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 第222章 江南士紳的報復(求追訂月票)

第222章 江南士紳的報復(求追訂月票)


第222章  江南士紳的報復(求追訂月票)

        南京的龍江碼頭千帆林立,一艘艘大型的蓋倫帆船停泊在碼頭邊。

        棧橋上都是前來為李獻忠送行的南京官員以及勛貴。

        剛剛到任的江南總督洪承疇說道:“八十萬石糧食已經全部裝運完畢,足夠本次出征的十萬大軍半年用度。”

        李獻忠說道:“洪總督辛苦了,如今兩廣同福建也已經上書表示歸附朝廷了。本王已經上書陛下,任命洪督為詔討南方總督大學士,負責整個南方‘弘光新政’的推行。”

        “若是有膽敢阻撓新政,或者陽奉陰違者,殺無赦!”

        李獻忠在說到“殺無赦”這三個字的時候,特地拖長了聲調!

        一旁的魏國公徐弘基同馬士英等人下意識的低下了頭。

        李獻忠這三個字表面上說的是兩廣福建的事情,很明顯是在警告留守南京的眾人,要是誰敢在他走后鬧事,李獻忠是絕不會手軟的。

        洪承疇說道:“王爺放心,本督一定積極推行新政,為王爺提供穩定的補給!”

        “恭祝王爺旗開得勝,剿滅張獻忠!”

        李獻忠此時也高聲說道:“獻賊盤踞湖廣、四川等地,這些地方山高路遠,本王此次西征快則半年,慢則一年以上。糧草補給極為重要,就有勞諸位了!”

        盡管此時棧橋上送行的官員各有各的心思,不過這個時候他們還是眾口一詞說道:“我等恭祝王爺旗開得勝,剿滅張獻忠!”

        之后戰船開始起錨升帆緩緩地駛出了龍江港口。

        李獻忠給勛貴們的壓力實在太大了,他離開南京之后,眾人倍感輕松。

        直奔秦淮河畔的天上人間,開始放飛自我了!

        同京師的勛貴圈一樣,南京的勛貴圈也喜歡在天上人間聚會。

        畢竟這種綜合性的娛樂會所,覆蓋了餐飲、娛樂等全方位的服務,其特有的會員制度,屏蔽了普通的有錢人,大大增加了會所的私密性。

        南京的勛貴以魏國公徐弘基(中山王徐達后人)為首,其主要成員還有保國公朱國弼(成化時期撫寧伯朱永后人),靈璧侯湯國祚(東歐王湯和后人)等人。

        靈璧侯湯國祚說道:“這李獻忠好歹也是我們勛貴中的一員,怎么對我們如此苛刻?”

        “收田賦商稅也就算了,連南京守備的空餉也不讓我們吃了!南京各地的5萬守備被他裁撤的就剩1萬人,還必須是實打實的,這不是斷了大伙的財路?”

        徐弘基說道:“遼東李家是刷軍功起家的,李獻忠同我們兩京的勛貴不一樣,他不靠吃空餉賺銀子。”

        “南京的5萬守備算啥,你們沒看到京師三大營17萬的編制只剩下一萬人了!”

        保國公朱國弼說道:“這英國公他們也能忍?”

        徐弘基嘆息了一聲說道:“不忍又能怎么辦?我們好歹還有世襲的爵位,同大量的產業!”

        “交稅不過是少賺了一些,要是反抗恐怕啥都不剩了!”

        “我可是聽說了,那個東琉球公司的幕后老板就是李獻忠,他們在北方莫說是士紳了,就連藩王都敢殺!”

        “衍圣公孔胤植就是被李獻忠給逼死的,曲阜孔家付出了大量的土地錢糧才得以保全。李獻忠對我們已經算是客氣的了!”

        聽完這些話,在場的勛貴們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想想慘死在保定的衡王,只剩下一萬畝莊田的魯王同德王。

        同他們相比,南京的這些勛貴的確算是幸運的。

        雖然他們也出了500萬兩銀子,不過江南的勛貴士紳眾多,攤到每個人頭上其實也就是幾萬兩,只要是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場同態度。

        而且目前他們的產業都還在自己的手里。

        保國公朱國弼心有不甘的說道:“這次李獻忠西征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啊,他將自己南下的十萬大軍全部調走了。”

        朱國弼的話很快引起了靈璧侯湯國祚響應。

        他說道:“李獻忠對我們下手太狠了,我老湯咽不下這口惡氣!”

