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占領京都(求追訂月票)
第245章 占領京都(求追訂月票)
“倒幕聯(lián)盟”的出現(xiàn)正是李獻忠希望看到的局面。
他命令江戶的華夏軍以及在川中島阿濟格暫時不要輕舉妄動。
若是給到德川家光的壓力過大,他轉過頭去向四大藩國妥協(xié),那么自己挑動他們內(nèi)斗的計劃就要落空了。
自己在左渡島消滅了8000幕府軍,在江戶同川中島各消滅了萬余幕府軍主力,實際上也只是消滅了3萬多德川家的主力。
這些損失雖然不小,但遠遠到不了傷筋動骨的程度。
德川家光之所以覺得難受,一方面是失去了左渡的金山,導致幕府的財力開始枯竭。
更重要的是江戶湊的華夏軍,以及江戶灣的華夏戰(zhàn)艦就如同一柄利劍懸在自己的頭上,讓他動彈不得。
只得在江戶城囤積重兵,用來防御華夏軍可能的突襲。
一面是氣勢洶洶的倒幕聯(lián)軍,一面是虎視眈眈的華夏人,這讓德川家光不得不做出一個選擇。
很顯然德川幕府并沒有能力兩線作戰(zhàn)。
此時德川家光的寵臣堀田正盛說道:“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同華夏人接觸下,搞清他們這次入侵我國的真實目的!”
德川家光生來就沒有得到父親的寵愛。他的父親德川秀忠,以及生母江與都分外溺愛弟弟國松,對于家光卻不大關心。
從小家光是在奶媽春日局的撫育下長大的,成長的過程中他也無數(shù)次見到了生母和乳母間爭權的丑陋斗爭。
因此,他漸漸養(yǎng)成了厭惡女性,喜好男性的習慣。
后來,江戶幕府初代將軍,家光的爺爺?shù)麓铱敌加杉夜饫^任三代將軍。
家光十九歲時迎娶正室鷹司孝子,但他對女性并無太大興趣。
八年時間過去了,他和孝子之間依舊沒有子嗣,平時甚至都不同自己的妻室說話。
故而德川家光的行為才沒有引起臣屬太的反感,讓他們煩惱的只是德川家光膝下無子。
對于堀田正盛的意見,德川家光自然是十分重視的。
雖然之前傳來的消息說華夏皇帝李獻忠欲舉傾國之兵討伐倭國,但很顯然華夏軍這幾個月來的動作有點雷聲大雨點小。
而且近期他們也沒有進一步升級同幕府的戰(zhàn)爭。
堀田正盛自告奮勇,愿意擔負起同華夏軍談判的重任。
此時德川家光最信任的弟弟保科正之正在川中島同華夏軍對峙,他身邊最信任的人便是堀田正盛了。
同敵國談判這樣的重任必須要交給自己的親信,若是談判之人起了二心同敵國相互勾結,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盡管不愿意讓自己心愛的人冒險,但是為了探得華夏的底線,最終堀田正盛還是來到了江戶湊。
接見他的是遼東水師提督鄧剛。
他知道倭人是來探聽虛實的,故而沒有選擇在港口會見對方。
而是將堀田正盛請上了自己的旗艦錦州號。
盡管1800噸的蓋倫帆船現(xiàn)在已經(jīng)落伍了,但是仍然不影響用來震懾這些倭人。
鄧剛說道:“華夏本次征討倭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金銀,即左渡金山同石見銀山。只要幕府將對馬島、佐渡島以及石見國、越后國這些地方割讓給華夏,他們便從江戶撤軍。”
除了石見國之外,其實這些地方都已經(jīng)在華夏的實際掌控之中了。
德川幕府根本就無力收復。
石見國如今在長洲藩毛利家的手里,雖然不是幕府的直轄領地,但是石見銀山的產(chǎn)銀量巨大。
對于已經(jīng)失去了左渡金山的幕府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堀田正盛表示他需要向德川家光請示。
鄧剛將其他倭人放回了江戶,不過卻扣留了堀田正盛本人。
并讓他們給德川家光帶話,若是他不答應華夏的條件,那么他們就只好將堀田正盛帶回華夏的紫禁城做太監(jiān)了。
