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閱兵
產(chǎn)子之后,月子里,桑晚瑾不在外出,甚至沒有約見其他任何人,而是精心地調(diào)養(yǎng)身體,直到一個半月過去,身體都開始生銹了,這才開始恢復(fù)著處理一些小事。
這主要還是因為晉恒鋒芒太甚,很多大臣對于整體的方針不是很理解,有時候不得不找上她。
除此外,朝中也開始派遣使臣,走訪南江,北昭以及西圖等國,除此外還有四周不少不屬于幾大國管理的一些部落。
這些使臣并沒有帶太多東西前去,只是帶過去了一道東盛皇帝的旨意,那邊是新帝登基一年,同時,也是東盛開國一百二十年之期,將舉行開國大典,希望各國使臣能前去觀禮。
而開國大典的日子,正是十月初十。
而隨著時間來到九月,工部精心打造地水泥船終于下水了。
這水泥船并不大,不過三十米長,最寬的中間,也僅有十米多點,看著十分精巧,可意義卻非凡。
這標(biāo)志著,在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上,東盛取得了極為耀眼的成就,甚至遠(yuǎn)超這個時代。
等到時間來到九月末時,包括飛熊軍,蛟龍軍等大軍將領(lǐng),開始率領(lǐng)千人隊趕赴京城,同時趕回的還有各部將領(lǐng)。
這年十月初,晉恒登基整整一年之計,東盛終于展露出了非同尋常的改革成果。
這一日,包括南疆北昭等等,各國使臣,開始紛紛來到東盛皇城,在鴻廬寺和禮部的安排下,開始有序的入住。
而除了外界來賓,很多封疆大吏,包括一些遠(yuǎn)離朝廷的大儒,以及很多封王親王子嗣等,也都紛紛如今。
不僅如此,就連一些跟朝廷關(guān)系不錯的很多世家代表,包括京師學(xué)堂的學(xué)子們,也都開始齊聚京城。
同時,京城中,禁衛(wèi)軍包括蛟龍軍也調(diào)集主力,開始布防,同時維護(hù)治安。
這盛大的日子,皇帝想做什么,朝廷想做什么,很多大臣并不清楚,一些外賓更是一頭霧水。
尤其詫異地是,皇宮門口的朱雀大街,包括京城的東西兩座城門,也都戒嚴(yán),很多原本亂糟糟地建筑,也在朝廷的許諾下,已經(jīng)搬遷,整理出一條直通東西的豪華大道。
而大道前方,與皇宮門前,也清理出一個龐大的廣場。
這些舉動,京中百姓因為得到補償和安置,沒有什么不滿,不過大家都十分好奇。
不僅是他們,很多不知情的大臣,包裹那些四方趕來的各國使臣,此時也都一頭霧水,不斷追問。
不過,為了讓大家安心,霽丞相也表示,一切等十月初十便知曉了,而且告訴大家,這是個好日子。
于是,時間就在眾人的期待中,不知不覺來到了十月初十。
這日,一大早,皇宮外的京城,便以皇宮大門為中心,畫出了一條警戒線,不過因為好奇,以至于一大早,很多京中百姓就前來圍觀。
好在有禁軍駐守,這些百姓也沒亂來。
等到天亮?xí)r,晉恒身穿龍袍,已經(jīng)來到乾清宮,伴隨著大臣們的行禮歡呼,開始起駕直奔祭壇,開始祭天。
不僅如此,皇宮外的大街上,更是有一隊隊軍隊,開始于皇城外集結(jié)。
祭天之后,開始祭祖,隨后,晉恒便隨著大臣一起,開始前往皇宮城樓,同時,桑晚瑾,皇太后包括宮里一應(yīng)先帝的妃子等,都給請了出來,與城樓上安置了位置。
開國大典,到底要什么儀式,以往有舊例,不過這次不同,所以,禮部進(jìn)行了修改,隨后就是讓各國的外賓覲見,之后便是昭告天下,細(xì)數(shù)東盛立國以來的各種文治武功。
等一切流程走完,就在眾人以為結(jié)束時,突然,伴隨著驚天的轟鳴,禮炮開始升空。
這是工部的新作,以火藥激發(fā),轟鳴聲巨大,比鞭子好用多了。
不過,百姓們不知情,很多外賓也不知情,此時都嚇了一跳,好在很快便被宮女大臣們給安撫住了。
而伴隨著禮炮的轟鳴結(jié)束,禮部官員手持大喇叭,大喊道:“大閱兵開始!”
同時,四周不少官員侍衛(wèi),開始將這話傳遍四方。
話音落下,無數(shù)人驚愕,不太明白,這閱兵是什么意思。
不過,隨著這話音落下,一隊手持鐵盾短刀的刀盾兵,邁著整齊地步伐,開始由東而來。
刷刷刷!
整體的步伐,昂揚的斗志,寒光閃閃地兵刃,桀驁鏗鏘的身軀,然若一道黑色的蛟龍,忽然闖入。
很快,他們來到皇宮城樓前,停下腳步,霍然轉(zhuǎn)身,半跪著身體,喝道:“拜見吾皇,愿吾皇圣安,東盛太平永享。”
“好,平身!”
晉恒見此,激動不已,當(dāng)即便大袖一揮。
很快,刀盾兵開始向西離開。
“好強的一支精銳!”
這一幕,讓無數(shù)朝中大臣都悚然動容。
無論霽洛馨還是宋毅等人,之前都只知軍隊進(jìn)行了改革,而且皇帝和皇后很早就對東盛大軍進(jìn)行了換裝以及秘密訓(xùn)練。
原本他們以為在如何,都是和以往的大軍一樣,可今日見到這支軍隊,他們才明白,這根本不是一回事。
這一支軍隊太強了,那一臉的堅毅和犀利的眼神,無論如何,都不是普通士兵能比的。
而一旁,余下的很多外賓見此,更是個個臉色大變。
不過這還沒完,隨著刀盾兵離開,很快,一隊長槍兵手持長戈,腰跨短刀,邁著整齊的步伐,隨之而來。
相較于刀盾兵盔甲護(hù)身,長槍兵盔甲更薄,更輕靈,但步伐同樣穩(wěn)健,尤其那一桿桿長矛,更是讓人望之生畏。
這兩隊,便是重甲步兵以及輕甲步兵了,一個善于防御,一個善于野外運動作戰(zhàn)以及相互配合的大規(guī)模戰(zhàn)陣廝殺。
而隨著槍兵過去,很快,又是一隊千人大軍行來,這支軍隊同樣腰間跨刀,但手中卻端著十多斤重的鐵弩。
鐵弩上,弩箭寒光閃閃,同時他們后背上,都背著一張龐大的長弓以及一壺箭矢。
這是弓箭兵,而且是弓弩都有過精心訓(xùn)練的精兵,堪稱戰(zhàn)場上遠(yuǎn)程打擊的重要火力之一。
不僅如此,放下弓箭,他們腰間的大刀也可以上陣殺敵,乃是精銳中的精銳。
(https://www.dzxsw.cc/book/42649863/14134103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