        徐弘基一看這兩人要將節奏帶偏,趕緊說道:“兩位千萬不要沖動啊,李獻忠南征的大軍是走了,可洪承疇還帶來了三萬羽林營。”

        朱國弼說道:“洪承疇那三萬人分布在江西、浙江、南直隸三省地界上;而且為了防備李自成,他的主力目前都在江北的鳳陽、廬州一線,整個南京也才五千人,不足為懼!”

        徐弘基說道:“保國公,你這是在玩火,我先不說洪承疇在揚州、南昌、杭州的人馬很快就能支援南京。哪怕是李獻忠從武昌回援,長江順流而下也不過是十天的時間。”

        朱國弼笑著說道:“魏國公想到哪里去了,直接起兵那是在找死。”

        “不過這里可是江南,他既然能從我們手中收取大量的商稅田賦,我們自然也能叫他連本帶利給吐出來!”

        然后他在徐弘基身旁耳語了幾句。

        徐弘基聽完之后面色沉重,猶豫了一陣說道:“此事可有把握?”

        朱國弼說道:“蘇州的商人們早就準備好了,萬無一失。”

        徐弘基說道:“你可別忘了,那些徽商也是支持李獻忠的,他們應當不會袖手旁觀!”

        朱國弼笑著說道:“徽商的銀子確實不少,不過這次拼的是糧食,光有銀子可不行。又無需我們直接出手,只要配合他們一下就行了。”

        徐弘基最后淡淡的說了一句:“事情務必做干凈,千萬不要讓人抓到把柄!”

        吳淞江,源出太湖瓜涇口,一路經過吳江、蘇州、昆山等地匯入黃埔江入海。

        這里蘇州的黃金水道,大批貨物通過吳淞江流轉到吳淞口最終運送到崇明島,賣給東琉球公司。

        同時也是太湖地區一條重要的泄洪通道。

        每當暴雨時節,吳淞江也承擔著將上游太湖地區多余水量帶到東海的任務。

        4月江南已經進入了雨季,接連幾天的暴雨使得蘇州周圍的太湖水系水位高漲。

        而此時吳淞江的河道邊卻是人頭傳動,不少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百姓正拿著鋤頭在附近待命。

        吳江的大商人沈正宗同蘇州城最大的糧商席啟明、綢緞商劉文清等人正在焦急的眺望遠方。

        終于一個衙役頂著暴雨來到了幾人面前,衙役說道:“南京方面已經同意配合我們了,丁知府讓伱們按照原計劃執行!”

        席啟明興奮地說道:“沈兄事情成了,我們干趕緊動手吧!”

        隨著沈正宗的一聲令下,那些待命的百姓很快就拿起鋤頭挖開了吳淞江的河道。

        原本的良田,瞬間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

        <div  class="contentadv">        稻田里的秧苗被泥水沖刷,綠色田野變得一片狼藉。

        不久后洪承疇就接到了蘇州知府丁允元的奏報,暴雨導致吳淞江多處決口,洪水淹沒了大片良田,不少流離失所的百姓涌入了蘇州城。

        蘇州府請求開倉賑災。

        原本這些并沒有引起洪承疇太大的重視,畢竟江南地區暴雨,河水沖破堤壩也是常有的事。

        不過幾天后常州府境內的白茅河也決堤了。

        常州也開始放糧賑災。

        然后南京城內的糧食開始漲價了,從原先的6錢銀子一石,漲到了8錢銀子。

        而且市井開始傳言,說遼東郡王李獻忠出征帶走了80萬石糧食,導致如今南京城內的糧食不足,加上蘇州、常州等地接連遭遇水災,今年的夏糧產量大減。

        糧食要開始暴漲了,于是南京街頭紛紛出現了搶購糧食的情況。

        不管家里有糧沒糧的都開始湊熱鬧排隊搶糧食!

        糧價很快就從8錢銀子一石,漲到了1兩二錢銀子!

        洪承疇敏銳的察覺到了不對勁。

        今年的暴雨的確會造成夏糧的減產,可是被洪水淹沒的田地并沒有這么多,糧價飛漲肯定不正常。

        再加上有流言傳出,居然把矛頭指向李獻忠出征調用的軍糧。

        他判斷是有奸商趁機制造緊張氣氛,哄抬糧價!