若情人被搶,便會為此大打出手,甚至殺死情敵;若情人被殺,即使抱著切腹的決心,也要找出兇手,報仇雪恨。
此時的德川家光大怒,當場就下令江戶城中的八萬幕府軍全部集結,出城同華夏軍決一死戰(zhàn)。
他的這一舉動可是嚇壞了眾多德川家臣,他們紛紛阻止德川家光的瘋狂舉動。
且不說能不能打贏華夏軍,即便是將他們趕出了江戶湊,也無法從華夏的戰(zhàn)船上救回堀田正盛。
最終德川家光不得不考慮華夏人的條件,
華夏國提出的條件屬實有些苛刻。
若只是割讓對馬島同左渡島兩個外島,幕府尚能接受。
石見國同越后國可是倭國本島的領土,一旦被華夏軍長期占據(jù),他們定然要以此為跳板圖謀整個倭國的。
正當?shù)麓夜庾笥覟殡y之際,傳來了倒幕聯(lián)軍組成了一支7萬人的大軍,正浩浩蕩蕩的殺向京都。
倭國的京都又稱平安京,乃是倭國天皇的居所。
雖然幕府的核心早就轉移到了江戶城,但是京都仍然是倭國名義上的都城。
倒幕聯(lián)軍此舉明顯是要爭奪天皇,好以此來威脅幕府的地位。
盡管心有不甘,但此時德川幕府只得同華夏達成城下之盟。
乾熙三年八月十五日,德川幕府同華夏在江戶港外的錦州號上簽訂了《江戶條約》。
條約規(guī)定:倭國割讓對馬島、左渡島以及本州島上的越后國、石見國給華夏。
倭國每年向華夏上貢白銀20萬兩,銅錠200噸。
倭國向華夏全面開放港口,不得阻止華夏的商船到倭國進行貿(mào)易。
華夏從江戶撤軍,并且不得入侵倭國的其他地方。
德川幕府交付了20萬兩白銀后,華夏水師撤離了江戶灣,堀田正盛也重新回到了德川家光的懷抱之中。
此時憤怒無比的德川家光自然是只能把氣撒到倒幕聯(lián)軍的身上。
幕府將軍德川家光親自率領12萬大軍抵達京都,準備同倒幕聯(lián)軍決一死戰(zhàn)。
當然了他也不傻,為了防止川中島的華夏軍趁機在背后偷襲,仍然留下了4萬幕府軍駐扎在川中島附近同華夏軍對峙。
雖然得到了石見銀山,不過此時石見國在長洲藩的控制下。
為了讓倒幕各藩安心的同幕府軍決戰(zhàn),李獻忠大方的表示,華夏軍暫時不占領石見國。
并且以優(yōu)惠的價格賣給各藩國一些火銃,鎧甲之類的軍備和大批的糧食。
<div class="contentadv"> 以薩摩藩為首的各藩國,更是認定德川家簽訂的《江戶條約》為賣國條約,號召各藩國站出來推翻德川家的統(tǒng)治。
一時間原本各中立的藩國紛紛站出來支持倒幕聯(lián)軍。
很快倒幕聯(lián)軍也壯大到了十多萬人。
雙方在京都城外展開了一場大決戰(zhàn)。
原本倒幕聯(lián)軍是進攻方,德川家作為防守方,只要守住京都就好。
可是京都城長期是沒有城墻的,豐臣秀吉統(tǒng)一了倭國后,才給京都建了一道土墻,實在是不適合防守。
德川家光認為,對面的聯(lián)軍只是一群烏合之眾。
幕府軍作為官軍應該主動出擊一舉擊潰對方,于是幕府軍在京都城外列陣。
此時雙方的人馬加在一起超過了25萬,是繼“關原大戰(zhàn)”之后,倭國歷史上又一場規(guī)模空前的大會戰(zhàn)。
在火炮的掩護下,很快以長洲藩同肥前藩組成的1萬先鋒營,向著幕府軍發(fā)起了進攻
正當雙方在京都城外決戰(zhàn)之時。
四國島上的八千薩摩藩精銳正在登上華夏的運輸船。
他們本次的目標距離京都不到100里的大坂城。
20年前德川家康正是在大板消滅了豐臣家,才正式確立了德川幕府。
如今島津家久要利用大板作為破局的關鍵。
大板不僅是關西地區(qū)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川幕府最大的糧草囤放地。
京都的這種大會戰(zhàn),不打個一年半載很難分出勝負。
此時糧草就成了一個左右勝負的重要因素。
盡管大板的城墻極為高大,不過此時留守的幕府軍并不多,只有區(qū)區(qū)三千人。
