚的《飛天之路》,終于準時開播。
“歡迎大家收看飛天之路特別節目,我是主持人余杭。
“眾所周知,我國作為在全球航天界具備影響力的大國,到目前為止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國家行為。
“針對最近網絡上有關可回收火箭以及民營企業是否應該進入航天領域的爭議,我臺以其為主題舉辦本期特別節目,進行深入討論。
“為此,我們有幸請來了華國工程院院士、華國航天集團運載火箭研究院總設計師、總顧問的龔悅毫院士,航天領域分析專家、華國智庫專家史德燦,以及蔚藍科技的CEO、陸文海先生,共同討論屬于我國今后將走出一條怎樣的飛天之路。
“歡迎幾位能來到我們的節目!”
鏡頭切換,從主持人特寫變成整個直播間。
“主持人好,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大家好,我是龔悅毫。”滿頭白發的龔院士微笑著朝攝像機的方向點了點頭。
這位大佬可謂是國內火箭方面的泰山北斗,桃李逐漸遍布整個航天體系,自然而然形成了一派。
去年時就有徒子徒孫跟這位講,說國內有民營企業要進軍航天,還是要搞可回收火箭路線,應該如何應對。
當時龔院士雖然嘴上說著“反正人家花自己的錢,咱們管不著”,但要說心里一點芥蒂都沒有,那可是不可能的。
畢竟目前華國的火箭項目,全都是他們這一派說了算的。
現在突然冒出個年輕人,要撇下華航天的相關部門,自己另起爐灶,當真是沒把自己這幫老前輩放在眼里。
如果是一般人也就算了,相信想折騰也折騰不出什么成果。
但這可是大名鼎鼎的零號啊!
別人不知道,龔院士這種級別還是能了解到不少隱秘的。
只要是那位看上的項目,哪個沒弄成?
都不說可回收火箭,光是讓他把大推力火箭發動機搞出來,自己這幫人的臉要往哪兒擱?
于是在打聽到蔚藍科技的首次實驗失敗后,也是在這位默許下,徒子徒孫們才開始上躥下跳的。
本來這位是不打算親自下場的,但恰好他這些天在滬上開研討會,碰上了東方臺的邀約。
一聽說蔚藍科技的人屆時也會到場,龔院士欣然應允下來。
這也是沒轍的事,誰讓蔚藍科技面對輿論上的一切,始終沒有作出任何回應。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是心虛的表現,甚至還以此為由瘋狂嘲諷。
可龔院士卻覺得,對方的表現更像是……淡定。
其實說淡定都是往好聽說,鳥都不鳥才更精準。
而且那個倒霉公司就跟個鐵桶似的,只要他們自己不主動放消息,誰也別想打探到一分一毫。
所以哪怕自己現在就下場表態,很有可能給留下口實,不利于自己這一系的發展。
但為了能探探虛實,這點風險也必須冒。
再說,這不是還有個史德燦當緩沖層嘛,只要運作的好,風險還是可控的……
見三位嘉賓各自做完簡短的自我介紹,余主持又稍微暖場幾句,才切入正題。
“……據公開資料,XSpace從2012年起,到目前為止一共進行了8次蚱蜢火箭試驗。
“其中去年8月進行的第七次試驗,他們完成側轉移測試,而兩個月后的第八次試驗中,完成了744米高度的起跳,并成功落回原地。
“可回收火箭路線看似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接下來還有什么難點?”
史德燦率先開口,“首先要糾正一下,可回收火箭不是有什么難點,而是根本就是個噱頭。”
余主持見這位上來就開炮,趕緊追問:“史先生能詳細展開講講嗎?”
史德燦隱晦地斜瞥了眼坐安靜在對面的陸文海,笑著說道:
“大家不要覺得火箭裝上了飛船衛星,就屬于民用范疇,實際上如果裝上彈頭,那就是洲際導彈,所以就本質上來說,火箭就是軍事性質的,而軍事是不講成本的,打中、打贏了才是關鍵。
“另外火箭作為一種運載工具,它有個特點,就是只要一啟動便是高溫高頻高震動,這個特點同樣也決定了火箭就是一次性的東西。
“即便耗時耗力回收了發射的火箭,也要把它拆開,處理里面的積碳呀退火呀管道燒損呀,這一套保養流程下來,會導致可靠性嚴重下滑,第二次發射的成功率堪憂,唯一的辦法就是全部換掉。
“所以你看,真正回收后的可用部件還剩什么呢?就是外殼。
“關鍵那東西對于一根火箭來說,能值多少錢?
“所以說噱頭都是輕的,這根本就是條邪路,再加上其攜帶的軍事性質,又怎么能交到一個民營企業手中去呢?要知道我們國家可是連槍支都不允許民眾持有的。”
聽完這一大段言論,余主持直接看向另一側,“針對史先生的觀點,不知道陸先生有何看法?”
