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老朱要搞惠民藥局了
剛一回到縣衙,楊大知縣就一頭扎進(jìn)了書房里,想著用紙筆將剛剛想到的那些個菜名都記下來。
只是寫著寫著,楊大知縣又慢慢停了下來。
民間有句老話說,要想雞肉香,白芷加良姜。
后世臨沂炒雞之所以好吃的秘訣,其實就在白芷和良姜上面。
問題在于寧陽縣里并沒有多少白芷和良姜,除了之前劉洪昌和耿老爺他們在山洞里存了一些,后來全部落到楊大知縣手里以外,寧陽縣就再沒有其他的白芷和良姜的來源。
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香料也都差不多,因為大明并沒有專門的香料鋪子,想要買到諸如香味,桂皮,百里香,許多亂七八糟的香料,唯一的去處就是藥鋪。
甚至就連花椒茴香和八角之類的香料也只能在藥鋪里買到。
偏偏寧陽縣又沒有藥鋪,甚至連個醫(yī)生都沒有!
百姓得病了怎么辦?
扛唄,硬扛,扛過去就活,扛不過去就死,窮苦百姓的命從來都不值錢。
楊大知縣越想越是煩躁,干脆把寫了幾道菜名的紙給扔到一邊,隨后又翻出了寫奏本專用的紙張,開始給老朱寫奏本。
“兗州府寧陽縣知縣楊、謹(jǐn)奏為請撥醫(yī)者與藥村。其因……謹(jǐn)奏。”
一如既往,楊大知縣先是用了一百多個字來證明寧陽縣百姓對朱重八朱皇帝的敬仰和愛戴,證明朱重八朱皇帝在寧陽縣百姓的心目是如何的“鳥生魚湯”,接著又用幾十個字來論證寧陽縣有可能因為缺醫(yī)少藥而帶來的隱患,最后用一百多個字論述“你朱皇帝不往寧陽縣派個醫(yī)生就不配被寧陽縣的百姓稱之為鳥生魚湯”。
每一行字里都充滿了對醫(yī)生和藥材的渴求,每個字的縫隙里都歪歪斜斜的寫著“調(diào)撥醫(yī)生和藥品”這七個字。
然后,楊大知縣又本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原則,又分別給兗州知府吳祖德以及詹事府通事舍人王瓊寫了封信。
等把奏本和書信全都寫完,晾干了墨跡封裝好,楊大知縣又微微搖頭嘆息一聲。
可惜了,因為某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登忽然抽瘋,寧陽縣莫名其妙的就被劃歸了中書省直轄,已經(jīng)不再歸山東行中書省和兗州府管理,要不然的話自己就能直接給山東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汪廣洋還有兗州知府吳祖德寫公文,直接要求他們幫著想辦法,也不至于像現(xiàn)在這樣兒 ,還得舍著臉去求老吳和王瓊。
靠人情求來的醫(yī)生,哪兒有靠公文使喚上司調(diào)過來的醫(yī)生香啊。
然后,楊大知縣就拿著封裝好的奏本和書信出了書房,喊來跛五后吩咐道:“麻煩跛五哥安排人跑一趟,奏本送通政司,書信送兗州吳知府和書信送詹事府通事王舍人。”
等跛五躬身應(yīng)下后,楊大知縣又繼續(xù)吩咐道:“還有就是讓人問問劉洪昌和耿老爺他們那些人的親眷,看看他們當(dāng)中有沒有懂藥材和治病的。”
“誰要是懂藥材和治病,以后只要安安心心的留在縣里當(dāng)個大夫就行,就跟那些現(xiàn)在在文廟里教書的一樣,不用再去山上采石頭,修路之類的苦力活也不用再做。”
“對了,無論他們誰說懂得藥材和治病,都先帶過來給本官瞧瞧,千萬不能武斷。”
等跛五領(lǐng)命前去安排后,楊大知縣又忍不住在心里瘋狂吐槽。
這踏馬都什么事兒!
