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物阜民豐
荊州的大建設如火如荼,經過兩年的篩選考驗,官員們基本已經合格,雖然還無法盡善盡美,但已經能做到盡職了。
尤其是去年,隨著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改進,紙張不在稀有,也沒有原本昂貴,甚至造紙的配方和技巧也在民間普及,讓荊州包括揚州和益州的經濟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而活字印刷的出現,也讓江南各地開始流行起了州府的通告,也就是所謂的報紙。
這些通告有對官方政策的解讀,也有對好人好事,英勇事跡的宣傳,更有對貪官污吏,以及各種民怨以及兇案的復原,包括對過往各種貪腐以及違法行為的懲罰案例。
這些的出現,桑晚瑾又下意識命令一些說書人在各種茶樓酒肆宣傳,一時間江南大部分人都知曉了這些。
這不僅讓百姓們知曉了六扇門的職責,也清楚了御史臺的用處,以至于,如今六扇門都成了很多民怨糾葛的辦案中心,整日忙個不停,最終不得不增加人手。
除此外,桑晚瑾更是叮囑各地縣令,江南各地不存在黃泉不下鄉的說法,哪怕一些鄉長亭長,都必須受到縣衙管束,為此她更是有意引導這些官員,讓他們敦促各地可以實行選舉和推行政策,同時讓六扇門對各地的流氓進行全方位掃蕩,而且懲罰極為嚴格,都是按照律法最高規格來。
總之就是全面肅清,而這都交給了六扇門,至于縣衙,縣令等人,只要負責民生就行,各功曹輔助,全面規劃縣城發展。
而除此外,經過一兩年培養,不少州學的學子,如今已經培養出來,而因為江南三州經過兩年的沉淀,如今百姓們生活已經得到改善。
隨后,第三年,桑晚瑾便提議,興辦郡學,同時將州學培養的人才,暫時下放,尤其是那些科舉沒過的人才,有學識不錯的,也可以聘用,而后從選拔的人才中分派人去管理。
尤其是隨著番薯種植的推廣,百姓們的溫飽雖然沒有徹底解決,但只要勤勞,肯定不至于餓死。
到了第三年,隨著各種農作物全部推廣,江南雨水充足,日曬充足的天然氣候條件,便彰顯出它的強大來了。
尤其是去年,遠在西圖的肖龍,因為前年桑晚瑾的一封信,同樣對西圖開始改革,同時派人送來了不少新鮮的瓜果種子,
番薯,雙季稻甚至三季稻玉米,蔬菜瓜果等各種作物,在整個江南地區開始放肆地栽種,讓整個江南一時間變得物產豐富,藏富于民氣啦。
除此外,沿海鹽田的開采,也得到晉恒的著重掌握,鹽鐵兩項,開始管控,并以低價通過縣衙開始向百姓出售。
鹽田的開發,打量食鹽的沖擊,同樣也引得不小的隱患,尤其是那些靠煮鹽為生的百姓,但很快他們便受到調配,愿意繼續煮鹽的,朝廷開始著重收購,已做過度,余下的若是想從事生產,也會分發田地。
合理的調控,外加強橫的管控能力,頓時體現出好處來,但凡晉恒的命令,很快便得到施行。
不僅如此,因為科舉取仕的緣故,又因為督察院的存在,讓各地官員都有危機感,哪怕那些世家子弟再如何不忿,也不得不謹慎行事。
當然,聰明的世家,也并沒有因為改革受到太大沖擊,他們雖然失去了大部分隱田和蔭戶,但隨著江南各地各種物資的充沛,外加官道的持續修建,保證了交通,他們也開始將目光放在了商路上。
南貨北運,絲綢,茶葉,瓷器甚至玻璃,都開始經過他們的手,開始向整個東盛蔓延,甚至逐漸涌向北昭南疆等地。
“聰明人還是多啊!
得知這一情況,桑晚瑾也是感慨不已,不得不說,這世上真的不缺乏聰明人,哪怕在很多人看來,商人的地位很低,甚至讓很多人不齒,但在龐大的利益面前,一切都顯得蒼白無力。
時間悠悠,第三年就這么平靜的過去。
這一年,是整個江南各地徹底爆發的一年,這一年也是免賦稅的最后一年,到了年底,隨著稅收征收,州府在清點之下發現,哪怕稅率只是十取其一,依舊收獲了打量的錢糧,甚至一年的征收額度,堪比以往兩年的總和。
不僅如此,就是揚州和益州,也同樣如此。
這龐大的物資,很快便運往了京城,當皇帝和滿朝文武得知后,都一臉地難以置信。
因為江南各地稅收很低,而且是按田畝數征收,不是按人頭,按道理,在沒有了其他苛捐雜稅的情況下,能收繳的賦稅不會太多才對。
可偏偏,稅收每年都在持續增長,這不得不讓人心驚,也正因如此,到年底時,皇帝著重下令,讓晉允與明年加快土地清查和人口清查的步伐,甚至嚴令百官,必須配合。
除此外,這一年晉恒在北方,也取得不錯的戰果,雖然北方雨水少,種水稻小麥,一年也就一季,而且產量不高,但番薯卻沒那么多講究。
于是,對于北方土地和人口的清查,很快也帶來了大量的好處。
不僅如此,荊州技工部和農務部的各種農具和耕牛,也開始向北方調運,同時帶去的還有漚肥等專業的種植技術。
不僅如此,對于民生技術因為沒有敝帚自珍,如今整個東盛,都已經流行起了曲轅犁,水車。
這一年末,就在桑晚瑾猶豫要不要繼續留在荊州時,晉恒回來了,同時告知桑晚瑾,北方的改革經過一年多,也已經告一段落,不僅如此,州學郡學也都建立起來。
但眼下,他也不得不和桑晚瑾回京了,因為皇帝身體有恙,他們必須回去了。
對此,桑晚瑾雖然不舍自己打下的地盤,但最終還是應允了。
不僅如此,在臨行前,她也將技工部,農務部等各個機密機構人員都召集起來,并讓宋元鑫安排一部分,隨著護衛們一同返京。
當然,荊州這里也不會放棄,只是更多的轉為對農務的研發,包括各種糧種的篩選,農具改良等。
(https://www.dzxsw.cc/book/42649863/14134110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