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擁堵的江南運河
一日之后的未時,湯宗乘坐的車輪舸速度慢了下來,周圍還傳來一陣陣嘈雜呵斥之聲。
“怎么回事?!”紀綱在棚窩里沖著船頭喝問。
一個將士躬身進來,“大人,我們馬上就要出江南運河,進入了錢塘江了,只是這里船只太多,我們正在讓其他船避讓。”
“哦?已經到了?”湯宗聞言起身,走出棚窩,來到了船頭,放眼看去,只見前面四長串的貨船一字排開,一邊兩排是進入錢塘江的,另一邊兩排是逆行進入江南運河的。
而他們的車輪舸就比較霸道了,擠在兩排貨船中間,硬生生著往前走,船上的將士正對左右貨船口吐芬芳,讓他們避讓。
他們是戰船,商船哪里敢對著干,不敢不從,急忙盡量向岸邊躲避。
紀綱伸手放在眼眉上,瞇眼朝遠處眺望,發現至少綿延有五六里地,頓時火冒三丈,“讓他們都速速讓開,免得耽誤了湯大人和本千戶的大事!”
“是!”將士們正要奉命加緊驅趕貨船,卻被湯宗攔住,“不必了,江南運河就這么寬,你想讓他們避到哪里去?”
他吩咐將士,“不用再從中間擠了,就按照順序出運河,本官倒是要看看,就這五六里地到底要浪費多少時間。”
將士們領命,車輪舸回歸了正常航道。
紀綱搖著折扇走到湯宗身旁,“湯大人就是心善,過個運河還要排隊。”
湯宗道,“紀千戶,如果我所猜不錯的話,暹羅國使臣就是因這里的航道堵塞,才會延遲三天出發的。”
“這里?”
“應該是,咱們要去杭州府,就得先從這江南運河進入錢塘江,然后逆流而上,到達杭州府碼頭,暹羅使團與咱們路線相反,耽誤三天不能出發,自然是這里堵住了。”湯宗道,“杭州府乃江南富庶之地,糧食豐產,所產絲綢更是天下聞名,這里貿易發達,船只往來不絕,不僅供于京師皇宮和大明各地,每年運往海外的也是不計其數。”
說完轉頭對船頭一個將士道,“你去將前面那艘貨船的船主叫上來,本官有話問他。”
“是!”那將士領命去了,不一會上來一個商人打扮的中年人,眼神里透著一股子精明勁,他知道這艘戰船上之人定然不簡單,低頭躬身,小步快走。
他上了車輪舸,見湯宗一身學究打扮,但氣質不凡,一旁的紀綱錦衣玉袍,手拿折扇,面相卻是兇惡之人,更加肯定兩人來歷不凡,急忙下跪,“草民見過兩位大人。”
湯宗笑著對他道,“起來吧,老板怎么稱呼?”
中年商人起身,“大人,草民王朗瑞,是杭州府濟民絲綢行的管事。”
“哦,原來是王管事。”
“不敢,大人面前,草民不敢稱管事。”王朗瑞道。
“無礙,王管事,我問你,這江南運河如此堵塞,還需多時才能到杭州府呀?”湯宗問道。
“堵塞?”王朗潤一愣,“大人,這可不算堵塞。”
“哦?”湯宗驚訝,“這還不算堵塞?”
“是呀大人,這江南運河始地本就如此,草民每月都要進出這里三四次,十之六七都會是這樣,只因船只實在太多,前后但凡有點事故,就會堵成這番樣子。”
“那還需要多久到達杭州府?”
“大人,船只雖多,但至少都在前行。”他朝前面看了看,“差不多還需要一個時辰,就能到錢塘江,再從錢塘江往西,也是差不多一個時辰,就能抵達杭州府了。”
“那這時間也不算慢呀。”湯宗低頭道。
他心說如果暹羅使臣遇到的是這番情況,應該不至于要拖延三日才開始動身。
想到這里,他問王朗瑞道,“王管事,我問你,兩個半月前的五月二十六到二十八這三天,這里的河道可曾有過大堵船?”
