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 第242章 出兵倭國(求追訂月票)

第242章 出兵倭國(求追訂月票)


第242章  出兵倭國(求追訂月票)

        自從弘光元年起兵入關之后,李獻忠已經有將近4年的時間沒有回到遼東了。

        華夏立國之后,遼東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盡管這里不是華夏帝國的首都,也沒有南直隸那么富裕。

        不過這里可是華夏的“龍興之地”。

        如今也是華夏最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夏帝國9成以上的火炮、火銃以及半數以上的戰艦全部產自這里。

        水泥以及鋼鐵的產量也占據了華夏的七成以上。

        更是有著華夏帝國最大的兵工廠、造船廠同工業基地。

        李獻忠原本在開原的遼東郡王府,已經被改建成了行宮。

        開原城如今已經是遼東的三大商業中心之一。

        盡管遼東的首府依舊是遼陽。

        不過北部的開原同南部的旅順分別是邊塞貿易同海外貿易的新興城市,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李獻忠并沒有選擇在開原的行宮接見蒙古同女真部的首領。

        而是在開原城外的牧場召見了他們。

        畢竟李獻忠除了是華夏帝國的皇帝外還是漠南蒙古諸部的“天命可汗”!

        李獻忠登基之后,漠北蒙古的外喀爾喀三部以及漠西的衛拉特蒙古各部也都相繼派遣使者尊奉李獻忠為“天命可汗”!

        華夏帝國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平定西南以及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上,自然是無暇顧及漠北同漠西蒙古各部。

        李獻忠暫時也只能對他們進行拉攏,并且開放馬市,賺取銀兩。

        他們知道科爾沁是李獻忠的親家,自然也停止了對科爾沁部的騷擾!

        所以科爾沁蒙古三部日子過的相對平穩,部眾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

        本次李獻忠召集科爾沁同葉赫以及建州部自然是為了出征倭國的事情。

        科爾沁的貝勒吳克善是李獻忠的大舅哥,葉赫部的布揚古是自己老丈人,建州的阿濟格則是自己“老情人”阿巴亥之子。

        這些人都同李獻忠沾親帶故,他索性也就開門見山了。

        李獻忠說道:“想必諸位已經聽說朕下令在釜山打造戰船的事了吧?”

        “倭國乃是心腹大患,朕已經下定決心伐倭,徹底解決掉這個禍害!”

        華夏盛傳倭國境內有數不清的銀山,這個消息自然也傳到了這些首領的耳朵里。

        說實話,其實他們挺懷念當初跟隨李獻忠在草原上到處“打秋風”的日子。

        阿濟格首先說道:“聽聞陛下有意征伐倭國,奴才麾下的皇協軍早就枕戈待旦了,就等著陛下的召喚!”

        阿濟格發聲后,蒙古人同葉赫部也紛紛表示:“族中的勇士愿意聽從‘天命可汗’的差遣,踏平倭島!”

        對于這個結果李獻忠還是很滿意的!

        畢竟他們也不是頭一回組隊打秋風了,彼此之間的信任還是有的!

        不過這次的對手屬實有些難纏。

        德川幕府統治下的倭島,擁有1500萬人口,40萬以上的武士集團。

        由于華夏采取精兵路線,故而帝國軍隊的數量有所減少,整個華夏境內的軍隊只有60萬人。

        因此北方地區能夠動員起來征伐倭國的陸軍也只有十萬人,即便是加上水師也不會超過十二萬人。

        故而李獻忠準備使用大量的仆從軍。

        孔有德在朝鮮地區訓練了3萬新軍,不過這些“棒子”的戰斗力實在不敢恭維。

        雖然這些人如今現在也是華夏的一員了,但畢竟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

        這點時間難以改變他們身上的“劣根性”。

        這些朝鮮軍如果投入正面作戰,鐵定是1加1小于1,搞不好直接拖累華夏軍。

        因此他們只能擔任后勤運輸任務。

        論戰斗力,肯定還是女真人同蒙古人強一些。

        最終阿濟格手下的皇協軍出兵2萬,葉赫左右部出兵1萬5千,科爾沁蒙古出兵1萬5千。

        這五萬女真蒙古聯軍將作為第一梯隊,進攻倭國。

        考慮到倭寇的鐵炮火力強勁,李獻忠決定為這些遠征軍提供一些火器。

        并且讓他們到朝鮮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訓練,使得他們可以熟練使用火器,熟悉倭寇的戰法。

