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父皇失蹤了(求追訂月票)
征服了神圣羅馬帝國之后,幾乎半個歐洲已經被華夏帝國給吞并了。
但此時李世祖不得不停下擴張的腳步了。
因為華夏本土已經有半年沒有向歐洲輸送新的兵力同物資了。
憑借著東琉球公司強大的資金支持,物資這些還好說,如今他們在莫斯科的兵工廠已經能夠自行制造步槍同子彈、炮彈了。
當然最新式的機槍和一些重炮依舊無法建造。
相對于物資的不足,官員的缺乏更加致命。
大片占領的土地,只能交給當地人管理,時間一長肯定要出亂子。
這也是李世祖放棄占領法國的原因。
原本法國內亂他是完全有機會的。
但是法蘭西不同于松散的神圣羅馬帝國,他們的抵抗一定會很激烈。
英國同西班牙等國也不會坐視法國被吞并的,很可能陷入一場同歐洲聯軍的持久戰。
沒有華夏本土的支持這是做不到的。
要不是東琉球公司的大量人員轉成了行政人員,幫助李世祖實行管理,恐怕現在手中的這些地盤都難以維持。
這一切都表明華夏本土發生了變故。
可是如果華夏發生了變故,母后應該第一時間通知自己的。
這時鄭森指著沙盤說道:“二皇子殿下,如今您掌控的地盤包括印度、波斯、哈薩克以及歐洲的大片領土,這些地方加在一起幾乎超過了華夏本土。”
“更是擁有數十萬軍隊,再加上東琉球公司財力的支持,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同華夏本土分庭抗禮的實力。”
“怕是朝中的‘太子黨’對我們有所忌憚,采取了掣肘行動。”
聽完鄭森的話,李世祖看著沙盤若有所思。
他說道:“即便是‘太子黨’想對我們出手,也絕對不可能繞過父皇的,除非是父皇出了問題。”
“不過父皇春秋鼎盛,身體絕對不可能出問題,我一定是多慮了!”
“看來自己有必要回華夏一趟了!”
聽到這話鄭森的臉色大變,高喊道:“殿下萬萬不可!”
“如今華夏的情況不明,若是殿下此時回到京師恐有不測。”
“光是一個‘無詔返京’的罪名,他們就能將您下獄。若是一定要去,還是讓微臣替二皇子走一趟吧!”
李世祖說道:“蘇伊士運河再有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挖通了,這可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父皇當初說過,若是蘇伊士運河開通的那一天他會親自趕赴埃及,你就作為本王的特使去一次京師,查明情況吧。”
鄭森抱拳說道:“微臣領命!”
“我東琉球公司在各地廣布耳目,若是陛下真的出事了,早就應該有消息傳回來!”
“如今華夏沒有特別的消息傳來,說明陛下并沒有出事,還請殿下寬心。”
看著鄭森遠去的背影,李世祖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希望父皇不要出事。
鄭芝龍身為當朝的琉球伯,又掌控著東印度公司,有他的影響在,即便是京師有變故他們也不敢輕易動鄭森。
他的確是回到京師最合適的人選。
不管怎么說,如今頭等的大事是蘇伊士運河的開通。
這條運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蘇伊士的南面。
它是從尼羅河三角洲沿著圖梅拉河鑿一條小運河和一條南支線赫勒沃蘇伊士運河,兩條運河合起來原先叫作“甜水運河”通往蘇伊士,一條北段阿巴西耶運河至塞得港。
這條運河原本計劃是要開鑿十年之久的。
不過隨著華夏的大批資本,以及來自法蘭西,波蘭,沙皇俄國,印度的大量勞工涌入,使得運河的挖掘進度提前了很多。
加上在附近的尼羅河三角洲發現了泥灰巖,可以就近建造水泥加工廠,也使得運河修建的成本開始降低。
在兩億華夏銀元以及近百萬勞工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這條運河僅僅用了3年半時間就建成了。
不僅是運河,連附近的配套設施,以及蘇伊士同塞得港兩個港口也得到了擴建,并擴建了兩個港口城市。
另外港口外修建了大量的堡壘群,很明顯是為了防止奧斯曼帝國反悔!