        若是別的地方,遭遇了大災同李獻忠的出征,的確是有可能出現糧食緊張。

        可這里是南京,整個江南的核心地帶,南京城擁有大量的貯備糧食。

        洪承疇很清楚,如今南京的官倉里足有糧食120萬石。

        即便是去掉此前他下令調往蘇州同常州的20萬石糧食,也還有100萬石。

        于是洪承疇決定出手干預,抑制糧價瘋漲!

        他拿出了20萬石糧食在市場上售賣,并聯絡南京城里的糧商要他們提供糧食,不得趁機哄抬糧價!

        在洪承疇的干預下南京城的糧價終于開始下跌,從最高峰時的一兩五錢,下跌到了1兩。

        這個糧食價格雖然還是明顯高于正常的5-6錢每石,不過考慮到現在處于青黃不接的時期,加上又受了災,也還在接受的范圍里。

        洪承疇剛睡下還沒有一個時辰就給吵醒了。

        只見他的師爺謝三賓急匆匆的跑來說道:“東翁,大事不好了,位于聚寶門附近的糧倉著火了!”

        洪承疇一出府門,便發現聚寶門的方向火光沖天。

        南京城都是出門看熱鬧的老百姓!

        此時不知道誰喊了一聲:“聚寶門的存糧已經全部被焚毀了,南京城里沒有糧食了,大家趕緊連夜去糧店門口排隊買糧食啊。”

        “晚了可就買不到糧食了!”

        經過這么一提醒,這些百姓再也沒有心情看熱鬧了,趕緊去家里拿上糧袋排隊買糧。

        僅僅是一刻鐘的功夫,南京的各大糧店門口就擠滿了購糧的百姓!

        洪承疇趕到聚寶門的時候,糧倉的火勢極大,根本無法救火。

        洪承疇憤怒的說道:“一定是有人故意縱火,給本督詳查!”

        很快洪承疇就得到了答案,南京戶部郎中劉毅俊伙同糧倉主事宋元成倒賣糧食,再加上霉變導致糧倉剩余的糧食已經不足半數。

        如今糧倉的糧食不斷地被調用,他們自知這件事情很快就會暴露,于是上演了這出“火龍燒倉”!

        兩人皆已經畏罪自殺,并留下了遺書!

        洪承疇知道這是有人故意做局,想要自己難堪。

        他們的目的應該是想要搞亂整個江南的經濟以及官府的信譽,甚至是影響到出征大軍的后勤補給,順便謀取暴利!

        洪承疇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他一邊從揚州的倉庫里調集糧食,一邊向揚州的徽商借糧。

        不過此刻南京城里的糧價卻已經突破了二兩銀子。

        不僅是南京,蘇州、常州的糧價甚至超過了南京。

        戰事吃緊,江西的糧食已經調往了湖廣,就連糧食產地嘉興、湖州的糧食也已經被人大量收購了。

        不過好在以汪士明為首的徽商還是力挺洪承疇,年初他們捐助了100萬石糧食給李獻忠,此時手里也已經沒有糧食了。

        不過汪士明仍然利用徽商的關系網籌集了50萬石糧食送往南京銷售。

        天上人間的包間里,保國公朱國弼得意的說道:“目前南京的糧價在二兩銀子。蘇州同常州的糧價已經突破了四兩!”

        “不過那些徽商送來的糧食應該撐不了多久了,只要明天我們將市面上的存糧全部掃空,南京的糧價必定翻倍!”

        “十兩銀子一石,也不是沒有可能啊!”

        徐弘基說道:“我看還是見好就收吧,李獻忠可不是好惹的主。”

        朱國弼說道:“魏國公盡管放寬心,收糧放糧的事情我們又沒有直接出面,李獻忠查不到我們頭上?”

        徐弘基說道:“但愿吧!”

        沈正宗等人利用人為的災情,在蘇州、常州、嘉興、湖州、南京等地大肆收購糧食,導致價格暴漲!

        南京城由于洪承疇的努力,糧價一直沒有突破三兩。

        不過隨著徽商糧食的耗盡,南京的糧價也終于崩潰了!

        南京市面上的糧食不但漲到了5兩銀子,而且投放的糧食很少。

        沈正宗等人每天只放出少量的糧食,并且逐步提高糧價。

        洪承疇則是一籌莫展,如今南直隸各府的糧倉都已經空了。

        江南的糧價更是居高不下,他根本就無力籌集下一批大軍的糧草。

        正在此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洪承疇面前。

        居然是鄭芝龍!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https://www.dzxsw.cc/book/42660693/13604903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