        為了對付倭國,李獻忠更是幾乎動用了整個華夏北地的精銳。

        熊廷弼從西北抽出了1萬邊軍精銳,李三順派出了包括遼東鐵騎在內的2萬遼東守軍。

        祖大壽派吳三桂率領1萬5千山西精銳奔赴朝鮮。

        此外還有跟隨李獻忠南征北戰的2萬禁軍,以及左良玉派出的1萬5千山東羽林營。

        還有孔有德手下駐守朝鮮的2萬華夏軍,組成了十萬華夏遠征軍。

        這次征倭之戰非同小可,李獻忠親自擔任主帥,朝鮮總督孔有德擔任副帥。

        除了十萬華夏遠征軍同五萬女真蒙古聯軍外,還有3萬朝鮮軍負責后勤,以及遼東水師2萬配合作戰。

        實際投入的兵力高達二十萬,是華夏有史以來出兵最多的一次。

        當然了這只是第一批遠征軍,直隸、河南、湖廣以及江南地區的第二批人馬也在動員中,一旦戰事進入焦灼,第二批的十萬人馬也將投入戰斗。

        此外華夏帝國開始動員自己的三十萬預備役部隊,一些被裁撤下來的老兵以及當地的鄉勇團練也都被重新組織起來帶領新兵進行訓練。

        一旦戰事吃緊,三十萬預備役部隊就會被轉成正規軍投入到倭國的戰斗中去。

        四川、云貴、兩廣以及新征服的東南亞地區暫時沒有進入戰備狀態。

        不過這些地區為數不多的土司同土著部落也已經在動員的名單之中。

        只要華夏需要,這些土司兵以及東南亞各地的土著隨時會被動員起來投入倭國的戰場。

        用李獻忠的話說,這次伐倭必須徹底解決兩國間的矛盾,不死不休。

        只要沒有攻下倭國,華夏就會不斷地派兵,直到將其徹底征服。

        除了兵馬,糧餉同軍備也是關鍵。

        戶部已經準備了1500萬銀元,以及糧草200萬石。

        這幾乎是掏空了華夏的國庫。

        為了籌措征倭的軍費,李獻忠委托遼東銀行,發行了華夏歷史上第一張國債,征倭國債。

        朝廷以年利8%的利息,發行為期三年面值100華夏銀元的征倭國債50萬張。

        朝廷這回可真是大手筆,一下子向民間借貸5000萬華夏銀元進行征倭。

        <div  class="contentadv">        這更讓華夏的百姓相信,倭國肯定有數不清的金山銀山。

        不然朝廷怎么可能一口氣發行幾乎相當于華夏一年收入的國債?

        此前朝廷征伐馬尼拉以及緬甸都取得了成功,這讓老百姓們相信,這次征倭一定也會取得成功。

        加上沿海的百姓飽受倭寇的襲擾,大多數百姓都痛恨倭人。

        在勛貴以及大商人的帶頭認購下,僅僅一個月的時間,50萬張國債就被搶購一空。

        這些國債雖然不能提前兌換,但是可以交易,國債持有人如果資金出現問題可以再將這些國債委托出售。

        100銀元搶來的國債轉手在交易市場上就可以賣到102銀元。

        去掉交易稅,還凈賺1.7銀元。

        李獻忠搞這些國債,也是為了日后的股票鋪路。

        先用國債吊起這些人的胃口,當他們覺得國債的漲跌較小玩的沒有意思的時候,他再發行股票就會事半功倍了。

        只要股票一面世,這可是華夏朝廷的一顆搖錢樹。

        每年光交易稅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自己缺錢的時候還能直接操控股票割韭菜!

        如今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二十萬人馬的集結,訓練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各路攻倭部隊的訓練還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這期間也不能浪費,于是李獻忠決定先小試牛刀。

        他的第一個目標自然是位于釜山同九州之間的對馬島。

        對馬島由5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約696平方公里,自12世紀開始一直為宗氏家族封地。

