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我啥時候說要把這玩意送上天了
仔細算算,和毛熊間的協議,自去年7月末便定下了。
蔚藍科技這邊,50架攻擊無人機,在合同簽署后的3個月內便全部交付。
毛熊也的確和邱睿預想中一樣,要錢沒有,采用了現貨抵債的支付模式。
石油天然氣什么的,都直接被國家變現,然后分了潤。
不過那些高品質鈦粉,倒是讓邱睿給包圓了。
畢竟他這邊多種系列鈦合金的生產量都比較大,而國內那些廠家提供的鈦粉,質量又參差不齊,買來還需要經過額外處理,不如直接用這批抵債現貨。
但整筆交易中,價值量最高的“小鳥號”航天飛機和其等比例模型,兩邊就好像忘了一樣,依舊扔在拜科努爾冰冷的秘密機庫里。
倒不是邱睿拿到了主要目的的圖紙,就看不上那架“老爺機”了。
再怎么說也是大老蘇的遺物,哪怕沒有改造的價值,拿回來當個擺件也是很有紀念意義的。
是的,邱睿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像國家當年去買老瓦一樣,完成“暴風雪計劃”這個紅色絕唱。
否則,他也不會不去交易配套的能源號運載火箭的相關技術。
反過來想,毛熊把幾張能源號火箭的相關圖紙、“遺漏”在送來的那堆航天飛機圖紙里,未必就沒有吊胃口的意思。
或許在他們看來,邱睿既然對航天飛機感興趣,大概率以后也會想交易配套的火箭技術。
而比起連老米都放棄的航天飛機技術路線,起飛總推力3500噸、近地軌道運輸能力105噸的能源號火箭,價值和實際意義都不可同日而語。
等到了那時,就能坐地起價了。
這大概也是為什么隔了這么久,加上先前剛和華國在ITER會議上鬧得不怎么愉快,沒啥信譽的毛熊還能愿意履行當初的合同內容、允許蔚藍科技把小鳥號運走的最主要原因。
可惜,在邱睿眼里,也就航天飛機的圖紙有點借鑒意義。
至于配套的火箭,呵呵,要它何用!
不過,同屬于該計劃的安-225,他可是相當有興趣。
之所以耽擱這么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醉翁之意不在酒。
為了能順利從二毛手里把技術坑過來,做的這個局,明面上需要有一個看起來像那么回事的理由才行。
其實有一說一,二毛這些年沒少把曾經分家得來的家當賣給咱們,而且吃相比毛熊好多了,最起碼只要錢給夠,人家是真的啥都賣,包括圖紙。
老瓦就不說了,雖然當時簽協議的時候說是弄回來改造成賭場,但華方到底打的什么算盤,有腦子的都心知肚明。
不然回來的這一路上,就不會有那么多風波了。
除此以外,還有一艘配套的大型補給艦。
國家當時考慮到還沒有這方面技術,便把這艘“保姆船”也買了下來,這才有了885“西海號”大型補給艦。
后面的很多綜合補給艦都是在該艦的設計基礎上,仿制與升級出來的。
另外還有艦載機的原型機、攔阻索、燃氣輪機、大型氣墊登陸艇。
可以說除了被老米和西歐忽悠瘸了、自己拆掉的那些東西外,二毛就剩下一個摩托東奇沒賣給咱了。
但恰恰正是這個摩托東奇,前世卻讓華國吃了個大虧,整整被坑了五十多個億米刀。
所以不要覺得他們的確是幫過咱們,但那也不是免費的,咱們開出了誰也拿不出的價碼,只能算是各取所需。
正是因為前世的種種,邱睿今生主動給二毛下套,才能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腦瓜子灌輸知識太多,多少有些學雜了的這貨還表示:
安-225我所欲也,動力沙皇亦我所欲也,二者做扣可得兼,故舍個幾把毛,一鍋全端者也……
其二,千金買馬骨。
這個成語源自《戰國策》,所講的故事是,有一個國君為了尋求千里馬,不惜花費千金購買馬骨。
擁有千里馬的人聽說之后,知道國君是真的愛馬之人,于是紛紛帶著自家千里馬找上門來。
當然,故事是郭隗編給燕昭王聽的,以闡述若想要天下賢才云集,首先應當顯示出求賢若渴態度的道理。
但這個故事本身,便有很強的借鑒性。
小鳥號航天飛機,何嘗不是一副上好的“千里馬骨”?