此外整個蘇伊士運河附近駐扎了3萬華夏軍隊,分別駐守運河周邊的多個堡壘。
蘇伊士運河的建成使得非洲大半島變成非洲大陸,埃及橫跨亞非,西南亞、東北非以及南歐的貿易更繁忙。
從紅海地區直接進入地中海,節省了繞過非洲大陸去歐洲的時間。
從印度前往歐洲的時間節省了2/3以上。
這也是華夏沒有大肆奪取非洲港口的原因,哪怕是好望角如今價值也大打折扣。
蘇伊士運河建成的消息,震驚了整個歐洲。
歐洲人苦心經營的非洲大陸,價值大打折扣。
而且這還意味著華夏的風帆戰列艦可以直接從阿拉伯半島進入地中海。
地中海沿岸,尤其是地中海東部成為了最大的受益地區。
奧斯曼蘇丹穆拉德四世更是笑得合不攏嘴了。
雖然將蘇伊士地區租借給了華夏,但是受益最大的卻是奧斯曼帝國。
帝國的東地中海沿岸一下子變得重要了起來,原本航海位置十分偏遠的伊斯坦布爾變成了航運中心。
亞歷山大、大馬士革、雅典等港口城市一下子興盛了起來。
他也趁機獅子大開口,將蘇伊士地區的租金從每年200萬華夏銀元漲到了1000萬。
不過華夏坐擁蘇伊士運河這顆“搖錢樹”,從蘇伊士運河通過期間征收的關稅高達兩成之多。
盡管如此,恐怕每天在港口等著排隊通過的船只依舊是應接不暇。
對于商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這條航線到印度足足節省了2/3的時間,即便是到華夏也節省了一半的時間。
兩成的關稅雖然很重,但依然是值得的。
當然為了感謝奧斯曼帝國的支持,對奧斯曼的商船只征收15%的關稅。
乾熙九年十月一日埃及的塞得港,蘇伊士運河將進行首航儀式。
港外千帆林立,港口上也是人頭傳動。
華夏二皇子李世祖親自為首航儀式剪彩。
<div class="contentadv"> 歐洲各國的政要也悉數到場,奧斯曼蘇丹穆拉德四世、法國的亨利公爵、西班牙皇帝腓力四世、英國查理一世的代表,甚至是羅馬教皇也派出了使者參加。
不過望著這一眾嘉賓,李世祖還是有一些感慨,當初父皇答應自己一定會出席運河首航的,在他的記憶中,父皇從來沒有失信于自己,這讓他產生了深深的擔憂!
在觀看運河首航的人群中,一個男子正同幾個女子有說有笑。
哈齊婭說道:“陛下,我們這么私自離宮,你就不怕兩個皇兒因此產生嫌隙,搞得華夏四分五裂嗎?”
李獻忠則說道:“朕同你們說了,在外頭不要再叫我陛下。”
“兒子們長大了,你我早晚是要放手的,朕相信他們會處理好彼此關系的。”
“朕的平身所愿就是賞遍天下風光,閱盡人間春色,美人在側,攜手看萬里江山如畫。”
“難得有機會帶你們出來逛逛,看看這世界之大,別再管這些煩心事了。”
哈齊婭已經有5年沒有見過自己的二兒子了,看到意氣風發的李世祖還是十分激動的,可惜陛下不讓暴露行蹤。
其實李獻忠已經安排好了五個兒子的出路了,老大是皇太子,已經監國多年,政務也十分熟悉,自然是繼承華夏皇帝之位的。
自古中原的皇帝很少有機會遠征,所以老二就負責替華夏帝國開疆拓土。
如果不是自己的兒子掌兵,他是絕對不可能將征服歐洲這種重任假手于外人的。
這樣做是取禍之道,很可能會害了這些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兄弟。
手握大片土地,數十萬精兵,換誰沒有一點其他想法?