        盡管此時的德川幕府,一直處于閉關鎖國,只有長崎一個港口對外開放。

        不過華夏征倭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自然也傳到了德川幕府的耳中。

        此時的幕府將軍是德川家光,當他聽聞華夏皇帝李獻忠要舉傾國之兵攻伐日本時,還是十分緊張的。

        雖然歷史上更為強大的元帝國也曾經兩次攻伐日本,可當時元帝國的水師沒有華夏這么強大。

        很明顯華夏對于日本的威脅遠遠超過任何時期的中原王朝。

        因此德川幕府很快就決定派兵進駐對馬島。

        這個任務很快就落到了本州島最西端的長洲藩身上。

        長洲藩在江戶時代可是一個石高73萬石的大藩,而對馬藩宗家雖然此前由于恢復了對朝鮮的貿易,被德川家康冊封為十萬石格的大名,但其實際領地只有對馬5島,不過是一萬石而已。

        長洲藩的介入使得對馬藩的宗義真惶恐不安。

        此時對馬島的駐軍主要分為三股勢力。

        第一股自然是對馬藩宗義真管轄的三千對馬藩兵。

        對馬島上只有4萬人口,這三千兵幾乎是抽光了島上13到65歲所有的男丁才組成的。

        第二股則是長洲藩毛利秀員派來的三千人。

        雖然人數上同對馬藩相當,不過比起對方的烏合之眾,顯然長洲藩的人馬戰力更強。

        當然還有不可忽略的第三股勢力,那就是由鰲拜同遏必隆率領的正黃旗殘余,這些八旗兵人數雖然不多只有千余人,不過卻是三方勢力中戰力最強的。

        當初鰲拜奉了代善的命令大軍進攻朝鮮,一路占據了釜山。

        但是此后,便遭到了朝鮮王金自點的圍攻。

        雖然鰲拜等人數次擊敗了金自點的人馬,不過他很快就搬來了華夏軍。

        在華夏軍的幫助下,金自點歷經大半年終于攻克了釜山城。

        鰲拜等人只得率領千余人渡海逃到了對馬島上。

        原本鰲拜等人是想占領對馬島以此作為自己根據的。

        但是這些倭兵的戰力不弱,又占據的有利地形。

        最主要他們還向德川幕府求援,使得鰲拜等人也奈何不了他們。

        雙方大戰了多日也只是相互增加了許多傷亡,最終鰲拜等人接受了宗義真的招安,作為一支客軍幫助對馬藩駐守在對馬島上。

        長洲藩毛利秀員派來的三千援軍非但沒能加強島上的防御力量,還使得他們同對馬藩相互提防,變成了一盤散沙。

        而此時鰲拜收到了阿濟格的來信,阿濟格在信中告訴鰲拜,如今建州女真已經完全并入了華夏。

        他們的族人并沒有受到漢人的奴役,正黃旗的家屬也都在平安道生活。

        只要他們這次能夠幫助華夏軍登陸對馬島,便能戴罪立功,華夏皇帝非但對他們既往不咎,還會給與相應的封賞。

        原本鰲拜等人覺得李獻忠在徹底征服了建州女真之后一定會對他們的族人進行報復,即便建州沒有被李獻忠殺光,恐怕也會遭到奴役,無休止的替漢人干活,直到自己用盡最后一絲力氣。

        如今看來他們低估了李獻忠的心胸,不但建州女真在,葉赫同科爾沁蒙古也同樣安然無恙。

        鰲拜很快就將島上的布防圖給到了使者,讓他帶給華夏軍。

        阿濟格在得到了布防圖后,對于島上倭寇的兵力部署可謂是一清二楚。

        很快宗義真就被震天的火炮聲給驚醒了。

        華夏人的戰船居然可以冒著觸礁的風險趁夜駛入對馬島的海岸線附近,并準確的炮擊島上的營地。

        數百門的火炮不斷轟擊早就將他們的營地轟的七零八落,這些倭寇更是直接折損了7成,只有少數人得以幸免。

        正當他準備據城堅守之時,鰲拜等人突然發難,趁機強占了城門,并將華夏軍放入了對馬城!

        很快島上剩余的千余人就放棄了抵抗。

        就這樣阿濟格的人馬幾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對馬島。

        阿濟格發現島上居然真的有銀山,雖然不是最大,不過佐須銀山的發現還是給華夏注入了一記強行針!

        為了增加華夏國內對這次征伐的信心,李獻忠下令將這些被俘的倭寇全都押到京師,當眾斬首。

        不久后華夏水師在李獻忠的指引下駛向了倭國的第五大島左渡島。

        左渡島位于本州島的西面,對岸就是上杉家的越后國。

        相對于對馬島,這里才是一座真正的金山;島上不但盛產金銀,更是擁有倭國最大的金礦,左渡金山!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https://www.dzxsw.cc/book/42660693/13589276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