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 第47章 編練平虜衛(求新章追讀)

第47章 編練平虜衛(求新章追讀)


第47章  編練平虜衛(求新章追讀)

        李獻忠對范文程說道:“相對于歷年被建州掠奪去的人口,我們救回的這一萬多人只是冰山一角。”

        “不過好歹是開了一個好頭,其實要守衛任何一片邊疆,都必須依靠足夠的人口。如果大明的遼東邊民不斷被建州掠走,邊境上的土地不斷因為掠奪而變得荒蕪。那么僅僅依靠駐防強大的軍隊也是難以長久堅持的。”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會盡量多營救回一些大明的百姓,范先生恐怕到時候你肩上的擔子就更重了。”

        說完這句話,李獻忠重重的拍了拍范文程的肩膀。

        然后說道:“聽聞范先生乃是范文正公之后,相信你也一定能像先祖一樣,為穩定邊疆做出自己的貢獻。”

        此時的范文程整個人如同遭到了電擊一般。

        飽讀詩書的他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

        歷史上強盛的中原王朝,開拓邊疆無不是先用軍隊征服,而后再大量遷移百姓,逐漸實行漢化。

        僅僅依靠軍事上的征服,是難以真正掌控這片土地的。

        永樂年間收復越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永樂五年到宣得二年一共也就維持了二十年。

        說實話遼東的百姓,尤其是他們這些邊民對于朝廷已經是相當失望了。

        萬歷27年3月,皇上派太監高淮“往遼東開礦征稅”,結果搞得遼東百姓苦不堪言,不少人甚至受不了盤剝主動投靠建虜。

        當然去了之后他們才發現自己被騙,淪為奴隸,可此時已經回不了頭了。

        努爾哈赤為了防止這些漢民又逃回遼東,直接令其剃發。因為大明一直懸賞建州女真的首級,此時他們如果逃回去一樣會被明軍當成建虜斬殺領賞。

        不過建立金政權后,老奴為了收買人心,又下令漢人可以不用剃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一些人。

        有那么一陣子對大明失望透頂的范文程也想過要為韃子效力,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他的一廂情愿,建虜并不待見他這么一個包衣阿哈,他只能被主子當成奴隸驅使。

        不過今天李獻忠的話點醒了他,范文程身為北宋明相范仲淹的17世孫,也是大明的官宦世家(其曾祖父范銳,曾出仕為明嘉靖朝的兵部尚書;祖父范沈為沈陽衛指揮同知)。

        怎么能夠因為一些挫折,就想著背叛大明?

        此時他內心憋著一股勁,一定要從這個平虜堡開始,一點一點恢復大明在遼東的根基。

        他對著李獻忠說道:“少將軍放心,范某一定竭盡所能,管理好這個平虜堡,以吸引更多的流民前來。”

        看著干勁十足的范文程,李獻忠突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雖說他手上有鐵嶺衛駐守的三千明軍,以及2500遼東鐵騎。對于一個參將來說這些兵馬確實是足夠了,甚至有些總兵手下也未必拿得出五千多人。

        可是要對抗后金,這些人馬遠遠不夠。

        現在手頭也有不少繳獲來的三眼銃和鳥銃,何不編練一支火器為主的平虜衛。

        畢竟火銃最容易上手,士兵只要稍加訓練,就能參加實戰。

        而且不管你面對的對手有多么精銳,只要近距離被擊中基本都能破甲,這種屬于用菜鳥換精銳,是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不過他對手中的三眼銃和鳥銃都不滿意。

        三眼銃射擊距離太近,只有30步不到的有效殺傷,基本就是近距離的肉搏火器。

        而鳥銃雖然射程遠一些,破甲距離可以到60步,但是仍然比弓箭近,而且只能破輕甲,這個距離上破不了重布棉甲。

        不過作為一個后世經常逛論壇的鍵盤俠,他還是想到了一個辦法可以增加火銃的威力。

        <div  class="contentadv">        那就是“火藥顆粒化”技術,這種可以提高火藥威力的技術在公元1400年左右出現在了歐洲,這是火藥技術的一場革命,是火器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在此之前,人們在使用火器時都是用粉末狀的火藥作為槍藥(發射藥),使用這種形態的火藥作戰時有許多缺點,比如運輸不便、燃速不均勻、容易受潮等。