堂堂的一個縣城竟然連一個大夫、一個藥鋪都找不到,倘若哪天本官忽然病了,豈不是也要拿命去硬扛,扛不過去就只能等噶?
希望老朱能給點兒力,多往寧陽縣派幾個牛逼點兒的大夫,再多弄點兒藥材過來。
尤其是像白芷、良姜、八角、茴香、豆蔻、草果、蓽撥、香葉、桂皮之類的藥材,更是越多越好。
……
隨著跛五派出去的信使先后達(dá)到兗州府和京城,無論兗州知府還是通事舍人,又或者是他們的頂頭都老大,當(dāng)年大明朝的朱重八朱皇帝,幾個人都有一種罵娘的沖動。
你寧陽縣缺醫(yī)生,難道兗州府和京城就不缺醫(yī)生?
你寧陽縣缺藥材,難道兗州府和京城就不缺藥材?
彼其娘之!
朱重八氣咻咻的把楊大知縣寫的奏本扔到桌子上,冷哼一聲后對朱標(biāo)說道:“看看,看看,之前咱就說這個狗東西敢把咱當(dāng)牛馬一樣使喚,現(xiàn)在你看看,又來了!”
朱標(biāo)拿起奏本,一邊翻看一邊滿臉無奈的說道:“他不止是上了奏本,他還給王瓊寫了封書信,想求著王瓊幫他在京師找兩個大夫。”
只是剛剛看了兩眼,朱標(biāo)就忍不住叫道:“不是,他這是要醫(yī)生要藥材呢,還是要香料呢?”
“白芷、良姜、八角、茴香、草果、香葉、桂皮,就這幾種能當(dāng)香料的藥材要的最多,剩下的他咋不多要?”
“按理來說,他寧陽縣地處北方,眼下又正值冬季,就算是需要藥材,也該以防治風(fēng)寒類的藥材為主,可是他要的這些又有哪個是治風(fēng)寒的?”
朱重八朱皇帝面無表情的冷哼一聲:“這狗東西想要醫(yī)生和藥材是真的,但是他想要這些香料也是真的。”
朱皇帝咂巴咂巴嘴,說道:“咱估摸著,他肯定是想要用到這些香料,然后寧陽縣又沒有,所以他才通過香料想到了藥鋪,然后才想到的醫(yī)生。”
朱標(biāo)拿著奏本來回翻看幾遍,最后也只能無可奈何的問道:“那怎么辦,醫(yī)生和藥材給他還是不給?”
朱重八朱皇帝微微嘆息一聲:“給他,無論這狗東西到底想要這些香料去干什么,他要這些藥材和醫(yī)生卻肯定是替寧陽縣百姓要的。”
略微一停頓,朱皇帝又接著說道:“還有,你記得讓人多準(zhǔn)備一些藥材,不光要撥往寧陽縣,其他各個州縣也要調(diào)撥一些,尤其是那些能夠御寒的藥物,更是要多準(zhǔn)備一些。”
“除此之外,你再給各個州縣寫一道公文,告訴那些知縣老爺們,拿著咱調(diào)撥過去的藥材開設(shè)藥局,延請醫(yī)生坐診,要是百姓病了拿不出診錢和藥錢,就先給百姓賒著賬,等他們什么時候有錢了再還,要是實在還不起的,到藥局里打掃打掃灰塵就當(dāng)還賬了。”
“但是,百姓去看病、賒藥的記錄一定要做好,要是讓咱查出來誰在這上面糊弄咱,咱不光會直接砍了他們的腦袋,連他們的九族三代都得跟著倒霉。”
“嗯,這藥局就叫做惠民藥局吧,以后每年都由朝廷往藥局里撥錢或者是調(diào)撥藥材——這個事兒,你去找李善長還有劉伯溫他們商量商量,看看怎么盡快落實下去。”
(https://www.dzxsw.cc/book/40362000/2180950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