君不見,當初在意識到華國對航母的熱情、欲要繼續完工老瓦后,有多少曾經的大老蘇航母專家,興沖沖地抱著自己的簡歷,踏上了你我足下的這片熱土。
就連他們的“航母之父”都來了,而且之后一直留在這邊,為華國特種船舶的研究工作,付出努力。
同理,以小鳥號航天飛機為引子,加上蔚藍科技的待遇,以及即將在航天領域展現出的巨大潛力,邱睿堅信,不止是大老蘇曾經的專家,天下有志于航天飛機事業的科學家們,遲早盡入吾彀。
至于里面會不會有什么心懷不軌的人?
邱睿表示,如果是以前的話,的確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
但現在嘛,那都不叫事兒。
全員過一遍“洗n……啊呸,重說!
全員過一遍永恒號上那臺“記憶獵手”,不就好了嘛……
……
該說不說,雖然明知道要來的就是個大號模型,但邱睿還是難得體會到了一種等著拆快遞的迫不及待感。
可惜,盡管哈沙克共和國接壤,但是從拜科努爾到這邊,直線距離超過4800公里。
算上規定航道上的繞路,少說也有5200公里。
好在安-225夠給力,即便這么遠的距離,馱著空重小70多噸的小鳥號,一口氣飛個來回也不成問題。
不過因為馱在機背上,不僅風阻變大,還嚴重影響了整體的氣動性外形,飛行的速度上不去,只有500多公里每小時出頭的亞子。
于是乎,風塵仆仆趕到第二超級工廠那邊的邱睿,陷入了倍感煎熬的等待中。
結果正主沒等來,趕來塔臺這邊看眼的人卻是越聚愈多。
里面不僅有以齊院士為首的一大批航天人員,也有徽省和廬州的領導,還有不少乘專機趕過來的部隊人員。
甚至就連這幾天在工廠這邊拍攝素材的HCTV的團隊,也在上級和有關部門以及蔚藍科技方面溝通過后,也興沖沖地跑了過來。
沒轍,這么大的事情,該知道的早就知道了,既沒必要,也瞞不住。
但不管咋說,看這幫人的陣勢,邱睿心中不禁嘆了口氣。
這人吶,果然是不管到了什么歲數、身份以及地位,本質上都是愛湊熱鬧的……
焦急地踱步幾圈,齊院士再一次站到邱睿身旁,“小邱,還沒到嗎?”
邱睿一陣無語,“齊老,您都問三遍了,這才下午3點,還有至少3個多小時呢。”
齊院士一拍腦門,“你看我這記性,一想到能把這種國之重器弄回來,就興奮的啥都忘了。”
這句話我也聽兩遍了……打眼掃了一圈,邱睿不解地問道:“齊老,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我怎么感覺大家都這么期待,甚至比我這個買主都期待?”
老院士聞言頓了一下,才悠悠說道:“小邱啊,你是新生代,有些事情沒有親身經歷過,有些獨屬于我們這些老東西的情懷,不了解也是正常。”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邱睿繼續問道:“哦?但我怎么聽說,咱們以前和大老蘇關系不怎么樣?”
“是,也不是。”齊院士嘆了口氣,“想當年,咱們雖然窮,但畢竟和他們同屬一個陣營,很多事情都是在他們的幫扶下才完成的。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緊挨著的兩個大國,尤其是在我們逐漸發展起來以后,他們的態度也逐漸沒那么友好了。
“其實在我看來,這都是發展的必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又不是只有咱們這懂。
“但不得不承認,我們這些老東西,在個人情感上的確對曾經的老大哥,還是有好感的。
“再加上他們的確完成了很多我們至今都沒做到的壯舉,想要一睹曾經紅色巨人風采的愿念,其實也沒什么好奇怪的。”
邱睿聞言,若有所思。
真是種復雜的情緒。
也不知道以后蔚藍科技的員工,會不會也這么容易觸景生情……
兩人就這么并排站在塔臺能遙望整條跑道的傾斜玻璃前,各自保持了一陣沉默。
良久,齊院士才再次開口,“不知道把小鳥號弄回來后,你下一步有什么計劃。”
邱睿想了想,覺得也是時候和這位說出點真實想法了。
畢竟這位是國內載人航天方面的泰斗,往后的很多工作都要仰仗對方。
四下張望了一圈,當發現沒人離這邊很近后,他壓低聲音說道:“下一步,我打算等再做兩次蚱蜢實驗后,就把第一種正規的可回收火箭弄出來。”
“那航天飛機呢?兩個項目可以同時進行吧?”