已經多少養出點大公司CEO氣勢的陸文海,只是微微點頭示意過后,淡淡開口說道:
“我不是很認可史先生的言論。
“首先,火箭和導彈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雖然現在的火箭技術很多都是從戰略導彈上拿過來的,但民用的就是民用,它做不到制導,做不出規避機動,更沒有彈頭可帶,把這兩者混為一談是在偷換概念。
“其次,史先生剛剛說回收后需要清理積碳,很抱歉,我們公司不使用煤油燃料,所以沒有積碳需要處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們公司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保證制作出來的可回收火箭,需要更換的元件壓制在整體成本的25%以內,所以你所謂的只剩外殼可用一說,也是不成立的。”
這回都不用主持人了,史德燦直接回懟。
“哼,牙尖嘴利,你們不就是在賭別人的路子是對的嗎?可問題是,就算XSpace的火箭發射成功了,但到今天為止,他們發射的也依然是一次性火箭。
“不要覺得蚱蜢跳測試完成了,可回收火箭道路上的障礙就被掃清了,我很負責的告訴你,無論進行多少次試驗,這條路都是不現實的,因為這項目本身,就是馬斯科這個米國企業家,為了圈錢而炒作出的一場騙局!
“你們蔚藍科技作為國內高新技術的代表,上了人家的惡當還不趕緊懸崖勒馬,非要邯鄲學步嗎?還是說你們也有意效仿。”
如果說史德燦先前的那番話,還算是在嘗試講道理的話,那此番言論,卻是多少有些惡意中傷、外加扣帽子了。
陸文海聞言,臉色微微有些陰沉,“以我們公司的經營狀況,根本無需從社會上吸納投資,所以你口中的擔憂,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另外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蔚藍科技從創立之初到現在,所有經手的項目,在其他同行業者眼中也都是曾經的‘不可能’,不過可惜,我們的總裁就是能克服一切困難,這次的可回收火箭項目也定會如此。”
大概是覺得這兩位多少有些劍拔弩張,余主持趕緊插話進來,并向場上明面上地位最高的那位求助。
“龔院士,我看您一直在認真聽,不知道有什么看法沒有?”
龔悅毫笑了笑,“我其實覺得,XSpace做得非常好,他們的進展令人驚嘆,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上,我個人非常希望看到更多高新技術的出現,不過嘛……”
疊甲到這,他話鋒一轉,“XSpace終歸只是家企業,先不說他們能否完成自己的愿景,企業的性質注定他是要逐利的,為了完成目的,有些冒險的手段也是不惜去使用的。
“比方說獵鷹1號火箭,從一開始到成功,5次試射失敗3次,后來的獵鷹9號也同樣,各種問題不斷,到現在的發射成功率也才70%左右。
“在我看來,這就是沒有把基礎打牢靠造成的,如果他們能把速度放慢一點,穩扎穩打一點,可能就不會有那么多失敗案例了。
“當然,這可能也是馬斯科的個人魅力所在,米國的老百姓也是愛看反敗為勝的嘛。”
龔院士的這番話,看似是在說XSpace和馬斯科,卻是句句都在點蔚藍科技和邱睿。
這人吶,不要因為取得了一些成就,就忘乎所以,真以為什么都能做得到……
陸文海兩眼瞬間瞇起,心說姜還是老的辣。
這看似委婉的態度,實際上比史德燦那種胡攪蠻纏攻擊性高多了……
就在他打算反擊的時候,兜里的電話響了。
陸文海愣了下,全然不顧在場幾人不滿的表情,立即掏出手機接通。
“是我,萌總……嗯,您說……您說的是真的嗎?!……好,我知道了。”
掛斷電話后,陸文海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好意思,我們公司有要求,即便是開了靜音,有些重要的工作電話也是會發出聲音提醒的。”
稍微解釋了一句,他趕在史德燦開口前,故意拔高音量,“先聽我把話說完,我有個消息想要宣布!
“就在剛剛,由我們公司自主設計并制造的首臺250噸級推力火箭發動機,成功完成了第一次點火試車!”
余主持不清楚250噸級代表著什么,但另外兩位怎么會不清楚。
“你說什么?”史德燦兩眼瞪得賊圓,一臉不敢置信,“250噸級,你確定不是25噸?”
“是的,相關資料稍后在網絡上進行公開,兩位到時可以和全國、乃至全球的朋友們一起確認。”
看著對方這副信誓旦旦的模樣,龔悅毫就知道,應該是真的。
稍微沉默了一番過后,他才開口問道:“能提前透露下,持續了多長時間嗎?”
“可以。”陸文海點點頭,淡淡道:“我們老板說,第一次試車,不宜持續時間太久,也就勉強在大推力模式下,噴射了200秒吧。”
多少,200秒?
這特么能叫勉強?
這回龔悅毫和史德燦的反應,倒是出奇的一致。
“不可能!”/“這怎么可能?!”
(https://www.dzxsw.cc/book/42698395/3636570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