        粉末狀的黑火藥在槍管內受力時很容易擠壓在一起,這樣在點火時會因缺氧而無法完全燃燒,這降低了火藥的威力。

        而顆粒化火藥的技術則解決了這些問題。

        首先,顆粒化的火藥在經過顛簸的運輸后,雖然也會分層,最大的顆粒會跑到火藥桶底層,最小的顆粒則跑到火藥桶表層,但這不會影響火藥的質量和使用。

        其次,顆粒化火藥的吸潮性也遠小于粉末狀火藥,因為顆粒火藥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更小,從空氣中吸取的潮氣也就更少。

        最后,因為顆粒火藥都呈顆粒狀,所以即使是受到壓迫時,它們之間貼合的也并不緊密,不會像粉末狀黑火藥那樣形成一個“整體”。顆粒火藥之間留下的空隙,便于氧氣為火藥的燃燒起到助燃作用(便于火焰擴散),讓燃速更均勻,提高火藥燃燒的效率,不像粉末火藥在射擊時那樣將相當一部分還未被點燃的火藥被噴出槍管,因此其威力得到極大增加。

        所以只要“火藥顆粒化”,火銃的威力和射程都會得到比較大的提升。

        于是李獻忠找來了幾個經常配置火藥的工匠,讓他們先將木炭研磨成粉,再加入硫磺粉混合,最后放入硝石。

        三者的比例為木炭粉15%,硫磺粉10%,硝石75%。

        當然最后才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給火藥加上一點水,讓他的含水量保持在5%左右。

        然后用木棒進行研磨,最后用棉布包裹起來。然后找來兩塊鐵板進行擠壓,以增加比重密度,然后再小心粉碎至所需的顆粒度。

        然后將其放置在屋內,讓其在不受潮的環境下自然風干1-2天。

        這樣制成的顆粒狀黑火藥比原來的黑火藥燃燒率至少增加了一倍,至少將火銃的有效射程提升50%。

        當然這些人現在也屬于技術工了,于是他們住進了平虜堡,不得與外人接觸。

        最后打靶的效果也是十分驚艷,普通的鳥銃可以輕松射穿90步外的木板。

        余萬里直接驚訝地合不攏嘴,說道:“這也太夸張了,90步可破輕甲,估計50步便可破重甲了。”

        而且這種火藥燃燒充分,殘留物更少,也方便第二次裝填。

        現在堡中的工匠會打造鳥銃的不多,畢竟此前遼東邊軍都習慣用三眼銃,鳥銃多是南軍在用。

        暫時產量不會很高,一個月估計也就50桿的樣子。

        不過以目前火銃的射速,是很難在野外發揮作用的,所以李獻忠還不打算發展純火器部隊。

        他將平虜衛擴充到800人,由100名刀盾手,200名長槍兵,200名鳥銃手,以及300名三眼銃騎兵組成。

        列陣時,大盾兵在前排,之后是兩排長槍手,最后才是兩排鳥銃手,交替射擊。

        騎兵則在側翼,同時配備三眼銃和馬刀,即可用火器,也可以用馬刀肉搏。

        僅僅幾天時間,這些由50名老兵外加邊民組成的平虜衛看上去還挺像這么回事,不過畢竟沒有經歷過實戰,目前守衛下營地還是可以勝任的。

        新書沖推薦,求推薦票,月票,追讀,評論,打賞支持!

        感謝書友“海上野風”的打賞支持,以及書友“20171019135153378”、“戰士@投”的月票支持。非常感謝兄弟們的打賞月票支持以及每天的新章追讀,最近大神開書的好多,全靠兄弟們支持了!


  (https://www.dzxsw.cc/book/42660693/13737130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