王朗潤一愣,一時沒反應過來,“大人,三個月前的事情了,請容草民想想。”
湯宗道,“好,你仔細回憶。”
“哦,大人,您是說三個月前的那場大堵船呀!”很快,王朗潤便想了起來,“大人算是問對人了,當時的大堵船自這江南運河和錢塘江的交匯口綿延向北二十余里,十多天未曾動彈一下,草民當時正去京城運送絲綢,就是被堵在了中間,過是過不去,想要改走其他航道,卻又被源源不斷的商船堵住,費了好大力氣才退回去。”
“十多天?”湯宗聞言一驚,與紀綱對視一眼,急忙問道,“你是說當時堵了十多天?”
王朗潤點頭,“是呀大人,從五月十五到二十八,足足十三天。這可是這幾年來的頭一遭,草民可記得清楚。”
“可知是發生了什么事情?”紀綱問道。
王朗潤道,“一開始不知曉,官府的人不讓人靠近,也不讓打探消息,后來才說是清理河道淤積。”
湯宗奇怪,“處理河道淤積為何不讓打探消息?”
“這個......這個草民就不知道了。”
“難道官府沒有提前發布告示,讓過往船只提前避行?”湯宗又問。
“沒有哇,但凡有,我們也不會在那個檔口進入這江南運河呀。”
湯宗更是奇怪,想了想又問道,“王管事,你方才說官府?哪個官府的人?”
王朗潤尷尬,“大人,這......這草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們都身穿甲胄,腰胯佩刀,手里還拿著長槍,沿岸一字排開,不讓人去前面打探消息。”
紀綱聞言也覺得奇怪,看向湯宗,“身穿甲胄,手拿長槍?看來是浙江都司的將士,可浙江又沒有發生叛亂,什么事情能讓他們出面呢?”
浙江都司,全稱浙江都指揮使司,當時大明朝地方上有三個權力最高的衙門,一是承宣布政使司,統領一省之政務,提刑按察使司,統領一省之刑名,訴訟、治安事務,還有一個就是這個都指揮使司,統領一省之軍務。
他們被稱為“地方三司”,相互之間沒有從屬關系,互相制衡,最大的官員都是封疆大吏,權力不可謂不重。
不過其中的都指揮司因為是主管軍務,平時也就練練兵,整頓整頓軍務,只有在發生叛亂或者朝廷調兵之時才會有所動作,與承宣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使司這兩個主管民政刑事的衙門壓根就不是一個系統,所以許多時候,是見不到這個都指揮使司的身影的。
可三個月前的江南巷道堵塞,他們卻出現了,這不得不令人奇怪,清理河道淤積這樣的事情什么時候需要出動朝廷的正規大軍了?
湯宗笑道,“這也說的過去,他們是漕運衙門的兵,也就是漕兵。”
“漕兵?”紀綱更是奇怪,“漕兵怎么會身披甲胄,手里還拿著長槍?”
他說的不錯,大明朝負責漕運的官兵只管造糧船、修河堤,運送糧貨,并不對外作戰,所以不穿著甲胄,也不拿著長槍,只是腰胯佩刀。
湯宗笑了笑,沒有立刻回應,轉頭看向王朗潤,上前兩步拱拱手,“哦,那就多謝王管事了,我沒有話要問了,你請回吧。”
他這番禮數可是嚇壞了王朗潤,急忙跪下,“哎呦,大人如此,可是折煞草民了。”
“無礙。”湯宗笑著道,“你可以走了。”
“是,是!”王朗潤再次拜謝起身,正要被將士帶了下去,卻突然駐足,回頭道,“大人,您應該是個大官吧?”
“王管事何以見得?”湯宗問道。
王朗潤道,“但凡小官,手里有了點權利,就會指東喝西,可是難伺候的緊,反倒是大官,手里權力更大,反而更加平易近人。”
湯宗聞言看了一眼紀綱,哈哈大笑,“王管事倒是很會琢磨人。”
王朗潤知道他這般說是不會回應自己了,又跪下一拜,這才起身回了自己船上。
(https://www.dzxsw.cc/book/42664262/4062875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