邱睿搖了搖頭,“暫時還不急,航天飛機我肯定要搞,但發動機我打算換一種全新的東西。”
齊院士瞬間皺眉。
換發動機?而且聽這意思,肯定不是換種燃料那么簡單。
那豈不是說,整個航天飛機的動力、管線甚至是結構,都要重新設計?
“……等一下,這樣一來,豈不是和重新設計沒什么區別了,而且改造的難度極大。”
邱睿的右手反手放在左嘴角旁,用氣聲說道:“這話我也就跟您講,我根本就沒想過改造小鳥號,買它回來就是借鑒下經驗,咱們的航天飛機,還是要咱們自己重新設計。”
齊院士雖然不是很理解,但想了想,他又覺得其實沒必要那么操心。
有眼前的這位從未讓人失望過的年輕天才在,自己唯一能幫上忙的,就是這么多年積累的經驗了。
至于其他的,他怎么說,自己怎么配合就是了……
“你有計劃就好,到時候我都聽你的。”老院士知道現在不是時候,便沒有繼續追問下去,轉而語氣頗為惋惜地提起了另一件事,“唉,如此一來,有些老朋友的希望,怕是要落空了。”
“齊老何出此言?”
微微嘆了口氣,齊院士解釋道:“就在前幾天,一些以前共事過的原大老蘇航天器設計人員,給我發來郵件,看他們的意思,怕是有意在咱們這復活暴風雪計劃。”
邱睿頓時來了興趣,“都是什么人啊?”
“都是挺厲害的人物,甚至有幾位還是科羅廖夫的徒弟,當年也參與過暴風雪計劃的設計工作。”
科羅廖夫啊,那豈不是大老蘇的火箭之父與航天之父?!
邱睿眼前一亮,心說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這頂級科研圈子的人脈關系,還得看這些老一輩啊……
“別啊,只要那邊放人,就讓他們來唄。”想了想,邱睿又補了一句,“不過上桿子的不是買賣,您老說的模棱兩可點,他們的主觀意愿也能強一點。”
“你不是不想繼續暴風雪計劃嗎?”齊院士不解。
“這點您別告訴他們不就好了,反正航天飛機咱們肯定是要造的,干嘛非得是落后的暴風雪啊?”
齊院士皺眉,心中稍微有些猶豫。
他倒不是擔心把人騙來,會敗壞自己的名譽,而是在考慮這其中的風險。
“小邱,如果你在新計劃中應用了更多技術,這么多外人在,保密工作如何保障?”
“這個您老放心,咱們這有一套嚴密的保密流程,不信您看,公司搞出那么多成果,除了主動往外說的,外人還知道啥。”
齊院士想象,覺得也是,“那這樣吧,我回頭和上面商量下,看看要怎么安排。”
兩人就這么商量起了細節,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很快,黃昏來臨。
在那輪即將落山的夕陽照耀下,機身異常龐大的安-225,終于抵達了第二超級工廠跑道附近。
隨著4個輪子的前起落架,與機腹后方左右兩排各14枚輪胎的后起落架先后著地,掛在翼展88米機翼下方的6只D-18T渦扇發動機,開啟反推裝置,協助飛機進行減速。
就這樣滑行了差不多2公里,眼瞅還差不到三分之一,就要抵達整條跑道盡頭之時,安-225終于穩穩停了下來。
塔臺中的眾人,借著殘陽的余暉,看著前方那架大到快讓人得巨物恐懼癥的運輸機,以及馱在其背上的航天飛機,一個個都瞪大了雙眼,倒吸一肚子涼氣,就連邱睿都沒能免俗。
我艸了,好幾把大呀!
全場最先反應過來的,除了塔臺原本的工作人員外,就只有HCTV的記者了。
隨著咔嚓一聲,一張記錄了某個高達背影,以及前方玻璃窗外巨大飛行器組合體的合影,新鮮出爐……
(https://www.dzxsw.cc/book/42698395/3636569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