薩摩藩大軍突然殺到大阪城下使得他們猝不及防。
而且薩摩藩裝備了華夏的鳥銃以及6磅佛郎機火炮,城上的幕府軍很快就被城下的炮火壓制。
一個時辰之后,薩摩藩攻入了大板城。
大板城的失守,沉重的打擊了幕府軍的士氣。
不僅僅是因為幕府軍丟失了大量的輜重,還意味著敵人可以通過大板殺入幕府的腹地,甚至是直接進逼江戶城。
德川幕府也對于華夏軍幫助運輸薩摩藩得行為提出了抗議。
華夏的解釋很簡單,薩摩藩租用了他們的運輸船,華夏軍并沒有直接參與倭國的內(nèi)戰(zhàn)。
如果德川幕府有類似需求,只要價格合適,華夏的運輸船同樣可以運送幕府軍。
盡管心里有氣,但此時德川家光除了罵華夏人一句“無恥”,也沒有別的說辭了。
華夏人并沒有違反《江戶條約》。
在華夏的推波助瀾下,原本實力處于弱勢的倒幕聯(lián)軍勉強同幕府軍戰(zhàn)成了平手。
雙方在京都城下苦戰(zhàn)了4個月,各自陣亡了數(shù)萬人。
最終雙方不得不暫時退兵。
倒幕聯(lián)軍雖然未能拿下京都,但是得到了大板,如今京都以西的地盤已經(jīng)全部歸他們所有了。
幕府軍雖然并不承認,但是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xiàn)實。
李獻忠一看他們打得也差不多了,自然到了他收賬的時候。
雙方剛在京都罷兵,李獻忠就派吳三桂率軍占領了石見國,并控制了石見銀山。
經(jīng)過了將近半年的建設,左渡島上從礦山通往港口的道路已經(jīng)被修好了,礦石轉運的效率大大提升。
左渡產(chǎn)出的黃金、白銀更是在華夏國內(nèi)引起了轟動。
華夏的投資商團更是看上了石見銀山。
此時倒幕聯(lián)盟全靠華夏支持,盡管長洲藩心里不樂意,但還是無奈的交出了石見國。
不過德川幕府可就沒有這么好運了。
德川家光很快收到了華夏的最后通牒,讓他們必須在乾熙四年一月一日前交付完《江戶條約》中規(guī)定的200噸銅錠。
去年整個下半年德川幕府都在忙于征戰(zhàn),征調(diào)了大量的青壯,各銅礦的產(chǎn)量自然也大幅下降。
所以他們僅僅只交付了100噸銅錠。
德川家光還在同華夏的使者扯皮,試圖延長幕府交付銅錠的日期。
華夏軍便在一月一日以德川幕府未能完成《江戶條約》為由,宣布《江戶條約》即日起作廢!
華夏軍突然在川中島城增兵,嚇的德川家光立刻增兵川中島。
為了防范華夏軍再一次登陸江戶,他早就將京都的主力撤到了江戶城。
不過出人意料的時候,華夏軍并沒有攻擊川中島,也沒有進攻江戶。
而是從越后國發(fā)兵,一路向西攻取了沿海的越中、加賀、越前等地。
然后華夏軍直接從越前南下攻克了近江。
這時就是傻子也能看出來華夏軍這是要攻取京都。
雖說德川幕府在京都周圍依舊布置了3萬重兵,但他們只要是為了應對京都西面的倒幕聯(lián)軍,根本就沒有想到華夏軍會從京都的北面突然殺過來。
華夏軍經(jīng)過半年多的休整訓練已經(jīng)完全適應了日本的地形,氣候。
再加上他們配備了強大的火器,攻取京都自然是不在話下。
京都城墻不過是一道土墻,別說是角樓同城防了,土墻上連士兵都沒有。
華夏軍很快就殺人了京都城內(nèi)。
盡管城內(nèi)的倭軍悍不畏死,試圖通過巷戰(zhàn)來阻止華夏軍。
但是雙方裝備上的差距并不是倭軍的勇武可以彌補的。
而且這些倭軍喜歡發(fā)動集團沖鋒,使得華夏軍可以更輕松的重創(chuàng)他們。
乾熙四年1月15日,華夏皇帝李獻忠在3萬華夏軍的簇擁下,進入了京都城!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https://www.dzxsw.cc/book/42660693/13589276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