即便是自家老二,老大這個皇太子恐怕也并不放心。
盡管老大本人從來沒有提出過要防范老二,但他手底下那些“太子黨”早就坐不住了,一直在千方百計限制老二。
自己這次帶上哈齊婭她們幾個突然失蹤,就是對兩個兒子的終極考驗。
看看如果自己不在了,他們兄弟二人究竟會不會鬧到水火不容,同室操戈的地步。
這些對自己表面上恭順的大臣以及封疆大吏,究竟是何心思?有沒有“野心家”會趁機作亂,挑動他們兄弟相殘。
如果他們兄弟二人經受住了這次終極考驗,那么自己就可以安心的退位,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李獻忠不是朱元璋,不可能為了替兒子鋪路就將可能有威脅的人全部誅殺。
這既是對兩個兒子的考驗,也是對這些朝廷眾臣的考驗。
如果有人膽敢興風作浪,他是絕對不會手下留情的。
與其在他死后天下大亂,不如趁自己還有能力掌控朝局的時候先行消除隱患。
當然而來這樣做的風險也不小,畢竟歷史上大名鼎鼎趙武靈王,就是在主動退位后,由于兩個兒子奪位,最后才落得一個餓死沙丘宮的下場。
不過為了華夏帝國的未來,李獻忠還是決定冒一次風險。
蘇伊士運河的通航很順利,李世祖借著這個機會向各國展示了華夏的強大國力。
華夏的風帆戰列艦更是使得歐洲各國包括奧斯曼人不敢覬覦這條運河。
看來老二如今的手段已經十分老辣了。
參觀完了蘇伊士運河,李獻忠就在一眾隱衛的保護下去埃及尋找金字塔了。
而此時的京師,內閣們則亂成了一鍋粥。
皇帝李獻忠,帶著皇后哈齊婭以及幾個嬪妃只留下了四個字“微服出巡”,就徹底消失了。
如今他們失蹤已經快有半年了。
為了保障李獻忠的安全,李圣祖可不敢大張旗鼓的尋找。
盡管情報司的派出了無數密探,但始終沒有父皇準確的行蹤。
根據他們的推測陛下很可能已經不在華夏本土了,因為有人曾將在新加坡同印度的加爾各答發現過嫌疑對象,很可能就是陛下一行人。
李獻忠以前也長期在外征戰,所以他的失蹤并不會對華夏朝廷的運轉產生啥影響。
這同萬歷皇帝撂挑子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不過以前雖然李獻忠不太管瑣碎的政務,但是他一直會替李圣祖規劃好大的方向。
如今自己的父皇不在了,有些事情他還真拿不準主意。
比如華夏遠征歐洲的事情,其實一直是父皇直接對接二弟同幾個總督的。
二弟這幾年確實干的不錯,替華夏打下了大片的疆土。
可是對于是否繼續向歐洲派兵的事情上內閣產生了分歧。
兵部尚書兼內閣次輔李三順堅持按照既定方針向歐洲繼續輸送大量的物資以及派遣軍隊去替換駐守在那里的軍隊。
當初為了緩解遠征歐洲軍隊的思鄉之情,朝廷曾經承諾過,只要在西部地區服役滿兩年就可以得到一次回國輪休的機會。
即便是朝廷不再向歐洲派出更多的兵力,也應該派出輪換的士兵去接替。
這是保證遠征軍戰斗力,同時避免征戰將領長期掌兵尾大不掉的一項國策。
但是以內閣首輔閻鳴泰以及大學士馮銓、錢謙益為首的一群文臣則認為如今二皇子場控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
印度、中亞以及歐洲的土地加在一起已經混超過了華夏本土。
光是這些地區駐守的華夏軍隊就達到了22萬之多,如果再算上受到征用的蒙古騎兵、哥薩克騎兵、北德意志聯軍以及波蘭翼騎兵同莫臥兒帝國的軍隊。
其總兵力甚至超過了70萬人。
而且其中大多是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精銳之師。
華夏可以動員的總兵力雖然也不下百萬之眾。
但是主力大多分散在倭國、西域、安南、緬甸這些偏遠的地方。
要是雙方真的開打,華夏本土的軍隊可能并不占優勢。
惟一能拿捏住中亞歐洲戰區的就是后勤補給了。
但是三皇子在荷蘭賺了歐洲人一大筆錢,他們根本就不缺錢。
閻鳴泰跪在地上大聲疾呼道:“如今二皇子手里要兵有兵,要錢有錢,太子殿下不可不防啊!”
次輔李三順則是怒斥道:“二皇子手中的兵馬,也是華夏的兵馬,征服歐洲是陛下定下的大計,閻首輔難道想推翻陛下制定的國策不成?”
李三順這邊則是有太子太傅茅元儀以及工部尚書宋應星等人的支持!
雙方一時爭執不下!
一向做事沉穩果決的李圣祖此時第一次出現了猶豫。
一邊是自己的親弟弟,一邊是儲君之位,自己又該如何抉擇?
于是他只得以身體不適為由,暫停了這場廷辯。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https://www.dzxsw.cc/book/42660693/13577924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